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70-8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70-80(第1/45页)

    第71章 道歉 裴长青是个记仇的人

    裴长青给高里正盘两天炕赚了160文。

    他觉得有点少,配不起自己的技术难度和劳动强度,可对于现在普遍的工钱来说,已经是高收入了。

    晚上裴长青和沈宁躺在被窝里总结,“人工不费什么,比盖房子轻快,但是这技术有难度,得加钱。”

    他都后悔跟宋家要五百文了,应该要一吊。

    除了发工钱,剩下的是他的知识附加值。

    沈宁窝在他怀里,笑得肩头一颤一颤的。

    “你说要是宋家知道你给高里正那么便宜,会不会背后骂你?”

    裴长青搂着她,“高里正和咱自家一个价儿,那能一样么?以后别家问,我就一天一吊钱,三天包完工,还负责售后。”

    沈宁好奇,“火炕怎么售后?”

    裴长青:“孩子调皮蹦塌了,时间久了需要重新盘炕,烧火久了烟道堵塞需要通烟囱,家里屋顶漏雨等等,特价,五十文搞定。”

    如果不改烟道不开屋顶砌烟囱,单纯盘火炕的话,他手下随便一个三十文的熟练工一天就能搞定。

    没什么难度。

    一天一吊钱看着贵,但是加上这无限售后就很便宜,也变相为手下工人揽活儿。

    现代很多商品的售后不就是源源不断收钱么?

    沈宁:“裴总不愧是裴总,生意经就是好。”

    裴长青就笑:“我这不是跟媳妇儿学的吗?你的素鸡定价低,即便以后有仿品也不怕流失客户。”

    沈宁:“那不一样,我是不敢定高价,你还是很敢的。”

    裴长青:“那是你心善,总想让普通人也吃点好的。我这个火炕普通人家是盘不起的,青砖一块四五文钱呢,还有改烟道,开屋顶,这都得钱。咱就不说技术附加值,单说柴火木炭和煤炭,一般人家他也烧不起。”

    冬天连个炭盆子都烧不起的人家,哪有那么多柴火烧炕?

    沈宁不管别人家烧不烧得起,反正她已经向往上了,“咱家的火炕啥时候干啊,想睡了。”

    等火炕晒干了,铺上厚厚的麦草,喧软干燥,上面再铺席子,睡觉的时候再铺一层褥子,躺上去那感觉,甭提多美了。

    裴长青咬着她耳朵低声笑,“咱家的炕又宽敞又结实,门窗也结实,门板子还厚实呢。”

    沈宁假装听不懂,哎呀一声,“好困,快睡吧,明儿我得接着做松花蛋呢。”

    早饭后沈宁就领着人做松花蛋。

    做松花蛋得先调配灰泥糊糊。

    没有纯碱,她就用自制碱水了。

    碱水加食盐倒入开水中,融化开以后加入石灰面儿,再加入草木灰,搅拌将石灰化开就是灰泥糊糊。

    将洗净晾干的鸭蛋滚上泥糊糊,再滚一层麦糠稻壳什么的,然后密封在缸里让其悄悄变蛋。

    一个多月就能变完。

    这些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有人不喜欢,但是喜欢的又会死忠,销量会稳定增长,沈宁并不愁卖。

    张氏:“阿宁,你真厉害我都说腻歪了,你说你这脑袋瓜咋长的啊,怎么就知道这么多好东西?”

    沈宁故作神秘道:“这是别人告诉我的。”

    刚穿来的时候她不好乱说,怕人家怀疑,现在她是豆腐娘子,阿年还得谢小公子青睐隔三差五就去书肆读书。

    那她营造个小谢公子告诉阿年的暗示不要紧吧。

    果然张氏很上道儿,立刻接受了这个暗示,还示意三婶儿四婶儿等人也别多说呢,免得被有心人盯上回头生事儿。

    村里这些人吧,喜欢说闲话,但是嘴巴又矛盾地很严实。

    但凡跟他们自己赚钱、全村名声利益相关的事儿,大家嘴巴都很严实。

    说出去万一被人使坏怎么办?

    往自私里说,她们甚至不想外人知道阿宁这么厉害,免得别人把阿宁抢走。

    比如柳家、县城那些老板们,万一给很多工钱给阿宁请去呢?

    那阿宁岂不是不能带她们赚钱了?

    沈宁让张氏和三婶儿在这边儿滚松花蛋,她又去带着顾氏和四婶儿把咸鸭蛋装坛。

    这两天她领着几个妇女把所有鸭蛋都清洗了,先腌两缸咸鸭蛋。

    咸鸭蛋她腌了两种,一种用水加上盐巴、油把黄泥沙子活成泥,把咸鸭蛋用泥糊糊裹住放入缸里腌制。

    另外一种就是熬八角胡椒桂皮水,加上盐,再倒入高度白酒,把混合水倒入缸里,再把洗净晾干的鸭蛋泡进去。

    基本一个月就出油。

    但是这时候的白酒度数不是很高,可能达不到要求,到时候看看效果如何。

    实在不行,她打算把现有的白酒给蒸馏一下。

    如果够用,那就继续用霍家的白酒便好。

    她们先把洗净晾干的鸭蛋泡进料缸里,再来装裹着黄泥糊糊的鸭蛋。

    四婶儿:“阿宁,你别沾手了,我和大民媳妇儿做就行。”

    现在他们男人跟着二郎赚钱,女人跟着阿宁赚钱,四婶儿那是恨不得过来给沈宁当保姆,把家里洗衣做饭切菜的活儿都包了。

    生怕累着、磕着碰着她。

    这可是豆腐娘子,是他们村的财神娘!

    财神娘的手是搂钱的手,那能用来洗衣服切菜吗?

    磨坏了怎么办?

    顾氏虽然话不多,但是眼里有活儿,朝着沈宁笑笑就把活儿都揽过去。

    沈宁便去研究麻酱鸡蛋的配料了。

    麻酱鸡蛋比咸鸭蛋和松花蛋的配料更要讲究一些,得用芝麻酱拌黄泥谷糠啥的,也得加少量石灰。

    主要是现代有一些现成的化学品,古代没有,那就得找替代品,自然要调试。

    正忙着呢,高里正满面春风地过来了。

    大老远儿的他就打招呼:“阿宁,二郎干啥呢?”

    沈宁起身迎了两步,请他堂屋落座,“里正伯,找二哥呢?他一早被妹夫接去宋家盘火炕了。”

    刚吃完早饭,宋福瑞就赶着拉货的木板马车过来把裴长青几个接走了,顺便把小珍珠和小鹤年也给捎去书肆。

    高里正美滋滋的,走路脚上带风,“我不找他,我找你呢,跟你说说县城的情形。”

    素鸡、素烧鹅以及油豆腐塞肉在县城酒楼饭馆有多受欢迎,他绘声绘色说给沈宁听。

    旁边儿大伯娘、大根媳妇儿以及张氏三婶儿等人也竖着耳朵听,心里那个高兴啊。

    受欢迎就说明赚钱啊。

    阿宁和里正赚钱,她们也能长长久久地有活儿干呐。

    高里正说了一通受欢迎、大家好奇豆腐娘子的话,沈宁的重点却不在此,她诧异道:“好运来的大厨和另外几家豆腐坊还没做出素鸡仿品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70-80(第2/45页)

    原本她寻思不几天就能出仿品呢。

    毕竟模仿是灵长类的天性嘛。

    高里正得意道:“对,靳老板说他们紧锣密鼓地研究呢,可惜还没研究出来。”

    沈宁:“那咱们能多垄断几天。”

    在他们仿造出来之前,大家只能买他们的。

    高里正就说老板们给介绍新客户的事儿,让沈宁这边有个准备,以后出货量可能更大。

    “茶楼戏楼的我就跑了,那个青楼嘛……”

    他有些犹豫。

    不是不能跑,只是那地方特殊。

    他不放心自己儿子去,怕他们败家。

    他自己不方便去,因为是里正怕被人非议,他很爱惜羽毛的。

    但是他看沈宁这里忙得热火朝天的,直觉她根本走不开。

    沈宁确实走不开。

    这每天选老豆腐、千张啥的,都得她,还得安排大家干活儿,都马虎不得。

    沈宁笑道:“里正伯,这个事儿好办,让我三婶儿和大嫂去。”

    青楼有什么好怕的?

    张氏能说会道,有三婶儿陪着也不怕人家说闲话。

    高里正眼睛一亮:“她们肯么?”

    主要是敢吗?

    一般乡下妇人别说去青楼,就是县城她都不敢去,甚至镇上铺子她们都没胆子迈进去。

    还让她们去青楼,那腿肚子都得打转。

    沈宁就把张氏和三婶儿请过来,将需要她们跟着高里正去县里联络客户的事儿说了。

    三婶儿还在琢磨这个青楼是啥楼呢,张氏爽快道:“行,这有啥不行的?只要县太爷不打人,县衙我也敢去!”

    她挑担子走街串巷换豆腐,她娘家姊妹和嫂子还笑话她,嫌她丢人。

    要是她们知道她去县城卖货,还不得吓掉她们的下巴?

    想想她就觉得带劲!

    见她答应,三婶儿也猛点头。

    有人做伴儿,有里正护着,怕啥?

    高里正笑道:“那行,等下一次去送货,你们和我一起去县里。阿宁,熏素鸡要多做,他们都喜欢,说做成卤素鸡特别好卖。”

    沈宁:“有里正伯给的大铁锅,现在熏素鸡可带劲啦,不会缺货的。”

    正说着那边儿就传来熏素鸡的独特味道,大伯娘这一锅熏素鸡又出锅啦。

    哑巴娘和大根媳妇儿又紧着帮忙装锅,倒料,继续做素鸡。

    又聊了一会儿县城以及镇上豆腐坊的事儿,高里正就要去看沈宁家的火炕。

    “干了吧?能睡人吧?”

    沈宁:“炕差不多干了,墙还没干利索呢,潮气太大,不能住人。”

    高里正不管,“我去看看,放心,我不会上炕的。”

    他也不用沈宁陪,自己小跑过去参观了。

    今儿裴长青领着裴父、王大和高木头去宋家盘炕了,裴大民、裴大根和张本力、哑巴几个还在这里砌院墙呢。

    裴长青规划了后院儿,所以院墙挺长的。

    砌完墙他们还得平整院子,给院子铺甬路啥的。

    高里正越瞅越佩服,越瞅越期待自家的火炕,“裴二郎无师自通,真天才呀!”

    裴长青要听见这个指定得吐槽,什么天才?他前世从十五岁就跟着舅舅搞建筑了好吧?

    他去宋家带的人是有考量的,裴父不必说,王大是重点培养对象。

    王大太好用了,关键他还懂木匠活儿,这两天带他去高里正家盘炕,开屋顶啥的配合默契,其他人不行,锯子用不顺。

    王大的木匠基本功相当扎实,裴长青怎么要求,他就能怎么做。

    所以裴长青打算培养他独立开屋顶砌烟囱,做到不漏烟不漏雨。

    这东西在裴长青看来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只要对方听话,严格执行他制定的步骤,每一步都做到位那就没问题。

    最关键人都有脾气,不会严格遵守规定,不会严格执行别人制定的标准。

    所以王大才尤其可贵。

    高木头为人低调话不多,因为是高里正家的长工,也善于听指令。

    他泥瓦工的活儿已经非常熟练,盘炕砌墙都没问题,就是没有木工基础。

    裴长青打算带着练练。

    他们先把珍珠和阿年送去书肆,然后直奔宋家。

    宋福瑞领着他们从大门进去,直奔宋母的正院儿。

    宋母和宋父都不在家,宋父常年在县城,宋母今儿去了布庄。

    陈氏一早去铺子忙活,派了宋管事儿跟着宋福瑞,支钱、买材料、拿什么东西的,都由他经手。

    这是去采买素鸡的管事儿,对裴父和裴二郎恭恭敬敬。

    见面先问亲家老爷和舅爷好,又解释主母都忙由他负责招待,又请屋里喝茶歇脚的。

    裴长青道:“不了,我们是来干活儿的。”

    宋管事儿就请裴父五喝茶吃点心。

    裴父哪里闲得住啊,咕咚把茶水喝完就去和泥了。

    很快裴云领着宝儿过来,拉着裴父去他们院儿里看看。

    裴父:“我先给他们和泥的。”

    宋管事儿忙道:“亲家老爷只管去,哪里能让您老和泥啊。”

    他喊人过来帮忙。

    很快那个怠慢裴父又被打了板子的小子就臊哒臊哒地跑来,先给裴父下跪磕头,自己扇俩嘴巴子,“亲家老爷,小子有眼不识泰山,您别和我一般见识。”

    裴父却不是那种记仇非要人难堪的,他赶紧给小子扶起来,“你这是干啥啊,又没啥事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