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韬略 > 正文 50-60

正文 50-6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韬略》 50-60(第1/17页)

    第51章 福祸相依 陈氏伏诛,萧相面圣

    暮色渐沉, 殿外喊杀声渐渐稀落。

    大殿内,烛火萤萤,将人影拉长得扭曲变形。

    亲信被杀, 大势已去。陈威缓缓转动僵硬的脖颈,望向龙椅上的赵从煊, 他忽地大笑起来。

    笑声癫狂而不甘。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赵从煊心机如此深沉, 继位五年, 称病一年, 任谁都想不到,这是一头假寐的狮子。

    “爹, 爹”陈伦拔出佩剑, 他更不甘心, 他双目圆瞪, 紧紧地盯着座上的赵从煊, 而后发了疯般朝他刺去。

    宁拼一死,也要拉着一个垫背的!

    孔岑举剑相抵, 两人便在大殿上交起手来,只不过,陈伦长年酒色伤身, 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蔡术!”陈伦大喝一声:“你还在等什么!”

    蔡术神色犹豫,他并没有上前,眼睁睁看着孔岑一把踢飞了陈伦手中的剑。

    下一刻,禁卫纷纷上前, 剑尖指向陈伦。

    陈伦像是意识到什么,他不可置信地回头看向蔡术,“是你, 原来是你……”

    难怪他们的人败了。

    仅凭宫中的羽林军不可能挡住陈氏的亲兵,况且,几人早已约定,若是计划有变,便令北军以‘清君侧’之名冲上皇城。

    可蔡术根本没有下令。

    陈伦嘲笑道:“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蔡术,你这是自寻死路,你以为赵从煊会放过你?”

    他的话令蔡术脸上的神情微微松动,他也知道,自己和陈氏无法洗清关系,陈氏暗里行的勾当足以诛夷九族。

    在蔡术挣扎犹豫之时,一把剑抵在了他颈侧。

    持剑之人,正是虎贲中郎将许寅。

    殿内骤然一静,陈伦突然发出一阵大笑,笑声忽高忽低,像是有人扯着他的嗓子,发出不成调的嘶鸣。

    要知道,许寅对陈氏表忠心时,赵从煊才继位半年。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许寅就是赵从煊手中的棋子。

    这五年来,赵从煊将他们耍得团团转,剑履入殿,赐九锡,禅位,都只不过是诱饵,就等着他们一步步踏入赵从煊精心准备的陷阱。

    殿外冲进数十名甲胄士卒,为首之人是荆州都护李肃。

    这一场逼宫,陈氏败得彻底。

    很快,便有人将陈氏谋逆之人押下诏狱,听候问斩。

    御史大夫石正双腿一软,他膝行至龙椅前,求饶道:“陛下,陛下!这都是陈氏父子逼迫臣做的!臣万万不敢有篡逆之心,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啊!”

    话音未落,便有人将他拖了下去。

    从始至终,赵从煊像是看着一场闹剧,只静静地坐在高位之上。

    群臣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一个字也不敢说,直至赵从煊发话,众人才战战兢兢出宫回府。

    大殿外,宫道上全是尸体,血淋淋的,让人两脚发软。

    宣政殿内。

    “臣李肃,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肃单膝跪地行礼。

    李肃年逾花甲,仍精神矍铄,他背脊挺得笔直,即便跪着,也透着疆场磨砺出来的硬骨。

    赵从煊伸手扶他起来,“李都护不必多礼。”

    李肃起身,却仍不敢直视天子,他忠于晟朝,便毫不犹豫拿出一封敕令交给了赵从煊。

    那是宰相府所出的敕令,却盖着天子印章。

    一道密敕,令荆州出兵勤王。

    于公而言,这道敕令非天子亲授,那便是私调边兵,其罪不亚于谋逆。

    可正是因为荆州出兵及时,拦住了陈威的亲兵,这才免了一场宫变。

    这道敕令正是宰相萧伯瑀亲手写下,若是今日陈威并无谋反之行,那萧伯瑀私调边兵的罪名一旦落实,恐落得个身败名裂,诛夷三族的下场。

    李肃微微抬眸,却见皇帝赵从煊神色极其复杂。

    在天下人眼里,宰相萧伯瑀勤政爱民、克己奉公。李肃赏识萧伯瑀,在意识到他宁可担负谋逆之罪,也要誓死守住大晟王朝基业,他毅然而然出兵长安。

    因此,他谁也没告诉,他收到的两封敕令,一道是当今圣上亲授,而另一道,便是宰相萧伯瑀假借天子所授。

    即便如此,是功是罪还是由天子定夺。

    “萧相深谋远虑,早已洞察陈氏野心。”赵从煊将那封敕令交回给李肃,缓缓道:“你所见的,只有这封敕令。”

    李肃心头一震,他接过敕令,再次跪下,“臣明白。”

    …………

    萧府。

    “哥!”萧长则戎装未解,便匆忙回到萧府,他快步上前,上下打量着,只见他掌心有纱布缠绕着,他声音焦急道:“哥,陈氏已经伏诛,你的手怎么了?”

    萧伯瑀摇了摇头,将手收回了些,温声道:“我无事,皮肉伤罢了。”

    “严不严重,快给我看看。”萧长则担忧道。

    萧伯瑀掌心被纱布缠绕着,也看不出伤势如何。

    萧长则皱着眉头,追问道:“这是谁伤的?”

    “小伤罢了。”萧伯瑀简单说了一下今日发生的事情。

    陈辙劝他归顺新朝,萧伯瑀并未理会他,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知过了多久,一群蒙面人闯入别院,二话不说便将陈威的人杀了个殆尽。

    陈辙慌乱拔出佩剑,在意识到这些人是来救人时,他便挟持了萧伯瑀。

    果然,那些黑衣人不敢轻举妄动。

    “萧伯瑀,你私养死士,你又清高到哪里去?”陈辙怒目咬牙道。

    即便萧伯瑀表示,自己并不认识他们,也无法说服陈辙。

    直至荆州士卒赶来,那些蒙面人快速跑开,很快便没了踪影。

    陈辙还挟持着萧伯瑀,听到陈氏兵败的消息后,他面如死灰。

    他看着萧伯瑀,像是要拉着他同归于尽。

    可最后,陈辙还是放了他。

    陈辙将剑放在了自己的脖颈上,动手之际,萧伯瑀握住了剑身,便因此划伤了手掌心。

    “你救他做什么?”萧长则不解地问道,陈氏谋反,死不足惜。

    萧伯瑀顿了顿,他摇了摇头,没有多加解释,陈辙不过也是一个可怜人,倘若他不是出身在陈家,倘若他能坚守自己的初心……

    他扯开了话题,“倒是你,身上可有受伤?”

    萧长则咧嘴一笑,露出几分少年意气,“他们伤不了我。”

    “不过……”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你不知今日有多险,若是陈氏父子狗急跳墙,若是许寅、孔岑倒戈陈氏,那真是无力回天了。”

    萧伯瑀神色有片刻的失措,“陛下如何了?”

    “陛下好像受了惊吓,脸色不太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韬略》 50-60(第2/17页)

    ……”萧长则努力回想着。

    当时殿内较为昏暗,陛下坐在龙椅上,萧长则自然不敢直视天子,只匆匆瞥了几眼。

    只记得他脸色苍白,面对陈氏父子的癫狂也没有反应。

    话落,便见萧伯瑀往外走去。

    萧长则错愕,“哥,这么晚了你要去哪?”

    “我……”萧伯瑀也意识到自己分寸大乱,宫中刚经历一场宫变,守卫必定更加严禁。

    恰在此时,萧父萧母走了过来。

    萧母担忧道:“这么晚了要去哪?”

    萧伯瑀沉默片刻后,还是决心入宫一趟,以防陈氏反贼余孽未清。

    得知他这个时候要入宫,萧母和萧长则都皱起了眉头。

    萧长则思索了片刻,他上前一步,道:“哥,我陪你一起去请罪!”

    “请罪?”萧母眉头紧蹙,“请什么罪?”

    是陈氏谋反,与他们萧氏有何关系?

    萧长则解释道:“密诏一事,李都护在军营中说了,陛下虽然没有怪罪下来,但总归是私调边兵,在奖惩未下来之前,就让我去请罪吧!”

    萧伯瑀怔了怔,意识到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他本就没想过这件事能隐瞒过去。

    他拍了拍萧长则的肩甲,微微笑了笑,“我一个人去就行,你留下来陪一下母亲。”

    说罢,萧伯瑀便朝门外走去。

    萧母想阻拦,萧父忽然道:“让他去吧。”

    萧母疑惑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还请罪上了?

    萧长则瞥了眼左右,低声解释着前因后果。

    荆州出兵勤王,是因为一道密敕。而这道敕令,是宰相府假借天子之命秘密下发。

    萧母神色大惊,双腿一软,“伯瑀他,他怎么敢……”

    皇宫,寝宫。

    “陛下,萧大人在殿外求见。”一个内侍在纱幔外恭声禀报。

    赵从煊淡淡道:“宣。”

    “是。”

    不多时,萧伯瑀便快步入殿,他急迫地掀开纱幔,见榻上之人平安无事,他一时难掩情绪,便倏地上前将人抱在怀中,“陛下……”

    赵从煊眼睫微动,他伸出手,双臂从他的腰间穿过,闭着眼,什么话也没说,只感受着彼此的呼吸起伏。

    良久。

    萧伯瑀才缓缓放开,他郑重跪下,“臣等失职,令陛下受惊。”

    赵从煊伸手扶起他,这才发现萧伯瑀的掌心还缠着纱布,纱布外隐约露出斑驳的血迹来。

    他神色微变,仰起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无事,不小心伤到的。”萧伯瑀笑了笑,他不想让陛下过于忧心。

    可赵从煊已经唤人请来太医。

    萧伯瑀掌心的伤口不算深,只不过皮肉微微翻开,看起来有些触目惊心。

    待太医重新包扎好伤口后,萧伯瑀顺口道:“陛下的病如何了?”

    从他进来到现在,倒是没听见赵从煊咳嗽了。

    赵从煊伸出手,让太医把脉。

    脉象似乎好了许多,太医又重新开药,给陛下调理身体。

    萧伯瑀问道:“这么说,陛下的身体已经开始好转了?”

    “回萧大人,的确如此……”太医如实回答。

    待太医离开后,萧伯瑀便看着赵从煊。

    “你……看什么?”赵从煊避开了他的眼神。

    萧伯瑀缓缓道:“古人云:福祸相依,果真如此。”

    陛下受了惊吓,所幸沉疴渐脱,也许再过段时间就能痊愈了。

    萧伯瑀轻轻笑着,像是为陛下高兴,旋即,他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捧着赵从煊的脸颊,而后俯身在他唇上落下一吻。

    第52章 清算 肃清朝野,新的逐鹿之争

    大理寺, 诏狱。

    牢门吱呀打开,一道脚步声缓步而来。

    御史大夫,不, 应该说是罪臣石正迟缓地抬起眼皮,透过蓬乱如草的头发, 只见一双云纹锦靴,再往上是一袭靛青官袍。

    来人是他曾经看不起的弃子, 如今的御史中丞宋百鸿。

    在这场政斗中, 宋百鸿赢了, 他缓缓坐下,与石正平视。

    宋百鸿斟了一杯茶水, 随即递到石正面前, 声音和往常无异, 只不过少了几分谄媚, “石大人, 请。”

    “你是来看我的笑话的?”石正艰难地挺直了身子,他太久没说话, 喉咙里像是塞了一把沙。

    宋百鸿笑了笑,“怎么会?石大人误会了。”

    一口一个石大人,石正只觉得无比刺耳。

    石正曾位列三公, 对宋百鸿这种寒门出身,毫无利用价值的人自然看不上,如今宋百鸿倒是攀上皇帝这一高枝了。

    “陛下看在石大人为三朝老臣的份上,特意赦免了大人。”宋百鸿缓声道:“只不过, 就看石大人能不能把握这个机会了”

    他的话含糊其辞,石正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他忽地攥住了宋百鸿的衣袖, “你、你说什么?!”

    宋百鸿笑着挣脱开他的手,随即命人将空白的竹牒和笔墨呈上来。

    “石大人,您是三朝元老,朝中党羽往来,想必没有人比您更清楚。”宋百鸿声音极轻,却让人不寒而栗,“陛下要的,不过是个名册。”

    石正顿时一震,混浊的眼神似乎掠过一丝光亮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