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0-17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爹娘说这个白糖技术和炒茶技术一样,关键是防着外国人。

    若是让外国人偷走,他们去南边儿一些国家种茶、制糖,那就抢咱生意啦。

    他把这些说出来,蔺承君听得啧啧称奇。

    你就说吧,谁家孩子能说出这种高度的话?

    很多地方官员都未必有这见识呢。

    蔺承君和小鹤年虽然岁数差着不少,两人却相谈甚欢,一路往家去。

    淮安淮平对视一眼,淮安落后,转身回去临时糖坊。

    他找到兀自激动,正叽喳讨论的制糖师傅和伙计们,将这是皇家买卖、但凡敢泄露手艺者格杀勿论、并且会满门获罪的威胁很严肃地说了一遍。

    他扫视吓得面色如土的二十人,看向当中最年长的一人,笑道:“马师傅,您最年长,就做这糖坊的大师傅吧。”

    马师傅之前就倚老卖老,觉得自己最年长,经验最丰富,理所当然要当头儿。

    这会儿听淮安说什么杀头、满门抄斩之类的话,吓得一点都不想当头儿,觉得当头儿就是顶罪的。

    不等他拒绝呢,淮安笑道:“马师傅不必害怕,我说的是谁胆敢泄露皇家生意的技术要问罪,并不是无缘无故问罪,只要大家好好的,那自然是嘛事儿没有的。我在沈老板家待过不少日子,他们家不管老爷子老太太还是裴二郎小孩子,那都最和善不过的。尤其珍珠小姐,最是大方热情,你们若是觉得无聊可以跟她问好玩的好吃的,还可以跟着她出去游玩游玩,这都是可以的。”

    众人又有些不信了,淮安说的是珍珠小姐?不是那位阿年公子?

    一个小姑娘她要如何大方热情?还能带人出去游玩?

    这……这里的女孩子这般彪悍的吗?

    在他们家乡女孩子是不能抛头露面的,即便家贫女孩子不得不出门劳作那也得低头含胸,不能随意跟外人说话,更不能张扬。

    随便出去游玩儿什么的,热情大方什么的,那不是名声不好的人家吗?

    蔺老板合作这户人家竟然是这等人?

    再看这些半大孩子,一个个说话办事竟然不输大人,甚至……识字。

    他们不是普通农户家的孩子吗?

    怎么还能识字?

    马师傅等人越发惊呆了。

    这个豆腐村也太神奇了吧?

    淮安:“师傅们不必担心,先住段日子感受感受,等觉得舒心也可以将家人接过来。”

    只要在这边儿扎根,就会想办法融入这边儿,就更好掌控了。

    马师傅等人笑着说好,心里却各有想法。

    以前家里遭了难,自然想立刻举家逃离,后来蔺老板不是帮忙摆平了么,他们又想自己先来看看,如果好就让家人过来,如果一般就等等再说。

    很快有婆娘敲梆子喊:“开饭了,开饭了!”

    马师傅等人立刻看向外头,只见旁边儿工地上的瓦匠们都放下家什儿,纷纷笑着往那边儿疾步走去。

    “咱们也吃饭吧。”

    工地食堂设在三座草棚子里,两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和两个六十左右的男人负责洗菜、淘米、推磨、做饭。

    工地的建筑工们除了县衙崔典吏组织的服役匠户、农户,就是裴长青的建筑队加张瓦匠等人。

    朝廷原本计划盖一座二进院儿的育种司衙门,前院儿办公加仓库,后院儿住人。

    裴长青跟崔典吏几个商讨之后决定在此基础上盖成三进院儿,前院儿做寅宾馆,中院办公加仓库、实验室,后院做宿舍。

    为了尽快盖起来,曾知县调拨了一批秋后徭役来这边儿干活儿,裴长青也把王大、裴大柱等人安排在这里,另外张瓦匠也带着儿子徒弟们在这里帮工。

    人多力量大,打好地基以后盖房子就快。

    人多,吃饭自然也多。

    服役的匠户农户们大多是自备口粮的,另外两支建筑队由裴家管一顿午饭,早晚自己回家吃。

    沈宁这边儿开着食品作坊,豆制品、酱料、腌蛋、米粉等是不缺的,给建筑工们的伙食也不差。

    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第7/36页)

    食是粗粮煎饼、米粉、粗粮馒头等,配菜主要是各种腌菜、酱菜、咸蛋等,毕竟进入九月以后菜园子也没什么新鲜菜,而萝卜白菜还没长成,也舍不得砍。

    即便如此,大家伙儿也觉得沈宁这边提供的伙食比其他地方的好,干活儿也有劲儿。

    马师傅等人瞅着锅盖大的煎饼,再看看丰盛的酱菜,一人还有一个咸鸭蛋,也是非常意外。

    这伙食比他们当初自家吃的也不差了。

    周师傅小声道:“这东家给吃这么好呢。”

    以前他们自己开作坊,可舍不得给伙计吃这么好。

    另外一个黄师傅却有些不满,嘟囔道:“师傅伙计吃一样的?”

    他看到旁边伙计也有一个咸鸭蛋,就很是不满。

    周师傅:“东家只要不亏待咱们就行。”

    东家大方,愿意给伙计优待,他们也说不出啥。

    接下来几天小鹤年带着二蛋几个,领着一帮子老师傅、壮伙计们开始干活儿。

    他将蔺承君带来的人分成三组,马师傅和他儿子一组,周师傅和徒弟一组,黄师傅自己一组。

    黄师傅学配料。

    马师傅和儿子带伙计进行糖浆脱色。

    周师傅和徒弟带伙计进行泥水滴淋、覆盖等。

    压根儿不需要小鹤年说什么,他如此分组,五位师傅便自动保守秘密,各组之间技术不互通,各做各的。

    即便谁有小心思,想自己把全套技术都学到位都不可能。

    蔺承君夸小鹤年有办法,安排得好。

    小鹤年却笑笑,他本意并非为了防着这些师傅,实际是为了提高效率。

    若是让他们人人都学全套,学得慢不说,干活儿的时候也容易互相不服气、扯皮。

    这样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不但干活儿快,出了问题也能问责具体人。

    支锅配料,重新熬糖浆、点配料,一遍遍对糖浆进行脱色,之后炒糖砂凝固成糖块,装进糖漏中再半埋入土坑中用特制的泥土水滴淋,最后用泥土覆盖封顶。

    一波做完继续下一波,直到把蔺承君带来的蔗糖全部处理完。

    十月底把最后一批蔗糖也埋下去之后,第一批埋下去的糖漏也可以扒土出糖了。

    这日天空飘着小雪花,小鹤年领着众位师傅伙计们扒土出糖。

    蔺承君带着淮平淮安,顾千里带着韩方,王永冯彬也特意赶来见证,甚至针工局的宫女太监们都跑来参观。

    他们要亲眼看看黑乎乎的蔗糖变成雪白的糖霜!

    宫嬷嬷欢喜地对裴母道:“大妹子,咱们阿年真是少年英才,以后妥妥的状元郎。”

    裴母对孙子那是无条件相信的,听多了神童、天才之类的评语她也觉得孙子以后指定是状元才。

    即便可能点不了状元,她也觉得阿年实际就是。

    嘴上却要假假地谦虚一下,毕竟她不是张扬的人,“宫姐姐可别太夸他,他还小呢,长大的事儿还不一定呢。”

    宫嬷嬷道:“这世上状元郎多,能把黑糖变成白糖的人却独一无二,状元郎不会个个记在史书上,这把黑糖变成白糖的阿年却是一定要青史留名的。”

    裴母跟着孩子们识字读书,这会儿也知道青史就是史书的意思,乐得合不拢嘴,“哪就那么厉害呢,不至于不至于。”

    心里却高兴,又想着这法子是长青和阿宁想的,珍珠也出了力的,到时候看看谁负责记这个史书,悄悄说说让把他们一家子都记上才好呢。

    宫嬷嬷拍拍她的手背,让她不必担心,这一趟她带队前来学习也是有记录任务的,将所见所闻记录在册,回去交给皇帝,届时自然有翰林们整理摘录。

    再有顾千里、王永几个呢,他们也各有记录任务。

    那边儿马师傅几个按照小鹤年和二蛋的指挥,将糖漏挖出来,再将上层土扒拉下来。

    他和几位师傅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土层,只要没亲眼看见他们就不相信黑糖能变成雪白的糖。

    那不可能嘛,怎么可能呢?

    他们在老家作坊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也只能把黑糖变成黄色的糖,而且是偏深的黄色呢。

    雪白?

    不可能吧?

    随着上层泥土被扒落,露出下面白色的一点晶体。

    马师傅:“!!!”

    周师傅惊呼:“白糖!”

    黄师傅也很是惊讶:“成功了?”

    众人突然打鸡血一样,纷纷上手帮忙。

    蔺承君等人也不顾自己的风度和身份了,丝毫不嫌弃泥土脏,都上手扒。

    糖漏上层两掌厚的白砂糖,下面又是深褐色的蔗糖,再下面又是混着渣滓的黑糖。

    蔺承君攒着一把雪色糖霜一时间有些失语,说不出话来。

    这太神奇!

    太了不起!

    太伟大了!

    蔺承君太高兴,忍不住看向旁边儿的顾千里,发现顾千里堂堂冷肃男子竟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虽然之前他见过小鹤年他们试制的白糖,也是由他亲自进宫呈给皇帝的,可再一次看到大批量白糖,他依然激动万分。

    顾千里作为皇帝跟前的红人儿,自然知道这洁如霜雪的白糖的珍贵程度。

    他和王建忠熟悉,既然要一同出海自然得了解海外的畅销品,各色宝石、各种香料、茶叶、丝绸、瓷器、盐糖等都是畅销品,尤其品相绝佳的那更是奢侈。

    这种百斤蔗糖出不到十斤的白糖霜绝对会风靡海外!

    陛下的宝船水师经费不就有了么?

    众人尝过白糖以后,肯定了这批白糖的成色。

    极品!

    蔺承君向来淡定自持,现在也有些兴奋。

    谁能想到当初他不过是一时好奇,想见见那位沈娘子,就发掘了一家子能人呢?

    在场之人不约而同地想:裴家要成为新贵了。

    新贵之子小鹤年却没有半点自家会成为新贵的自觉,小小年纪就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满心满眼都是怎么提高技术、效率等。

    他抽查了上百个糖漏,总结经验,口述给二蛋、蒜苗几个,让他们准确记录下来,下一次可以适当改革。

    制糖师傅和伙计们则忙着收集白糖,在二蛋等人的指导下重新熬开,去除杂质,制成更干净的白糖,还要把下面的黑糖、渣滓继续化开、去除杂质、脱色,做成新的白糖。

    顺便的,他也带人做了一些冰糖。

    出缸那日,他又邀请了蔺承君、顾千里、王永冯彬等人参观。

    随着挪走缸上面的匾箩,众人就看到大大小小的糖块如同黄水晶般在阳光下闪耀光芒,顿时惊叹声四起。

    小鹤年轻轻叹口气,“脱色技术有限。”

    即便用白糖当原料,出来的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60-170(第8/36页)

    糖也只能是这种黄冰糖。

    不过虽然脱色不够,可冰糖的纯净度还是可以的,一块块的晶莹剔透,犹如透明的黄水晶。

    众人看着他,这孩子可真……谦虚啊。

    你做出了白糖,又做出这等漂亮的水晶糖,竟然还不满足?

    要不是了解他的性格,他们该觉得他是在炫耀了呢。

    蔺承君笑道:“这种糖叫什么名字?”

    小鹤年随口道:“冰糖。”

    顾千里和王永冯彬便把嘴边的话咽回去,原本还想呈给陛下,让陛下给起名儿呢。

    蔺承君:“瞧着像水晶,叫水晶糖会不会比冰糖更加贵重?”

    小鹤年笑道:“叫什么也无所谓,反正就是糖。”

    他脑子里却在复盘冰糖结晶的过程以及物理现象,跟爹讲过的物理化学知识对照一下。

    曾知县知道顾千里、蔺承君等人在豆腐村制白糖,约摸着时间就把县衙的事务安排给钟主簿和自己俩师爷,带上陆裕和几个差役骑马来到豆腐村。

    从前裴庄的百姓根本见不到县太爷,顶多见见县衙差役,即便是差役也吓得他们不敢上前。

    现在?

    他们连钦差公公、钦差大儒、知府大人都见过,县太爷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