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50-16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今日天色已晚。"

    紫鹃见黛玉情绪好转,连忙吩咐雪雁去准备晚膳。她自己则留下来,为黛玉整理书案,顺便将散落的诗稿归置整齐。

    "姑娘这几日在宁国公府和玥姑娘作伴,可还习惯?"紫鹃一边收拾一边问道。

    提到贾玥,黛玉的神情玥妹妹待我极好,她虽比我年幼几岁,却与我很是合得来。前日"

    "三太太对姑娘也很是照拂。"紫鹃笑着说,"昨日送来的那盒胭脂,听说是特意从南边带来的。"

    黛玉点点头,眼中流露出真挚的感次去请安,她总要问我的饮食起居,还常留,她的声音低了下来,"有时世"

    紫鹃知道黛玉又想起了早逝的母亲,连忙岔开话题:"姑那本诗集?听说是最新的刻本呢。"

    黛玉明白紫鹃的用意,勉强笑了笑:"也好,正好明日可以抄录几首给父亲寄去。"

    晚膳后,黛玉独格外明亮,清冷的月光洒在庭院里,为一切披上一层银纱。她想起小时候在扬州,父亲常抱着她在庭院里赏月,的月亮,

    "姑娘,夜里风大。"紫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黛玉的思绪。

    "紫鹃,你说父亲此刻也在看这轮月亮吗?"黛玉没有回头,只是轻声问道。

    紫鹃走到黛玉身旁,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天空:"一定是的。姑老爷最懂风雅,这样的月色怎会错过?"

    黛玉微微笑了:"那这月光,也算是连接扬州和京城的桥梁了。"她拢了拢衣襟,"明日我要给父亲写一封长信,把这里的一切都告诉他。还有我要告诉他,我很好,真的很好。"

    紫鹃欣慰地看着黛玉的侧脸,月光下,那张总是带着轻愁的脸庞此刻显得格外坚定。

    "姑娘能这样想就对了。"紫鹃柔声道,"姑老爷知道姑娘在外祖家过得开心,定会欣慰的。"

    黛玉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月亮,转身回到屋内。她知道,远在扬州的父亲此刻或许也正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唯一的女儿。但这一次,思念中不再只有忧伤,还有一份相互理解的温暖。

    次日清晨,黛玉早早起床,亲自研墨铺纸。她决定不再像从前那样在家信中只报喜不报忧,而是要将真实的自己展现给父亲——她的思念,她的感激,以及她在外祖家收获的温情。

    "父亲大人膝下,"黛玉的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见字如晤。昨夜望月,忆及儿时在扬州"

    写到这里,黛玉的笔停顿了一下。她抬头望向窗外,晨光中的竹影婆娑,仿佛在为她鼓劲。她深吸一口气,继续写道:"儿在外祖家一切安好,外祖母疼爱,宁府的三舅母对我格外关怀,更有几位姐妹朝夕相伴"

    信越写越长,黛玉将这段时间在外祖家的点点滴滴都娓娓道来。她写到自己与贾玥一起赏菊作诗,写到三舅母送来的精致点心,甚至写到了前日与宝玉因为一句诗争论不休的小插曲。字里行间,是一个女儿对父亲毫无保留的倾诉。

    "姑娘写了好些呢。"雪雁端来新沏的茶,好奇地瞥了一眼信纸。

    黛玉放下笔,揉了揉有些酸涩的手腕:"想把这里的一切都告诉父亲,让他知道我过得很好。"

    紫鹃走过来,为黛玉披上一件外衣:"姑娘要不要歇会儿再写?"

    "不必了,马上就写完。"黛玉重新拿起笔,在信的最后写道:"父亲勿以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7/19页)

    为念,公务之余务必珍重。随信附上儿亲手所制香囊一枚,内装宁国公府桂花,愿花香伴父亲入眠。&quot;

    写完最后一个字,黛玉轻轻吹干墨迹,将信纸小心折好。她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香囊,那是她花了三个晚上才绣好的,上面是一丛幽兰,针脚细密,显然是用了心思的。

    &quot;这样父亲应该会放心了吧。&quot;黛玉喃喃自语,将香囊和信一起放入信封中。

    紫鹃看着黛玉如释重负的表情,欣慰地说:&quot;姑老爷收到姑娘的信,定会高兴的。&quot;

    黛玉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quot;我要让父亲知道,他的女儿已经长大了,懂得照顾自己了。&quot;她顿了顿,&quot;虽然我还是会想他。&quot;

    雪雁在一旁插嘴:&quot;姑娘想老爷是人之常情,但姑娘能这样想开,才是对老爷最好的安慰呢。&quot;

    黛玉点点头,将信封交给紫鹃:&quot;让人快些送出去吧。&quot;

    紫鹃接过信,正要离开,忽听黛玉又道:&quot;等等。&quot;

    &quot;姑娘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quot;紫鹃转身问道。

    黛玉摇摇头,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诗集:&quot;把这个也一并寄去吧,是我最近抄录的,父亲或许会喜欢。&quot;

    紫鹃笑着应了,小心地将诗集和信收好,转身去安排人送信。

    黛玉站在窗前,望着紫鹃远去的背影,心中一片澄明。她知道,思念不会因此消失,但从此以后,这份思念将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连接父女心灵的纽带。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黛玉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轻轻抚摸着父亲家信的边缘,嘴角浮现出一抹恬静的微笑。

    第155章 第155章【VIP】

    信送走后,黛玉心中算是了了一桩心愿,闲下来便想着去陪伴三舅母。

    &quot;玉儿来了。&quot;沈氏亲自迎到院门口,拉着黛玉的手上下打量,&quot;比上回见时又瘦了些,可是这些日子住的不习惯了?&quot;

    黛玉福身行礼:&quot;劳三舅母挂念,一切都好。&quot;

    沈氏面容白皙,眉目间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秀丽。她自贾敏去世后,对黛玉多有怜惜。

    此番因黛玉在荣国公府受了委屈,加上林如海写信求助宁国公贾攸,嘉悦郡主又寻到了婆母襄宁长公主处。念在长子的面上,襄宁长公主特地发话接黛玉来宁国公府小住,嘉悦郡主特意收拾了明月堂,一应陈设都按着黛玉的喜好布置。

    &quot;你且安心在宁国公府住下,缺什么只管说。&quot;沈氏携着黛玉的手往屋里走,&quot;我这儿清净,比不得荣国公府热闹,倒适合你读书写字。&quot;

    黛玉微笑:&quot;三舅母这里雅致,正合我意。&quot;

    当夜沈氏设了小宴为黛玉接风,席间嘘寒问暖,又命人炖了燕窝粥给黛玉补身子。黛玉心中感动,与沈氏说了许多体己话,直到二更天才各自歇下。

    如此过了三五日,黛玉渐渐发觉沈氏虽面上带笑,眉宇间却总笼着一层愁云。这日清晨,黛玉在廊下看紫鹃喂池中锦鲤,见沈氏从正屋出来,眼下两片青影明显。

    &quot;三舅母昨夜没睡好?&quot;黛玉关切地问。

    沈氏摆摆手:&quot;年纪大了,难免少眠。&quot;说着便匆匆往佛堂方向去了,连每日必问的黛玉饮食起居都忘了提。

    黛玉望着沈氏的背影,若有所思。紫鹃凑过来低声道:&quot;姑娘可发现了?三太太这几日神色不对。&quot;

    &quot;你也看出来了?&quot;黛玉蹙眉,&quot;去打听打听,可是府里出了什么事。&quot;

    紫鹃应了声,自去寻相熟的丫鬟婆子探听。黛玉回到房中,推开临池的窗子,望着水中游鱼出神。宁国公府比荣国公府规矩更严,下人们口风也紧,但紫鹃机灵,想必能问出些端倪。

    果然,未到午时紫鹃便回来了,脸上带着几分神秘:&quot;姑娘,可了不得,我打听到一桩大事。&quot;

    黛玉放下手中的书:&quot;怎么说?&quot;

    紫鹃关好门窗,压低声音:&quot;是关于琤五爷房里的事。&quot;她顿了顿,&quot;五爷和五奶奶成婚七载有余,至今膝下无子。&quot;

    黛玉一怔:&quot;这我倒是头回听说。&quot;

    &quot;琤五爷是三太太的长子,在宁国公府行五,五奶奶是西宁王府的郡主。&quot;紫鹃继续道,&quot;听说五奶奶生来体弱多病,过门这些年从未圆房,更别提有孕了。&quot;

    黛玉想起偶尔在贾府宴会上见过的西宁郡主——一个苍白瘦弱的女子,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几乎不与人交谈。她入京这些年,见郡主的次数屈指可数。

    &quot;当年西宁太妃寿数将尽,求陛下为郡主择亲事。&quot;紫鹃道,&quot;陛下看中琤五爷才学人品,便赐了婚。襄宁长公主曾想请陛下收回成命,却未能如愿。&quot;

    黛玉轻叹:&quot;皇家赐婚,宁国公府自然没有拒绝的余地。&quot;

    &quot;正是呢。&quot;紫鹃点头,&quot;听说陛下在朝堂上对琤五爷很是看重。这些年来,三太太看在琤五爷的份上,对五奶奶视而不见,未曾为难。可如今大房二房都有了孙辈,唯独三房没有动静,三太太怎能不急?&quot;

    黛玉想起沈氏近日的愁容:&quot;所以三舅母是为了子嗣之事忧心?&quot;

    紫鹃凑得更近:&quot;三太太有心让琤五爷纳妾,却被琤五爷拒绝了。如今三太太为了这事日夜难安,听说&quot;她犹豫了一下,&quot;听说正打算从娘家寻个合适的姑娘。&quot;

    黛玉心头一震。她虽知高门大户中子嗣传承的重要,但想到西宁郡主的处境,不免心生怜悯。一个体弱的女子,被迫接受一桩政治婚姻,如今又要面临夫君纳妾的威胁

    &quot;那五嫂嫂可知此事?&quot;黛玉忍不住问。

    紫鹃摇头:&quot;五奶奶深居简出,怕是不知。况且这种事,向来是长辈张罗,哪有五奶奶说话的份?&quot;

    黛玉默然。她想起母亲生前说过,女子在这世间的处境,多半由不得自己选择。五嫂嫂贵为郡主,尚且如此,何况寻常女子?

    &quot;姑娘要管这事么?&quot;紫鹃问。

    黛玉摇头:&quot;这是三房家事,我如何她望向窗外,&quot;我有些样的人。&quot;

    紫鹃笑道:&quot;姑娘若想见,改日五奶奶虽不常出门,跟前问安的。&quot;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8/19页)

    正说着,忽听外面了。&quot;

    黛玉忙整理神色,迎了出去。沈氏已恢复了平日的从容,手里拿着一卷佛经,见黛玉便笑道:&quot;玉儿来得正好,我刚得了上好的龙井,咱们一起吃茶。&quot;

    黛玉观察沈氏神色,见她眉间愁云未散,却强作欢颜,乖巧地应了,随沈氏到花厅吃茶,绝

    茶过三巡,沈氏忽然道:&quot;玉儿觉得我这院子如何?&quot;

    黛玉微笑:&quot;清幽雅致,我很喜欢。&quot;

    沈氏点点头:&quot;你既喜欢,不如多住些时日,也好多陪陪我。荣国公府那边暂且不着急回去,这次有你伯外祖母发话,你且安心住着。&quot;她顿了顿,&quot;我与你投缘,有你陪着,心里也畅快些。&quot;

    黛玉心中一动,隐约觉得沈氏话中有话,便柔声道:&quot;只要三舅母不嫌我聒噪,我自然愿意多陪您。&quot;

    沈氏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说了些家常,便称乏了要去歇息。黛玉送她回房,路上沈氏忽然驻足,望着池中残荷,幽幽道:&quot;这荷花谢了,来年还会再开。人若错过了时节,就再难有第二次机会了。&quot;

    黛玉不解其意,只当沈氏感叹年华老去,便安慰道:&quot;三舅母风采依旧,何必说这样的话?&quot;

    沈氏笑笑,不再多言。

    当晚,黛玉辗转难眠,索性起身到窗前观月。明月堂前的池塘映着满天星斗,微风拂过,泛起细碎银光。她想起白日里听闻的种种,思绪万千。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