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40-35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逃难,带去了朝鲜水稻稻种,从此黑龙江才有了自己的水稻。

    第 344 章

    德隆不想才回京就又要离京, 但这功劳来之不易,为此,弘晖和德亨两个点灯熬油, 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奏折和眼下的局面,他不能辜负了兄弟们的好意。

    不过是带人去三江地区勘验地亩罢了,又不是去了不回来了。

    到时候他带着功劳回京,那才是风光体面呢。

    德隆再请命道:“臣向无大才, 为皇上当差,唯勤谨二字,父王母妃定也欣慰臣能为皇上分忧的,还请皇上命臣前往。”

    雍正帝还是不答应,笑道:“你有此心是好的,不过,朕对你另有安排,去黑龙江种地, 朕会另派可靠之人去。真是奇也怪哉, 你竟然懂种地?”

    其实雍正更想说的是,你个纨绔子弟居然想着去种地?

    要说这稻米是德亨种出来的雍正帝是一点都不怀疑, 弘晖种出来他都要诧异,居然是德隆?

    德隆从小什么性子,那是纨绔中的纨绔,吃喝玩乐撵鸡走狗还行,种地?他分得清稻米和小麦什么区别吗?

    德隆站在那里,笑的跟地主家傻儿子似的, 憨憨道:“臣打小儿就跟着皇上在圆明园种地, 没亲手种过, 看还是能看的明白的。”

    这话, 可真实在!

    这是德亨、弘晖、允祥这等人的想法。

    真会拍马屁啊!!

    这是朝鲜使臣、户部司耕田官员等人的想法。

    雍正帝畅快大笑起来,道:“没错儿,朕尤记得,大太阳底下,朕带着弘晖、德亨两个,赶着老牛在田地里犁土,你没个定性,总是犁到一半儿就跑了。除虫时候,不撒农药,竟带着卓尔、依尔哈和萨日格她们捉蚂蚱,然后拔了朕的牡丹花枝子烤来吃。锄草时候,总是将麦苗和杂草一起锄了,朕嫌你碍事,让你去放水浇田,你倒好,将朕好不容易抽穗的麦田给淹了”

    啊这!

    这么有趣儿的吗?

    听到雍正帝述说往事,弘晖、德亨、德隆三个都捧场笑起来。

    只是德亨暗中腹诽,德隆是很听话很能吃苦的,每次下地都跟前跟后。

    那时候弘晖和德亨年纪小,他年纪大,就抢着帮弟弟们干累活重活,也是看卓尔三个都是女孩子,怕她们在野外被人冲撞了,才赶过去陪着,麦田被淹了是你固执,水渠没修好,口子放大了,等好不容易将水堵上,麦田里水量已经超标了,后来水也排出来了,麦田一点都没事

    你怎么不说这个,单将他一两次顽皮的事情拎出来说?

    忆完往昔,雍正帝感慨道:“你还没有爵位呢,虽然你在黑龙江种水稻的大功还不能立即封赏,但朕方登基,大赦天下,封赏宗亲,你也在列,朕就先封你做贝子,待朝鲜水稻在黑龙江种活,朕还有加封。”

    德隆大喜,但还是谦虚道:“这如何使得,皇上隆恩太重”

    雍正帝摆摆手,笑道:“你自小也是在朕膝下长大,往年还叫朕一声阿玛,怎么长大了,倒生疏了?”

    德隆鼻息突然哽咽起来,德亨说这话,那是拿他当亲兄弟看,德隆自是不能当真的。雍正帝说这话,就是承认他是和弘晖、德亨一样的,这对他以后在京城立足大有裨益。

    德隆不再推拒,跪地叩首,道:“儿臣谢皇父隆恩,皇父万岁万岁万万岁。”

    雍正帝满意点头,对弘晖道:“快将他扶起来,以后你们兄弟相互扶持,何愁我大清江山不能永固。”

    弘晖将德隆扶起来,拉过德亨,兄弟三个相互对视,俱都笑起来。

    允祥看看兄弟三个,再看看宝座上微笑看着他们的雍正帝,心下五味陈杂。

    想来,四哥也是厌烦了前朝尔虞我诈,是希望能看到兄弟和睦,没有你死我活吧?

    允祥适时提道:“如今德隆已经有爵,还没差事,他以后要在何处当差呢?”

    雍正帝笑道:“朕早有打算,就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御前行走。”

    德隆惊讶,迟疑道:“凡历来任内务府总管之人,无不是老成持重之肱骨之臣,儿臣年弱,恐不能服人,有负皇上所托。”

    雍正帝却道:“你以前曾在承德织造局历练,朕冷眼旁观几年,并未发现有大的差池,可见你御人接物上面,是有可取之处的,你无需妄自菲薄,朕将掌仪司和奉宸苑、庆丰司这三处交给你,你定能胜任的。”

    掌仪司,相当于内务府的礼部,掌管皇室朝贺、筵宴、嘉礼、祭祀等一切大事。比较重要、但可能一年都不会有一次的是皇子娶妻、公主大婚等,最常做的,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40-350(第7/18页)

    紫禁城一日一次、三日一次的坤宁宫祭祀、奉先殿祭祀等日常祭祀。

    所以,这其中要涉及大量的果品、时鲜等。

    而这些果品、时鲜,都可以从奉宸苑和庆丰司出。

    奉宸苑,管理畅春园、圆明园、南苑、御船处、金水河、热河行宫等处的修缮事宜,比如正月要理花圃、果圃,四月要修鱼池、换新水,五月要采瓜果、进鱼虾,七月要摘莲蓬、挖新藕,九月要培育葡萄、搭葡萄架,十月要摘石榴、打桂花,十一月要制干果、藏冰窖等。

    庆丰司,司掌牛羊畜牧,皇城之内,西华门外就有牛羊圈,为内圈,南海子、丰台等处,有外牛羊圈。此外,张家口、盛京、黑龙江、打牲乌拉等地牧场,也归庆丰司管,为皇家提供各种牲畜。

    以上,都是祭祀所用大宗。

    重要吗?

    当然重要,军国要务,在祀与戎,清廷尤其重视祭祀,半点懈怠都不能有。

    但相比于军机要务、争权夺利,这个祭祀,似乎又没有那么权重,属于高大上但坠手的活计,还非常的繁琐磨人。

    但是,油水丰厚啊!

    你让允禩去干,他可能会觉着雍正帝故意在羞辱他,他如此大才,居然去让他去种瓜养牛,你说,你是不是在借机羞辱我!

    但对德隆来说,那就是恩典。

    吃多少饭端多大的碗,争权夺利他没那个脑子,德隆就不参与了。

    他如今爵位有了,算是有了门面儿了,但身家还薄,他如今有家有室,凭他自己估计养不起一个贝子府,以后可能还会是贝勒府。

    简王府倒是能补给他,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若是有这么个油水丰厚的差事兜底,那他日子就舒心畅意了。

    而且,这三司,非常吃人际官司,而人事上面,他德隆何曾怕过谁?

    是以,就安心领命下来。

    允祥笑道:“皇上可是为臣弟解了一大难题,臣弟谢皇上体恤。”

    皇上甫一即位,万事待兴,给他安排了一大堆活儿做,就包括内务府总管大臣,他这个内大臣可和德隆这个内大臣不一样,他是负责整个内务府七司三院和整个宫闱,连养心殿都归他管,他怎么管的过来?

    如今将最繁琐的祭祀给分出去了,他可是轻松不少。

    德隆忙道:“汗阿玛,儿臣第一次在内廷当差,许多不懂之处,日后还要向十三叔请教。十三叔,您可不能撒手不管了,侄儿还要您教导提携照拂呢。”

    雍正帝哈哈大笑起来,允祥无奈,只得答应下来。

    说完德隆的差事,雍正帝又说起大赦天下的事情。

    等十五过后,大朝一开,雍正元年就正式开始了,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开恩科,取良才。

    一听要说政事了,德亨就要起身告辞。

    雍正帝扶额:“你跑什么,留下来听一听。”

    德亨张口就要开演:“儿臣”

    雍正帝凉凉道:“你想好再说,如今你可是出孝了。”

    德亨:

    “坐下,你难不成永远不上朝不成?”

    雍正帝都这么说了,德亨只好坐下,听他和允祥议事。

    允祥单独拿出来说的是一件立贞节牌坊的奏折。

    江苏省淮安府知府特地请奏,淮安府治下阜宁县喻口镇一烈女,年十五,因拒奸而亡,堪为女子表率,应立贞洁牌坊。

    这什么狗屁倒灶的奏折!

    德亨眼睛都瞪大了,看着允祥听他怎么说。

    允祥继续道:“这是去年十一月初积压下来的奏折,臣弟原本以为只是表彰一地方烈女而已,本也无可厚非,按照常例批复,开朝后发散回去就行了,不值得拿到皇上跟前特意说。但近日臣弟又翻出一本李煦述讲江宁地界奇人异事之奏折,里面提到了此女亡故之因由,实在是奇葩,让人费解。

    臣弟恐另有隐秘之因由,特奏请皇上,是否令淮安知府再行查验。”

    雍正帝奇怪:“不是说拒奸?拒奸还能是什么样的因由?”

    允祥:“照李煦所讲,此女为阜宁县喻口镇一大户之女,去年秋初,在庭院荡秋千时,被去家中拜访的一家贫书生看到了脚,就要被其父嫁给这位家贫书生。此女不愿嫁,干脆一条白绫吊在了房梁之上。那位书生倒是好义气,居然娶回了此女的牌位,将此女葬在了自家祖坟,惹的此女父母感恩戴德,酬谢以丰厚‘嫁妆’,这位贫寒书生更是得了好大的名声,被人传赞以‘义’。被李煦当做奇闻轶事报了上来。”

    也就是说,淮安知府和李煦虽然报的是两件事,但涉及了同一个人,就是那位因为被看到了脚,就要被迫出嫁的十五岁女子。

    那位淮安知府也是会春秋笔法的,居然将被看到了脚为“奸”,吊死在房梁上叫做“拒”,合起来就是“拒奸而亡”,堪为贞烈,是要表彰的。

    比如,立个贞节牌坊。

    【作者有话说】

    网友:沐音暖夏发表时间:2025-01-24 14:35:00[设置浏览进度]

    元宵赛诗会

    元夕华光映旧京,诗吟雅会韵如霆。

    幼持领地怀雄略,初涉朝堂启慧灵。

    岁月磨棱成大器,权谋捭阖掌皇庭。

    且凭睿略安清世,摄政王威青史铭 。

    第 345 章

    允祥为什么要特地将这件事拿出来说, 就是因为跟今年恩科有关。

    去年先帝登基六十年大庆,搞的轰轰烈烈的,地方上官员自然紧跟时事歌功颂德, 从自己管辖州府县镇之内挖掘忠孝节义事件,报上去,让皇上看看,在您治理下, 天下大同啦,您垂拱而治,堪比三皇五帝。

    诸如此类的奏折,去年一直都有,直到年末了,地方上都还在报。

    当然,十一月份,先帝宾天了, 后来赶上来的此类奏折就积压了, 但没关系啊,新帝不是登基了吗, 为表新帝是奉天承运,忠孝节义事件那是层出不穷啊,比先帝在的时候还要多呢!

    于是,李煦也凑了把热闹,恩科将开,咱跟皇上分享一个书生大义的奇事儿, 也好让皇上对天下读书人多多了解, 鹿鸣宴上也有话可说, 拉进彼此关系不是?

    坏就坏在报重了。

    李煦请“义”, 人淮安知府想要“节”。

    这不,两件事凑在一起,涉及同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让刚上任的皇帝总秘书长,万事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的怡亲王允祥给揪出来了。

    允祥怀疑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被看了下脚就要吊死,是真吊死还是被逼迫吊死?人闺阁女子,是怎么被个外男看到脚的?难不成那秋千架是架去了迎客的大门口了?

    二是如果书生真的娶了人姑娘的牌位,那这书生大义可颂扬,但给姑娘报贞洁牌坊、歌颂姑娘的贞洁就是不符合常理的:姑娘“嫁”了啊,这不是奸,是两姓之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40-350(第8/18页)

    既是“奸”,就该入案,调查,惩治,结案。

    如果姑娘真的是“拒奸”而亡,那应该将那位“奸”人捉拿归案,再申报贞节牌坊。这淮安知府糊涂透顶,如何能管理一府之政务。

    淮安知府和李煦之间、姑娘(家人)和书生之间,必有一个是奸贼。

    李煦能够知道这书生的“义”举,说明这件事已经在江宁地区读书人之间广为流传了。

    如今恩科在即,允祥请示雍正帝,是当不知道装糊涂,还是着人详查实情,作为新帝上任三板斧之一,趁机敲打天下读书人一番。

    机会难得嘛,毕竟出了人命了。

    允祥的重点在恩科,德亨的重点却是在姑娘的“脚”上。

    他开口提问:“只是因为看到了脚就要死?如果不是因为某种私利而死,只是单纯因为看到了脚就要死,汉人的礼教大防已经恐怖到这种地步了吗?那如果哪个男子想要娶谁家的姑娘,想方设法去看姑娘的脚好了,看了就得嫁,不嫁就去死,这是什么道理?”

    允祥仔细教他道:“这是汉人那边的风俗,汉女的脚是不一样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