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这些人可以踹出自己的团队,可这个顽童却无法踹出去,必须当硬骨头来啃。

    如何教育孩子?

    裴长青前世和沈宁没有孩子,他把沈宁当孩子养,可她很会沟通,从不让他受苦,所以这里没有经验可寻。

    倒是沈宁说想收养孩子,他如临大敌,悄悄看了很多育儿书、养育女孩子/男孩儿的一百个细节等等,也看了很多怎么养叛逆孩子的教程。

    越看越头大,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养。

    养,凭空多一百倍的麻烦。

    不养,两耳清净,夫妻幸福。

    可这个顽童不能弃养。

    或者……让帝后速速生个小号更现实?

    不过,这夫妻俩大概率生不出来,否则也不会一直没有。

    至于立妃嫔什么的,皇帝应该没兴趣,否则不会只有皇后一人。

    甚至,裴长青大胆猜测一下,皇帝可能身体不算好,精子质量不高,兴许已经不孕。

    所以,种种客观条件决定了皇帝只有这一个太子,唯一的继承人,好赖都是他了。

    他好,天下百姓好。

    他坏,全天下为他的恶劣行径买单。

    裴长青的想法比较悲观,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是很难改变的,尤其顶级继承人顺风顺水,他没有改变的契机。

    沈宁的看法比较乐观,她小时候虽然父母双亡,可爷奶对她很好,姥儿姥爷以及姑姨等人对她也不错,虽然有一些磕碰,可总体来说他们都是好的,没有那种极端的、没人性的极品亲戚。

    他们可能会说两句不中听的,可能会攀比嫉妒一下,但是他们对她的关心也是真的。

    这个太子生下来也是个纯真的孩子,只不过养育的过程让他知道了自己可以任性妄为。

    他应该不是那种天生坏种儿、超雄、残暴的孩子吧?

    前世她看过不少案例,有些人生来残忍,孩童时期就喜欢虐杀小动物,这是本性便坏。

    而像北齐高家那种残暴的帝王应该也少见,更何况即便高洋年轻时候也是聪明非凡,英明神武的。

    听萧先生的意思太子虽然性情顽劣,可实际非常聪明,最初启蒙的时候先生教的功课他很快就能学会。

    正因为他聪明,萧先生才慎之又慎,不能把他当普通孩子对待。

    沈宁就觉得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他能端正态度,肯定大有可为呀。

    最怕的是聪明还不肯走正道的人,尤其还是未来的皇帝,那危害可比普通人翻多少倍都不知道了。

    她缓缓道:“我觉得这样一个聪明又顽劣的太子,最要紧的是既不能有引诱纵容他的狐朋狗友和靠山,又不能有表面为他好背后却算计他的师长。

    帝后肯定溺爱纵容他,太监们巴结奉承他,整天绞尽脑汁哄他开心,给他提供玩乐项目,再聪明能干的人也会废掉。

    那些大臣表面忧国忧民,操心皇帝和太子,实际上谁知道他们打什么算盘?

    文官集团和皇权的争斗也是无解的,那些文官集团也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所以皇帝请萧先生做太子的老师还是挺明智的。”

    裴长青:“确实,萧先生不想做官,精于学问,他对太子的教导就会比较客观。”

    若是其他老师,要么直接开讲,要么训诫规劝一番,要么破罐子破摔随他去。

    对于文臣们来说,这个皇帝不行,也不是不能换一个。

    就好比历史上正德帝没有子嗣,大臣们也并不着急,因为祖宗礼法规定了“兄终弟及”,等他驾崩大臣们可以从诸位王爷、皇侄中选下一任新君。

    他们对正德帝不满,可等新帝继位,他们又一副万分维护正德的架势打压新帝,而等嘉靖强势出击把正德尊为皇伯父的时候他们也默认了。

    所以臣子和皇帝能有几分真心?

    萧先生却会真心为太子打算,引导他做一个正常的储君。

    沈宁和裴长青也真心希望太子好,毕竟现在没有力量可以走向共和,必须延续封建帝制,那好皇帝就至关重要。

    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如果元丰帝父子不能力挽狂澜,大庆朝也会以不可逆的趋势下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7/36页)

    直到朝堂黑暗、民不聊生、外忧内患,然后灭亡。

    第二次见萧先生的时候他们就想到这个问题,定下了带领全族、全村致富的基本策略。

    他们要培养自己的人脉,将来裴长青和阿年走科举仕途,而村里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发展农业、经商积累财富、进入成阳县乃至淮洲府基层左右上官意识。

    他们计划用十年打基础,二十年见成效,三十年肯定会成为一股力量。

    如此以民间影响朝堂,尽量延缓朝廷没落的趋势,即便最终也会灭亡,那也等阿年和珍珠寿终正寝以后再灭亡,免他们晚年还要遭遇国破流离之苦。

    现在眼前似乎出现一条捷径,他们可以实施旧计划的同时,通过萧先生影响皇帝和继承人?

    这个继承人只有九岁,还是个孩子,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就是洪水猛兽,堵不如疏。

    强行压制只会适得其反,让他更加叛逆,所以必须讲究方法。

    聊了好一会儿,风还是有点凉,裴长青怕沈宁着凉,“先回家吧,把想法都列下来,再琢磨一下。”

    两人回家,驿差正坐在堂屋饭桌前揉着肚子跟几个孩子聊天。

    裴母和谭秀给他做了米线和煎饼果子,还切了一盘卤肉,装了一盘卤素鸡,一盘炸响铃。

    他们这种常年奔波的驿差饭量很大,除了卤肉和炸响铃,其他他都吃光了。

    他饭量太大,直接把小珍珠和宝儿惊到了。

    俩孩子眼睛瞪得溜圆,这个叔叔比阿鹏哥哥、顾伯伯还能吃!

    驿差还有点不好意思,拿了钱对裴母道:“大娘,我们都是给钱的,可不白吃。”

    裴母看他皮肤黑黑的,模样憨厚得很,就很有好感,“咋说外道话呢,你来送信,就是我们家客人,饭还能不管?再说,我也没特意做什么,米粉是作坊天天做的,煎饼还是粗粮的,你吃得饱饱的,路上不饿肚子。”

    小珍珠和小鹤年又跟驿差打听事儿。

    小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对别人的工作也好奇,想知道驿站什么样儿、驿差干什么活儿、怎么送信、八百里加急是怎么急的等等。

    驿差笑呵呵地一一回答他们。

    见沈宁和裴长青回来,他立刻起身,“裴二郎、沈娘子,二位何时能写完回信?要是得考虑两天,我先回去,过两天再来。”

    沈宁问道:“你是桃源驿的驿差?”

    驿差点头。

    沈宁:“太远了,你在我家住两天,可耽误差事?”

    驿差:“那倒不耽误,驿丞交代小的这趟儿只管送信和拿到回信。”

    沈宁:“那就委屈住两日吧。”

    驿差行礼道谢。

    裴母就让孩子们领驿差出去逛逛,溜达溜达,她给准备一下铺盖。

    顾千里跟韩方出去忙公务了,东屋现在就苏婆子一人。

    沈宁就把另外两间当客房,县里蔺承君的人过来或者靳老板等打发人来晚上就暂时住在那里。

    家里也额外准备了给客人用的被褥。

    三日后驿差带上回信,背上裴母送的煎饼、米粉、腐乳,骑上吃了三天豆渣稗草碎的驿马,神清气爽地出发了。

    那封信乘上快马、快船,在一个个递运所、驿站间接力,数日后的晌午便送达萧先生书案上。

    萧先生刚吃过午饭,正打算带小少爷进宫呢,皇帝近来上午召集内阁处理政务,用过午膳后喜欢找他去讲史,尤其要讲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帝王是如何教育继承人的。

    他征得皇帝同意便带谢恒在身边。

    萧先生即刻拆开信件跟小少爷一起看信。

    信很厚、很长,笔迹、墨迹都有差异,一看就不是一气呵成的。

    估计裴二郎和沈娘子也思考许久,几经修改方写成这封信。

    开篇先问候萧先生和阿恒,关心阿恒一切可好,说大家都等他回豆腐村玩。

    后面开宗明义:孩子与孩子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养育教导方式也不同,不能以别人的经验直接套用,要根据孩子的秉性制定贴身的教育计划。

    针对顽童,首要原则就是堵不如疏。

    不能一味地顺从他,也不能一味地反对他,要有原则地引导他。

    因为赶时间,萧先生和谢恒一目十行看完信。

    萧先生击掌赞叹,“裴二郎和沈娘子果然有大智慧,非寻常人可比。”

    小少爷与有荣焉,“裴叔和沈姨就是很厉害的。”

    萧先生悬着的心落下一半,原本心里没底,不知道要如何对付这个顽劣太子,看完来信他有一种拨开迷雾的感觉。

    眼前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他不能对太子怀着轻蔑、对抗之心,如信中所言,一旦对方认定你瞧不起他、对抗他,他也会生出防备和敌意,再想靠近他的心就很难。

    最好的办法持中立态度,让他看不透,然后在他以为你要攻击他的时候轻描淡写地对他展示宽容,这时候不需要温和亲切,反而可以高冷傲然一些,让他觉得你莫测高深。

    萧先生笑道:“阿恒,咱们进宫。”

    两人看信耽搁了时间,便直接坐车进皇城,在东华门下车进宫,步行入乾清宫。

    进了乾清宫,萧先生和谢恒给陛下行礼。

    皇帝早就免了他们日常跪拜礼,只行揖礼即可。

    乾清宫过于高大宽敞,除了能上小朝会的正殿,东西暖阁还分了九间。

    皇帝将其中一间朝南采光好的当做临时书房,时常在这里召见亲近的臣子,气氛轻松,没有谈论政务那么严肃紧张。

    萧先生讲史,小少爷作为小弟子随行,安静地在一边旁听、做笔记。

    皇帝瞅瞅一边儿的谢恒,对这孩子又怜惜又喜爱,若是太子有谢恒一半安静好学就好了。

    原本他觉得太子年幼,不当过早搬去东宫读书,可太子却一副懂事独立的样子说儿子长大了要早点去东宫读书。

    他便觉得吾儿甚乖、懂事。

    先生们反映殿下过于贪玩时,他还让先生们不要过于严厉,觉得太子顶多活泼好动,并非顽劣孩童。

    他更不觉得太子不爱读书,因为太子学东西很快,刚去东宫读书的时候先生们都夸殿下聪慧。

    可太子脱离爹娘视线,独自在东宫居住,本就贪玩的性子,又有小太监们配合自然越发腻歪读书,先生们约束无力只能跟皇帝告状。

    一开始每月告一状,然后十天半个月一状,再三五天、每天、每天告两状三状。

    久而久之,皇帝也……怕了。

    他以前旁观过太子读书,觉得太子……没先生说的那么调皮捣蛋,甚至学得不错?

    他还觉得太子非常聪慧,肯定会是一个明君。

    先生们表示陛下您多来几次,最好出其不意抽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8/36页)

    然后皇帝差点被创死。

    等再看到提着裤子涕泪横流的杨大学士,皇帝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儿子有些过于顽劣,尤其不尊师重道,该……好好教导。

    为此不管朝政多么繁忙,他都抽时间听萧先生讲史。

    毕竟继承人是比眼下任何政务都要紧的政务。

    此时太子领着一帮子小太监从慈庆宫溜出来,自以为隐秘地在乾清宫外探头探脑。

    乾清宫侍卫身形挺拔,目不斜视,全都假装没看见。

    太子一挥手,小声吩咐,“小德子、小全子,你俩从东边儿查探情况,小顺子、小才子,你俩从西边儿包抄。”

    他回头看看另外几个小太监,“你们随孤去后门。”

    他倒是要看看这个萧先生有什么本事,竟然敢答应做他的先生!

    小德子很快找到他,小声道:“殿下,除了萧先生还有谢家小公子在,他很会读书,是豆腐村学习班先生的先生。”

    太子撇嘴,“烦死了,别一天到晚把个乡下破学堂挂嘴边儿。”

    小德子:“是,他们学堂破得很,没有围墙,下课就满院子玩儿。”

    太子:“玩?他们玩什么?”

    小德子:“殿下,那可多了,他们会跑操、做课间操、课间劳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