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韬略 > 正文 70-80

正文 70-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杂着雨丝的风吹了进来,萧伯瑀指尖动了动,似要醒了过来。

    赵从煊微微侧过身子,替他挡住了风。

    见他眉头舒展,赵从煊不由地伸出手,指尖几乎要触碰到他的脸颊,却微微一顿,随即缓缓收回了手。

    他不愿再让萧伯瑀为难,萧伯瑀那么温柔正直的人,此生应是青云直上,为后世所流传的良臣典范,他应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这些,都是他给不了萧伯瑀的,他带给萧伯瑀的,只有无尽的痛苦。

    萧伯瑀明明给了他那么多次机会,而自己却一次又一次践踏了他的真心。

    赵从煊低下了头,一滴泪水砸在地上。

    窗外轰隆一阵响声,伴随着刺目的白光劈下,门外一道身影僵硬地立在原地。

    田安瞪大了双眼,君王怎么可能用那样的眼神看向臣子?怎么可能想要触碰臣子的脸颊?

    刹那间,田安浑身血液犹如倒灌逆流,原来这些时日,陛下是真的来寻大少爷的,而且,陛下脖子上的痕迹,极有可能是大少爷留下的。

    那大少爷在长安喜欢的‘女子’,是不是就是当今圣上?

    难怪,自大少爷离开长安后,一次也未曾提及那个‘女子’。难怪,自陛下登基后,大少爷即便休沐日也要入宫伴圣,难怪,陛下来岭南后,总问他关于大少爷的事情

    原来,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赵从煊侧首看门外,他缓缓起身朝门外走去,经过田安身旁时,只留了一句话:“好好照顾他。”

    田安追了上去,舌头像打了结一样,“大少爷他陛下这”

    “有些话,不该说的别说。”赵从煊并没有多加解释,“从今往后,萧伯瑀会仕途顺遂,他的妻儿也会平安喜乐、富贵无忧。”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田安怔在原地,久久未能回过神来。

    第76章 罪己诏 九皇子认祖归宗、皇帝下《罪己……

    三日后, 洪水渐退。

    萧伯瑀带着县衙众人和百姓清理淤泥、修缮房屋,又向州府递了折子,请求赈灾, 甚至自掏俸禄购置药材,以防洪水退去后疫病蔓延。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慢慢恢复。

    只是, 自那之后,他再未见过赵从煊。

    萧伯瑀很忙, 每日天未亮就起身, 深夜才歇下, 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更遑论去想那些旧事。

    只不过, 偶尔他会瞥向窗台那枝渐渐枯萎的海棠花, 花瓣正一片片蜷曲、枯萎

    又过了半月, 朝廷的赈灾粮款终于到了, 随行的还有新任的岭南巡抚。

    岭南巡抚欣赏萧伯瑀, 便向朝廷递了折子,盛赞他在洪灾中的勤勉尽责, 又提及他去年剿灭山匪的政绩,并举荐擢升他为岭南监察御史。

    这一折子传到长安时,却被搁置了两个月。之后, 朝廷另派他人出任岭南监察御史。

    就在巡抚以为朝廷无意升迁萧伯瑀时,又一道升迁诏令发了下来。

    恰逢扬州知府一职空缺,便命萧伯瑀来年开春之后,再启程赴任。

    田安捧着调任文书, 喜不自胜,欢呼道:“大少爷,是扬州知府啊!”

    萧伯瑀只是淡淡笑了笑。

    田安还在兴奋地絮叨:“表小姐家也在扬州, 到时也有个照应”

    “好了,田安。”萧伯瑀打断他,笑着道:“趁着还有几个月,把县里的事务都安排妥当了。”

    “是!”

    赵从煊离开天峪时,并未同萧伯瑀告别,或许,他已经放下了

    萧伯瑀看着调任文书,心中思绪万千。无论如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才是他该做的事。至于其他

    窗外,一阵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那些藏在心底的往事,也应同这落叶一般,随风而去吧

    长安,王府。

    肖承焕蹑手蹑脚地躲至墙角后,见巡视的侍卫走远,他猛地拔腿朝府外奔去。

    恰在此时,身后一道身影响起,“陛下有旨,请殿下入宫。”

    肖承焕跳开一步,大声道:“说了多少遍了,我不是你们殿下!还有,我要回天峪找绵绵,你们不要拦着我!”

    他是见赵从煊人不错,当他是兄弟才信任他,没想到,赵从煊不知吃错了什么药,非要带他来几千里外的长安,还请了一个人做戏,说自己是他的亲弟弟。

    肖承焕嗤之以鼻,这种坑骗的手法他早八百年前就使过了。

    可赵从煊身边侍卫身手不凡,愣是直接打晕了他,索性将他绑来了长安。

    到长安后,肖承焕才知道,原来赵从煊是当今天子。

    那侍卫只道:“请殿下即刻入宫!”

    见肖承焕几番试图逃离,侍卫不得已强行将他“请”入宫中。一路上,肖承焕嘴里不住地嚷着。

    他的声音在王府长廊上回荡,引得不少侍从侧目,却又迅速低下头去,不敢多看一眼。

    肖承焕憋着一肚子气,见到始作俑者后,他咬牙切齿,“你到底想做什么?!”

    “放肆!”一旁的侍卫怒喝一声。

    赵从煊微微抬手,示意侍卫退下,他目光沉沉地望着肖承焕。准确来说,现在应该叫他赵承焕,永和帝的第九子,也是他的亲弟弟,赵承焕。

    赵承焕的生身母妃于前几年病逝,唯一能证实他身份的唯有当年的贴身太监。

    可即便如此,赵从煊依旧请来了太后。

    他并非是质疑赵承焕的身份真假,相反,他要让全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韬略》 70-80(第9/16页)

    下承认其正统的身份。

    太后端坐在凤椅上,一袭绛色凤袍衬得她威仪万千,她微微眯起眼,打量着殿中的赵承焕。

    早些年来,也曾有一人冒充九殿下赵承焕,且那人手上还有皇家信物。

    “抬起头来。”太后的声音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赵承焕梗着脖子,不情不愿地抬眼。

    太后骤然一怔,赵承焕与永和帝年轻时太相像了,她开口问道:“你额角那块疤,是怎么来的?”

    “不记得了,小时候的事,谁记得啊。”赵承焕嘟囔道。

    殿内跪着的老太监连忙解释道:“这是殿下七岁时,夺过侍卫的剑玩闹,不小心撞上了额角,这才留下了疤痕”

    “哀家当然记得。”太后面色稍不悦,“当年发生了何事,你快从实招来。”

    老太监颤巍巍开口:“当年,贵妃娘娘命奴才几人将九殿下送出皇宫,又找到一具相似的尸体,假意假意造了一场火海。”

    “离开皇宫后,没两年,天下大乱,奴才几人为保护九殿下,死的死,伤的伤,只剩奴才一人继续带着九殿下南下。”

    “南下途中,九殿下染了疫病,命悬一线,待醒来后,殿下便认不得人了”

    赵从煊道:“继续说。”

    老太监伏在地上,声音愈发颤抖:“后来后来为躲避战乱,几经辗转,一不小心一不小心殿下被山匪劫走了”

    话音一落,赵从煊将茶盏放在案上,淡淡道:“那你的宅院和府中数十位丫鬟是从何而来的?”

    “陛下饶命!”老太监浑身一僵,他立即重重叩首,声音止不住地颤抖起来:“奴才一时鬼迷心窍,陛下饶命啊!”

    “快说,是怎么一回事!”太后怒喝一声。

    那老太监不敢再有所隐瞒,原来是他见钱眼开,拿走了贵妃娘娘交给他们的所有金银珠宝,又引山匪前来,试图做个毁尸灭迹

    “大胆!”太后怒不可遏,“来人,将他拖下去,乱棍打死!”

    老太监面如死灰,被两名侍卫架起,拖向殿外,他挣扎着回头,嘶声喊道:“殿下!殿下饶命啊!奴才当年也是一时糊涂”

    赵承焕愣在原地,脑中嗡嗡作响,他下意识往前一步。

    “怎么?你还想替他求情?”太后眼底寒意未散。

    赵承焕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皱眉道:“我只是”

    太后道:“他贪图钱财,又险些害你性命,罪该万死!”

    赵承焕沉默片刻,忽然道:“我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该不该信他?”

    他抬眼直视赵从煊,“你们说我是九殿下,可对我来说,这些事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赵从煊并不在意他记不记得从前之事,“从今日起,你是大晟的王爷,赐晋王府,食邑万户。”

    很快,一纸诏书昭告天下,皇帝在南巡途中,偶遇流落在民间的皇室血脉,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又一个月后,皇帝赵从煊封淑妃萧芷嫣为贵妃,同时,将萧长则调回长安,任郎中令,掌宫中禁卫,又调任萧家老臣入朝担当重任。

    如此一来,朝堂上暗流涌动,有人庆幸,幸好陛下没将萧伯瑀召回长安,不然,朝廷真的要变天了

    这些事情,赵承焕在长安两个多月,才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天峪那个萧县令曾是位高权重的宰相大人。

    他心底吃味不已,他要去找绵绵!

    然而,赵从煊却不许他离开长安。

    赵承焕每日被皇帝逼着学什么治国策论,看得他一个头两个大。

    实在受不了了,赵承焕冲入皇宫,大声道:“我要去找绵绵!”

    御书房中的赵从煊缓缓抬起头,赵承焕一怔,数日未见,他脸色怎么那么难看,活像大病了一场似的。

    “明日,朕便赐你十个女子,你喜欢谁,便留下。”赵从煊淡淡道。

    “我不要,我只要绵绵!”赵承焕急忙上前,语气稍缓:“皇皇兄,你就放我离开长安吧,我保证,待我将绵绵带回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

    赵从煊神色未变,“唯独她,不可以。”

    “为什么?!”

    赵从煊抬眸看他,轻声道:“她是萧伯瑀的妻子,谁也不能再打扰他的生活。”

    离开天峪前,赵从煊最后见了一次上官绵,知道上官绵没有签下那份和离书时,赵从煊苦涩地笑了笑,他自诩倾心于萧伯瑀,可十年的感情,却比不上一份真心实意。

    是他错了。

    赵承焕着急地来回踱步,“绵绵是我的妻子,我们拜过天地,她是我的妻子!”

    赵从煊眉头紧蹙,不愿多听他的话,便命人将他带下去。

    偌大的御书房中,赵从煊轻轻咳嗽着,一只狸猫缓缓跳到他的怀里,发出沉闷的咕噜声响。

    赵从煊凝望着它许久,而后轻轻抚摸了它的脑袋,苍白的脸上勉强浮出一丝笑意,眼底却是藏不住的寂寥。

    永昌十年,二月,萧伯瑀前往扬州赴任。

    离开岭南时,天峪县的百姓夹道相送,有些老者甚至红着眼眶,感谢萧县令的恩德,萧伯瑀一一还礼。直至看着马车消失在官道,众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烟花三月,萧伯瑀正式上任扬州知府。

    与此同时,一纸皇帝亲手写下的《罪已诏》公布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绍膺鸿业,临御万方,夙夜兢惕,惟恐上负祖宗之托,下愧黎庶之望。然朕听信谗佞之言,致忠良蒙冤,朝纲失序。此皆朕之不明,蔽于宵小,亏于至公,思之怵然,痛悔何及。

    朕本应明镜高悬,辨忠奸于毫末,却偏信奸佞蛊惑,陷直臣于囹圄。此朕之失察于佞幸,昏聩于视听,其罪一也。

    宰相萧伯瑀素秉赤心,功在社稷,而朕负之。今冤屈及身,朕愧对股肱,更伤天下志士之心,其罪二也。

    自今而后,朕当开谏诤之路,杜壅蔽之端,率百官以正身,勤省于昊天。凡政事有疑,必咨之众议;刑赏有失,许万民直言。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钦此

    第77章 日暮残云 后宫之主、碎云的离开

    天子的《罪己诏》一出, 任谁都能看出,萧氏在朝野的权势再无人能及。

    御史中丞宋百鸿愤愤不平,他苦心经营多年, 好不容易将萧家拉下马,凭什么陛下去了一趟南巡, 便将这一切抹去。

    现在,皇帝封萧氏女为贵妃, 又将他的妹妹宋书涵压了一头。这么下去, 只待萧伯瑀回到长安, 那他们就再无翻身之地。

    不过好在,后宫还没有子嗣, 皇帝还没立后, 只要宋书涵先一步怀了龙嗣, 这一切还有回转的余地。

    于是, 宋百鸿千方百计从民间找来偏方, 他知道他的妹妹对承宠一事冷淡。从前他数次传信入宫劝说,宋书涵却当作没看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