爱看书吧

正文 150-16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什么?润州有消息了吗?有信来吗?”

    “夫人,润州反贼头领解押上京,给抓到咱汴京城来了!”

    刘氏睁大了眼睛,“润州已平!”

    张纲突然想到,“对了,没准潘贤弟能通信!正是他领兵南下!”他在房中左右踱步,对妻子说道:“夫人且在家中等待,我去太师府上探听消息。”

    张纲一路出了家门在汴京街头快步走,抡着胳膊一直走到太师府门前。

    陈文昭今日赋闲在家,临时接到消息,此时也穿了官袍往外走,见到张纲招呼道:“彦正去哪?”

    张纲抬头一看,见陈太师上马车,自己也跟着钻了进去。

    张纲见陈文昭,起初颇有些拘谨,后见太师此人一如既往,便斗胆问道:“不知润州府如今是何情况?”

    陈文昭略一思索,想起来了,“彦正是润州丹阳人。”

    张纲点了点头。

    陈文昭想着上次徒弟给他来信中有写到润州与言文当时情况,便把自己记得的告诉了张博士。从潘邓手下林都监智取润州城,擒获吕师囊;再到潘邓整顿州府、恢复生产、拔除白莲教余孽;再到派自己手下张都监清扫润州府城辖下各县乡白莲教徒。

    张纲心中大惊:“这么说来润州早一月以前就安定了。”他夫妻二人却迟迟没有收到家中来信!

    陈文昭见他神情悲痛,劝慰道:“就是和平年月,从江南送个信到京城也要许久呢,别说这兵荒马乱的。这路上跋山涉水,还要渡长江,也没准润州府辖下驿站破损,道路不通,彦正莫要心急……”

    张纲怎么能不急,他从前不知道还好,如今得知润州府城早已安定了,当下真是连坐都坐不住,他也不管那许多了,直接舍下脸来问陈太师,“如今潘贤弟可在润州府?”

    陈文昭想了想说道,“他应该不在,去南面了。”

    “那此时润州府管事之人是谁?”

    陈文昭说道:“润州府尹杨澎泽尚在。”

    张纲听了这个名字,在脑袋里思索了一圈,好像不认识,不过那也没什么要紧。他是京官,家乡在润州,而如今此人是润州府这届大尹,如此也算有些香火情,直接写信就可。

    陈文昭一路带他到了鸿胪寺,韩指挥使在此入住,他听到本朝太师亲自来此见他,大吃一惊,连忙出门拜见陈太师,将潘节度使书信送上。

    陈文昭问了一路状况,还有江南此时情况,得知吕师囊及其他几十个白莲教小首领皆安全送到京师,此时已经押入大理寺牢房之后,又吩咐一番,万万不能让俘虏在这最后关头出了什么岔子。

    待到二人回归,陈文昭说道:“彦正若要送信,等到韩指挥使回归,扬州府人必要去江南复命,叫他捎带也可。”

    张纲心中大定,谢过了陈太师。

    陈文昭知道他心急,又拆开信来,捡着润州之事与他说了,“如今润州大体安定,已经恢复生产,稻子割了一批,如今第二轮已种下,各镇都建了水泥厂,润州府城还建了纺织坊,府城之中百姓生计不成问题,白莲余孽都已拔除,一地之内也已远离战火……”

    张纲听在耳中,记在心里,等到回家与夫人复述。他心中感激,又想到白日听来的消息,与陈太师说起同僚权邦彦白日所言,皇帝意欲暂缓联金一事。

    陈文昭听张博士一言,已经不像刚做太师时惊诧于皇帝种种言行,而是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要是皇帝靠谱一点,反而让他觉得不太真实。罢了,本来陛下早年乃是端王殿下,大宋培养王室,只把人往清贵了养,半路做了皇帝,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也不奇怪,他身为宰相,食君禄忠君事,多担待些吧……

    ……就是有些心累,陈文昭叹了口气。

    此时又有人来送信,陛下听闻潘节度使派人来京献俘,献上吕师囊及其他首领三十余人,心中大快,欲于菜市口宣斩,叫金史一同观看。

    第157章 守城艰难

    潘邓自从南下平乱,不到两月已夺回两州,又擒了方腊手下大将以及白莲教小首领三十多人,江南乱象正逐步摆平,如何不让人心中大慰。

    朝中有不少大臣家在江南的,这两个月来书信不通,心中万般焦急难以言诉,如今听到潘邓送了战俘来东京,想必从扬州到润州的道路就已经打通了!因此都欲找陈太师多打探些情况,一时间太师府人满为患。

    六月初二,吕师囊以及其他三十余名白莲教徒被处斩,吕师囊斩首弃市,其余人等也都判以绞刑。

    百姓有胆大的去有观刑,各自吵嚷,知道这就是让他们今年又交多了税赋的罪魁祸首,真是死有应得!

    如今反贼已灭,他们虽交多了钱心里憋屈,但是看到了成果,得知国土牢固,也都群情激奋,喜气洋洋,奔走相告,共骂恶贼。

    金国使者也在观刑的人之间,看完了砍头之后,请见皇帝。赵佶洋洋自得地看着金使,“卿家有何话讲?”

    金使问道:“大宋皇帝陛下,我听人说去南边剿灭土匪的是之前来过我国的潘正使,可否真是他?”

    赵佶听到金使询问,矜持地点了点头。

    金使赞道:“潘正使真乃英雄!”

    待到此金使回到鸿胪寺,与使团人员商议道:“他大宋国一直拖着我们,不叫我等回国,我还不知是怎么回事,今日见他们处斩反贼,才想到不会是家里面起火,没有兵力去北面攻辽了吧?我们要不要将此事报诉阿骨打大王?”

    一金使说道:“应该回禀大王!”

    另一人却说:“南国兵力雄壮,纵使去了南边,依旧还有大量兵马,不是我们能比的,今日所见他们处斩反贼,不正是说明了其武力骁勇?”

    那正使思量许久,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50-160(第9/13页)

    道:“咱们只管把消息往回送,由大王定夺。”

    众人都赞同,可过了两天,没等几人写信往回送,宋朝皇帝却突然宴请招待,要送他们回国。

    金使:“!”

    怎么突然就回国了?正经事一样没有商谈出结果呢!

    几人面面相觑,金国正使找到童观察使一问究竟,童观察使却牢记皇帝嘱托——此事万不可惊动陈太师。于是悄悄接见金使,给了一封国书,要他们独自回国。

    “只有国书,没有随行宋使?”金使万分吃惊地看着童观察使,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眼神。

    金使明白了,不管这信里写的是什么,大宋这八成是要爽约了。

    两国外交不畅,金使也不欲多留,以免节外生枝,拜别大宋皇帝之后就要启程回国,却没料到一波三折,他几人刚要启程却被宋朝大臣拦下,言童观察使大逆不道,假传圣意,意欲破坏两国邦交,已治罪移交大理寺,还望金使留步,联合之事改日重谈。

    *

    二府之内气氛一片压抑,童师礼跪在堂中央,一脑门冷汗,此事分明是受皇帝所托,却被宰相撞破,二人神仙打架,他这个小鬼遭殃!

    赵佶清咳一声,“太师这是来问罪于朕了?”

    陈文昭也没料想此事进展得这么快,他那日听了张博士之言,本以为皇帝就算意欲终止联盟,也要过些时日再重提,没想到皇帝是个急性子,当下便打发金使回国,让二府一点应对的空间都没有。

    陈文昭那张足可以称为天下文臣之典范的面庞也憔悴了几分,他打起精神说道:“两国邦交之事,岂能如儿戏一般,朝令夕改?陛下为伐辽一事费尽心神,筹备一年有余,事到临头又怎会做出自毁长城之举?必是奸佞之臣,以谗言惑君,误导圣聪。臣请陛下明察,治童师礼之罪,以正视听!”

    童师礼有苦难言,他不过是顺着皇帝的想法说了几句话,何以治他这么大的罪?

    赵佶也觉得这样定罪有些过了,不过是他自己政不过中书,理亏在先,便说道:“朕虽派金使回国,却也没私自中断联盟,只不满他金国贪婪无度,牢牢抓着山后土地不放,不愿与他多谈而已,国书所说言之无物,朕就只似蹴鞠一般……把球再踢给他罢了。”

    陈文昭已看过赵佶写的那封国书,叹道:“两国谈判,我们若是对他条件不满,说出自己的条件便可,这样语焉不详,若是联盟就此终止也便罢了,可若还有重提此事的那一天,我大宋此时既然没有否决金国提议,那土地分配之时,不就任由金国出示国书,以此为凭了?”

    赵佶愣住了,他倒没这样想过,“这……那金国不过是个小国……”我大宋便是不与他讲究诚信又怎样……

    陈文昭说道:“何必落人口实?陛下若是另有打算,想要把球踢回去,只说明我们必要山后之地,寸土不让,再由他考虑罢了。”

    其他臣子也在底下疯狂点头,这才叫踢皮球,你写的那封国书,那叫默认呀!

    赵佶也明悟了,“太师真乃栋梁也!”他有来回思量,反应过来之后也觉得自己那封国书有些许不妥,便恶狠狠看向童师礼,“卿家如何不劝朕?”

    童师礼:“……”

    赵佶说道:“你既知此事不妥,朕说出来后却不谏,反以附和,岂非别有用心?”

    赵佶环视四周,没一个给此人求情的,便说道:“罚俸半年!”

    童师礼自认倒霉,再拜谢罪。

    外交之事重新由陈太师主管,赵佶虽不再插手了,但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拖延此事,暂不联合。陈文昭虽身为宰相,但宋朝宰权分散,他不能掌管兵事,因此只能依据皇帝的想法,往后拖一拖。遂与金使据理力争,宋朝一定要山后之地,并重新修书,再挑选使者,以待日后一同出使金国。

    陈文昭忙碌了一天回到府邸,陈泽见了大人又是一副疲惫的样子归家,紧忙叫厨房端来炖着的八宝鸭子羹,叹气道:“自从小潘大人离开京城,大人日渐憔悴了。”

    近几个月更是见天的板着脸,连个笑模样都没了。

    陈文昭挑挑眉毛,到了房中照照铜镜,再把一旁博古架上放着的《汴京人物志》第一期拿起来,对比着封面照照镜子,“小小管事,净会瞎说!分明风采依旧!”

    *

    六月初二,潘邓率领大军到达德清镇,此地是湖州南部村镇,再向南走便是杭州。林冲也率领大军从安吉沿山路行进,一路到达余杭。

    杭州以南是睦洲,婺州,越州三州,杭州府南面临江,城门以外即是钱塘江,方腊大太子方天定久攻不下,也有水军不足的缘故,此地易守难攻,城池坚固,这才由得杭州太守守城五月有余。

    可他们现在也要支撑不住了。

    明翰海穿着一身十天没换的衣裳,面颊消瘦,形容憔悴,正指挥着士兵看守园林,任由百姓进进出出,把里面树木砍倒,拿回家去烧火。

    此园林是前任太守所建,在整个杭州府城的西北角落,虽是不大的一片地方,却也花费巨资。

    “这株紫罗是从秀州海口运过来的,一株一千五百贯!”负责看守玉盘园的小吏杨英哥心痛地说道,“大人,一千五百贯就这么砍了,叫他们拿去烧火?”

    “还有这株金丝杉树,这是淮南的,光把它运过来,就花了足足八个月,雇了上百个力夫,两艘大船运来的!”杨二看着官兵拿了斧头,把这笔直通天,高大俊逸,祥瑞一般的树给砍了,看着它由往日生机勃勃,到现在被人砍倒,倒在地上,他也跪到地上失声痛哭。

    “它已活了百年了,怎能就这样任由人把他砍了?它天生不是拿来烧火的呀!”

    哪里有人管他,老百姓个个也都面颊消瘦,神情麻木,捡了树枝就回到家中,可纵使有了木材,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木材不光是给百姓家中烧火做饭用,城头守军也要煮锅烧水,以防城下有叛军爬城墙攻城。

    杭州城内兵器已经用尽,剩下的都牢牢把控在厢兵手中,只等哪日守不住,城破后与敌人决一死战。

    府衙内押司官来此寻找明府尹,见了他之后凑上前说道:“军营那边有些骚乱,厢兵们都问援兵什么时候到,到底有没有军粮运过来,他们快要撑不住了。”

    明翰海叹息一声,“和他们说,援兵再过些时日就来了,到时候军粮也会一并送来,叫大家勒紧裤腰带,再挨个几天。”

    那小吏看着府尹,双眼直勾勾的,他问道:“真有援兵过来吗?”

    明翰海回头看他说道:“自然会有援兵过来,我不是说了吗?已在来的路上了。”

    “可是大人之前就说还有几日援兵就会到,已拖了两个月了,还没有来……”

    明翰海紧皱眉头,“再说此祸乱军心之语,便将你军法处置,以儆效尤!”

    那小吏已经瘦得快脱像了,在城中坚守五个多月,粮食断绝,兵临城下,每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也就快支撑不住了,“大人,咱们一味守城要守到什么时候?百姓们都在说跟他们白莲军拼了!咱们打开城门和他们打一仗吧,再这么下去没等咱们出兵,城里人都要饿死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