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1/36页)

    第131章 皇家难题 六百里加急

    这时候饭菜好了,水嬷嬷和宫嬷嬷带着四个小太监上酒菜。

    沈宁笑道:“虽然农家饭菜简单,可这是两位嬷嬷的手艺,三位慢用。”

    张公公邀请裴长青一家一起用饭,让老人孩子都过来。

    沈宁知道裴母裴父不敢,强行拉过来也会战战兢兢吃不好,还不如不来。

    因为有许大人和曾大人,沈宁也不留下同吃,她只让裴长青带着几个孩子陪张公公和两位大人吃饭。

    他们家孩子又乖又漂亮,而且孩子只要不熊怎么看都可爱,也不怕得罪人。

    张公公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招呼道:“陆典史可在,一同用饭吧。”

    他看得出来,陆裕和裴长青关系不错,给他这个体面,陆裕自然知道是沾裴长青的光。

    陆裕拱手道谢,就和裴长青在下手帮忙上菜、倒酒。

    这一次小珍珠把陈琦也拉过来了,原本她让二蛋一起过来的,二蛋却不肯。

    小珍珠把陈琦介绍给张公公,“张爷爷,这是陈琦,他来和我们一起读书的。”

    陈琦上了炕,规规矩矩给张公公行礼,磕了个头。

    张公公哈哈笑道:“这是怎么说的?怎么行如此大礼呢?”

    陈琦却不多说,只做出一副害羞小孩子的表情。

    张公公夸道:“这孩子长得真俊。”他又跟许知县和曾知县夸,“裴二郎和沈娘子会教导孩子,但凡来他们家的孩子,个顶个乖巧听话。”

    裴长青:“公公谬赞了,近朱者赤,孩子天性会模仿,愿意跟他们佩服的孩子学。”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两位大人点头赞许,“却是如此。不只是孩子,咱们亦如是呀。”

    陛下崇尚朴素节俭,大臣就以朴素清贵为美,陛下奢靡,臣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勤政,臣子们就勤奋且更倾向于清正廉明,陛下懒政,朝廷就会乌烟瘴气。

    所谓上行下效,不外如是。

    吃过晌饭,裴长青又陪着张公公、许知县和曾知县参观了一下作坊。

    村民们打了鸡血一样,干活儿那叫一个利索,张公公和两位大人问话的时候他们回答得都口吃清楚,不结巴。

    作为福气娘子的伙计们,必须表现一流!

    实际真的很紧张,脑子都晕乎乎的,全凭熟练的本能完成各项工作回答问题。

    等贵人们离开以后,他们瞬间长舒一口气,张老三几个差点双脚打跌摔在地上。

    “哎呀娘呀,可吓死我了,我刚才说啥了?没乱说话吧?”

    其他人小声笑道:“没,你说的可好了。”

    他们又迅速挺直腰杆子,倍感自豪!

    他们又参观了学习班。

    学习班现在分老生和新生,老生学识字、算术,新生学拼音、数字以及基础的加减法。

    张公公早就了解过学习班,也跟陛下学了拼音、数字,看到挂图张口就念出来。

    孩子们纷纷夸他:“这位爷爷学得真好!”

    张公公竟然也美滋滋的。

    许知县和曾知县倍感好奇,也认真看起来,惊诧于张公公居然也会。

    曾大人:看来陛下早就知道这个,还早早地派人来学,派锦衣卫来保护作坊。

    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拼音识字法用处不大,毕竟他早就识字,而且只学拼音也没用,还得有识字表,需要先生讲解意思等,于科举也无甚用处。

    可……看这草棚子里的农家子们却又觉得有用,且大有用处。

    陛下这是……想教化万民,让普通百姓也识字?

    只是识字,不为读书科举?

    若陛下有此意,那作为福气娘子的父母官,他倒是应该走在前面,若是落在后面可难看了。

    下课了,孩子们又集体去作坊帮工干活儿。

    张公公和两位大人亲眼看着,不管老人孩子还是男女壮劳力都是习惯性地劳动,而非特意表现。

    这个作坊虽然看着简陋,可实际人家好得很。

    许知县忍不住跟裴长青和沈宁聊,“沈娘子娘家是桃源哪里?”

    沈宁想了想,“沈庄的,在大运河边儿上。”

    许知县呵呵笑道:“常回娘家看看,可以在桃源县城买房置业,不管开作坊铺子,还是坐船北上南下的都方便呐。”

    这样的人才,去哪里就是哪里的福气!

    曾知县看了许知县一眼,不要当着我的面挖墙脚!

    许知县悄悄拐拐他,别小气嘛,反正你明年就要离开成阳县了。

    被许知县这么一提,沈宁思绪也发散了一下。

    她每天都忙,很久没回忆原主的事儿了。

    她对原主娘家感情不深,主要是她穿来原主就没了,虽然有一些记忆,却不受原主遗留感情影响。

    时间一久,原主的记忆也逐渐消退,她对原主娘家的事儿就更淡了。

    也许原主潜意识里是埋怨爹娘的,爹娘怕她之前婆家闹、怕她望门寡影响兄弟,所以急着把她嫁得远远的,让她不能影响娘家。

    否则即便之前婆家再闹,冷处理两年也就过去了。

    婆家离娘家距离远近,真的对女人影响非常大。

    整天给女儿洗脑补贴娘家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父母还是关心闺女的,希望闺女近一点勤走动。

    有娘家撑腰婆家也不会欺负太过,也不至于受了委屈无处哭诉。

    原主就是无人倾诉、无人撑腰,一边愤怒反抗兄嫂,一边儿又羞耻内疚自己闹腾。

    基于这种心态,沈宁也没说过娘家,更没想过要回去看看。

    参观完作坊,张公公又说去村里看看。

    裴长青和沈宁便将高里正请来引荐给三人。

    高里正闻言又感激又欢喜,自己当这么多年里正,也没得知县大人多看一眼。

    今儿跟着阿宁和二郎沾光了呀。

    不只是两位知县,连皇帝身边儿的红人儿都见上了!

    就是回去立刻死了,都能闭眼了。

    张公公对高里正非常和气,亲切地交谈几句,然后去参观村里。

    高里正在前面领路,裴长青和沈宁以及孩子们陪着三人往村里去。

    三人很快就发现豆腐村的与众不同了。

    冬天早春的还没开始春耕,村民不忙,街上一般都是侃大山的男人。

    这村不一样,除了特别老和特别小的,街上看不到闲玩儿的男人和半大孩子。

    张公公问了问。

    高里正笑道:“都在家做活儿呢,有做豆制品的,有练习编活儿的,还有练习缝补的、纳鞋底的、纺线织布的。甭管干啥,只要做得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2/36页)

    错,豆腐娘子都能帮着卖出去。冬天那会儿,有些孩子还去撸草珠子换钱呢,摘野花椒、野茱萸也能换钱,俺们都收。”

    两位知县听得感兴趣,忍不住详细问了问,很受启发,想和裴二郎夫妻好好聊聊。

    知县的本职工作就是劝课农桑,可瞅着人家裴二郎和豆腐娘子做得比他们还强呢。

    张公公听得心花怒放,有一种自己看好的人果然十分优秀,还被众人夸赞的自豪感。

    回去可得跟陛下好好说说。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太快。

    尽管张公公想多待两天,可时间不等人,尤其他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皇帝身边儿可不止他一个太监呢!

    那个乐公公跟他明争暗斗的,他这一趟出来是受皇帝信任,但也容易被人钻空子不是?

    不过他们还是留下吃了晚饭,多聊一会儿。

    张公公尽可能多和沈宁裴长青聊天,多和俩孩子互动,好回去跟陛下汇报。

    二更天张公公跟他们辞别。

    临走时他告诉水嬷嬷和宫嬷嬷可以回宫了,晚上好好告个别,明儿去镇上会合。

    两位嬷嬷本身就会厨艺,只是来监督小太监的而已,也是走个过场,回去就可以组建乾清宫和坤宁宫的御膳房。

    当然也不需要她俩上灶,直接抽调尚膳监的太监就行。

    两位嬷嬷虽然不舍,却也爽快领命。

    只要皇帝有需要,她们自然愿意效力。

    四个小太监也同回。

    既然已经亮明身份,再留下也没必要,会让裴长青一家有压力的。

    而陛下已经表彰过,还赐下御笔,也没哪个不开眼的敢来作坊捣乱。

    王永和冯彬很高兴,卢锦和张顺高兴之余也生出一些失落。

    才来这些日子,竟然就生出了不舍。

    明明这里吃的一般,住的一般,每天不是干活儿就是做饭,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点不舍。

    两位嬷嬷和四个小太监的身份正式曝光。

    沈宁和裴长青早就猜到,也没惊讶,当即给几人行礼表示招待不周,还请嬷嬷和小公公们多包涵,“小民何德何能,让两位嬷嬷和四位公公帮衬,实在是僭越。”

    水嬷嬷和宫嬷嬷赶紧制止他俩。

    水嬷嬷道:“陛下听闻萧先生说了二位的事迹,非常欣赏,特意差遣奴婢们前来学习,为免吓着大家伙儿,所以隐瞒身份,还请诸位原谅。”

    她们俩要走,裴母最舍不得,当即红了眼圈,拉着她俩,“以后有机会再来呀。”

    两人满口答应,“大妹子以后跟着二郎阿宁去京城,咱再聚。”

    张公公:“裴二郎、沈娘子,陛下准许你们常写信,多聊聊如何养孩子以及乡间故事,陛下爱看。”

    为了不给裴家压力皇帝把人都撤回去,可又想知道这家的事儿,没人给写信可还行?

    那就让他们自己写吧。

    两人领命。

    曾大人和许大人却心惊得很。

    哎呀,这不就是上达天听吗?

    这是官员上折子的权力啊,不过人家是百姓不受官员的约束,言辞可以自由一些。

    两人皮都紧了,这以后要是为官不正,那两人不是就能写信跟皇帝告状了?

    当然,人家肯定不会专门告状,但是写信的时候不小心提一笔,那也够受的不是?

    张公公眼神扫视一圈,灯笼的光芒不够亮堂,不过小鹤年在昏暗的光线里非常亮眼。

    小鹤年望着张公公,有些欲言又止。

    张公公知道他想问啥,心有不忍,就移开目光去搜寻小珍珠。

    小珍珠抱着她的点心匣子领着宝儿、陈琦从屋里跑出来,“张爷爷,我们把最喜欢的山楂糕送给你,你路上晕船没胃口的时候可以吃。”

    张公公一怔,随即笑起来,“哎呀,那我不是夺人所好了吗?”

    小珍珠:“没关系呀,我家还能做的,陈琦他们家从北边山里收了不少山楂果呢。”

    陈琦抿唇看向张公公,希望此生张公公不会再被乐公公扳倒害死。

    比起乐公公那种堪比毒蛇的阴险之辈,张公公算得上好人。

    张公公弯腰双手接过点心盒子,笑道:“那可多谢你们了。”

    小珍珠:“张爷爷,你可一定要吃,不能半路丢了呀。”

    张公公笑起来,“哟,珍珠送的宝贝,我哪儿舍得丢啊,肯定吃。”

    小珍珠高兴地笑起来。

    张公公看了旁边的陈琦一眼,这个漂亮的孩子叫陈琦是吧?

    他望着自己的眼神为什么有些……异样?

    张公公失笑,自己眼花了吧?

    他珍重地抱着那个点心盒子,又跟众人道别。

    待张公公上车的时候,小鹤年终于忍不住问道:“张爷爷,我师兄好吧?”

    他看了阿恒的信,信很厚,说了很多京城的风土人情,过年的热闹境况,跟着先生去国子监、宫里的情况,吃了君高升的菜,还给他们买了不少玩意儿等等,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却又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似乎在逃避解释他为什么还不回来。

    师兄也不会撒谎,他连一句“忙,家里有事儿不能回去”都不写,只满篇写自己忙什么,伪装很忙所以暂时不能回去的样子。

    难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