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10-22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10-220(第1/14页)

    第211章 新年之前

    徐观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军营后见了那封信也是眉头紧皱,他与潘邓对视一眼,两人皆半晌无话。

    而后潘邓铺开纸,给广德军禁军首领王昭德去信一封,要他即刻启程,带广德军兵籍名册原本来苏州府。

    徐观见他把笔放下,指尖都有些颤抖,过去握住他的手,“现在还未有定论,此事也没准是我两个多想了。”

    潘邓说道:“我也希望如此。”

    徐观说道:“此事不经细想,破绽太多,想必郓王殿下也会派人去查明真相,到时候通惠镇那边到底事实如何,我们自会知晓。”

    潘邓点点头,经师叔一提,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惊悚,没准是自己久经战争,心理黑暗了些,凌季康此人虽为人恶毒,却也不至于如此丧心病狂。

    事未查明,多思无益,他便不再想此事,而是与师叔把臂出游,两人去这盐场旁边的集市上赶集去了。

    他两个在前面走,武松远远的在后面跟着,其间有两人来找潘节度使,都被武都头打发回去,言节度使与徐大人商谈政事,别事过后再议。被打发的人走是走了,心里却莫名其妙,说是商谈政事,要去大街上作甚?

    潘邓牵着师叔的手兴冲冲地买年货,这些日子里他和师叔久别重逢,师叔早晚左右陪着他,又温柔又体贴,颇让他生出了种一家之主的责任感来。

    今年又远离东平府,不在王干娘膝下过年,小郓哥也回东平了,家里面就只他们两个,自然要好好置办。

    徐观被他牵着,也面上带笑,看着潘哥儿买了春条、门神、金彩、缕花和幡胜,又买了各色点心、胶牙饧放到个红木漆的盘盒上,之后又买了五色纸钱和糁盆,两个人就要拿不下。

    潘邓回头说道:“师叔不买呢。”

    徐观想了想,买了两对红烛和一个精巧宫灯。

    潘邓看那两个黄铜的宫灯说道:“月初李三掌柜还给我寄了信和账本来,说今年风雅颂也出了琉璃的宫灯,本想若有剩余,就先送到淮南试试水,却没想在东京城里就卖得脱销,只好又加急生产。她还叫我在江南好好扎稳脚跟,方便以后把生意做到这儿来呢。”

    徐观笑道:“她这个掌柜的倒会打你这东家的主意。”

    潘邓嘿嘿一笑,走过去挨着观哥儿:“有如此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就是我这东家能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键!”

    徐观起先没听懂,后来听懂了,不由得哑然失笑,“像你这般事事亲力亲为的才少,多数人家做生意都是雇个掌柜的,之后就不再理睬了,丰俭由天。”

    潘邓眉毛一竖,丰俭由天?那可不行,手底下的成千个员工可都指着他这掌柜的吃饭呢!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就该担上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两人在集市上逛了半天,回到军营之中,把主帅军帐里布置一番,金彩和镂花挂在帐里,又把糕点放在案上,再把红烛坐在烛台上。

    潘邓靠在椅子里吃着胶牙饧,看着师叔拿了新的糁盆,在里面放上木枝,留到除夕之时点篝火。他从那盒里拿了一个饧送到师叔嘴边,徐观把头偏过去了,“我听你吃了一个嚼了很久,可见是粘在牙上咽不下去了,现在喂给我,是在使坏呢。”

    潘邓被他戳破,恼羞成怒,一口气又吃了两个。

    徐观把那盘盒转了个个,叫他不要总吃一种,潘邓又吃了两个甜酥,拍拍手,那边徐师叔已经净了手,又绞了个帕子给他。

    潘邓:“……”

    徐观见他干看着不接,颇为无奈地笑,一边说着诸如该拿你怎么办之类的话,一边自己上前给小师侄把脸抹了。

    潘邓满脸通红,要伸手推开他,师叔又顺手把他的油手给擦了,看小师侄脸红扑扑的可爱得紧,又亲了一口。潘邓颇受不了,被亲了两下紧忙跑到帐外吹凉风了。

    *

    秀州府北通惠镇。

    黄潜善奉郓王之命来此巡查,凌转运使指引着,二人一同走向那三千白莲军埋骨之处。

    一路之上,凌转运使与黄参军闲聊之间,聊到玉器成色,便有意无意地提及自己曾收到过一个猛虎镇纸,其玉色通透,世间少有。

    黄潜善果然心动,捧场道:“不知凌大人可否让某一观?”

    凌季康呵呵一笑,“黄参军开口,本应赠给参军,但无奈此物乃是太子殿下所赠,李相又转赠与我,因此不敢别赠他人,还望参军见谅……”

    黄潜善自然心领神会,说道:“君子不夺人所爱,凌大人与太子殿下交好,自是忠心耿耿之臣,我此次虽奉郓王殿下命令前来,但心中亦知太子殿下乃仁德之主,凌大人仰慕殿下恩德,所做所为定是为朝廷着想。”

    凌季康听罢心中暗喜,这黄大人果然是明白人,又听说他此次下江南乃是太子引荐,心中便已踏实了八分。

    黄潜善也面带微笑,他为人素来圆滑,向来主张谁都不得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到哪都有好人缘儿。身为太子党,自然要卖太子的好,可到了郓王面前也不必得罪郓王殿下。

    反正这二位殿下虽有些性情急躁,乾纲独断了些,却又都优柔寡断,反复无常,没一个似蔡家父子似的毒辣脾性,十分好相与,他也自然如鱼得水。

    二人乘着马车一路到了郊外,此处有一片空地,四周草木凋零,泥土泛着暗红,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腐臭味。

    “就是此处了。”凌大人指引着,两人到了近前,并肩而立,望着那已被泥土掩埋的大坑,凌季康说道:“黄参军,这就是那三千白莲教徒的埋骨之所。”

    黄潜善虽自认称不上是善人,但他也不是残暴之人,看着这个大坑,想象着里面埋了足足三千人,内心发怵,在这坑边上走了半圈便又退回来。

    凌继康说道:“那伙绿林好汉虽出身草莽,却武艺高强,用兵如神,竟能一举歼灭三千白莲军,实乃奇才。”

    黄参军此时已没了刚才在马车里的气度,越在这待着越觉此人间炼狱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在,周身发凉,不欲多待,却也不能叫凌继康看低了他,于是便微微颔首,目光在大坑四周扫过,“凌大人所言极是。这伙好汉……呃,若能为我所用,必是大宋之福。”

    凌转运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淡淡道:“黄参军果然明察秋毫,不瞒大人说,这伙绿林好汉已托我向郓王殿下递上投名状,愿为朝廷效力。只是……”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黄参军一眼,“此事还需黄参军在殿下面前美言几句……”

    黄参军僵硬地哈哈一笑,摆手道:“凌大人客气了,为国举贤,乃我辈本分,只是……”他暗吸了一口气,故作迟疑,低声道,“这三千尸首,当真都是白莲叛军?”

    凌转运使神色不变,淡淡道:“黄参军何出此言?莫非信不过凌某?”

    黄参军连忙摆手,“凌大人误会了,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殿下必会细问,若有什么纰漏,只怕你我都不好交代。”

    凌季康微微一笑,“黄大人放心,此事凌某已安排妥当,绝无纰漏,这三千尸首已埋于此地,血迹未干,腐臭冲天,殿下尊贵之躯难不成还能亲自到此查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10-220(第2/14页)

    黄潜善闻言心中虽仍有疑虑,却不再多言,紧忙随着凌转运史一同转身离开又上了马车。

    到了马车之上,远离那血腥之地,黄浅善又觉得自己的脑子重新灵活起来,他素来圆滑,谁都不愿得罪,更不愿卷入太子与郓王之间的争斗,既然凌转运使已如此说,也便顺水推舟,笑道:“这尸首已看过,既然如此,黄某定如实向殿下禀报,定不负凌大人所托。”

    *

    黄参军在通惠镇被凌转运使盛情招待两日便打道回府,到苏州府向郓王殿下回禀实情。

    他言辞恳切,将那一伙绿林好汉夸得天花乱坠,称其勇猛无比,斩杀三千白莲叛军,实乃大宋之福!赵楷闻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朝廷便不能没有赏赐,他正欲下令招安那伙好土匪,却在此时有人通报。

    冯忠缓缓走了进来,笑着说道:“殿下,您看谁来信了?潘节度使来信。”

    赵楷拿了老仆手里的信件,拆开来看,这一看不要紧,赵楷的眉头愈加紧锁。

    信中言明通惠镇内似有蹊跷,那三千尸首恐非白莲叛军,而是与已故苏州太守韩钟况有关。韩钟况生前曾于通惠镇如意茶坊贩卖私盐,道上人称“青龙盐场”,此地出盐量堪比秀州南面一小型盐场,却于上月盐场关闭,恐与那三千人有关。

    赵楷眉头紧锁,心中不快,这个韩钟况,死了还要惹事!

    冯忠见殿下面有不愉,小心问道:“可是秀州出了什么事?”

    赵楷把信收起,并未作答,还好此信来得及时,要是他不明所以就把那一伙贼人招安,而实情却如信中所说,那岂不是任由他们杀良民冒功?

    他还以为自己过两日就可圆满归京了,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又有大事,这苏州府不知道是个什么贼窝,竟这么不太平!不过左右此事若真如潘邓所想,一经查实,自己便又可功加一等。

    赵楷思虑片刻,当即决定亲自前往通惠镇查探。

    *

    “郓王殿下欲亲临通惠镇!”凌季康心中大惊,慌乱之下跌了手中茶碗,热茶把手烫得通红也没反应,“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参军和你说明白了没?”

    那送信的人说道:“殿下本来要招安那伙好汉了,可看了封信,之后便不提此事,还要亲自去通惠镇。”

    凌季康急得心火中烧,连夜派人通知那伙绿林强盗,命其速将三千尸首焚烧,以绝后患!

    *

    通惠镇外暮色四合,旷野之中马蹄声传来。

    林虞侯勒住马缰,抬手示意身后的士兵停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腥气和腐臭,他又寻着味道往前赶了几公里,而后翻身下马,靴子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每一步都陷得很深。

    “虞侯,前面……”,他身后的小兵张虎欲言又止。

    此处的泥土都被血浸湿,面前一大片都是血色泥土,可见此处尸坑之大,冲天的血腥与腐臭气向每个人扑来,张虎忍不住呕了两下。

    林虞侯下令,“把土翻开。”

    第212章 真相大白

    此次节度使派他们来通惠镇探查,由林虞侯带领,来此的有一队梁山军,一队广德军,共百来个士兵。

    众人早就准备了小铲,听了虞侯吩咐后便到那坑前刨土,没有铲子的就拿了刀鞘在一旁把泥土翻开。

    待到那层遮掩的泥土被刨开,露出下面横七竖八的无数尸体,有的被割喉,有的被乱刀砍死,看样子已死了许多天,散发出阵阵可怖气味。

    几个梁山军士兵从前虽在梁山落草,但着实没见过这等场面,忍耐不住纷纷一边骂娘一边跑远,用手捂住口鼻。可那一队广德军士兵却没有远离,几个人凑进去看了半晌,又将坑里的尸体拽出几个来,仔细查看。

    一人颤抖着声音说道:“这是亭户?这是哪门子的亭户!”

    地上躺着的个个都是大骨架,虽已瘦得脱了相,却能看出生前身材高大,“没有老的,也没有小的……”都是和他们一般年纪的青壮,那伙长挨个看过去,声音忍不住颤抖起来,眼里也有泪流下,说不清是悲怆还是恐惧。

    忽然有一人往坑里面跑去,用手刨开一具尸体旁的土,众人走过去一看,只见坑内尸体有些眼熟,“这……这是……”

    那刨坑的小兵发出一声爆鸣,“这是王指挥使!”他把王指挥使揽起来,嚎啕大哭,声泪俱下,林虞侯也跟着走过来,“这是你广德军指挥使?”

    一边吹凉风的梁山军闻言也凑过来,一人边往这边走边小声说道:“天杀的,该不会真像咱们指挥使说的,这里边的都是咱广德军的禁军兄弟吧?”

    “这……这是咱禁军的靴子!”一人颤抖着手抬起一具尸体的脚,脚上蹬着的靴子正是他们在没来广德军之前,曾在东京做京师禁卫时,前几年朝廷分发的军饷里面顶了薪俸的皂靴。

    众人当然都认得,另一个禁军紧握拳头,咬牙切齿道:“韩钟况这个畜生!拿我们禁军当什么!我们兄弟为他守卫苏州府,他竟敢做出这种事来!”

    一人直着眼睛伤神道:“……来时我便觉不好,果然如此……我有一个兄弟,已经几个月没见着他了,他走时说指挥使带领他们去秀州府捉拿白莲军,现在想来,八成是死在这了……”说着两手捂着眼睛,蹲在地上低声哭起来。

    谁能想到苏州府尹竟敢私藏士兵来他盐场做苦力,还将其残忍杀害。

    那边抱着王指挥使的小兵更是哭得声嘶力竭,旁边人想要将他拉走,“王三,你别抱着指挥使了,生死有别,这尸体上头也有尸毒,等咱找个时候回来,把弟兄们安葬了。”

    王三哭得听不进去人声,哽咽着费力说道:“也把我,把我也……我也不想活了……咱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呀……啊……”

    林虞侯看着这满地尸体,眸里藏着怒火,“此事非同小可,咱们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