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时,贾政正等着薛蟠来拜见,好考校考校他。

    荣禧堂内,老太君史氏让鸳鸯添了盏蜜饯金橙茶。待薛家母女行完礼,老太君忽然向前倾身:"好孩子,走近些让我瞧瞧。"枯枝似的手指抚过宝钗鬓边珠花时,那上头的南海珍珠突然映出窗外经过的人影——宝玉正扒着茜纱窗朝里张望。

    史氏只当不知,也未曾点破宝玉的行径,只当他小孩子好奇。顺手继续夸着宝钗,“是个标致的好孩子,来了府中且住着,府里几个丫头与你差不多大,倒是可以一起亲近亲近,也做个伴。”

    说罢又和远道而来的薛家太太寒暄了几句后,就不再说话,只抿了口茶,冷眼看着王氏在一旁操持着,心中对薛家不怎么看得上,只嫌薛家商贾出身,不愿意多费口舌,自降身份。

    "凤丫头,梨香院可收拾出来了?"二太太王氏吩咐声未落,王熙凤已经捧着对牌进来,"早叫人开了临街的角门,薛家姨妈和妹妹采办胭脂水粉也便宜。"她说话时眼风扫过薛姨妈身后的婆子,那婆子怀里露着半截账本。

    薛姨妈带着宝钗连连道谢,又备了厚礼分赠众人,言明一切花销自付,不肯让贾府破费。众人见她如此知礼,皆赞薛家大方。

    待回了西大院,二太太王氏拉着薛姨妈和宝钗坐下,忍不住抱怨起黛玉来:“那林丫头,小小年纪便爱耍小性,偏生宝玉总爱往她那儿凑,倒显得我们苛待了她似的。”薛姨妈初来乍到,不知黛玉性情,只听姐姐这般说,便也附和了几句。

    宝钗静静听着,心中却对黛玉生出几分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姑娘,能让宝玉如此上心?

    第146章 第146章【VIP】

    潇湘馆内,竹影婆娑,几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青砖地上,映出一片斑驳。黛玉斜倚在湘妃榻上,手中握着一本游记,却未曾翻动几页。迎春坐在她对面,正低头绣着一方帕子,针线在她手中穿梭如飞。探春则站在窗前,手里把玩着一枝新折的桃花,不时轻嗅那淡淡香气。

    "林妹妹,你可听说新来的薛家人?"探春忽然转身,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

    黛玉微微抬眸,将书卷搁在一旁:"倒是听紫鹃提过一句,说是二舅母的亲戚。怎么,三姐姐知道些什么?"

    迎春也停下手中针线,温声道:"我也听说是二太太的娘家亲戚,从金陵来的。"

    探春走回桌前,将桃花插入案上的青瓷瓶中,笑道:"可不是普通的亲戚。听说薛家有位姑娘,与咱们年纪相仿,名唤宝钗。"

    "宝钗?"黛玉轻声重复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不知这位薛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探春摇摇头:"我未曾见过,倒不知性情如何。只是"她忽然压低声音,左右看了看,确认丫鬟们都不在近前,才继续道:"我从府里下人处得知,薛家可不是单纯来京都探亲的。"

    迎春手中的针线停了下来,眼中露出疑惑:"这话怎么说?"

    探春凑近二人,声音更低了:"是薛家大爷薛蟠打死了人,犯了官司,不得不变卖家业来京都投奔王家。"

    黛玉闻言,眉头微蹙,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绞紧:"打死了人?"

    "正是。"探春点头,"可巧王大人外出公干,王家太太又带着女儿外出探亲去了。薛家大爷犯事后急着避难,帖子递得急,没成想王家主子都不在,只好来咱们府上投奔太太。"

    迎春脸色微变,手中的绣绷差点掉落:"这这可是真的?老祖宗和老爷太太怎么会同意薛家住进荣国公府?"

    探春正色*道:"千真万确,这消息是从周瑞家的那里传出来的,如今府里下人都传遍了。"她顿了顿,"听说那薛蟠在金陵仗势欺人,为争买一个丫头,竟将人活活打死。当地官府碍于薛家势力,不敢深究,但薛家怕事情闹大,这才匆匆变卖家产,举家北上。"

    黛玉听着,眉头越蹙越紧,手中的帕子已被绞得不成样子。她轻声道:"这薛家大爷如此凶横,不知那薛姑娘可好相处"

    探春叹了口气:"这倒难说。不过听闻薛姑娘自幼读书识字,极是聪慧,在金陵时便有停机德的美誉。"

    迎春仍是一脸忧色:"即便如此,家中出了这等事,怕是不好相与。林妹妹,你素来心思细腻,可要多留神些。"

    黛玉勉强一笑:"二姐姐多虑了。薛姑娘若真如三妹妹所说知书达理,想必不会与她兄长一般。"话虽如此,她心中却已蒙上一层阴影。

    探春见气氛凝重,忙岔开话题:"罢了罢了,这些事自有老爷太太操心。倒是听说薛家带了许多金陵特产来,太太吩咐琏二嫂子设宴接风,咱们也能尝尝鲜。"

    迎春这才露出笑容:"金陵的盐水鸭最是出名,若能尝到,倒是一桩美事。"

    黛玉却若有所思,目光飘向窗外摇曳的竹影。她心想:这薛家姑娘,不知是何等人物?兄长如此不堪,她却能独善其身么?

    正出神间,紫鹃掀帘进来:"姑娘,老太太那边传饭了。"

    三人这才起身整理衣衫。探春挽起黛玉的手臂,笑道:"林妹妹别多想了,待见了薛姑娘,自然知晓。"

    黛玉轻轻点头,却仍忍不住在心中描摹那位素未谋面的薛宝钗的模样。她隐隐感到,这位薛姑娘的到来,或许会给荣国公府带来不小的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40-150(第9/18页)

    澜。

    九月的荣国公府,枫叶似火,蝉鸣声声。黛玉与迎春探春并肩走在通往荣禧堂的抄手游廊上,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桂花的清香。

    &quot;林妹妹这几日气色倒好。&quot;迎春温婉地笑着,手里捏着一方素帕,&quot;前儿个老祖宗还念叨,说你这几日吃得香了。&quot;

    黛玉抿嘴一笑,眼波流转:&quot;二姐姐就会哄我。昨儿个那碗莲子羹,我不过多吃了两口,倒叫你们记到现在。&quot;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绣折枝梅的褙子,衬得肌肤如雪,腰间系着的五彩丝绦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三人转过一道雕花月洞门,远来笑语声。迎春略感诧异:&quot;今儿倒热闹,不知是谁来了。&quot;

    黛玉也微微蹙眉,她素来不喜人多,,少不得要进去。刚踏上台阶,便听见哟,可巧三位姑娘来了!&quot;

    掀开帘子进去,只见满屋子珠围榻上,二太太王氏、大太太邢氏分坐两侧,李一扫,发现还有两位陌生面孔——人,穿着绛紫色对襟衫,面容和善;旁边站着个与她差不多年纪的姑娘,一袭淡青色衣裙,发间只簪了一支银钗,绣形成鲜明对比。

    &quot;给老祖宗请安。&quot;黛玉与迎春探春齐声行礼,眼角余光却忍。只见她眉目如画,肤若凝脂,虽不施粉黛,

    史太君笑着招手:&quot;快过来,正说到你们呢。&quot;又转向那陌生妇人道,&quot;这是我那苦命的敏儿的女儿,黛玉;这是二丫头迎春,三丫头探春。&quot;

    那妇人连忙夸赞,眼中含着笑意:&quot;好俊的姑娘们!早听说老太太的外孙女是个天仙似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不虚。&quot;说着又看向迎春探春,&quot;府上两位姑娘也是端庄大方,一看就是毓出名门。&quot;

    王熙凤接到二太太的眼色,笑吟吟地上前:&quot;林妹妹、二妹妹、三妹妹,这是薛姨妈,咱们太太的妹妹;这位是薛家表妹宝钗。&quot;她亲热地拉着宝钗的手,&quot;宝妹妹今年十四,比林妹妹三妹妹大些,比二妹妹小些,正好与你们作伴。&quot;

    黛玉心中一动,原来这位就是三姐姐之前提起的薛家表姐。她不动声色地行礼:&quot;见过薛姨妈,见过薛家姐姐。&quot;

    迎春探春也跟着见礼,宝钗还礼后,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薛姨妈拉着几个姑娘的手不住夸赞,尤其对黛玉格外亲热:&quot;林姑娘这通身的气派,活脱脱就是当年敏姑奶奶的模样。老太君好福气,外孙女这般品貌,将来不知要许什么样的人家呢。&quot;

    史太君被哄得眉开眼笑,二太太王氏适时开口:&quot;她们姐妹几个年龄相仿,不如以后就按年纪姐妹相称吧,也好一起玩。&quot;

    薛姨妈拍了拍宝钗:&quot;姑娘们平日里得闲了,可以来找我家宝丫头,我是极欢迎的。&quot;

    宝钗温顺地点头,向黛玉等人微微欠身:&quot;姐姐妹妹们若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quot;

    黛玉抬眼望去,正对上宝钗含笑的目光。那眼神清澈如水,却又深不见底。她忽然想起昨夜读到的诗句:&quot;一片冰心在玉壶&quot;,不知怎的,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情绪。

    王熙凤见气氛融洽,拍手笑道:&quot;这可好了!咱们家又多了位才貌双全的姑娘。赶明儿起诗社,可要热闹了!&quot;

    探春好奇地问:&quot;宝姐姐也作诗吗?&quot;

    宝钗谦逊地笑笑:&quot;略知一二,不敢在诸位妹妹面前献丑。&quot;

    黛玉轻摇团扇,忽然开口:&quot;听闻金陵薛家藏书甚丰,宝姐姐想必博览群书。&quot;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宝钗不慌不忙:&quot;家中确有些旧书,我不过胡乱翻看罢了。倒是常听母亲提起,姑苏林家诗礼传家,林妹妹的才情在金陵都有耳闻。&quot;

    两人目光相接,一个如柳絮随风,一个似静水深流。满屋子的人说笑着,却无人察觉这片刻间的暗流涌动。

    史太君高兴地吩咐:&quot;凤丫头,去叫厨房备席,今儿个咱们好好热闹热闹!&quot;又拉着薛姨妈的手,&quot;你们娘俩远道而来,就在我这里用饭吧,也好让我尽尽地主之谊。&quot;

    薛姨妈不愿拂了老太君好意,应了下来。等下人来回禀,席面已经摆好了,老太君带着一众女眷入了席。

    此时,宁国公府,静康院,几株老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蝉鸣声此起彼伏。襄宁长公主斜倚在紫檀木的罗汉榻上,手中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眼睛半阖着,似睡非睡。

    &quot;公主,荣府那边传话过来,说是薛家太太带着公子小姐到了,还特意给咱们府上备了礼。&quot;素梅姑姑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禀报。

    襄宁长公主手中的佛珠顿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quot;薛家?就是那个在金陵做皇商的薛家?本宫记得薛家太太是县伯王家的女儿?&quot;

    &quot;正是。薛家太太是荣府二太太的妹妹,这次上京,打着送家中姑娘待选的名,来避风头的。&quot;素梅姑姑边说边观察襄宁长公主的神色。

    襄宁长公主轻哼一声:&quot;礼数倒是周到。东西收下了?&quot;

    &quot;按您的吩咐,大太太让管家收下了,只说您今日在礼佛,不见外客。改日再请薛太太过府说话。&quot;素梅姑姑顿了顿,&quot;那薛家送来的礼物颇为贵重,有上等的云锦六匹,南海珍珠两串,百年人参两支,翡翠摆件一对,还有几匣子时新果子。&quot;

    &quot;哼,皇商之家,出手倒是阔绰。&quot;襄宁长公主将佛珠放在一旁的小几上,端起茶盏抿了一口,&quot;听说那薛家长子在金陵闹出了人命官司?&quot;

    素梅姑姑面露难色:&quot;外头确实有这样的传言。奴婢安排人去打听了,说是为了争买一个丫头,失手打死了人。不过薛家财大势大,花钱去摆平了,薛家太太怕薛家大爷再闹出事端来,举家来京中避风头。&quot;

    襄宁长公主眉头紧锁:&quot;如此莽撞放肆之人,想来薛家教养不过如此,这等人也配见本宫?&quot;她放下茶盏,声音严厉起来,&quot;去告诉底下的人,尤其是玥儿房里的,离那薛家人远些,最好隔着些玥儿和薛家人相处。还有敏仪那里,让她叮嘱几个姑娘,多注意着些,别打耗子伤了玉瓶,带累了女儿家的名声。&quot;

    &quot;是,奴婢这就去吩咐。&quot;素梅姑姑正要退下,又被襄宁长公主叫住。

    &quot;等等,玥儿这几日在做什么?&quot;

    &quot;大姑娘这几日都在小佛堂抄经,很少出门。&quot;

    襄宁长公主点点头:&quot;这孩子性子静,除了好奇心重了些,倒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