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80-39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nbsp;  雍正帝:“还不快去上茶!”

    苏培盛刚爬起来,大太监陈福捧着一晚盖碗茶小碎步快速移过来,放在德亨手边。

    陈福躬身回禀雍正帝道:“皇上恕罪,王爷惯喝乌龙茶,若要佐点心,浓茶更适口些,是以奴才上茶迟了。”

    浓茶佐点心,这是德亨喝茶吃点心的喜好,雍正帝自是知道的。他请德亨来养心殿吃点心,奴才张罗着给德亨上浓茶,也没错。

    怪就怪德亨来的太快了。

    雍正帝看着陈福若有所思,陈福是乾清宫老人,仅次于李玉的存在。他刚即位,乾清宫的太监不能一个都不用,好像他不喜欢老父身边伺候的老人似的。所以,就留了一个陈福在身边伺候。

    陈福应是知道怎么伺候德亨的。

    德亨笑对陈福道:“你有心了。”

    陈福微微弯腰一礼做回应。

    德亨端起茶碗,打开茶盖看了一眼,里面是颜色金黄略深的浓汤,闻一闻,陈香扑鼻,笑赞道:“好一碗功夫茶,皇上这里果然都是深藏不露之辈。”

    雍正帝这才缓和了脸色,道:“陈福去你王爷边上伺候吧。苏培盛罚一月俸禄,长长记性。”

    陈福应了一声,站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80-390(第3/20页)

    了德亨身后。

    苏培盛跪地领罚:“奴才谢皇上赏。”灰溜溜退回到角落里。

    德亨瞥了一眼满桌子点心,慢慢品茶,想着这点心味儿再闻下去,大冷天送去文华殿,该冷硬了。

    雍正帝暗暗运气:“苏培盛,将点心送去文华殿吧。”

    苏培盛:“喳。”

    快速去叫来几个小太监,手脚麻利的装盒,赶快送去文华殿,可别放这里碍眼了,唉!

    德亨唇角再次勾起来,忙用茶碗挡住了。

    他似乎知道那桌子点心是做什么的了,呵呵。

    德亨定了定神,闲话一般笑问雍正帝:“皇上可有看到我上的奏折了吗?”

    雍正帝出口的话都松快几分,道:“收到了,正想找你说说呢。”

    德亨:“皇上可有训示吗?”

    雍正帝起身,道:“你我去暖阁说。”

    养心殿东暖阁,雍正帝日常休息处。

    暖炕中间的炕几上,放着一摞折子,之前雍正帝应该在这里看奏折。

    雍正帝在自己日常坐的位置坐下,手指头点了点炕几对面,让德亨坐那里。

    德亨:

    说真的,这一副与君长谈的架势,让德亨浑身不自在。

    雍正帝就不适合走亲民路线。

    还不如在外头正正经经的君臣奏对呢。

    陈福将德亨的茶端来,放炕几上,看了眼空空的炕几,心道,这个时候,该上盘子瓜子儿花生,但看了眼雍正帝,到底没敢多言,静静站去一边候着。

    他记得先帝时候,先帝和定王奏对,李玉就是站在这个位置的。

    苏培盛同样端来雍正帝的茶碗,但没放炕几上,放去了靠墙桌子上,等雍正帝需要的时候,他再捧去给他。

    这是雍正帝看奏折时候的喝茶习惯。

    雍正帝已经打开折子看了,德亨无法,只好脱靴子,盘腿坐了上去。

    我怎么就这么爱干净呢,脱鞋臭你一个跟头才好呢,哼!

    雍正帝在三个折子中选了一下,开口道:“你打算在八门外建新城?”

    德亨:“可以这么说。但我更想称之为,卫星城,或者叫镇、乡、村、营,都可,拱卫京师的意思。一开始不会太大。”

    雍正帝感兴趣了:“卫星城?这名儿有意思,奏折里没写,这是你新想的吗?仔细说来听听”

    【作者有话说】

    殿试四道题,来自网络,特此说明。今天没有更新了

    第 382 章

    北京城城郊有城镇吗?

    有啊, 多了去了,小一点的村镇星罗棋布,大一点的, 归拢起来,有京郊十二州县之称。

    尤其是通州至朝阳门外通惠河这一段,两岸码头遍地,村落聚集, 船覆水面,骡车不断,可谓“繁华”。

    但是!

    这些京郊里面,还有许多个别称,如“乞丐群”,“破袄屯”,“酒糟营”,“流民窟”。

    说的都是旗人和逃难来的民人聚集地。

    东郊粥厂每日施粥三万份, 仍是饥民夺食, 践踏死者日数十。

    极度的富庶,与极度的贫穷, 这种极致的反差,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号称天下之师的城门内外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朝廷每年拨款200万两白银供养八旗,却养出来一群乞丐,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归根结底,这与旗人政策有关。

    康熙帝:“八旗以骑射为本。”

    雍正帝:“旗人应专注武备。”

    为了不让八旗“弃武从文”、“弃骑射从农/工/商”, 从康熙帝到才上位的雍正帝, 不停重申:除了骑射, 八旗一概不许务其他。

    他们宁愿京郊旗人饿着肚子等粥厂施粥, 都不愿放他们自谋生路。

    京郊那么大,随便开垦一块地,种点菜,养几只鸡,至少每天有一个鸡蛋吃不是?

    不行!

    养一只鸡都是不务正业。

    京郊七成都是旗人圈地,最后,却被“典卖”给了民人,何其讽刺。

    所以,你就能明白,当德亨三不五时的给他手下的底层大兵发点这个,弄点那个,他们有多么的高兴。

    又多么的惹人嫉妒。

    看看城门外头的大头兵过的什么日子,再看看咱们过的什么日子。

    咱们没房子住,国公府给咱们建宿舍,给咱们派去小园、去王庄、去福山的任务,主子还允许咱们拖家带口的去,给路费,给口粮,给补贴。

    如果没有这劳什子的八旗制度,咱们真去了就不想回来了。

    所以,同样都是大头兵,你也就能明白,当受德亨益的旗人越来越多,而没有轮到他们时候,为什么大兵们会哗然到要炸营的地步。

    有时候,德亨真怕京郊那群饿狼一样的大头兵,会忍不下去,反攻回北京城内,杀了什么皇帝、王爷的,敢叫天地换新颜!

    建南海子行宫和举办盛会,德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雇佣到了用到手软的人手,这些一穷二白的旗人(偷偷跑来做工,人不举,上不究),就占了三成。

    而德亨唯一要付出的,就是一日两餐,片瓦遮身,外加一身体面的衣裳。

    比他雇佣的逃难来的民人灾民还要便宜。

    盛会结束之后,德亨曾提出来在南海子就地安顿这些旗人,被新登基的雍正帝给否决了,他让灾民回原籍,让旗人归各旗。

    就是灾民回老家继续做穷光蛋,旗人回各门外继续住乞丐窝。

    德亨深受震撼同时,又十分不理解。

    皇帝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啊?!

    虽然不理解,但德亨是不想看到北京城外这幅样子的,无论前生后世,北京城都是他的家,就算是为了这座城市,他也得做些什么。

    他已经建了一座小园,他可以多建几座小园,至少给穷苦人丁不限旗人和民人一个劳动创造财富的机会。

    哪怕搬砖,哪怕挑粪,至少混一口饱饭吃呢。

    德亨是相信皇帝有富强八旗的心的,但不得不说,这群关外来的野人们,从皇帝到普通旗人,都不擅经营财富。

    皇帝只会花国库里的银子,花出去了,然后还不知道银子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就是举国之力,用汉人农民的心血养一群人,最后养了个寂寞出来。

    德亨不能跟雍正帝说,你养了一群瘦猪,吃肉都没几两,他只能建议,将“闲散旗人出旗”,让他们耕田也罢,经商也可,自己养活自己去。

    真的,给他们一条生路吧。

    但雍正帝只对建设拱卫京师的“卫星城”感兴趣,他想的是在京城之外建造八旗城池,让京城更加牢固,完全没有朝安置兵丁、流民之上去想。

    雍正帝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80-390(第4/20页)

    叹道:“要按照你的想法建这些城池,花费可不少,不过,砖瓦可命流民就近垒窑烧制,木材可就近在西山砍伐,倒是能省一笔,不过,还是竭力不止啊。”

    这番奏对,德亨没多少心气儿,但他还是心平气和道:“我并不打算就地取材,所用砖瓦、木材,全部都从海上运来,经天津港至通州,最后运到京郊。”

    雍正帝皱眉:“这是什么说法?”

    德亨:“皇上,您没发现,北京城的沙尘,一年比一年盛了吗?每到冬天,北京城的上空,都弥漫着一股子消散不去的烟尘,昼如昏暮?”

    雍正帝:

    德亨:“这是因为西山的森林覆盖率在下降,已经无力阻止从西北吹来的风沙,所以北京城沙尘一年比一年大。北京城所用煤,全部从西山开采,加快了西山植被破坏,煤炭燃烧,加剧了天空的雾霭”

    雍正帝:

    德亨还在继续:“我出京之前,昆仑湖水位还能漫至堤岸,等我回京,水位已经下降了四分之一了,说明昆仑湖的水在紧缩,西山的水也在减少。畅春园从昆仑湖取水,我猜,畅春园用水,应该也受影响了。”

    雍正帝:

    “你的意思是说,都是因为西山树木砍伐之故。”

    德亨:“对。”

    雍正帝:“无稽之谈。”

    呵呵。

    德亨怎么就一点都不意外呢。

    德亨饮了一口茶,笑道:“皇上,您一定没听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

    雍正帝瞪眼。

    德亨:“西山离圆明园更近,我想,如果西山真秃了,最先影响的一定会是圆明园。啊到时候圆明园黄沙埋屋,园子里珍贵的花木和富丽堂皇的宫殿、屋舍,全都毁了,您说,是不是相当于毁了一座金山银山?”

    雍正帝已经不是瞪眼那么简单了,他开始手痒,要打孩子了!

    苏培盛开始忍不住的腿肚子打转,几乎要给德亨磕一个了:爷嘞,您能不能说两句好听的?

    雍正帝咬着牙根道:“先帝在的时候,你也是这样跟他说话的吗?”

    德亨沉默一会,道:“我出京之前,还没有这么明显的发现,等我回京,事情又多又杂,先帝又是这事我就没提。我是想从皇上手里办成‘保护西山’这件事的,毕竟,我们是父子嘛,儿子想做事,老爹不支持一下?”

    雍正帝:

    雍正帝卷吧卷吧奏折,探手敲德亨脑门一下,发怒道:“老子准允了!”

    德亨:

    德亨眨巴眨巴眼睛,没明白这话什么意思。

    苏培盛真跪下了,他提醒道:“王爷,快谢恩呐。”

    德亨:

    德亨挠挠后脑勺,扫了一下案几,疑惑问道:“您的茶呢?”

    苏培盛还要起身,陈福“嗖”的一下蹿到墙边,从案几上捧起雍正帝的茶盏,又“嗖”的一下送去了炕几上。

    德亨轻咳一声,双手端起茶盏,送给雍正帝,笑吟吟道:“谢汗阿玛允准之恩?”

    雍正帝定定看着他,他从登基开始,就没遇到过如此潦草的“谢恩”。

    德亨见他不接,就怏怏道:“原来是诓我的。”

    茶盏要收回,雍正帝托住了茶盏,将茶盏定在了半空中。

    雍正帝看着德亨,正色道:“德亨,我可以巡先帝老例用你,不管、不问,不插手、不质疑,一切由你做主。我将每年拨给八旗的养银给你,随你支配,图书馆也可以交给你建,但你要给我一个崭新的北京城,还有你说的卫星城。你能做到吗?”

    德亨也回望他,郑重问道:“你将养八旗的银子给我,是将八旗也交给我吗?”

    雍正帝:“不,八旗乃是根基,你所思所想,与解散八旗何异。我是皇帝,不能堵你的聪明才智。八旗没了,我大清就没了,你我都承受不住这个后果。”

    “我将八旗养银给你,是将八旗兵丁银米发放和多余供养交给你,可不是将整个八旗都给你了。”

    “你要小心每年拿八旗供养银的王公们,你从他们嘴里夺肉,他们可不会如那些穷苦兵丁一样对你感恩戴德。”

    德亨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