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0-17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60-170(第1/14页)

    第161章 南北既通

    城外故人相见,抱头痛哭,而后两人携手入了府城,此时杭州城内百姓才得知,原来是有援军来了!

    百姓议论纷纷,“真有援军来了?方天定大军呢?咱们还迎战吗?”

    城中守军已按照明府尹的指示驱散街上人群,一边叫百姓回各自家中去,一边说道:“白莲军已被援军打跑,现在杭州安定了!都各自回家,听候安排!”

    百姓们聚在一起,此话一出,像是滚油点水,霎时间沸反盈天,“叛军被打跑了!”

    “不是说方天定有两万大军?咱们这刚开战,怎么就被打跑了?”

    “肯定是那几个惊雷!这是神兵天降!官爷,来的是什么人?可是道家真仙,专门克他白莲教的!”

    守军有知道来人身份的,说道:“莫胡说,是朝廷派来的节度使,也是咱们明府尹故交,是专门来咱们这儿解杭州之围的,都回家去,援军要进城,将街道空出来!”

    百姓听到援军要进城来,都各自分散,回到家里也不进门,扶着门框往外看。

    潘邓只领了两千人进城与守兵换防,其余人等叫他们驻扎城外。

    杭州城厢兵虽是守城,却也有损耗,五千守军已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不光要看守城门,还要在城中巡逻,又一连半月吃不上饱饭,还要受城破人亡的精神折磨,人已疲惫到了极点。

    梁山军虽是一路披星戴月赶过来的,精神却比他们足,由着城中邹都监带人给各处城门换防,见了杭州守军个个双颊凹陷,满脸憔悴,不由得面露同情。

    孙二仗着自己一伙在最末尾,对身边人嘟囔道:“我的个乖乖,守城五个月,这是咋守的?咱们当初打东平府的时候,人还没到山下呢,那姓程的就跑了……”

    许大赶紧道:“伙长莫要胡说!”

    秦六说道:“咱们那时候下山只是借粮,又不伤及百姓。他这白莲军要是把城攻破了,杭州府还有好日子过吗?”

    众人听了也都点头,“真是作孽!那姓方的还要屠城?他莫不是疯了?咱们都是一族同胞,哪个是蛮夷不成?他要做个劳什子的皇帝,关老百姓什么事?真是欺软怕硬!就欺负这南边没有禁军的地界,怎不敢上东京?”

    “就是就是!”

    走在前面的指挥使已和邹都监谈妥,往后遥望,“你们一队过来!”

    孙二听了吩咐,领着自己一伙人和其他四伙人一齐到了城门边上。

    东保安水门守军见了邹都监,看他带着一伙不认识的兵来,这才相信真有援军来了。

    那几个震天雷竟是自己人放的!不光解了杭州危机,又把方天定大军逼退,如今援军入城还要换防,真是峰回路转。那都头嘱托道:“城下有一伙人也自称援军,却不是和你们一块来的,我几人恐怕有诈,并未开门。”

    “莫不是阮首领?”梁山军指挥使登上城楼往城下一看,“还真是!”

    阮小五已经从站在船头上改为坐在船头上了,仰着脖子看着城楼,他身后小舟挤在水道里七扭八歪的,上面沉甸甸的全是粮食。

    那指挥使对邹都监以及几个守城兵说道:“节度使怕此次一击解不了围困,还待些时日才能击退敌军,城中若没有粮草恐怕支撑不住,便叫粮草先行运到城中。来时紧急,并未修书,城下正是我军阮首领,掌管一营水军,足下先请将他放进城来罢。”

    城上几个守军一听,这才连连告罪,水门拉开,放了数十个小舟进城。

    阮小五这才又重新整队,带领水军划小船从茅山河入了杭州城,他本人亲率一队向北走,又派了一队人往南行进,河面上小舟荡起涟漪。

    百姓们先是见了南城门开,援军进城,而后又见东水门打开,有一船船辎重入内,心里别提有多踏实,杭州有了援军了,他们还能再撑几个月!

    百姓们都在街边上,自家门内向外张望,眼见着小船运了一船的麻袋从远处划过来,又向远处划走了,都咽了下口水,“那肯定是粮食。”

    “咱们今天还没去领鱼汤呢。”

    “今天还有个什么鱼汤,你没见往常去捞鱼的人都没去吗?光顾着守城了。”

    “咱们自去捞吧,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危机之时一心只想着如何能活,不觉得饿,现如今得知平安,后知后觉的饿了起来,腹内灼烧,头脑发晕,叫人坐立难安。

    “你别去了,上回去捞鱼,还是叫人把你从河里捞起来的……现在他们有粮食了,咱们家反正有钱,待会儿我叫小三哥跟着那船走,问问能不能买着。”

    阮小五划着船见一群小娃娃跟着他在岸上走,挥挥手,“我们这是军粮!”

    那群小娃娃置若罔闻还是跟着他,阮小五见了,船头一拐,汇入另一条水流,前方有大河阻拦,那些个小豆丁都站在岸边过不去了,只能远远地张望。

    阮小五看着他这一船队的粮食,又回想军营里的存粮还能供他再运三四回,卢首领虽去湖州借粮,却不知何时能运到杭州城,这杭州城里人这么多,哪里够吃?

    *

    明翰海也在发愁此事,潘邓说道:“此事不必心急,当初郭奉道在湖州起事,杀了朝廷官吏,在湖州府聚集白莲军,也在那囤了许多粮草,我已派人前去借粮,想必再过几日就会运到杭州,足可救急。”

    明瀚海说道:“贤弟有所不知,杭州城不比其他州府,地方虽不甚大,人口却极多,周边村县也被那方天定侵扰,不知是否按天时耕种,便是立即安顿周边,叫百姓专心生产,待到丰收也要两月有余……”

    潘邓思索片刻,说道:“如今润常湖三州白莲军已被清扫,南北打通,我与明兄一同上书,请求救济,想必赈灾粮不日便会运到杭州。”

    明翰海被困五月有余,这才得知周边之事,又和潘邓询问一番,松了口气说道:“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快要到夏日,杭州又临江边,往日我等在城中捞鱼也能撑过半月,如今能在外河捞鱼,又可叫城中居民到周边挖些野菜,想必也能撑到丰收了。”

    潘邓想到打渔,问道:“方天定大军在钱塘江南岸驻军?”

    明瀚海点头说道:“方天定此人凶恶残暴,不是好对付的。当初方腊在睦舟起事,攻下睦州府后大肆屠杀官员,在城中杀人放火,之后便派其子方天定骚扰杭州。”

    明瀚海回忆往事,皱起了眉头,“……当时方天定先派使臣过来,言可封我继续做杭州太守,将杭州交与反贼,我拒绝后又派使臣前来,言不光是我,杭州城中大户皆可封官。下官恐其霍乱民心,斩杀使臣,以表决心,自此被方天定记恨,他与厉天润二人频繁攻打州府,似有不死不休之势。”

    潘邓也知方腊军队不是正规军,历史上方腊攻打下杭州城后便虐杀官员,放火烧城,大火燃了六天才灭,死去的教众与平民不计其数。

    他看着明瀚海说道:“明兄且安心吧,我军在此驻扎,他方腊再到不了钱塘江北岸来了。”

    *

    阮小五心里惦记着军粮不足的事,指挥着部下将粮食都运到了杭州城,而后带领水军,划着小舟,领着杭州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60-170(第2/14页)

    内渔民,前去钱塘江捞鱼。

    白日里凌震那一枚轰天雷下去,使得这江里的鱼游得比往常慢了不少,不一会儿就捞得舟满,城中渔民感叹道:“还得是钱塘江!咱们在府城里面捞,捞一天也只得几舟,如今一网下去把这船都填满了!”

    渔民满载而归,阮小五指挥着又捞了几回,带着鲜鱼回到杭州城。

    夜色暗沉,城内却灯火点点,新捞来的鱼并着粮食给各街分发下去,官兵带着街里耆老、行首、税户、乡勇这些领头人,分街区共同架锅煮饭。

    娘子们从各家里出来,杀鱼煮粥,脸上洋溢着许久没有见过的微笑,孩子们腹中饥饿,围在旁边等待,有些个孩童见白日里运送粮食的小舟都已停靠在了岸边,都拿出各家的刷子来替大人刷船。一时间各街热气渺渺,一阵热闹忙乱。

    *

    午夜时分,林冲回到杭州府,他早已在两个时辰前攻破历天润大军,只是厉天润逃跑,他领人直追两百里,才将反贼擒回。

    明瀚海收押了厉天润,热情接待了林将军,阮小五也叫人煮了鱼辣汤和烧红鱼给教头接风。

    潘邓询问了城北诸事,一餐用毕,林冲不在州府多待,自回城北整军。

    潘邓叫明兄回去好生歇息,自己回到杭州府班荆园,此园林究其残骸可看出其之前的幽静典雅,古朴宁静,是处好园林。只是如今亭台楼阁被砍,木材用来烧火,只有一处院子完好。

    潘邓进了屋中,歇息之前写了杭州之事,发往东京,又拟了请求支援救灾粮的文书。

    *

    此封信件未出,南北通信畅通之后第一批奏折就呈到了御前。

    苏州府知府韩钟况上书弹劾,言广德军节度使潘邓大权独揽,德不称位。此人未曾考取功名,何能干政,未试武于校场,安能领兵,今苏州之困,待援如渴,而潘邓擅调广德军兵,既调而战,自祖宗开国以来,未有此例。调兵与领兵岂可集于一人之身?此非祖宗之法也!请罢潘邓节度使之职,复两浙转运之权,以正纲纪!

    第162章 二十字童谣

    韩钟况突然上书弹劾潘邓,朝堂内众官员都不知有何深意,只有二府内资历较深的清楚,此人乃是蔡京一手提拔,如今对陈相公学生发难,难不成是蔡京有复起之心?

    不过潘邓此回南下剿匪,也确实是大权独揽,此事若不提起还好,如今被韩钟况点出,朝堂官员也要议论几分。

    王黼自认抓住了陈党小辫子,上前一步说道:“我朝虽设节度使,却只取官阶,自祖宗以来,文臣掌军,武将领兵,潘节度使如此军政独揽,确实不合法制。”

    余深听了这话颇为不快,说道:“如今内忧外患,正是不拘一格之际,潘节度使于江南连连得胜,收复失地,可见此法可行。现下还没抓获方腊,彻底清剿白莲叛军,此事还是不要轻动为好吧……”

    现在才到了什么地步,才只攻下两个州府,离彻底平乱还远着呢,那方腊被擒住了没有?就这么急着卸磨杀驴?

    李邦彦说道:“那潘邓南下收复失地,便只领兵就好,何必叫他掌管政事?如今南北已通,不若叫两浙转运使统领江南政事,依旧叫潘节度使江南带兵,朝廷再与梁山军设立监军数人,通传消息,此也正和祖宗之法。”

    余深翻了个白眼,之前攻打白莲军,一路好好的,如今刚有点起色就要派人插进去,口中说着祖宗之法,谁不知道他就是想要分一杯羹?

    权分了之后抬个胳膊动个腿都要请示上级,武将在前线,出征时机抓不准,还能像现在这样一路推进吗?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搞些小动作,还要争来争去,这李邦彦究竟是蠢还是坏?

    余深问道:“既然如此,李相公推荐何人为监军?”

    按照惯例,大军监军一般会用宦官担任,此为皇帝心腹,正好制约权臣大将,可童贯如今在西北,朝中也没别的宦官能担此职。

    除宦官以外,皇帝宠臣也可作监军,李邦彦如今提出监军一事,明显就是有利可图。

    果然在他问出此话之后,李邦彦讷讷无语。

    余深冷哼一声,“方腊如今已经自立为皇帝了!还当这是小打小闹不成?你既然提及监军一事,朝中又有何人选?既能熟悉南边形势,又懂如何行军打仗?”

    叫潘邓好生地带兵平乱,把这个坎过去得了,真派个什么四六不懂的人过去添乱,到时候打了败仗叫叛军攻到东京来,看你们哪个得的了好!

    众人不再言语,而是看向皇帝。

    赵佶并没急着说话,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赵桓,“太子怎么看?”

    赵桓见父皇询问,赶紧恭敬说道:“儿臣以为,李相公所说有理,祖宗之法不可违。”

    此话却没说进赵佶心里,他是一向不主张分权的,只因怕了党争,官员多了之后虽互相制约却也容易相互争斗。

    这点从他在短暂的建中靖国,企图让新旧两党共同理政之后,就认清了现实,果断地打压元佑,让蔡京大权独揽,并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叫蔡京独断十几年就能看出来。

    陈文昭也抬头看了太子一眼,太子转过头来与他对视。

    赵佶又询问到,“太师以为如何?”

    陈文昭拱手答道:“潘节度使此次南下讨贼,乃是其自请命,陛下赏其忠义之心,封为节度使掌管军政大事,时臣窃以为权柄过重,然今观潘节度使短短两月夺下两周,方知圣上先见之明。”

    众人都看向陈相公,只见陈文昭又从袖中拿出一个奏折来,“此乃淮南转运使陈遘上书,陈转运使于二月初在江南公干,之后一直未得返还,方腊自立后,他在数月之间微服走访江宁府以及宣州各处白莲教集会,将其见闻写下,南北通信之后即刻送往京城,今日刚刚送到二府,请陛下过目。”

    张宝走过去将那奏书接过,御前呈上,赵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