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叹了口气:“唉。算了,要不……你去服个软?让舅舅回来,我再把折子给舅舅,舅舅以大司马的名义下令执行,总能绕开陛下吧?”

    霍去病一听,猛地从胡床上弹起来,动作快得像出击的豹子。他一把抓过案头那方沉甸甸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金印,豪气干云地道,“服什么软!你兄长我现在也是大司马!舅舅能办的事,我也能办!不就是找个地方先试点吗?简单!你去胶东,那是你的老地盘,让司马迁先在那边把常平仓’的架子搭起来!我这就去尚书台,压着他们尽快给你把文书批了!至于人嘛……” 他大手一挥,“我以大司马府征辟属官的名义,发令让赵过即刻进京,来我府上做长史!他平日跟着你办事便是!名正言顺!”

    按理来说,霍去病作为大司马骠骑将军,秩比三公,征辟个属官,安排个试点,完全没毛病,程序上挑不出错。

    霍彦被阿兄这简单粗暴又有效的法子逗笑了,连日来的阴霾仿佛被这爽朗的笑声驱散了几分。他索性死马当活马医,当即铺开素帛,提起狼毫笔,笔走龙蛇,刷刷刷写好了征辟赵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府长史的文书。霍去病端端正正、力道千钧地盖上了他那方象征着无上权柄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金印!

    数日后,这份加盖着大司马金印的征辟文书,由一队精悍的骑士护送,快马加鞭,在凛冽的秋风中送达了东莱郡黄县。

    赵过接了文书,对着长安方向深深一拜。他收拾好自己多年积累的几卷农书和笔记,告别乡邻,带着满心期待和一身本事,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很快,他便成了大司马骠骑将军府新任的“长史”,然后就几乎天天跟着霍彦跑了。

    今天霍彦带着他去试验新开垦的荒地,明天又去察看堆肥的进度。

    “大人今日又要带咱们下地!”

    赵过对同僚冯昌感慨,虽然累,但干劲十足。那些新式农具,轻巧省力的曲辕犁、播种均匀的耧车、汲水灌溉的翻车,确实比老旧的直辕犁、撒播和桔槔好用太多了。更让他感动的是,他小爹给他带了点心和温好的羊奶茶,犒劳他们的辛苦。

    “我小爹真好!”赵过和冯昌私下里念叨。

    而霍去病用一个赵过,成功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穿成霍去病弟弟,全弹幕都在跪求别让我哥喝脏水》 110-120(第5/60页)

    霍彦那里“敲诈”来了上次俘获的那些匈奴贵族和缴获的牛羊财物。霍彦答应得很爽快。兄弟俩联手“销赃”,但凡有登门的,管他是豪商还是权贵,一律进霍府,按“批发价”打包带走,不要还不行!

    关键是这些变卖所得的钱帛,完全不用经过桑弘羊那个老抠门的手,也无需跟国库扯皮,全部直接归入骠骑将军府的私库,由霍去病自行支配。这笔钱,足够他挨个足额发放抚恤金,还能给每个解甲归田的将士额外发一笔安家费和几石粮食。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操作,加上霍彦商行在运输和销售环节的贴省去了层层盘剥和繁琐流程,效率奇高。

    霍去病不用再跟桑弘羊扯皮打擂台,心情瞬间大好,看什么都顺眼。他这段时间干啥都雷厉风行,不光给自己抢军费预算抢得风生水起,他还给霍彦也争了一点。

    霍彦近来心情也好了不少。借着阿兄这位大司马的赫赫权柄,他行事顺利了许多,巧妙地绕开了刘彻的直接干预。司马迁在地方上筹建常平仓也干得热火朝天。赵过、冯昌这两个得力助手更是常伴左右,三人凑在一起,灵感碰撞,火花四溅。目前已经有两三款最实用的农具,比如轻便的曲辕犁和小型耧车,正顺着霍氏商行遍布各郡的商路,以“租借试用”的方式,悄悄流向急需的农户手中。

    霍彦的《汉青年》农学板块更是有模有样,江公不耐烦这些俗务,那些个博士现在听夏侯始昌的,夏侯始昌是谁的人?

    霍彦得意的很,夏侯是我的人。

    夏侯始昌听了霍彦描绘的愿景,要编一本前所未有的农书,汇集天下农技精华,指导百姓精耕细作,让大汉再无饥馑之忧顿时热血沸腾,深感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他立刻应下霍彦所请,亲自带着一帮年轻学子,卷起裤腿,深入长安郊外的田垄阡陌,走街串巷去拜访经验丰富的老农。学子们恭敬地请教,认真地用刀笔在简牍上记下笔记,回去后再整理成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文章。

    霍彦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时常向大司农署里那些皓首穷经、一辈子研究农桑的老博士们虚心请教。他不嫌脏不嫌累,亲自下田,甚至兴致勃勃地跟赵过他们一起研究如何堆沤高效肥料,那股认真劲儿,心疼得桑弘羊直叫乖乖。

    如果说卫青是随他们耍的爹,桑弘羊,主父偃配着东方朔就是溺爱孩子的慈母,他仨轮番上阵,苦口婆心,“阿言,这些粗活让下面的人去干就行了!”

    “你这细皮嫩肉的,万一磕着碰着如何是好?”

    “快上来,尝尝新进的蜜饯果子!”

    霍彦要听,霍彦就不是霍彦。

    这天,风和日丽,正是测试新改良翻车汲水效率的好日子。霍彦又带着赵过、冯昌几个,挽起袖子,在长安郊外一处试验田边的河渠旁测试。水车吱呀呀地转动,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断地被提上岸,流入干涸的沟垄,引得附近的农人好奇围观。

    就在这时,霍彦那位掌控欲极强的“母上大人”,终于按捺不住了。

    刘彻好像一只比格,他一听闻,他大儿宁愿下地,都不愿来跟他说说话,服服软,气不打一处来。

    “近四个月了!他就不理朕一点儿?!宁愿在泥地里打滚也不肯来跟朕说句话?!”

    派来宣他即刻入宫的冯内监,看着霍彦一身泥点、裤腿卷到膝盖的模样,脸都快皱成了苦瓜,给了他一个“自求多福”的同情眼神。

    一想到一会儿又要吵架,霍彦无力又颓丧。

    任谁跟刘彻吵架,都会有无力感的。

    他磨磨蹭蹭不想换衣裳,甚至想直接跳进旁边的水渠里泡着躲清静。冯内监一个劲地使眼色给自家侄儿冯昌,冯昌却装作专心研究水车结构,头都不敢抬。

    霍彦给自己暗暗打了打气,才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冯内监上了马车。临走前,他还不忘对着赵过和冯昌的方向,无声地做了几个口型,

    找我舅舅!

    找我阿兄!

    救命!

    HELP!

    天边晚霞已起,天空都被染上粉意。

    未央宫巍峨的宫阙轮廓在余晖下依旧是金碧辉煌,如同蛰伏的巨兽。玄甲羽林郎执戟而立,神情肃穆,这一幕庄严肃穆,让霍彦恍惚间想起了曾看过的纪录片。

    霍彦身着玄端朝服,深衣广袖,步履沉稳地踏上通往宣室殿的白玉阶。他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投在冰冷光滑的石阶上。

    一步,一步。

    殿内,蟠龙金柱支撑着高阔的穹顶,巨大的铜漏滴答作响,一股沉水香混合着墨与竹的独特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汉武帝刘彻高踞御座之上,翻看奏书,他没束冠,只扣个了铜环,低头落下的阴影遮住了他大半神情,只余下紧抿的唇线和下颌绷紧的线条。

    四周侍从无一人敢说话。

    他就是在等霍彦。

    霍彦趋步上前,一丝不苟地行了大礼,宽大的袖袍拂过光洁的金砖地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脊梁挺得笔直,声音清朗平稳:“臣霍彦,叩见陛下。”

    “嗯。”刘彻鼻腔里哼出一个单音,听不出喜怒。他并未让霍彦起身,指尖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御案,发出清脆的叩击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目光落在霍彦低垂的头顶,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你今日下地了?”

    霍彦维持着行礼的姿势,额角几缕碎发垂落,他深吸一口气,这沉水香进了满口,滞涩得很。再开口时,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刻板,“陛下明鉴。国之根本在于农桑,臣身为搜粟都尉,下地躬耕,体察农情,乃是分内之责,应当应分。”

    “嗯。”刘彻的声音依旧低沉冷硬,在空旷的大殿内激起回响。“你就只有这一句话对朕说?”

    他不知不觉喉口有些干涩。

    霍彦伏跪,“陛下想要臣说什么?臣所说都在折子里,而陛下不愿看。”

    他说完,又不说话了。

    这死样子。

    刘彻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案上笔架墨砚叮当作响,“逆子!朕没看!你看看你写的是什么东西,左一个万民卖地求生,右一个百姓苦楚,你是在指责朕不恤民情吗?!”

    他身上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剧烈晃动,撞击发出细碎的声响,那双锐利如鹰隼、此刻却燃烧着怒火的眼眸牢牢盯着霍彦。

    “朕是你的君!朕是你的父!”

    你便如此!你便如此!

    他霍然起身,下摆带起一股劲风,几步便走到御阶边缘,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依旧跪伏在地的霍彦,他抬起霍彦的脸,带着质问。

    “你眼中,可还有朕这个天子?!朕给你的权柄,是让你去收拢人心,去散财施恩的吗!”

    刘彻的声音如同淬了冰,每一个字都砸在霍彦心头,“阿言,满朝之人皆可如此拢络人心,唯你与你的舅兄不该!你懂不懂!”

    “朕要的是开疆拓土、万国来朝的雄主!钱粮,是朕的刀!是朕的箭!不是让你拿去填那些永远填不满的穷坑!”

    他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气得不轻,指着霍彦的手指甚至有些颤抖,“你与桑弘羊争执盐价,朕容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汉]穿成霍去病弟弟,全弹幕都在跪求别让我哥喝脏水》 110-120(第6/60页)

    !你保司马迁那个酷吏,朕也依你!罚金五百,不过是小惩大戒!可你呢?变本加厉!拿着朕的钱,去收买天下人心!阿言你的心,究竟在何处?!”

    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

    “朕待你…不好吗?”

    殿内落针可闻,侍人屏息垂首。

    皇帝的怒火如此炽盛。

    霍彦跪在冰冷的金砖上,膝盖传来阵阵寒意。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头顶那几乎要将他洞穿的凌厉目光,以及周围侍从们投来的复杂视线,有同情,有惊惧,更多的是一种担忧。皇帝的斥责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着他的神经。他缓缓抬起头,面色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平静,甚至透着一丝近乎悲凉的澄澈。

    “陛下待臣好,臣待陛下不好吗?”

    他并未辩解,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沉水香混合着墨的气息此刻格外浓重。他挣开刘彻的手,再次伏低身体,额头轻轻触碰到冰凉的地面,声音低沉却清晰无比。

    “我从没想过要收买人心,我的奏书上写的是借陛下天威为信,是以圣天子之名。姨父问我心何往,我所求,只为社稷安稳,黎庶能有一线喘息之机,免于饥馑流离,仓廪实,方能知礼节。衣食足,方能知荣辱。我想要大汉之民安好。但这并不与您的不世功业相冲突,万丈高楼起于累土,民力若竭,如涸泽而渔,纵得一时之鱼,终失万里之泽。”

    他顿了顿,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复又重重叩首。

    “臣不敢妄议圣心,更不敢有丝毫僭越。唯请陛下……再多看一眼臣的奏章。臣百死以偿。”

    他的头重重低下。

    这句话一说出来,像一根刺,比激烈的抗辩更让刘彻烦躁。他看到了霍彦叩首时,那微微颤抖的、紧握成拳又竭力松开的手。阿言从来就不是温顺的绵羊,他的顺从里总藏着倔强的骨头。刘彻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只是不那么旺了,他冷哼一声,拂袖转身。

    “给他搬个胡床来!”

    刘彻走回御座,并未坐下,而是背对着霍彦,面朝着殿外的落日,他显得很孤独。“阿言,朕看了。” 他微微侧过头,余光冰冷地扫过跪地之人,“朕也知道你背着朕已经去做了,司马迁,很好,去病,很好。”

    霍彦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冰锥刺中。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那强装的平静终于碎裂,一丝难以置信的愕然和深沉的痛楚迅速掠过,随即被他强行压下,只剩下更加深沉的灰暗。他袖中的手指猛地蜷起,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

    绣衣使者……

    “朕就在等,等你来跟朕袒白!来与朕说说你的想法,朕能得到什么?” 刘彻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斩钉截铁,“而不是这些谏言!朕会不知道什么是好!朕会不知道你不会害朕!从酒政定价开始,朕知道你是什么样子,你提建议,朕不奇怪。你反对朕分卫霍,朕可以容你。”

    “但你现在是什么?!” 刘彻猛地转身,眼中怒火重燃,“你背着朕,私自调人,挪用军资,擅行地方!你个无君无父的东西!你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天子!”

    “你何时想明白了,何时再来跟朕谈你的国计民生!” 他挥了挥手,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与厌烦,“退下吧!朕乏了。”

    “陛下,此事都是我的错!”霍彦喉头滚动了一下,似乎还想说什么。

    “朕的话听不见吗?” 刘彻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在殿内。“退下!”

    霍彦所有的话都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