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立即禀报节度使大人。”
此时天色将黑,对面已看不清脸,荒郊野外多待无益,林虞侯正要叫士兵们准备撤离,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往这边赶来。
百来个士兵立即摒弃凝神,林虞侯打了个手势,两队人马迅速隐蔽,那哭得不成人形的两人也被人强行揽走,再捂住口鼻。
只见边上树林有点点火光,不一会一伙强人手持火把,气势汹汹地朝这边走来。
为首的强盗大声喊道:“快!快把这些尸体烧了!先在周边刨坑,把水倒进去,完了再点火,别让火跑了!”
周围的小喽啰们高呼一声,往那坑里扔了带来的木柴,就要在边上刨坑。
士兵们对视一眼,心中怒火中烧,林虞侯迅速比对了下敌我双方兵力,低声道:“不能让他们得逞!兄弟们上!”
话音未落两队士兵已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一个广德军士兵声嘶力竭的喊道:“杀了他们!为兄弟们报仇!”
一伙土匪一开始被打个措手不及,而后迅速反应过来,与这伙官兵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之中,喊杀声震天动地。
为首的强盗狂笑着挥着手中五环大刀,刀尖直指广德军士兵:“就凭你们这些朝廷走狗,提不起刀来的绿头巾,也敢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10-220(第3/14页)
我们好事!孩儿们!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小喽啰兵们听了首领指令,嚷叫着冲上前去。
山寨二当家看清了他们只百来人,而自己山寨里面有千来人,如此优势岂不手到擒来?便发了个爆竹,火光带着爆响在天上炸起,那二当家更是狂笑,“遇到我们算你几个倒霉!就是那姓潘的到这儿来,也救不了你们!你们兄弟已死于我手,今日你几个也休想活命,拿命来!"
一时间大刀相撞,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那一只信号弹惊动了山中的强盗,不久就有人带着几百人倾巢而出,小喽啰兵手中挥着兵器如潮水般涌下山来,誓要将狗官兵斩尽杀绝!
梁山军两队士兵虽寡不敌众,却毫不退缩,列阵向前冲锋,拼死抵抗,双方激战正酣,打得难解难分之时,远处传来了一阵震天的马蹄声。
两伙人马同时有人分心向远处看去,只见灯球火把,尘烟飞扬,郓王殿下率军赶到。
他在丘陵上远远地便看到了此间乱象,震怒不已,想到就是这伙贼人杀良冒功欺骗了他,险些让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地为这贼人表彰,哪里能忍?当即下令剿灭强盗,“给本王杀尽这些贼寇,一个不留!”
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迅速冲入战场,局势瞬间扭转,那伙土匪的头头见了郓王殿下到此,瞠目结舌,不是说这赵王爷明天才到?那姓凌的是怎么传的消息!
他眼见敌人人数众多,当机立断叫自己人撤退,“撤!上山!”
小喽啰们一边击退朝廷官兵,一边掩护大哥上山,赵楷岂能让他们轻易逃跑?叫人前去追击,士兵们如潮水涌出,将强盗团团围住,待到夜半时分终于活着首领,并控制住其余山贼。
林虞侯来此拜见郓王殿下,将此处发现广德军士兵尸首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上官。
赵楷听后脸色阴沉得可怕,“凌季康这个畜生!竟敢藏匿官兵,把我赵家江山当做什么!”
他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奉本王指令捉拿罪犯!凌季康私藏士兵,残害同袍,罪无可赦!将他押入大牢,等候发落!”
*
苏州府一阵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终于在新年伊始,郓王殿下乘上了大船率众回京。他押解着凌季康和强盗首领,并着一众在江南查出的凌季康同伙,浩浩荡荡地走运河到了京畿路,又经汴河入了汴京城。
苏州府府尹韩钟况与两浙转运使凌季康勾结数十户江南乡绅,私建盐场,贩卖私盐,藏匿士兵,甚至不惜杀良冒功,其行径之残忍,手段之狠毒,令人发指!如此丧心病狂之举,实为自太祖立国以来罕见大案!消息传至东京城,朝野上下为之震惊,举国哗然。
皇帝闻讯后震怒不已,下令彻查此案。经审讯,韩钟况、凌季康等主犯罪行累累,证据确凿。皇帝下令将二人处以极刑,夷其三族以儆效尤!韩钟况虽已身死,其家人却不能逃过一劫。
其余涉案乡绅及从犯亦被押解至京城,弃尸于市,以示天下。一时之间,汴京城菜市口血污横流,惨不忍睹。
汴京城百姓却不是听到此类消息会胆战心惊的小乡村户,不说去菜市口观刑,这些日子里‘江南官员屠杀士兵’却也是茶余饭后的热闹话题。
阮记者时事板块迎来大新闻,趁热打铁用潘东家的名头进了郓王府邸的大门。至此郓王赵楷二上《汴京人物志》刊物封面,成为刊物开刊以来首位二次登上封面的汴京风云人物。
与此同时朝堂另派查案组南下苏州彻查此案,潘节度使留守苏州城,招待到此的官员,并配合官员查案。
一直到了二月份,苏州府迎来新太守,乃是元丰三年进士俞道远。俞大人一路风尘仆仆赶来苏州,刚一面见潘节度使,就走上前去,伸出两手扶住潘邓双臂,笑道:“都说潘节度使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老夫今日一见,果真是少年英才,国之栋梁!”
潘邓看着面前俞大人满头银发,走路还有些颤颤巍巍的,下意识地也两手扶着他,问道:“老父母高龄?”
俞道远哈哈大笑:“比你老师年长二八而已,老夫这是刚下了船,脚已在地上,身子却还在晃悠,不打紧!平日里健步如飞!”
潘邓扒着手指头算算,算出这老头已经六十多岁了,搁在前世已是退休的年纪,到了这大宋朝,反而要千里迢迢来上任,真是辛苦。
府尹到了苏州府,苏州府通判邢名扬也在众位同僚相助之下翻了案,至此苏州府有了两位上官,总算步入正轨。
待到二月底,来此查案的大臣都随着运河北上了,潘邓之前听从老师吩咐写的乞求回京的奏书也被批准。他将梁山军整治一番,由林冲领军于苏州府驻扎,听苏州府府尹派遣,并于广德军就粮。
此地广德军士兵也交给禁军首领王昭德看管,不日便由王统领领军西行,到广德军驻扎。
这次江南大体平定,他也能安心北上回京了。
第213章 加封国公
三月初春意渐浓,东京城内一片祥和,广德军节度使潘邓奉旨归京。
此前郓王回京时,宫中已办过一场盛大的庆功宴。然而潘节度使此番回京,意义非凡,功绩也更加显赫——他率军平定了方腊叛乱,收复江南八州,此乃是保卫社稷之功,必也要再开庆功宴。
宫内上下忙碌起来,加急准备菜肴酒水,筹备第二场庆功宴。开封府尹也闻弦知意,得知是太师弟子回京,早早安排妥当,划定了道路,又叫衙役安排了百姓夹道欢迎,以示隆重。
那开封府衙役与潘节度使都相熟的,哪有不用心准备的?早在陈太师权知开封府时,那潘节度使还是潘司录官呢,带着他们大家伙在辟雍旁边建图书馆,彼时颇有同僚之情,而现在小潘大人已成了朝中重臣,当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众人一边感慨,一边安排了道路,叫了百姓,又去准备节度使归京仪仗。
三月初五,潘邓踏入东京城,汴京城的百姓怎能错过这个热闹,甭管是否接到府衙安排,都纷纷涌上街头,争相一睹这少年将军的风采,一时间街上纷纷欢呼雀跃,好不热闹。
仪仗一路行至皇宫,潘邓入宫觐见,文武百官侍立,潘节度使径直来到皇帝面前,躬身行礼,双手奉上白莲军旗帜和白莲军首领配刀,朗声说道:“臣潘邓奉旨平叛,历经数月苦战,终于荡平白莲军,如今叛乱已定,天下太平,今将叛军旗帜与兵器呈上,献与陛下。”
皇帝双手接过两物,神色庄重,转身向明堂走去,众臣紧随其后,到了明堂,只见皇帝将二物奉于祖宗神位前,躬身禀告:“祖宗在上,江南叛乱已平,朕奉天命而行,忠臣良将浴血奋战,终将叛乱平息,今日特来告慰先人。我朝江山社稷稳固,皆赖祖宗庇佑,愿祖宗在天之灵佑我大宋国泰民安,万世昌隆。”
众臣肃立一旁,心中感慨万千,他们虽人在东京城中,却都是通过战报目睹了这场叛乱从起势到平定的全程,深知其中艰难险阻。如今看到皇帝将战利品奉于祖宗神位前,心中也不由得涌起欣慰之情,余深忍不住低声叹道:“……我朝之幸也。”
待到祭拜完毕,众人又回到紫宸殿,此时诸位大臣便不像刚才一样形容肃穆,而是面上轻松,入殿参加庆功宴了。
殿内早已摆满了珍馐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10-220(第4/14页)
馔,宫女们流水般地献上菜肴,过了一会儿又撤下重新上菜,一酒两肴,规格极高。
皇帝端坐主位,向潘邓举杯道:“潘卿家平定江南,功在社稷,此杯酒朕与卿共饮,以贺大功告成!”
潘邓连忙起身,一饮而尽,“臣幸不辱命,皆赖陛下洪福庇佑,众将士奋勇杀敌,臣不敢独享此功。”
众人齐齐饮了一杯,宫女们又如流水一样将案上两菜撤了,重新端上来两个。
赵佶甚是欣慰,今日明堂祭祖,终于将他心中一块大石掀起了,有此少年英才平定江南,实乃社稷之福!他看看左面潘卿,又瞅瞅右面陈太师,有此忠臣良将,大宋社稷何愁不安定?简直是想不安定都不行!
赵佶哈哈一笑,而后对潘卿家说道:“卿家于社稷有功,一众赏赐宫中已备好,只是还不知卿家属意何处,朕也好为卿家升上一升呀。”
潘邓拱手道:“陛下过奖,臣不敢居功,一切都听陛下安排。”
赵佶点了点头说道:“朕已与众卿商议,你平南有功,功勋卓著,如今擢升你为同知枢密院事,如何?”
潘邓微微一愣,与老师对视一眼,随即拱手道:“陛下,臣虽有微功,但如此重任,臣恐难胜任。”同知枢密院事,即是枢密院二把手,宋朝枢密院与宰相共掌军权,做了枢密副使,一只脚便已踏入二府。
可是,如今的枢密院使是童贯呀!
皇帝摆手道:“潘卿家不必过谦,卿家虽年纪尚轻,却沉稳持重,朕信得过你!”
潘邓如何还能再说其他?连忙谢恩:“臣谢过陛下!”
皇帝与潘邓坐得近,一边吃酒一边谈话,附近几人还能听到些许,余下坐得远的只能看见陛下与潘节度使交谈甚欢,时不时露出笑颜。一边的陈太师则更甚,从前无论是在朝会还是二府之中都板着一张脸,如今见了自家学生回来,面庞和蔼了许多,时不时竟然还要露出笑来。
赵佶很满意,接着对潘邓说道:“你从前在东京,不是住太师家里便是自己赁住处,如今汴京城有空下来的宅子,虽还未赏赐,你今晚便先去新居住吧。”
赏赐宅子?这潘邓可就着实意外了,汴京城发展到如今,已是寸土寸金,朝中多少大臣都不见得在城里有自己的宅子,大多是租房子住,怎么皇帝还能找到空宅子赏赐他?
不过等到他回到家中就明白了,这地方是李邦彦曾经住的豪宅,如今因两浙私盐一案,李相公受到牵连,虽未有实证,却屡遭弹劾,如今已经被贬。
正好潘邓赶上这个节骨眼归京,这豪宅就便宜他了。
第二日朝会之上,皇帝宣布了对潘邓的赏赐。
广德军节度使潘邓忠勇无畏,智谋卓越,奉命讨贼,挥戈南下,收复八州之地,重还社稷安宁,今封潘邓为同知枢密院事,加封楚国公,食邑五千户,另赐汴京城宅院一座,金银若干,以彰功德。
潘邓领赏谢恩,庆功会之后又在新宅邸宴请三天。
朝中大臣皆来祝贺,有人是真心道喜,有的则是暗自撇嘴。
杨戬把嘴撇到耳朵边,不阴不阳地说道:“好风光呀……”
王黼与他共同游赏这座曾经属于李相公的豪宅,一脸憧憬地看着院前潘邓一身紫衣,好生羡慕,“有几人能加封国公?我哪天若能如此,便死而无憾了。”
“呵。”杨戬没好气说道:“你也去西北打仗就是了,和那姓童的通口气,叫他给你整到北面去,哪日收复燕云,你哪日便能封爵!”
这二人心里流着酸水,在这座李邦彦布置过的宅邸里闲逛,更加心里不平衡,王黼嘟囔道:“李相真是好大手笔,好生豪奢。”
杨戬哼哼道:“你当他私盐白煮的?从前别个还说朱勔如何如何,叫我几个和他交好的要受连累,如今看来不及他李邦彦一根指头!”
王黼斜眼看他,心道你杨戬刮地皮也是出了名的,何苦在我面前装相,这群人中明明就我一个最穷!
*
潘枢密副使府中热闹了三天,学生宴请宾客,老师哪有不帮忙的?陈文昭见潘邓回到京城,十分乐呵,亲自叫人给他操办了宴席不说,还叫自己府里的下人来此帮衬,布置席面、收拾残局。
潘邓有老师帮忙,自己享了清闲,自与师叔在后院叙旧。
他和师叔又分别了两个月,甚是想念,两人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