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70-180(第1/14页)
第171章 山神降临
随着桐庐县城西北角放了一个小烟雾弹,浓浓灰烟升起,几息的功夫,只听一撞钟声震彻县城,天空突然亮了一瞬,又缓缓归于黑暗。
老百姓正在攻击梁山军,突然听到钟声,不少人都往四周望去。那见到光亮的百姓被吓了一跳,这黑夜怎么突然有亮光?
又过了几息,城外又有闪光,这回多数人都看见了,顿时吓得不轻,“这,这是什么?”
只见城外如风吹火苗,大火璀璨,忽而亮起一瞬,照亮大片夜空,转而又渐渐熄灭,归于黑暗。
随着光火明灭,隐约听见有钟鼓声传来,声音由弱到强,鼓声沉重,像在人的耳边敲响,时不时夹杂撞钟之声,其声仿佛能穿透大山,让人内心震颤。
百姓们都停下了,朝一个方向凝视着,不明白突然之间发生了什么。
光亮隔一段时间就会闪现,照亮夜空,此情此景太过诡谲,不少人被吓得连连后退,年轻惶恐不安,人寻找着同村的老人,问他们这是什么。
桐庐县的耆老也没见过这种神异场面,有一个老者眯着眼睛看着那突然迸发的光亮,随着火星熄灭,忽听耳边传来一声“山神……”他双眸圆睁,掷地有声:“山神,这是山神!这是严陵山神!”
说着惊觉自己叫出山神名号,立即捂住嘴,哑然失语。
众人见此情形,更加内心惶惶。
再抬头仔细向西边一看,这光火忽明忽暗之间,火星迸发出来的,不正是一个人形?
此人形约三丈高,于黑夜之中,明灭闪烁,四周传来的乐声更加悠扬,不知是从何处传来,只觉得响在人的耳边。
百姓有的惊惶,有的狂热,一个就要挤入县衙的百姓叫道,“这是,这是白莲圣教仙迹!这,这,方腊圣公派神仙来救我们桐庐县了!”
此话得到了小范围内的赞同,有人高喊:“白莲圣教!”
守在县衙口的官兵们却没有管他们,只因他们还有别的事要做——许大满面为难地看着自家指挥使,小声说道:“咱们,咱们……”
他身后的几个人也胀红着脸。
“别废话,听节度使令!”
那几个人抓耳挠腮,指挥使暗中打了个手势,正在群情激愤的百姓们就见刚才还拦住他们的官兵突然之间顿住了,个个似中了邪一样一动不动。在这黑夜之中,官兵就像雕像一般立在那里,任由忽而照亮夜空的光亮,为他们麻木的侧脸打上一层火光,百来人不发一声,更为这时的县城增添了一丝诡谲。
许多百姓受不了这种恐怖异象,转身就要逃跑,此时却见那百来个官兵又重新动起来,领头一人,嘴中喃喃有词念道:“东南有山,山高水长,方腊起兵,终归灭亡……”
继而众人齐念,声音不高,却因几百人同时开口而显得格外诡异,又有种别样的肃穆。
百姓们个个惶惶不安,衙门口的百姓立即喧闹起来,个个目露惊恐,询问着周边村民,“这……这是神仙谶语?”
“这是怎么了?他们怎么突然中邪了?有……有,有邪祟!”
那见多识广的耆老双目圆睁,仔细聆听,继而浑身颤抖,骂身后人道:“不许无礼!这是神仙降临!东南有山,山高水长,这是山神!”
说着跪下就拜:“这是山神降临了!神仙祖宗!保佑子孙!”
“山神降临了!”
那几百人依旧目似无光,口中念叨:“东南有山,山高水长,方腊起兵,终归灭亡……”
有个小兵额头冒汗,却又不敢去擦,用眼角余光偷摸看了一眼跪在县衙门口的百姓,继而又恢复了双眼无神的呆滞样子。
在街上的百姓再也忍受不了,今晚发生的一切超出他们的常识,都以为是神仙显灵,被那耆老连带着,跪在那百十人面前,磕头叩拜,“山神大王饶命……”
“神仙恕罪,保佑桐庐……”
撞钟声沉闷而悠长,如同从远古传来的呼唤,在整个县城上空回荡,震得仿佛青石地面都微微颤动。这钟声仿佛有种神力,将村民们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沉浸在对祖先与神明的敬畏之中。
桐庐县村民再也没有反抗的念想。此地归方腊或是宋军已不再重要,若从前得知此事还能劳驾山神亲临,他们连管都不会管!他们世代生活在桐庐县,怎能不重视此地神明?个个拜神请罪,生怕触怒山神。
见百姓不再反抗,阮小五下了城楼,摇晃着王指挥使的肩膀喊道:“王奉!你怎么了!你清醒一点!你中邪了!”
说完又去摇晃其他人,“都醒过来!都醒过来!你们中了邪了!”
那跪着的耆老看见这不知哪里跑出来的官兵竟然如此不敬神灵,直起身子来拿着拐棍吼道:“他们是山神上身了,你不要打搅!”
这时只见王奉浑身一颤,恍惚地摇摇脑袋,看向四周围,又看向跪在面前乌泱泱一片的桐庐百姓,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咱们这是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
那一众士兵见自家主帅已清醒过来,连忙也摇晃摇晃脑袋,脚下踩了几个虚空,趔趄着搀扶身边同袍,声音飘忽的地问道:“这是在哪?我怎么不记得刚才发生什么事了?”
百来个人都迷迷糊糊的,那王奉迷糊了一阵,见百姓都跪着看他们,赶紧伸手搀扶面前的老人,“耆老快起,这是干什么?”
耆老见他们不再似刚才有神圣之像,赶紧拄着拐棍起来,真似脚下踩了泥一样,“谁在跪你?我们跪的是严陵山神!”
王奉一脸莫名其妙,“什么山神?”
这时只听身后一个士兵哎呦几声,脚下漂浮,手抚额头,“我……我头疼!”
说着贵妃醉酒一般倒了下去,身边人连忙接住,“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晕倒了?”
阮小五一见,忙叫人把那士兵搀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快去叫军医!”
此时又有士兵说自己头疼,浑身没力气。
那耆老一看,张开嘴巴,“这……他只一个凡人,这是受不住神仙降临了!”
在府衙前面的士兵又有几个嚷着头痛,连续倒下。
阮小五见了,连忙与百姓商量,“我们节度使说了,暂且休战!有什么事日后再提!暂且休战!尔百姓都各自回家去!休战!”
召集百姓攻打宋军的乡勇头头早就有了怯战之意,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哪里斗得过手中有长枪长矛的士兵?白莲军力敌不过,已被击溃,只那宋军将领尚且有仁义之心,没有把屠刀对准老百姓罢了。
各个乡村,各个街里的乡勇见宋军此刻要休战,百姓们也彷徨不安,便都连忙响应,“各回各村!各回各家!此事日后再提!”
阮小五也嚷道:“各回各家,听候安排!”
百姓们各自四散回了家里,却都不敢往城西跑,只因城西正是神仙显灵之地。
阮小五叫一队士兵送他们绕路回村中。
那伙百姓起初还有些不自在,护送的都头说道,“我们指挥使说了,现在咱们的事都不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70-180(第2/14页)
紧了,如今要紧的是祭祀山神!我们节度使正和桐庐县耆老商议祭祀事宜呢,有天大的事儿,等祭祀完了再说!”
那些人也就不再扭扭捏捏,叫那一队官兵一直护送到村里。期间城西圣火闪耀,每亮一下,桐庐百姓心中就要打个哆嗦。方才听那几个中了邪的官兵口中所念之词,“……方腊起兵,终归灭亡。”这不是山神见宋军来此,百姓却要阻拦,看不过眼了!
有村民牙关打颤说道:“……官兵兄弟,你们……什么时候祭祀?”
一梁山军说道:“我们走时听节度使叫人请耆老们去商议,想必会尽快祭祀。”
那一村百姓个个双手合十,念天念地,一边走一边警惕着城西神灵,神像每亮一下,他们就打个哆嗦,这样一直走到村里,各自回家紧闭门窗,再不敢出门。
*
桐庐县城西小山坡上,只见两个年老的匠人一南一北守着面前炉子,褚老手里拿着大勺,在那炉中舀出一勺通体火红的液体,往旁边轻轻一甩。
旁边有个梁山兵,两腿站得远远的,弯着腰拿木板把那滴火红色的亮珠往上一打,方圆两丈之内瞬时迸发朵朵火花,道道星光流转,天地乍明。
褚老看这小子打完之后连忙往远跳几步,胡撸胡撸后背,又摸摸脑袋,这才又畏畏缩缩的靠过来,不屑说道:“说了烫不着,烫不着,你这后生胆子忒小了,你看他们。”
褚老拿勺子一指,只见几十个光着上身的汉子在此间跑动,有在他这舀了一勺铁液,跑到一个扎满了柳枝的架子下,两手一横一打,霎时间整个架子闪耀金光。
远处一看,这架子搭的形状不正是那“山神”?
那厢兵说道:“不行,我还是害怕。”
“多打打就不怕了。”那老匠人又崴了一勺,往空中轻轻一甩,梁山兵用木板一接,又是团团金花迸射,耀眼夺目。
第172章 祭祀天地
那梁山兵打了一个铁花,星光飞溅,点点亮光如飞沙一般扬上天空,从天上落下来,他又开始缩着脖子胡撸胡撸后背,又摸摸脑袋。
虽然褚老说烫不着,但他没由来的就怕烫呀!
他这边是小光火,那架子几个从下往上打铁花的才是真正的火树银花。铁水遇到了架子上的柳枝条,瞬间往外迸射出更细小的火花,团团金光,照亮夜空,真应了那句“金花璀璨似星河,打铁之花耀夜波。”
整个小山丘金光灿灿,几个守卫在此的梁山兵在山下远远看着,脖子仰得发僵也没人在意,“这可真漂亮,比什么烟花爆竹带劲多了,真亮呀!”
光芒凌厉,耀眼璀璨,星火点点落于地下,犹如群星下落在山坳一般。
“我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东西,要不是节度使请人来,我都没听说过这打铁花是怎么回事,你从前听说过没?”
“我也没听过。”那人一边说着话,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银花。
山上的几十个人一直打到后半夜,有人来此叫停,老匠人吆喝一声,“收拾了!”
那些个光着上身的手艺人都应和一声,把手中木棍放起来,几个人去拆了架子,又有清理小铁炉的。
来的梁山军乐呵呵的,“节度使大人说了,今天晚上可真是壮观,诸位辛苦了,我带着营中士兵护送诸位去富阳县,好生款待!”
那老匠人呵呵一笑,双手抱拳,“能给潘节度使做事,是我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我们也是头一次走这么远,到了扬子江以南了!”
他们本是应天府辖下村镇打铁的,寻常年月遇到大旱,乡间若是祭祀,就会请他们打打铁花,名声只在附近几乡,谁能想到这平定叛乱的大官竟然知道他们的名声,到乡下去请他们出山了!
那指挥使也不知道自家上官怎么就知道这些人的名号,笑道:“这回立了大功,节度使赏钱已备好,只等诸位回富阳了。”
那老者闻言满脸的褶子笑得更深了,“为节度使办事,哪敢要赏钱?”他与那指挥使一同边走边聊,带着徒弟们跟着官兵往山下走去,“……只是小老儿有一事不明,往常我们工匠打铁花,只能在炉边上,只因高炉火旺,这铁不到火候化不成铁水;可这次却分了两个小炉,你这烧炉的炭是有什么玄机?怎么竟如此火力旺?”
这样的木炭用来打铁岂不是事半功倍?
那来此的指挥使也明白一些,索性便与他说起了东平府焦炭。
*
桐庐县衙,衙门外早已围了几圈梁山兵防守,里外士兵们进进出出,步履匆匆,十分忙碌。
武松手里拿着一个箭形的黑色的大带,“主公,这个落下了。”
潘邓扭回身一看,眯着眼睛仔细端详,“这是穿到哪的?”
武松挠挠脑袋,他也不知道。
潘邓通身着玄衣,上身无装饰,下裳有花纹,头顶戴冠,一身已穿完了,收拾得立立整整的,现在怎么多出来一个?
林崟岌从外间走了进来,打眼一看,“哎呀,这敝膝怎么没穿?”
说着又叫潘邓把外衣,革带,大带一一解了,把那敝膝系在腰上,又重新穿了一遍,潘邓低头一看,这东西像是个围裙又很窄,还穿在他这身华服里边,从外面看只能看到在外衣下面露出来的一个尖。上面还什么装饰都没有不说,还把他最里面浅红色的裙子遮了一块。
谁能想到这是系在腰上的!
几个人重新收拾得立整了,出门见了早已等候在县衙门口的桐庐县耆老,几个老人家也穿了体面衣裳,跟随潘节度使一同去了城外新搭的祭坛。
官员在前,士兵守卫,百姓跟随在其后,众人一同浩浩荡荡到了城西山脚下。
这些日子潘邓一直在和诸村县的耆老商议此次祭祀应该祭拜哪个神灵。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