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韬略 > 正文 50-60

正文 50-6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说有重要军情汇报!”

    赫连图紧皱着眉头,不甘心地放开了昭华。

    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左贤王赫连叱已经不顾阻拦闯了进来,见赫连图坐在高位上,怔了片刻,便单膝跪下,“王兄。”

    赫连图神色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收敛了一些,“有什么事情非要现在说。”

    “大苑那边出了一点变故,需要王兄亲自定夺。”赫连叱道。

    赫连图脸色微变,“去大帐说。”

    离开前,赫连叱微微侧首,轻瞥了一眼内室的身影,而后便大步离去

    大晟,长安城。

    北狄凶蛮的行径传回了长安,众臣于宣政殿议事。

    漠北守将声音沉痛道:“陛下,北狄对我大晟边境烧杀掳掠,边民百姓死伤无数,苦不堪言啊”

    先前的和亲之约,那些蛮夷早已忘了个一干二净。

    有老臣闻言,怒而拂袖,“蛮寇竟猖狂至此,我大晟若不还以颜色,何以安民心,何以正国威啊!”

    可历年来,大晟的军兵以防守为主,打输了,便只能任由蛮寇抢掠珠宝财物、掠夺边民;打赢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北狄的兵马撤退。

    只因北狄仗着草原地阔,大晟的兵马一旦深入,很容易便落入敌人包抄的陷阱中。

    这种事情不止发生过一两回,有时甚至是北狄的人故意假装撤退,实际上是引诱他们追击,结果可想而知,原本优势的局势一下子逆转。

    正因如此,朝中防守派居多。

    有人叹息道:“北狄骑兵来去如风,我军若贸然出击,只怕正中其下怀,不如加强边防,以守为攻”

    众臣有了分歧,这仗必定要打,可是要怎么打?谁去领兵?谁能领兵?便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时候,朝中必然要分出个结果来。

    摇摆不定的人看向了宰相萧伯瑀,“此事,萧大人怎么看?”

    萧伯瑀缓缓出列,他眉头微蹙,并没有直接下定论,“北狄擅长骑兵战术,他们通过游击,不断侵扰边境。而我们大晟边境甚广,以至于兵力分散,每每有边镇被袭,只使得兵马疲于奔命。”

    若在大晟鼎盛之时,举兵强攻北狄,或许还有胜算。

    但经过了永顺年间的内乱不休,大晟户口衰减,更别提能上战场的壮年男子了。

    “萧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漠北的守将面色不悦,边镇被袭,他们比谁都着急出兵援助,可那些北狄蛮寇撤退极快,他们又有什么办法。

    “取人之长,攻人之短。”萧伯瑀缓缓道:“北狄擅骑射,那我们的骑兵就要比他们更强,射羿之术就要比他们更准”

    大晟以车兵与步兵为主,骑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资补给都消耗极大。

    赵从煊的目光紧紧落在他的身上,眸光微微失神,以萧伯瑀的才学能力,即便是弃笔从戎,其领兵作战能力不输于任何一个沙场老将。

    “陛下以为如何?”萧伯瑀主张训战马、练骑兵,为一举攻下北狄做好万全之策。

    赵从煊回过神来,他轻轻颔首,“准奏。”

    训马和练兵至少一年时间,如今是七月,若要在明年春夏交际时反攻北狄,那选定将领之事便要尽快敲定。

    萧府内。

    萧长则疾步匆匆进入院中,他咧嘴笑道:“哥!陛下是不是在选操练骑兵的将军?”

    “是骑射。”萧伯瑀回道。

    骑射最重要的是看准头,不然,有再多的箭矢也要耗光,有再多的战马也得累死。

    萧长则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眼中笑意更甚,就差没直接说:看我,看我!

    “大丈夫应征战沙场,为国效忠,我等这个机会八年了。”萧长则道:“这一次,就让我去吧。”

    “你知道北狄的王庭在哪个地方吗?”

    “你知道部落迁移往哪个方向走吗?”

    “诺大一个草原,你分得清方向吗?”

    一个个问题将萧长则说得哑口无言,他干巴巴道:“我我的确不知,可这些问题,朝中将领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啊”

    “正是因为不知,我们大晟面对北狄的进攻才那么无力。”萧伯瑀沉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韬略》 50-60(第7/17页)

    道,他看向萧长则,开口道:“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

    “是什么?”萧长则眼神一亮。

    “你去训练一队侦骑兵。”

    侦骑兵不在多,而在精,这些人是军队前进的指路人,要熟悉草原地形,更要忠于大晟王朝。

    萧长则有些不解,“我去哪找这些人?”

    萧伯瑀道:“俘虏。”

    大晟与北狄交战,双方各有俘虏,可这些毕竟是敌国的人,朝中的人敢信任他们吗?

    萧长则还有疑色,“陛下若不同意”

    萧伯瑀只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此事不必你忧心。”

    见状,萧长则沉吟片刻后,他重重地点了点头,从小到大,他哥的决策就没有错的时候。

    “对了,那陛下会任用谁当骑射营的将领?”萧长则不死心地问道。

    萧伯瑀笑了笑,不答反问:“我大晟这数十年来,最善骑射作战的将军有谁?”

    萧长则想了想,旋即霍地开口:“李肃李都护!”

    “还有呢?”萧伯瑀让他再想。

    萧长则道:“最厉害的莫过于孔将军了,可惜孔将军当年中了埋伏”

    他口中的孔将军便是孔岑的父亲,正是孔岑父亲战死沙场,大晟少了一名猛将,北狄才敢如此猖狂。

    能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要么是年迈体衰,要么便战死沙场,大晟年轻一辈的将领尚未崭露头角。

    这一决策,关乎大晟国威,更是关系着边境千万百姓的安危。

    皇帝赵从煊将任人的重任交给了萧伯瑀,他身上的压力不比旁人小。

    第55章 坦白 训练骑□□锐、萧回舟返长安、与……

    九月, 秋风飒爽。

    御书房内,皇帝赵从煊正绘一幅千里江山图,他目光凝聚于宣纸上, 眼底似有万壑松风。

    最后一笔落下,小酉子轻声禀报:“陛下, 萧大人来了。”

    赵从煊沉思片刻,他还是命小酉子将画收了起来。

    萧伯瑀入殿时, 只见到肥硕的狸猫在案下打盹, 下巴垫在交叠的前爪上, 喉咙里滚出低沉的呼噜声。

    他环顾四周,却没有看到赵从煊的身影, 便盘腿坐在案几前, 伸手轻抚着狸猫顺滑的背脊。

    狸猫抖了抖耳朵, 它睁开眼睛, 懒洋洋地伸了个腰。

    萧伯瑀笑了笑, 竟开口问它:“陛下呢?”

    “它若能回答,那倒真是奇了。”

    身后熟悉的声音传来, 萧伯瑀缓缓回头,见赵从煊朝他走来。他眉梢轻轻上挑,打趣道:“没想到, 萧大人还有这癖好。”

    萧伯瑀耳廓微红,他抓住赵从煊的手,轻轻一带。

    赵从煊被他拽得一个踉跄,跌进他怀里, 他低笑一声,“怎么还不让人说啊”

    话音未落,萧伯瑀的唇便覆了上来。

    案下的狸猫打了一个哈欠, 见二人纠缠在一处,便直起了身子,尾巴一勾,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御书房。

    良久,萧伯瑀替他整理了下衣襟,神色端肃,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赵从煊还轻轻喘息着,他嘴唇翕张,薄唇上泛着水光,锁骨下大片玉白的肌肤染上了一层薄红。

    萧伯瑀道:“臣带陛下去一个地方。”

    “去哪?”赵从煊轻哼一声,声音极其不满。

    萧伯瑀牵起他的手,将他带了起来,“陛下去了就知道了。”

    长安郊外。

    骑射营的三千精锐列队而立,每名士兵身旁都立着一匹战马。此时,一道身影来到队列前方,他抬手示意,整个校场瞬间鸦雀无声。

    “各位都是我大晟的精锐,现在给大家一个报国立功的机会!将来上到战场,我们的敌人是北狄蛮寇,他们能在马背连射多箭,我们的箭要比他们更快、更准!”

    “能入选我们骑射营的战士是无比光荣的,你们身上的责任比旁人更重,如果你们拿不出骑射营的风采,我随时可以换掉你们任何一个人,明白了吗?!”

    说话的是屯骑校尉,也是萧伯瑀任命的骑射营中将,李晏。

    众士兵闻言,声震天地:“是!”

    话音落地,校场上,另一道身影翻身上马,他双腿一夹马腹。

    伴随着战马铁蹄驰疾的声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人从箭壶中抽出三支白羽箭,同时搭上弓弦,他的身体微微后仰,双臂肌肉绷紧,直至弓如满月。

    “嗖!嗖!嗖!”

    三声破空之响几乎连成一线,百步外的三个草靶应声而倒,每支箭都精准地钉在靶心红点上。

    众人瞠目结舌。

    射箭之人正是中郎将孔岑,受命协助李晏训练骑射营。

    孔岑勒马回转,他朗声道:“马速不减,箭不虚发,这才是我们骑射营的本事!”

    众士跃跃欲试,纷纷翻身上马,一时间校场上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周遭战鼓响起,霎时间,高涨的士气直冲云霄。

    萧伯瑀二人站在高台,他朝赵从煊解释道:“这些人都是从各地挑选出来的精锐,以一百人为一队,每一队的队长不仅勇猛,而且都有作战经验。”

    “你为何选了李晏?”赵从煊忽然道,而不是萧长则。

    萧伯瑀道:“李晏虽然年纪轻,但他曾多次带兵剿匪,在荆州一带,李晏的名气不输于李都护。”

    荆州一带,较其他地方更加安定,这其中少不了李氏爷孙。

    当然,战场不似贼寇山匪,为将者,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决定着成千上万的人的生死。

    萧伯瑀选定李晏,是知道他通晓兵书战法,他的骑射虽不如孔岑,但由他带着这一支骑射营的精兵,假以时日,必定所向披靡。

    赵从煊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旋即缓缓开口,似开玩笑一般:“萧大人若是挂帅出征,我大晟是不是又添一猛将?”

    萧伯瑀闻言一怔,片刻后,他认真道:“若是大晟将才凋零,臣自当愿为大晟、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说罢,他又转过看向校场,缓缓道:“如今朝中不缺良将,臣能做的,便是为陛下栽培良臣,待攻下北狄,收复代地,使我大晟武运昌隆,四海宾服。”

    赵从煊看着他,久久没有说话。

    夕阳西沉,天边染上一层橘红,远处的山峦被镀上一层金边。

    二人并辔而行,马蹄踏在松软的草地上,发出轻微的“哒哒”声,马儿缓步向前着,偶尔低头啃食脚下的嫩草,又抬头轻轻甩动鬃毛。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时而交融,时而分开。

    永昌六年,二月。

    萧回舟从西域回来了,他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西域各国愿与大晟结交友好之盟,双方开放互市。

    为此,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韬略》 50-60(第8/17页)

    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去时带的三百多人的使团,待回到长安时只剩下数十人。

    在大苑国时,他们的人被埋伏,其原因是北狄之人迫使大苑在二者之间做出决定。

    北狄的人凶横野蛮,大苑国不愿得罪北狄,便想着将大晟的使团全杀了。

    所幸,使团的人及时发现,可即便如此,他们的人也死伤无数。

    萧回舟一发狠,带着所剩不多的人直接冲入大苑国的宫殿,又义正言辞地痛斥他们的行径,大晟虽为友好之邦,可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他们既然敢冲入宫殿,便做了赴死的准备。

    大苑国对他们使团的行径震慑住了,不仅没有杀他们,还派人平安送他们离开。

    萧伯瑀了解完事情的始末后,他便放宽了心。

    大苑国虽没有直接表明愿与大晟结交友好之盟,但放萧回舟他们离开这件事,已经是违背了北狄的意愿。

    大晟要拿出诚意来,在与北狄的这一战,只能赢不能输。

    对于使团回来的人,皇帝赵从煊大加封赏,封萧回舟为光禄大夫,位比九卿,负责谏议朝政,奉诏出使等。

    随行回来的数十人各有赐封,柳灵儿化名的‘柳临’,也被赐封了一个奉使君的名号。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