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会试没有考篮,笔、墨、砚抓在手中进去就是,其它东西贡院都会提供。

    顺着号牌的号数找着号房,宋泊坐了进去,号房内陈设与乡试号房差不多,不过这号房建在京城,每个小房间的空间会相对大些,没有乡试号房那般闭塞,而且这次便桶还提供了盖子,如此可有效隔绝气味。

    总的来说,宋泊对这间号房还是挺满意的,既然选择不了考试的地方,那就只能心态放平地迎合。

    宋泊坐在号房内的小凳子上开始研墨,今年会试考生不少,约有上千人,等会会有几十个考官一起发卷,只要听到铃声响起,就可以开始作答。

    会试每场考试的试题都不少,沾笔的墨就需提前备着,还好现下已经入了春,气温渐渐回升,不然有的差砚台根本研不出墨,或者一研出墨就被冻着,这般墨水也是用不得的。

    宋泊耐心等着官差来,终于不知坐了多久,听见渐渐往他这儿靠近的脚步声。

    官差把卷子分到宋泊桌上后完全未停留接着往后走,过了一会儿,贡院的铜钟被敲响,巨大的钟声响彻贡院,会试开始了。

    第一场考试考四书和五经,四书题有三道,五经题是选做题,每位考生需选择四至五道题作答。说是四至五道,但做五道的分肯定比四道多,所以宋泊安排的写作时间将五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炮灰攻今天也在养夫郎[穿书]》 140-150(第3/14页)

    题都算了进去。

    四书五经算是基础题,能进入会试的考生都是基础扎实的人,不过会试喜欢与众不同,常出些歪门邪道题,比如那种书里只用小字提过一句的话,也有可能会出着。

    先前便有考生觉着不满,上贡院投诉,但贡院翻出那一列小字出现的书页,确实就在四书五经之上,这可是贡院有理,怎么说这考题都在四书五经上,不算偏题。

    这次会试便出了三道犄角旮旯题,一道四书,两道五经,还好先前文夫子特意提过,这三句原句宋泊都有复习过,写起来也算得心应手,旁的简单题宋泊就是闭着眼也能写来。

    一写卷子便容易忘记时间,直到官差拿了蜡烛来,宋泊才发现眼前光线已然不佳,夕阳西下入了夜。

    在号房睡了两个晚上,宋泊是浑身酸痛,浑身骨头动起来都嘎吱嘎吱响,总算熬过第一场。

    第二场三月七日开始,考论、诏诰表,论为议论文,诏诰表是三类文种,考生则一类作答即可。

    诏需要模仿写出皇帝发出的政令,这种文体与皇帝沾边,大多考生都不愿意选此文体,若有自己发现不了又触及皇帝的错误,被刷下榜是一回事,被问罪可就是无妄之灾了。

    诰需要模仿朝廷封赠官员的文书,这个文体与第三个表,模仿臣子向皇帝呈递的奏章差不多,考生们便在这两种里头选。

    宋泊花了两天时间写下论,最后一日挑了表来写。

    江丞相作为恒国大官,每日都要向皇帝呈递奏章,宋泊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沾了江金熙的光,从江丞相那儿学到了正儿八经的奏章格式,诏诰表这题考的便是格式,格式出了错,里头内容写得再好也是白搭。

    又过三日,宋泊从贡院出来透气。

    就算是京城的贡院,也是闷得让人难受,还好考三日便会放出来一日,不然真得在里头闷死不可。

    江金熙每次都会在贡院放人的时候等在贡院门口,有了订婚书,他行事作风便开放许多,直接喊阿朝驾着丞相府的马车来贡院门口接人。

    有人问来便说他是来接他的未婚夫,如此合情合理也嚼不了舌根。

    期间江金熙从未问过宋泊有关科举的事儿,一来是不想给宋泊增添压力影响他的心态,二来考卷呈了上去已成定局,再问也无济于事。所以宋泊出来休息的两日,江金熙备着好餐好茶,让宋泊体验了两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第三场考试三月十一日开始,宋泊再回号房内莫名生出一股熟悉感,心态更平稳了。

    第三场考试策论,共五道题,都是与时政或者历史有关的问题。与先前所有考试相同,策论最是灵活,不仅需要考生了解时政和历史,还要考生结合现实、加上自身理解写出策论。

    恒国圣上爱才,所有才子之中他最喜实用型人才,故而第三场考试的分数占比很高,有不少一、二场写得好的考生到第三场拉胯了,只能遗憾落榜。

    宋泊凝声屏气,将一切注意力都锁定在考卷上头。

    这次会试的策论题不难,提到了前年水灾与昨年寒灾的事儿,两场天灾宋泊都经历过,自然比其他考生感悟多,写出来的策论也为受难者考虑许多,真正按实际作答。

    众多考生有个不好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写出来的策论视角多站在上位,乍一看没什么问题,细细深究起来便会发现那些决策都是假大空,根本无法实施。负责改卷的考官经历众多,瞧着这种实施不了的策论就会给低分。

    三场考试考下来,宋泊也是耗心耗力,走出贡院时不禁感叹外头的世界还是美好,不枉费他在里头关了九日,为他和江金熙以后的美好生活奋斗。

    江金熙在贡院门口接着宋泊,说道:“既考完了,我们晚上便放纵一下!”这也算是他们多场考试考下来的习惯,最后一日考完试就得到饭馆放纵一下,犒劳努力的自己,如此才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江金熙瞥着从贡院往外走的路砚知,将他也唤了来。

    “也有我的份?”路砚知本来因着作答的事儿心气不顺,一听江金熙要请吃饭,瞬间就把作答上的失利抛到了脑后。

    “当然,路兄可与宋泊同学两年,还卖了他珍贵的观山红,如此交情怎能不一起呢?”江金熙笑着说道。

    说起来路砚知可是帮了他们许多,商贾的人脉在开店的方面很是有用,前头百安馆就受他帮忙,年前定亲宋泊更是有不少贺礼是从路砚知那儿问过才买下来的,可以说他和宋泊能定下婚事,路砚知也占了三成的功劳。

    路砚知偷偷瞧着两人面色,见两人都面上含笑,没有一丝不自在,他才放着心,大胆道:“那我可不客气咯?”

    宋泊一拍路砚知的后背,“客气什么,今日不醉不归。”

    第143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解签。

    三月十三至三月二十八对于会试考生来说十分难熬,会试出榜十五日,这个时间不会长不会短,就算出了问题卷,因着在京城,找各种官员核对都方便,故而十五日是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的,这十五日考生们等在家中简直度日如年,巴不得有人能给他们一棍子,直接跳过中间的十五日。

    这焦躁的典型代表便是路砚知,坐在凳上觉着刺挠,站在地上又跟个陀螺般转个不停,晃得人眼晕。

    江金熙瞧着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的路砚知,偏头询问宋泊,“路兄这般症状有几日了?”若非知道路砚知考了会试,他还真要以为路砚知犯了什么病。

    古往今来也不是没有被科举逼疯的学子,不过路砚知这才第一次考会试,他又心理强大,应当不会因为一次会试就疯掉的。

    “会试那日夜喝醉以后,第二日便开始了。”宋泊也是觉着无奈,卷子都呈到官府那儿去了,再着急又有何用,不如静下心来看书,往后还有殿试呢。

    江金熙双手撑在亭中石桌上,掌心托着脸颊,忽然想着个好去处,他声量高抬,提议道:“不如我们今日去庙里吧!上上香、求求签讨个好彩头?”

    “倒也可以。”宋泊应道,整日在院子里待着也没旁的事更是容易胡思乱想,趁着这个机会活动活动身子骨也不错。

    上辈子他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经历过穿越这事儿以后,他觉着有些事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带路砚知去庙里拜拜神仙也好,能求个心安,不至于整天在院子里叨扰别人。虽然宋泊每日看书也不在意路砚知在做什么,但每次抬头往院外看去总能瞧着个焦虑的身影,多少有些扰人心绪了。

    既要去庙中,宋泊便也邀请了宋茶栽,庙中不止能求学业,还能求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吉运,宋茶栽这般年龄,应该正是乐意求吉运的时候。

    宋茶栽一听宋泊要请她去庙里,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只是去庙中不可两手空空去,江金熙回丞相府寻阿朝,宋泊、宋茶栽和路砚知则去集市买贡品。

    宋泊与江金熙约在集市出口见面,巳时中,一行人坐上马车前往京城郊外的众仙岩。众仙岩虽未有寺庙两字,却是京城百姓们最爱去的寺庙,就算从京城步行至众仙岩需要两个时辰,每日前去上香的香客还是络绎不绝。

    托马车的福,两个时辰的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炮灰攻今天也在养夫郎[穿书]》 140-150(第4/14页)

    行时间被缩短至三刻钟,阿朝在众仙岩山底停下马车,大伙儿纷纷从马车上下来。

    面前是一望瞧不到尽头的阶梯,顺着阶梯往上瞧,能看着一座寺庙建于半山腰,周遭烟雾环绕,瞧不太清晰。

    江金熙熟门熟路道:“走吧,马车不能上寺庙。”

    每年他娘亲都会带他到众仙岩来,这条前往寺庙的路他少说走了几十遍,连哪节台阶上的砖容易松动都记得清清楚楚。

    路砚知像个出门春游的孩童一般,指着石台阶兴奋道:“就沿这条台阶往上走吗?”

    “是的,寺庙建在半山腰,离这儿不远。”江金熙说着先一步踏上台阶,青桥小跑着跟在他身后。

    马车上不了台阶,买的贡品就得由他们拎着上去,四个人的贡品说来也不少,宋泊、路砚知和阿朝三个男子一人拎着一袋,往山上走。

    走了一刻钟*的时间,大家终于到了寺庙门口。

    宋茶栽瞧着面前这座寺庙的规模,没忍住感叹一句,“京城的寺庙也是与众不同啊。”

    光是这寺庙的石门就已经有十人之高,大门敞开着,香客进进出出也是热闹。

    寺庙大门外有一巨型香炉,进寺庙之前得先与这片的土地神打过招呼,竖香在这香炉之中。

    江金熙帮着大伙儿都点了香,每人分三支插在香炉之中,而后领着大家由左门进。

    左门进、右门出这也是寺庙的规矩。

    刚入院中,便有一雕像立于众人面前,两边是四方水池,水池不大,里头养了不少锦鲤,个个身子圆润,游起来都不利索。

    四方水池上头还有香客捏着馒头在喂鱼,那些鱼儿就算已经胖得游不动了,抢食还是要抢的。

    江金熙让青桥把包里的馒头拿出来,每次来众仙岩,他都乐意喂鱼,觉着喂鱼这事儿十分有趣。

    站与四方水池的桥边,江金熙一点一点捏着馒头碎丢入水中,这侧又有人喂食,鱼儿们纷纷游过来。

    江金熙掰了半个馒头给宋泊,嘴里说道:“你瞧,这些鱼儿可好玩了,个个身体圆润,瞧着可是喜庆。”

    宋泊掰下一块馒头丢下,笑着说:“也就是寺庙里的鱼能有这个待遇了。”

    香火兴旺的寺庙小动物都能顺带沾沾喜气,野外的鱼、家中院子观赏湖的鱼个个苗条,哪儿有这般甜蜜的烦恼,有些香客带的馒头不合它们胃口,它们还会挑食往好吃的馒头那儿去。

    “这个寺庙很灵的,所以大家都愿意来。”江金熙说道。

    喂了一小会儿鱼,将手中馒头都喂了去,江金熙才领着大家又往里去。

    最先的是大殿,殿内放了一尊金座佛像,佛像闭着眼两颊圆润,瞧着便是一副关爱众生相。佛像前头有一红木方桌,专门用来放香客们带来的贡品。

    江金熙指挥着大家把贡品放在红木方桌上,然后将包装纸袋打开来放好,贡品以双数为吉,故而苹果、梨子、糕点等都是二、四、六、八的数量。

    江金熙喊着宋泊帮他一起点香,正殿后头还有其他的神殿,得抓着一把香过去,沿路上香,文昌帝君殿在左边第三个神殿,那儿是他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众人在正殿拜了拜上香,从左门出去,一个神殿一个神殿拜去。

    到了文昌帝君殿,大伙儿才停下了步子。

    最近正值会试刚结束,来文昌帝君这儿求取功名的人数不胜数,既有考生又有考生的家人,一时间竟比正殿还热闹些。

    刚进着文昌帝君庙,路砚知便迫不及待走到蒲团前,他右手五指并着指向蒲团,转头问江金熙,“可是跪在这儿与文昌帝君说我的诉求?”会试第三场他发挥失常,却还是寄予一丝希望,希望考官能放他一马,让他上榜。

    “是的。”江金熙点头。

    路砚知得了江金熙肯定的回答立即跪上蒲团,两手紧闭放在额头之上,嘴里碎碎念着。

    江金熙拽了下宋泊的手,说:“你也去吧。”虽然他相信以宋泊的实力考过会试没有问题,但来都来了,不拜了再走总觉着不妥。

    “好。”宋泊应声。

    来文昌帝君殿的人太多,路砚知也是运气好,跪拜时正抢着个空蒲团,宋泊和江金熙不过说了两句话,文昌帝君像之前的五个蒲团就都被抢了去,宋泊想要跪拜还得排队。

    等上好一会儿都没人起来,宋泊便想着等路砚知那个蒲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