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40-35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行了。”

    德亨:“是,都过去了。”

    见德亨面上似有落寞之色,忙改口问道:“大妹妹呢?我还没跟她道喜呢?”

    德亨忙提醒道:“在我额娘面前,千万别提‘恭喜’的事儿,就当她还是以前的萨萨,一切如常就行了。”

    德隆纳闷:“怎么了?夫人不高兴吗?”不该啊。

    德亨叹气:“我额娘病了一场,性情跟以前有些大不一样了”

    听德亨说了纳喇氏的病情后,德隆气的脸稍都白了,提剑就要暴走。

    “你干嘛去?”德亨拉住他。

    德隆怒道:“我去宰了岳兴阿,大妹妹就跟他没关系了。”

    德亨将他按坐在椅子上,没好气道:“你这次回来,皇上肯定要给你封爵的,这个时候裹什么乱。”

    德隆冷笑道:“有没有爵位与我无甚关系,先为大妹妹出口气要紧。”

    德亨老神在在:“你以为我会让自己妹妹吃亏?”

    德隆愣了一下,镇定下来,做回椅子上,也不多问,只道:“你什么打算,带我一个。”

    德亨笑笑:“自然。”

    德隆看着这个笑,突然道:“德亨,我瞧着你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这些年他跟德亨很少见面,算起来,除了德亨入京、他出京那次,他们兄弟已经有七年未坐在一起好好说回话了。

    虽然月月都有通信,但等真的面对面,坐下说话喝茶,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多年再见,德隆恍然发觉,兄弟已经不是十几岁的少年人了。

    德亨随口问道:“哪里不一样了?”

    德隆:“就你刚才笑的那一下,就怎么说呢?高深莫测?老狐狸?胸有成竹?智珠在握?唉呀反正就是跟以前不一样了。”

    “你干脆说我老谋深算,奸猾狡诈吧。”德亨笑眯眯道。

    “对,就是老谋深算。不过,我兄弟可跟奸猾狡诈不沾边。”德隆哈哈大笑道。

    【作者有话说】

    今日更新没有啦话说,社畜最讨厌的恐怕就是星期一了,完全不想上班,想在家加更呜呜呜呜

    第 343 章

    德隆自己说他什么都不懂, 但在福山待的那一年半,他也并不只是闲着,毫无作为。

    造船啊、练水师啊、做买卖啊、治理城邦啊什么的他是不懂, 但他从众多事务当中,给自己挑了一个自己能做的。

    就是种地。

    当然不是自己种,是看着别人种,他在旁边瞎。

    他身份在那里, 就算是瞎,也有人听,不仅有人听,还得好好听着,然后落实下去。

    德隆拿出自己的种植笔记,跟德亨炫耀道:“你不是让人在黑龙江种粮食吗,土豆、大豆、玉米勉强做到了年年丰收,小麦、水稻就稀稀拉拉、瘦骨嶙峋看着就磕碜, 你道是什么原因?”

    德亨是真的好奇了:“什么原因?”

    “种子呗!哈哈哈哈”说到这个, 德隆就忍不住的得意大笑起来。

    德亨皱眉:“我都是叫人从各地挑的良种,种子怎么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40-350(第5/18页)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南方的稻种,你拿到北方去种,能种出来才怪呢。”德隆摇头道。

    德亨还是皱眉,他怎么记得,黑龙江产的五常大米一米难求呢?

    还是南方的良种需要经过经年累月驯化才能在黑龙江成活,然后变成北大仓的?

    德隆还在继续道:“你还记得我那年曾去朝鲜办案吧?朝鲜也种水稻, 我吃着别有风味, 从那我就年年让人从朝鲜采买稻米。等去了福山, 采买就更方便了, 有一次吃稻米时候,我突然就想到,朝鲜的水稻应该是北方水稻,江南的水稻应是南方水稻,它们从南到北不是跨越了好多个经纬度嘛,气候更是截然不同。

    就跟人一样,北方人去南洋容易得热病,那谁谁佟佳氏的法海,去广州任巡抚,得了热病回京没几天就死了,南方人也一样,他们来北方受不了咱们这边寒冷、干旱的气候,一层一层的脱皮。

    你让人种的良种水稻是南方水稻,这南北方地气不同,孕育的作物肯定也不同啊,南方的水稻怎么会适应北方的地气呢?我就试着让人种朝鲜水稻,朝鲜和黑龙江离得近嘛,嘿嘿”

    “你猜怎么着!活了!!”

    “小麦也是一样,冬小麦肯定是种不了的,黑龙江那地儿,冬天能冻掉耳朵,冬小麦过不了冬,只能种春小麦。但春小麦的产量只有冬小麦的一半都算是好的。去年朝鲜水稻种活了之后,我就打算今年让人试着在黑龙江种福山岛和朝鲜岛的原产小麦,指不定产量能再提升一些?”

    德亨听德隆絮絮叨叨说他在黑龙江的种田经历,听的目瞪口呆。

    地气?

    南方水稻?

    北方水稻?

    德亨只知道在黑龙江开荒需要用拖拉机,他宁愿停止造大船大炮也要先将拖拉机搞出来。黑龙江多山多水,但也有地势平坦的平原,造出来的拖拉机不怕粗糙不怕原始,春耕时一马平川的犁过去,省时省力,开荒利器。

    黑龙江土地肥沃,盛产大豆、玉米、水稻

    至于怎么种?

    就那么种呗,春天撒上种子,秋天就收割啊!

    至于产量低,这不是正常的吗,才开的荒,和熟地总是不一样的,而且,现在所谓的良种,也是相对的良种,还需要进一步的优中选优。

    德亨都想到了利用杂交改良粮种,就是没有想到南方的种子或许并不适应黑龙江那里的土地和气候。

    “德隆,你太厉害了!”德亨由衷的佩服道。

    德隆乐不可支。真的,从小到大,文治武功,他就没有一样出彩的,更是从来没有赢过德亨,这一次,他是真的赢了

    他种活了德亨没种活的水稻!

    德亨急忙问道:“你种的水稻呢?这次可带来了?”

    德隆:“当然!这可是我亲手种的,自然要全留着,带来给你们尝尝。我分了好几个袋子,你跟弘晖那里各有一袋,皇上皇后那里也有,头晌去宫里复命的时候就放养心殿前御厨房了。”

    德亨点头,道:“等弘晖下衙回来,咱们好好合计合计。我先看看你的种植笔记。”

    德隆疑惑:“合计什么?”

    德亨:“合计怎么在黑龙江推广种植朝鲜水稻。”

    德隆摆手笑道:“不用合计,我去年就已经再去朝鲜采买良种了,回京之前也吩咐下去了,等今春一化冻,继续在你让人开的那几亩地上种朝鲜水稻,今年肯定比去年强。”

    德亨:“这不一样。我那才开了几亩地,黑龙江一直少人烟,就算开了再多地,没人也白搭,种不过来。

    这事儿,需要朝廷出面,让整个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全都试着种植朝鲜水稻,如果真能种成,荒草甸子能成大粮仓也说不定。若果真有这么一日,德隆,你可是大功,更是首功,我跟弘晖自然要将这个功劳给你占劳了。”

    德隆惊喜:“这么厉害啊。”

    德亨点头:“就是这么厉害。你这本种植笔记有些意思,你怎么没拿给皇上看看?还有那水稻,你该将种植经历,像刚才说给我听一样,说给皇上听一听。”

    德隆迷茫:“啊?那笔记有什么好看的,我就随手记的,都是跟你学的。皇上日理万机,我哪敢多造次,说废话,我就说了两句复命的话,说我回来了,然后就出来了。”

    德亨:

    德亨无奈摇头,强调道:“这些可是你在黑龙江种活水稻的第一手资料,很宝贵的。”

    德隆听了这话,就嘻嘻笑了起来,道:“也就你觉着宝贵罢了,好兄弟,还是跟你在一起痛快。”

    他已经近而立之年了,早就认清自己只是个资质普通、人品也有欠缺的普通人了。

    别人高看他一眼,不过是他简王府嫡长子的身份,还是个被先帝剥夺了继承人身份的废人,所以,他日常听到的都是些谄媚阿谀之言,在承德织造局那几年,也都是想迷惑他从他手里算计钱财的人。

    真正拿真心待他、认为他有可取之处的,只有德亨。

    就连他的父亲简亲王雅尔江阿对他的期望,都只是不犯浑,守着他留给他的家业过好日子就行了。

    德亨笑道:“皇上重农桑,将这些报上去,说不定你的爵位能定的高一些。”

    德隆笑道:“我自己计较了一下,如果皇上真给我封爵,最低也会是个镇国将军,若是看我父亲面子上,封个辅国公也合适,镇国公算是隆恩了。”

    德亨皱眉:“何必如此看轻自己,你之前好歹也叫过他几年阿玛,最少也得是个贝子吧。”

    康熙四十八年那次先帝大封诸子,分薄了下五旗王公的势力。简亲王雅尔江阿因为党附允禩,先帝立雅尔江阿嫡三子永谦为世子,雅尔江阿更加偏爱嫡长子德隆,怕他以后家产分少了,就请命提前给德隆分家产,先帝趁机让德隆分府另过。

    从那以后,德隆就从王府嫡长一落千丈为闲散宗室。

    为了从允禩党中将雅尔江阿摘出来,先帝不允许雅尔江阿一家回京,还将德隆扣在京中做质。

    德隆那个时候才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跟失群的孤鸟似的,他不想待在父亲雅尔江阿分给自己的冷冰冰宅子里,就整日跟着德亨和弘晖一起,今儿住在德亨的国公府,明儿住在雍王府,后儿住圆明园,也跟弘晖、德亨一样,管胤禛叫阿玛,管四福晋叫额娘。

    就连后来德亨领了去盛京的差事,他也要跟着,再后来德亨去巡视黑龙江,他就去了朝鲜查朝鲜人越界杀人案,这才有了现在朝鲜水稻的后续。

    所以,德隆有这样的经历,德亨才说,胤禛若是念旧情,就该按照皇子例,最低封德隆一个贝子。

    然,德隆已经不是不经世事的少年郎了,他也不认为,自己理应有这份待遇,就失笑道:“我既不能文,也不能武,就算皇上封了,我也受之有愧。”

    德亨拍拍手里的种植笔记,道:“如今你这功劳不是已经有了,贝子,乃至贝勒也不是不可以?”

    德隆看着德亨手里的笔记,心下也不禁期待起来,可能,这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40-350(第6/18页)

    子,他的爵位,就靠着这本他从未想过、重视过的笔记了。

    但还是不敢报太多期待,道:“如果皇上能重视最好,若是看不上,那也寻常”

    雍正帝当然是重视的,事实上,对龙脉祖地居然能种出这样高质量水稻来,已经不是惊讶,而是震惊了。

    继而就是狂喜!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这个皇帝得天庇佑啊!

    我爱新觉罗氏,果然是受命于天,天道所钟。

    “好,好,好!大善,幸甚,幸甚啊!!”雍正帝哈哈大笑道。

    就在刚才,弘晖、德亨、德隆三人,共同题奏了一道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种植朝鲜水稻的奏折,并附上德隆的种植笔记。

    德隆送给他的黑龙江米,雍正帝只道了声“你有心了”,就让放去御厨房了,并没有想到这米竟然还有这样曲折的“大”来历。

    是以,他仔细听德隆说了经过之后,立即让人将这米拿来细看,也召来朝鲜使臣来认一认,是不是朝鲜稻米,更是将做了十来年老农的允祥和户部专管田亩米粮的官员叫来,看德隆种的米,和他们种的米有什么不同。

    更让御膳房将这米蒸了一碗饭、煮了一碗粥来吃,体验与平时吃的米有何不同。

    等朝鲜使臣和允祥、户部官员都来了,都确定这米确实是朝鲜稻米之后,雍正帝龙颜大悦!

    剩下的,就是派遣官员去黑龙江亲眼确认,这稻米,到底是不是在黑龙江种出来的。

    倒不是不相信德隆,要不然他也不会现在就感慨“幸甚”这样的话,只是兹事体大,雍正帝是想在龙脉祖地开荒垦田,表示天佑爱新觉罗皇室的,必须要慎之又慎,必须做到严谨无误,需要派遣官员去详加查看才能昭告天下。

    雍正帝道:“朕会派遣盛京户部官员去三江地区勘定地亩,查验你之所说,等有定论,朕会有重赏。”

    德隆连忙请命道:“臣请亲去前往三江之地勘察土地,还请皇上准许。”

    雍正帝失笑:“你才回京,就又要去关外,舍得你父王母妃吗?”

    德隆当然不舍得,他才入京一天,为了准备这封奏折,他都还没回王府拜见过呢,怎么会舍得又要离京?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朝鲜水稻就是凉水稻,南方的大米确实是在东北种不活的,据说是清末朝鲜人向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