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40-35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他们管这叫做‘三寸金莲’,是人家姑娘从小千娇万贵的裹起来的,只能新婚时候给未来夫君看,不能给其他男子看的。”

    德亨还是不明白:“我旗女的脚也不是随便就给男人看的,我怎么没听说哪个旗女被看了脚就得去死的?还有那什么‘三寸金莲’,也不过是人吹嘘罢了,成年人的脚,怎么可能三寸。”

    允祥耐心道:“这三寸金莲,是从小裹的,真就三寸。”

    德亨摆手,斩钉截铁道:“不可能!婴儿的脚生下来都至少两寸,姑娘的脚就是从小裹起来,那脚骨也是在长的,就算长的慢,长上十几年,也不可能只三寸。”

    允祥:

    这什么地方?他为什么要跟德亨辩论女人的“三寸金莲”到底有没有三寸?

    弘晖心下暗笑,那“三寸金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是德亨跟他说的呢。当年他年纪小,听的时候心有余悸,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男人欣赏残疾的脚。(那时德亨根据记忆中恐吓成分居多,他说的时候,断足之风还未盛行。)

    现在德亨不依不挠的说“三寸金莲”不可能三寸,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弘晖想着该他开口解说这“三寸金莲”是怎么变成三寸的了,结果嘴刚张开,就听雍正帝道:

    “这都是有些读书人读不明白,误传了,进而闹出来的荒唐事。所谓的‘三寸金莲’,是指脚的宽度,不超过三寸,超过三寸就不美了,有‘三寸金莲窄’诗句做证,也不知什么时候,这‘三寸’就变成了脚的长度了,为了能让脚能维持在三寸左右,他们在幼女四五岁时候就折断足弓,这样脚就不再长长了。”

    “不过,朕日常见的都是窄三寸,我旗人女子为了脚美,能够通过选秀,也会从小时候给脚做修饰,不过是‘缠’,非‘裹’,不影响骑马打猎。长三寸朕只是听说,倒是没见过。就是不知道拒奸而死的这位女子,是什么样的脚了。”

    德亨∓弘晖:您老真明白啊!

    或许两小子目光太过诡异了,被雍正帝给瞪了一眼。

    允祥忙道:“这女子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无足轻重,跟案情无关。”

    就不要讨论了吧。

    德亨还要道,就听弘晖震惊到不可置信道:“竟然会有人折断幼女的足弓?!天神菩萨,真不会有这么残忍的人吧?就为了好看?”

    呃,震惊的有些过头了,德亨都不敢去看他,就怕雍正帝和怡亲王兄弟两个以为他们兄弟两个在唱双簧。

    弘晖开始对雍正帝正谏,道:“汗阿玛,若读书人之中真的有此变态,只为了一己私癖,就无视此等惨绝人寰的手段摧残幼女,一经发现,定要严加惩治!”

    德亨暗暗憋了一口气,悚然变色道:“这应该只是个例吧?应该不会形成民间风气吧?天呐,若是天下女子的脚都断了”

    弘晖再接再厉:“那群读书人都是没心肝的,若真吹捧起来,百姓多有愚钝之人,保不齐就要跟风,最后成为风气吧?”

    德亨正色对允祥道:“十三叔,您一定要弄清楚死的女子的脚到底是折断的还是完好的,这关乎民俗民情民生大问题。要让天下人知道,我满清朝廷是绝对不会恶意摧残幼女之足的,我满清马上打天下,妇女亦能骑马上战场,若是此等劣习之风吹起来,岂不是与我大清立国有悖?”

    允祥皱眉:“这是民女,就算这风气助长起来了,那也是汉人的事,跟我旗人没甚关系?”

    德亨眉头皱的更紧:“满汉一家,都是皇上的子民,怎么能说没有关系呢?”

    允祥:“汉人本就不逊,光管他们就够头疼了,咱们管天管地也管不到他们的女人的脚上去吧?”

    德亨:“或许,他们就是想从女人的脚上大作文章呢?”

    允祥:“”

    他明白了,是德亨自己想在女人的脚上做文章,具体点,是在“断足”上做文章。

    允祥干脆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雍正帝也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德亨清了清喉咙,道:

    “先弄清楚这已故姑娘的脚是好是折,若是好的,按大清律,详查她死亡经过。若是折的,请皇上昭告天下,家有断足女的,自觉点,以后就不要进京了,就算进京科考,考上了名次,也不会录用。”

    “哼,无稽之谈。”雍正帝点评道。

    允祥闲谈一般笑道:“倒也不用特地昭告天下,只要皇上放出话去,断足女不可敕封诰命即可。”读书人进京科考,三年一次,这么多读书人,你怎么核实人家家中是否有断足女?

    敕封诰命的就不一样了,送圣旨的时候顺便检查一下,还可实施。

    只是,仍旧很玩笑就是了。

    所以,允祥继续用玩笑的语气道:“读书人最会听话听音,只要他们知道,皇上不喜欢断足女,民间断足之风就不会助长,此为‘楚王好细腰’之故。”

    顺便调侃了一句,惹来雍正帝指指点点。

    这也就是德亨,拿着女人的脚说了半天,要是别人,不等雍正帝出手,允祥早就将人轰赶出大殿去了。

    简直荒谬到荒诞,玷污了庙堂之圣洁。

    事情说到这里,德亨已经很满意了。

    其实,女子断足裹脚之风应该是在更往后的年代,至少到现在,就跟雍正帝说的一样,女子、并不是所有女子,多是天生脚宽脚肥的女子,为了脚美,在骨骼生长的阶段,会将脚缠起来,这样脚骨就不会往宽里长,等脚定型之后,穿鞋子好看,放开后,也不影响骑马跑步。

    不管是旗女还是汉大臣家中女儿,上层社会流行的都是这种不影响脚健康的缠脚方式。比如说,卓克陀达和锦绣十来岁的时候就缠过脚,因为她们天生的骨架大,长成后,卓克陀达身高有一米七,锦绣有一米七二,相应的,她们的脚就比一般女子要大。

    为了穿鞋好看,她们会在十来岁的时候将脚掌缠上,这样骨头会继续长长,而不会继续长宽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40-350(第9/18页)

    锦绣和德亨定亲后,都还是缠脚的状态,还是德亨知道后,明确跟她说他不喜欢,她才放开,之后也没再缠过了。

    雍正帝说他没见过断脚裹足,但德亨是真的见过的。

    就在前年,他去杭州,两江总督给他送了两个歌姬,这两个歌姬就是断足裹成的“三寸金莲”,当时德亨质问两江总督是怎么回事,两江总督给他的解释是:上有所好。

    这个“上”,就是只当时的康熙帝。

    康熙帝喜欢脚小的女子,中后期所进嫔妃,几乎全部都是从江南、大多是从苏州、杭州两地输送的。

    允禄三兄弟的母妃王氏,就是天生的小脚,再加上缠足,那是真正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聘聘婷婷,如弱柳扶风,非常的有风韵。

    但这种“天生丽质”的女子毕竟是万里挑一都不一定能挑出来的,为了迎合这种“上”好,江南士绅们就想出了这种幼女断足,人为制造“三寸金莲”的法子。

    前年德亨在江南大杀一通,很难说,没有掺杂对这种残忍的报复。

    只不过,如果不是明确的打压制裁,风气这种东西是止不住的,德亨有七成的把握肯定,死去的这位姑娘是断足。

    德亨想趁此机会,彻底将这股子还未出江南的风气给扼杀住。

    又说回淮安知府的折子,雍正帝想了想,道:“先将折子打回,让淮安知府仔细陈明经过,再做定夺。”

    这毕竟是淮安地界的事儿,要给淮安知府解释、申辩的机会。

    允祥点头,将此事记下。

    【作者有话说】

    今日更新今天没有更新啦

    断足裹脚是在乾隆中后期形成的,他追随着祖父的足迹,将这风气从上到下彻底推行了下去,所以,至少在雍正时期,女子只流行缠足,不流行断足。前期风气扼杀比较轻松,将源头灭了,然后上位者明确表示厌恶就行了,大家也不会没事找罪受。至于缠足,说真的,作者的脚就是脚宽的大脚,脚掌最宽处绝对超过了三寸,小时候还能买到鞋,上高中时候就买不到合适的鞋了,作者的妈妈就给作者缠脚,就缠了一天,因为第二天上体育课,跑步脚疼,给拆了哈哈哈。就说现在的高跟鞋,其实就是变相的迎合“步步生莲”这种喜好,可以让穿的人看着更美丽,作者就非常羡慕能将高跟鞋穿的漂亮的女孩子,所以,缠足,并不算劣习,只能算癖好,断足才是该下地狱的变态!

    第 346 章

    在允祥拿出那道淮安知府请立贞节牌坊折子时候, 被雍正帝特地叫来看良种的朝鲜、户部等臣子就自请退下了,这也是御前奏问的老规矩了,跟自己有关的事说完, 该议下一件事了,无关人等需得退散。

    德亨和弘晖两个一唱一和说完“脚”,雍正帝也批复了淮安知府的折子,允祥拿出另外一道折子来, 德亨就和一直在安静听着的德隆使个眼色,两人起身告辞。

    允祥“啪”的一声将刚打开的折子合上,也不说话,就四平八稳的坐着,将手里的折子一下一下的摔着掌心,似笑非笑的看着弯腰请辞的德亨。

    弘晖也端起茶来饮,故意不去看德亨。

    苏培盛更是有眼色的给德亨已经半空的茶碗加了热茶,德隆一看没有自己的, 立即又请辞一番, 雍正帝“嗯”了一声,给德亨比了个“对不住”的口型, 转身溜了。

    德亨转头看着三两步就出了暖阁的好兄弟,难以置信的瞪圆了眼睛:

    哥们儿好没义气!

    说好的好兄弟呢?

    这下暖阁里就剩四个人了,算上一个苏培盛,五个人。

    雍正帝问德亨道:“你打算什么时候上朝?”声音温温和和的,带着商量的意味。

    德亨想了想,道:“等先帝入皇陵后吧。如今先帝梓宫暂安寿皇殿, 需时时祭拜, 日日安灵, 儿臣每每思及先帝音容笑貌, 便忍不住心绪难安,涕泪滂沱,想来皇上也是一样的心情。只是皇上当以天下安定、社稷稳定为己任,无暇分身顾及先帝灵前,不如就让儿臣继续替您在奉先殿跪经,替先帝、先太后、先皇后等祖宗祈福。”

    雍正帝转动念珠,长长叹了口气,道:“替朕在先帝灵前尽孝,自有十四贝子,着实用不到你。倒是朕的江山社稷这里,需要你为朕分忧。”

    德亨:

    其他人:

    德亨去看允祥,允祥对他挤挤眼睛,看好戏似的。

    德亨又去看弘晖,弘晖看天看地看左看右就是不去看他,德亨支支吾吾,脑子急转,看能再想出个什么站得住脚不上朝的理由。

    雍正帝眼睛眯起来,就在这时,御前侍卫马尔赛回禀:衍潢请求觐见。

    雍正帝:“坐下。”

    德亨只好又坐了下来。

    衍潢来回禀一件事:在南海子组建健锐营。

    衍潢:“如今我大清火器远近闻名,水师、对外贸易公司、马六甲驻军都少不了擅长使用火器的兵勇,然我八旗兵勇擅刀剑者多,擅火器者少,臣请皇上,组建健锐营,弥补我大清少火器兵勇的缺口。”

    雍正帝先问:“如今我大清现有多少火枪?多少大炮?有多少兵勇缺口?”

    衍潢说了一串数字。

    雍正帝稍稍松了口气,道:“火枪似乎并无余裕。”

    他没说大炮,因为大炮使用固定,消耗也固定,他说的是使用更灵活更耗费的火枪。

    现有的火枪不余裕,那训练使用火枪的兵勇就不是亟需的。

    衍潢道:“如今主持火枪制造的阿尔松阿已经回京,有他在,火枪制造上皇上无需担心,您想要多少,他就可以给您造多少出来。”

    阿尔松阿是在为阿灵阿守孝,但研制火枪火炮是在工坊里,不是在酒宴歌舞场上,督造火枪并不影响他守孝。

    雍正帝和允祥几乎是同时的,将眼睛放在了总是想法子逃避政务的德亨身上。

    呵,你小子,弄这么多摊子出来,想逃逃的了吗你?

    雍正帝对衍潢道:“你说的简单,造火枪是喷口仙儿气就能造出来的?银子呢?朕从哪里出银子?”

    衍潢道:“臣去年将两淮盐商的家底给抄了个干净,再加上拍卖会所得,组建一个五千人的健锐营,绰绰有余。”他要是没成算,他也不会有组建健锐营的题奏。

    雍正帝:

    雍正帝:“那银子,朕有大用,看着多,用起来不经花。”

    衍潢忍不住诧异的撩起眼帘子看了雍正帝一眼,道:“精炼八旗兵勇,保持我八旗战力,乃是国朝首要之事,臣请皇上能先以兵勇为要,组建健锐营。”

    实在是不能怪衍潢诧异。

    先帝在时,国库最艰难时候,他宁愿将八旗王公的俸银给欠着,也要东拼西凑的先将八旗兵勇的军饷供应等按时发放。

    衍潢领护军统领十几年,他说要给禁军配备最先进的火枪,康熙帝二话不说,让兵部、户部出银子去和德亨采买,兵部无银,康熙帝就严查两部亏空,不管银子从哪里来,反正最后衍潢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