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0-17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他依依不舍地跟裴长青沈宁小珍珠等人告辞。

    沈宁看着小少年单薄的身体,很是心酸,张开手臂抱了抱他,笑道:“阿恒,暂时的分离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相聚。你一定要记得,我们随时欢迎你来。”

    谢恒没忍住,红了眼眶,他回抱沈宁,从她身上汲取母亲的温暖和力量。

    “有时间你们要来京城玩呀。”他故作轻松地笑着挥手。

    小珍珠:“阿恒,你别偷懒,别落下功夫呀,下一次见面我还要和你比试呢。”

    宝儿把自己最喜欢的小猴哨子送给谢恒。

    这是他见过最好吹的一个哨子,声音悦耳流畅,很轻松就能吹响,其他的都没这个好。

    这个哨子可珍贵呢,十五那天被宋开宋平偷走了,十六那天珍珠姐姐帮他抢回来,还把宋平宋开揍得满地爬,给大伯娘气哭二伯娘气疯了呢。

    这么有意义的哨子,原本他想戴一辈子的。

    谢恒道谢,也郑重地收下,“回头我也帮你寻摸好的哨子。”

    他也跟陈琦道别了。

    陈琦朝他挥挥手,谢恒,祝你前程似锦,心想事成。

    平和舒服、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生活让他很少去想从前,让他觉得那些好像只是一场梦。

    他和娘、姐姐的人生已经改变。

    珍珠和裴鹤年一家的人生也天翻地覆。

    谢恒的人生自然也大不相同。

    前世他曾经听人说过小谢侯的一些故事,谢恒自小聪慧,可惜爹娘不和都待他不够好,导致他叛逆桀骜。幸亏萧先生慧眼识珠,收他为弟子,带他四处游学。他们曾经在成阳县住过两年,后来继续南下游学,途中萧先生不幸染病去世。谢恒被家人接回京城,之后便被过继给北谢,离开家去了关外,此后直到战死再也没有返回中原。

    这一世萧先生没有南下,而是北上京城做了帝师,又做了太子师,如今谢恒也没去关外,而是做了太子伴读。

    这一切和他知道的不一样。

    陈琦就觉得自己不是重生回来的,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离奇的梦。

    现实和梦不一样,真好。

    待谢恒和钦差们走后,沈宁他们也各有事情忙。

    秋收完了还要秋耕种麦,这个倒是不用他们操心,反正家里雇了种地的短工,有裴父时不时盯着也没什么问题。

    宫嬷嬷带来的针工局的宫女太监是最忙的,他们要尽快学会棒针和钩针的手艺,除了基本针法、各种花样、织各种衣物,他们还得学着创新,研究新的针法、花型。

    毕竟他们是皇家针工局,代表着最高水平,以后要引领全国花样的,不创新可不行。

    好在这十个宫女太监也是水嬷嬷和宫嬷嬷精挑细选的,个个聪慧手巧,问题不大。

    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第5/36页)

    秀和陈玉箫领着他们研究针织花样,也不用沈宁多操心。

    家里有裴母,沈宁依然把精力放在作坊,再就是陪着裴长青读书、研究如何写文章。

    小鹤年小珍珠最忙,因为蔺承君来了!

    蔺老板这一趟搞得动静不小,他乘船北上,带了好几船蔗糖,还带了五个制糖师傅十来个伙计。

    第162章 新贵 时刻保持清醒【本章留言发红包】

    蔺承君是个地地道道的生意人,既懂利益至上,又懂人心换人心,最会因时制宜、因人变通。

    对方唯利是图,他便比对方更能算计,对方待人真诚他便也十足真诚。

    虽然他和沈宁一家只相处过几日,相处过程却相当愉快。之后合作项目不少,问题也不少,但是都能本着沟通、互利的原则来解决,所以虽然见面不多,总体合作却很顺利。

    当然双方也清楚,他们之所以合作愉快,前提是沈宁这边儿一直在推出更好的、受人欢迎的产品,且她目光长远,有大局观,从来不斤斤计较于一时的蝇头小利。

    沈宁致力于扩大市场,把蛋糕做大,想办法赚有钱人、海外的钱,潜移默化地她也把自己的这些理念传达给合作对象,让他们慢慢形成这样的意识。

    蔺承君自小耳濡目染,看着自家与竞争对手在府城争名夺利,感慨再厉害也只是府城一个大户,出了府城在南直隶、全大庆根本不够看的。

    与其在家门口打破头,不如眼光放长远一些,淮州、南直隶、江南、京城、塞北,只要找到办法,都可以赚钱。

    也因此在跟沈宁接触以后就被沈宁愿意分享的大气折服,拿出百分百的真诚来合作。

    而他跟小鹤年的合作也从不敷衍,他从小鹤年这里拿走的每一张书稿都有记录,最后也都结了稿费。

    这一次他带制糖师傅过来学制糖,也是跟小鹤年学。

    而他来的时候也赶巧儿,州府和县衙出资盖的育种司衙门已经完工三间后衙,虽然还没有置办全套家什儿,但是给制糖师傅和伙计们暂住也不是问题。

    裴长青丝毫没有自己的衙门后院儿不给人随便住的规矩,反正他也不会过去住,拿来当制糖作坊也挺好。

    见面一番寒暄叙旧,赠送礼物,蔺承君歇息了一天就带人投入到学制糖中去。

    蔺承君真是彻底服了,“蔺某走南闯北,也算见多识广,像沈老板和裴二郎这样的能人也是少见的。”

    聪明人不少,聪明还这般会研究手艺的却稀有。

    聪明还会研究手艺还大方的那就更稀有。

    三生有幸,让他碰上了。

    裴长青近来忙于读书,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没空教蔺承君制糖,都交给小鹤年,自然把功劳都堆在儿子身上。

    “我只看了个大概,具体实验细节都是阿年带学习班做的,蔺老板有任何需求都跟阿年沟通。”

    沈宁也是这个意思,既然儿子如此聪慧,又何必藏着掖着?

    反正如今有皇帝这个大靠山,他们又“忠心耿耿”且没有功高震主的危险,自然就不怕阿年扬名。

    “蔺老板只管踏实住着,跟阿年他们一起继续开发制糖大业。”

    她就负责吃住啦。

    主要她也忙呀,既要陪夫君读书,还得管作坊呢。

    天凉起来,就可以开始做挂面和粉条了,空里还能研发一些新型糖果来卖。

    业务多,人就忙。

    小鹤年从种玉米、试制白糖已经习惯爹娘当甩手掌柜的,小小年纪便当起了主事人,现在带蔺承君制糖也丝毫不怵。

    蔺承君是知道小鹤年厉害的,制糖师傅们却不知道,难免要犯嘀咕。

    “蔺老板那么靠谱的一个人,怎么突然这么不靠谱?”

    “找个孩子学制糖?蔺老板别是被骗了吧?”

    “那咱们……可如何是好呀?”

    他们是福州、岭南等地的制糖匠户,原本开着自己的制糖坊,朝廷有徭役就去服役。日子虽然没多富裕却也过得去,可惜天不遂人愿,他们各有各的苦楚,最后个个糖坊倒闭欠一屁股债,不得已只能卖身为奴。

    幸得蔺承君相救他们才能渡过难关,并且愿意跟着蔺承君北上制糖。

    他们对蔺承君是真心的,生怕他吃亏,却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为了回报蔺承君,北上制糖他们是乐意的,可他们没想到竟要在一个黄口小儿手下做活儿,咋看咋不靠谱儿。

    蔺老板大江南北做着好些买卖,不会只管糖这一块,自然也不会一直守着他们。

    等蔺老板走后,他们岂不是要糟糕?

    等小鹤年大大方方地说出制糖的步骤以及脱色的关键处,这些制糖师傅又惊呆了。

    “他居然真懂!”

    脱色,他们也懂一些的,用草木灰、贝壳粉、鸭蛋清等材料调配糖浆,可以将黑乎乎的蔗糖脱色为黄色的砂糖。

    可他们做不出洁白如霜的糖,而这个小孩子……竟然能?

    如此一想,几名师傅不约而同地打起小算盘。

    若是学得这样本事,等回到故乡岂不是可以重振家业?

    到时候自家糖坊就是当地最厉害的糖坊。

    毕竟蔺老板说让他们北上制糖,也没说要一辈子呆在外地,到了还是要给他们回归故乡的嘛。

    “这位小公子,你说把蔗糖块用黄泥水淋就能变白糖啦?”有个师傅听得疑惑,出声询问。

    小鹤年停下讲解,看向他,笑了笑,“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过程复杂,差不多要月余方可。因为耗时长,所以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否则即便不浪费糖浆也浪费时间。”

    众人都懂手艺的关键之处,闻言俱是一凛,纷纷竖起耳朵听讲。

    蔺承君带着淮平、淮安听得分外认真。

    蔺承君是老板,手下每项生意都有专门的大掌柜二掌柜,可他依然把每项生意的生产步骤、窍门儿都搞懂,直至能上手做才罢休。

    他见小鹤年毫无保留地将所有步骤都讲出来,在他意料之中却还是非常感动。

    沈老板似乎从未想过捂住手艺一口吃成个胖子,真是目光长远之人呀。

    她此番靠上皇帝,帮皇帝赚大钱,余生只要不造反就没人能动她了。

    他也庆幸自己从听到她制作素鸡时就被吸引,并没有因她是女人就瞧不起,更没有因她是乡下人就意图算计,反而觉得她和裴二郎人品不凡他日必成大器有意交好。

    嗯,他向来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这一次又看对了。

    小鹤年大体讲完,又让二蛋几个跟几位制糖师傅聊聊,了解一下对方的需求、困难等,主要是双方熟悉一下语言。

    师傅伙计们南边儿来的,虽然能听懂一些官话,却不会讲。

    而他们二十人又讲好几种方言,小鹤年很感兴趣,让二蛋他们学一学。

    安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第6/36页)

    好,小鹤年就跟蔺承君主仆几人细聊。

    他笑道:“蔺叔叔,可有不懂的?”

    蔺承君佩服道:“阿年,你这番作为,真是让无数大人愧煞。”

    小鹤年谦逊道:“蔺叔叔何必妄自菲薄?术业有专业,各人有擅长罢了,再者这脱色技术也是我爹娘加上我们全班学生花费数月实验出来的,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蔺承君示意他边走边聊。

    快晌午了,师傅伙计们可以在这边儿跟建筑工们一起吃晌饭,他们主仆几个自然要去裴家吃的。

    他把几位师傅伙计的情况亲自告诉小鹤年,笑道:“只管放心,他们虽未卖身,却也跟卖身差不多,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是断然不会背叛的,更不可能把手艺外漏。”

    他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即便有几分善心,可他做的大宗慈善也是出于利益考量,而不是单纯善心大发。

    单纯出于善心,遇到一个可怜人可以接济一二,却不会管人生计,更不会管这么多人的生计。

    他之所以让手下网罗这些制糖业的失意者,自然是出于北上制糖且保密的考量。

    这是跟皇家合作的海外白糖生意,手艺是绝对要保密的,谁敢外露格杀勿论,严重了灭门都是可能的。

    不管师傅还是伙计外露手艺,他也脱不了干系。

    为了一劳永逸,他直接让那些师傅伙计们背井离乡,切断他们的亲朋联系。

    在这边,他们自然要受裴家辖制。

    至于为什么要带师傅和伙计过来,为什么不直接用豆腐村的村民,这又是他为自己考量的一面。

    即便他再信任沈宁,即便合作再好,他也需要自己人。

    以他对沈宁的了解,她不会把持一项技术太久,这白糖脱色技术只怕也如此。

    到那时候用自己的人要比雇豆腐村的村民方便,而且几年后他肯定要把人重新带回南边儿,在甘蔗产地制糖更方便嘛。

    小鹤年:“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咱们甘蔗产量有限,即便都做成白糖只怕也不够卖的呢。”

    他接触过知府、通判、知县等官员以后学习到很多从前不了解的知识,比如耕地最宝贵,要保证绝大部分耕地用来种粮食。一样作物即便再赚钱,也不能占用过多农田。

    桑麻、果树、甘蔗等都如此。

    而且白糖制法如此麻烦,不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还需要埋糖漏的土地,除非官制糖坊,私人作坊怕是根本负担不起。

    即便人人会技术,也不是人人都去做白糖的。

    小鹤年听爹娘说过这个以后,压根儿就不担心人家偷技术什么的。

    即便娘把做豆腐、千张、油皮、素鸡的手艺教给别人,现在大部分村民还是换来吃,压根儿不想自己做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