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40-347(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340-347(第1/11页)

    第341章 问鼎中原

    宋江率领着起义军在潼关内拆防御工事,郝思文在潼关之外也一齐出力,不到一天工夫,郝思文领兵进潼关。又见宋首领,二人好一番叙旧,两军合到一处,第二日出兵,西行讨伐中原军。

    消息送到虢州关胜处,关胜正在处置武关道事宜,原来他之前命郝思文去往潼关,同时也命赵仲延带兵前往武关,正好遇见黄城明带军南下,两方厮杀,活擒黄城明。

    黄城明被押送到虢州,见了关胜,十分不屑,“我当时谁,原来是关家后人,从前落草梁山,又被诏安的土匪!”

    关胜冷哼一声,“败军之将,大言不惭。”正要阵前斩将,叫赵仲延拿着此子的人头过武关,北上与西北军共同击败中原军却没想帐外有人找来。

    此人乃是林冲副官,从应天府而来,入军营之后便上前拱手,“参见关将军,属下乃是应天府来,权因张叔夜张大人认得此人,百般求情,林将军看在张大人破开封府有功,不忍相拒,因此派末将前来,带走黄城明。”

    黄城明听了之后双目圆睁,再没了刚进军营的嚣张跋扈,而是愣在那里,许久之后喃喃自语,“是他……”

    关胜听了眉头紧皱,过了半晌才说道:“既然如此,人你领走吧。”

    那副将千恩万谢,拜别关将军,领着黄城明走了。

    赵仲延在武关得了关将军军令,领人北上与西北军一同讨伐王襄,当即整军,第二日一早便大军出征。

    *

    华州城外,中午时分,营地里死气沉沉,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个浑身浴血的斥候冲进大营,直扑中军帐,此人正是钱盏亲兵。

    “大王,伏击……伏击败了!”那亲兵滚下马,“那西北的狗贼太狡猾!前锋是到了赤水驿,可……可西北军藏着大队精锐骑兵,钱将军刚带弟兄们冲进去就被反包围了!四面八方全是骑兵,兄弟们被冲散了,钱将军……钱将军他力战一整日,没能逃出生天……”

    大帐内一片死寂,王襄猛地站起,眼前一黑,手死死抓住桌案才没倒下,指关节捏得发白。

    他最后一点反击的力量就这么没了,一股腥甜涌上喉头,又被他强行咽下。

    还没等帐内众人从这噩耗中缓过神来,东面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战鼓声!那声音如同江浪,瞬间席卷了整个营地!

    “怎么回事!”王襄冲出大帐。

    “大王,是河中府!是河中府宋江!他带着大队人马,从潼关打过来了,正猛攻咱们东营,弟兄们死伤惨重,快顶不住了!”

    “区区河中贼安敢如此!”王襄目眦欲裂,一股邪火直冲顶门,他抢过亲兵的马,冲向营中高处,向东望去,只见东营方向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喊杀声、惨叫声、兵刃撞击声混杂在一起。而宋江的“宋”字旗和“越”字旗,也正在东营那边随着马匹和人流移动。

    东营防线处小兵正在奋力抵抗,一个都头挥刀指挥手下步卒,“顶住!顶住啊!”

    河中兵像潮水般涌来,远超他们的预料。

    “太多了,挡不住了!啊——!”一个士兵被狼筅刺穿,惨叫着跌倒。

    “营门!营门要被撞开了!快去守住,不能让他们再往里跑了!”

    轰隆一声巨响,本就薄弱的木栅栏被河中军用撞木撞塌,缺口一开,河中兵嚎叫着涌入,“破了!东营破了!”

    “兄弟们上!活捉王襄!”

    营内顿时陷入慌乱,中原军士兵们再也顾不上抵抗,转身就跑,恐惧蔓延,迅速波及到邻近的营寨,整个大营东部彻底崩溃。

    “河中府的人杀进来了!快跑啊!”

    恐慌的喊声在大营里此起彼伏,原本就提心吊胆的士兵们,听到东营被破的消息,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与此同时,西边山谷里也响起了震天的战鼓和喊杀声!另一支打着“关”字旗和“越”字旗的军队堵住了通往南边武关的最后一条小路,这是由赵仲延领兵,配合宋江包抄的精锐。

    “西边山谷也有人!是东南军关胜的人!”

    “咱们被包围了!”

    华州一地南北都有大山,只东西通畅,现在两面夹击,朱大和李二惊恐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绝望:“完了,这下真完了!前后都是敌人!”

    绝望的哭喊声在营地里到处响起,士兵们看着四面八方出现的敌人,最后一点抵抗的心思也没了。士兵们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将领们喊破了嗓子也拦不住,有的干脆自己也开始逃跑。

    营地彻底混乱,王襄身边的亲兵越打越少,副将满脸是血,冲到王襄身边,哑着嗓子喊:“大王!顶不住了!快……咱们快从南边山沟里的小路……”

    话没说完,噗的一声,一支流箭射穿了他的脖子!副将眼睛瞪得溜圆,死死抓着王襄的袖子,倒在地上。

    王襄目眦欲裂,看着箭矢射来的方向,他心中有预感,果然看见了那个曾经射穿钱盏手臂的人,一晃神之间,只见那小将又是两箭,王襄眼疾手快,抽过副将佩刀,左挥右砍,挡住攻势。

    那小将两箭未中,转换身位,王襄连忙把副将拖到自己帐中。

    他低头看着地上跟了自己半辈子,最后还想给自己找条活路的老兄弟,再看看周围他一手拉扯起来的关中军,现在正在两路大军的围杀下鬼哭狼嚎,成片地跪地投降。

    又有人高声喊叫:“西北军来了!快跑!”

    “西北军到中军帐来了!快投降,莫杀降兵!”

    王襄靠在帐里的木桩上,一股透心的疲惫涌上来,把他整个人都淹了,什么算计,什么野心,什么关中王……全完了,而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他王襄风光一世,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这一切都是因为汴河沉船,对,如果不是那场意外,关中根本不会到如今这个地步。自从汴河沉船,短短几个月,中原天翻地覆……

    王襄听着成片的求饶声,闭了闭眼睛,“天不助我,非战之过……”

    他脸上只剩下一种死灰一样的平静,王襄慢慢抬起副将的佩刀,冰冷的刀面照出他惨白的脸。

    “关中……长安……”他嘴里嘟囔着,声音小的只有自己能听见,“龙兴之地,都是狗屁。”

    下一秒,王襄猛地举起刀,狠狠抹向了自己的脖子,他高大的身子晃了晃,噗通一声栽倒在血泥里。

    王襄一死,剩下的关中兵彻底没了主心骨,军营里哭喊声连成一片。士兵全都扔了家伙,跪在地上,朝着两面合围过来的大越军投降。

    赤水驿的烟慢慢散了,三路大军最后聚到了一块,胜负已分,赵仲延派士卒清理战局,同时叫斥候送信给关将军。

    *

    华州主战场已分胜负,关胜却没闲着,只因虢州军营被人伏击,王襄孙昭远带人烧了他们一个粮仓。

    孙昭远烧完就走,关胜带人追击三百里,才把这一队精兵全都拿下,当即砍了脑袋,送往赵仲延处,让他带着贼首讨王襄。

    却没想赵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340-347(第2/11页)

    军先给了他回信,中原军已平,王襄身死,关中归越,西北军来投。

    关胜听着战报,点了点头,往常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可看出些许欣慰来,“派人将此事告知林将军和陛下。”

    *

    苏州府皇宫,此时众臣早已开始研究燕山一事。

    眼见着平定中原并没消耗多少人马,只凭主公智计,便让王襄退无可退。关中中原一带,眼看就要归顺,他们也欲一鼓作气,直接攻下燕山!

    如此一来,再加上呼延庆一家守卫的山西之地,山前诸州皆归大越,他们中原再也不用忍受没有国防的苦了!

    只是这燕京是个怎么归顺法,还需详谈,究竟是依照前几个月的计策,封董平为燕山王;还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夺回燕京?

    朝堂之上讨论如何处置燕山王董平,马扩上前说道:“陛下曾经允诺过董平,依旧叫他做燕山王,此话既出,不好反悔,陛下可想过叫他世代袭爵,等到了下代帝王,或是再下一带,找个由头取而代之,如此兵不刃血,也能不使主公背上无信之名。”

    潘邓摇了摇头,“大宋苦燕云十六州两百多年,国无国防,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何其可怜!此闹剧在我这一代就终结吧,届时无论是阳儿还是昭儿主政,自有要他们劳心劳力的,就不要再为国防一事费心神了。”

    旁人还要再劝,潘邓抬手,“我属意燕京为首都久矣,日后必要迁都,此事无需再议。”

    众人听了陛下的话,也就不再议“该不该夺回燕京”,而是讨论“如何夺回燕京”了。

    林朔说道:“陛下虽然欲封董平为王,可董平却没接旨,诸般事宜都没商议清楚,那燕山使在咱们苏州府一待就是两个月,也不说要回去,说到底还没封赏,陛下欲要燕京,也不算出尔反尔。”

    袁常棣也赞同,“若说封赏,必有圣旨才算数,当初主公虽然去信,可董平眼见着犹豫不决,此时并无定论。如今中原隐患已无,直接出兵把燕京据为己有,也免得白白封个异姓王,诸般事宜麻烦得很。”

    众人都赞同,潘邓却又说道:“虽然如此,我却不想用兵,董平身在燕山,一直驻守燕山和营平滦三州多年而未被金军击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非他之功,我等再夺燕京,要多费不少心血,因此能招降最好。”

    潘邓想了想,“最好叫他亲手交出燕山府,这样我江南不用再动兵了。”

    众臣听了这话一愣,而后面面相觑,亲手交出燕山府?这就有点难了吧……

    第342章 遥望燕京

    朝堂之上,众人窃窃私语,董平已在燕山自立为王多年,现如今主公所说封他为燕山王一事都尚且在商议之中,如今又降了码,直接要董平交出燕京,这他怎么会拱手相让?

    却没料张叔夜此时说道:“要他拱手相让,也未尝不能,人都是一时一变,昔日他为一方枭雄,想长久驻守燕京,或是想做北方霸主都是应有之义,可如今陛下眼看一统天下,新朝初创势如猛虎,他董平再想自身处境,也要掂量掂量了……”

    潘邓便问道:“何人愿北上劝降?”

    马扩自然当仁不让,“臣愿北上,劝降燕山王。”

    马政也上前说道:“臣愿一同北上,只是……”他犹豫半晌,“只是我等就这么前去北地,怕燕山王依旧犹豫不决。”

    潘邓微微一笑,“卿家不必心急,要去燕京也不是现在,如今中原还不安定,等到何时中原一地太平了,再去燕山不迟。”

    *

    中原归顺,王襄身死的消息传到苏州府,整个江南一片欢腾雀跃,如今中原大地全都归顺,他们大越的领土岂不是和从前大宋一样了!

    相当于他们没经乱世而改朝换代,天下太平,他们老百姓在明主治下安居乐业,再也不用胆战心惊,何人不欣喜?

    化肥厂职工中午在食堂吃饭,也难免议论天下局势,王小夹了一筷头咸菜炒肉就着凉白粥吸溜吸溜,“……往常我听说书的,还说什么两朝交接,必有乱世,短则数十年,长达百年,咱们这咋没有乱世呢?”

    “就是就是……那老头还言之凿凿,他也不想想,咱们官家这么英明神武,对咱老百姓这么爱护,咱们能有什么乱世?有也被皇帝终结了!”

    众人都点头称是,李大却说道:“那是因为咱们一直在苏州府,感觉不出来,其实这些年北方挺乱的,我看总有来咱们这边讨生活的,一打听都是北边活不下去的,土匪、灾荒、战乱……不过这回好了,中原归顺,咱们神州大地真太平了……”

    是啊,太平了好啊,人都说宁当盛世犬,不做乱世人,潘公带和他们从一个盛世直接到了另一个盛世,这是他们的福气!

    苏州府沉浸在喜悦的氛围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见着快到八月份了,再过两月就是今年朝廷新颁发的“法定国庆节”,足足放假七天!

    谁能想到他们皇帝登基不到一年就收复中原,一统天下了呢!

    周臣家里女眷正围坐在一块,一边剪彩纸做窗花,一边说着城里大大小小的事,自家孩儿学业如何,城里头哪家工坊工钱高,哪家布料好,哪家米油实惠。

    周臣则正在屋里收拾衣物,把自己新买的笔墨纸统统放在竹笼里,而后又拿了棉布衣裳。

    周元敬本来还要叫儿子商议些事,左等右等不见来人,到他小院里来找,“你拿这么多东西作甚?”

    周臣抬头见了老父亲,笑道:“省得再买了,这都是棉布的,好料子,怕北边没有。”

    周元敬摆摆手,“咋可能没有,北面也有棉布,你带这么多,怎么拿?”

    “反正是走运河,到时候都放在船上,累不着人!”

    说着又往竹筐里扔了两件秋天穿的两层布衣裳。

    “诶。”周元敬看了这双层布衣,突然想起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