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90-100(第1/20页)

    第91章 谈分红

    茶馆酒肆乃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消息极为灵通。

    以前太子认为民间俗事只会耽误他处理政务。内侍为了使他开怀讲起坊间趣事,他也觉得无趣得很。经历了被废,太子不敢自以为是。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不求知之甚详, 但求不被蒙在鼓里。

    为此太子一直想从东宫挑人, 然而打理东宫跟开店经商可是完全不同。所以太子就想从民间找人。

    太子最先想到的是他的表兄弟, 可是他不希望过于依赖母族。

    被废三载, 看尽了人情冷暖,如今能令太子安心重用的人屈指可数,此事便被一再搁置。

    太子也不认为此举乃是杞人忧天。

    古人云: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昨晚太子是想叫林知了去仁和楼当厨房管事。转念一想林知了出身农家, 丈夫仅是六品小官,谁都敢欺辱她, 便意识到此举极为不妥。

    今早魏公公提到林知了识大体知礼仪, 读过几本书,擅长厨艺,又开了三年饭店, 可以说她毫无短板,足矣胜任仁和楼管事。

    太子的目的就改成林知了接管仁和楼。

    魏公公说完事情经过,便点出此行目的,仁和楼缺个掌柜的。

    林知了笑了。

    魏公公不明所以,林知了的神色可不像喜不自胜,反倒像嘲讽:“林娘子不信?”

    林知了:“你是太子的人。殿下一言九鼎, 我没有不信的道理。”

    “林娘子这是?”魏公公愈发糊涂。

    林知了:“昨日我才到京师。何德何能啊。”

    魏公公瞬间明白她的顾虑:“来的路上我考虑过此事,回去就给林娘子挑几个帮手。林娘子不必担心人身安全,也不必担心使唤不动那些人。”

    林知了:“仁和楼的经营状况不好吧?”

    魏公公眉心一跳,不敢置信:“薛大人跟林娘子说过?”

    “我们哪有时间聊这些。”林知了猜的, 能叫太子记挂的仁和楼想必规模不小,地段很好。若是苍蝇馆子,除非那个馆子是太子设在坊间的暗哨据点。

    可是这种情况不会用她这个毫无勘察经验的民女。

    规模大地段好的酒楼,太子和太子妃的亲戚就能挣破头,何必劳烦她这个初来乍到的民妇。能令皇亲国戚都看不上的酒楼,想必早已入不敷出。

    林知了把她的猜测一一摆出来,魏公公只能苦笑。沉默片刻,魏公公叹气:“不满林娘子,仁和楼这两年确实经营不善。”

    林知了:“我可以接下仁和楼。”

    魏公公听出还有后续,静静地等着她。

    林知了:“上到管事下到洗碗工,我一个不用。”

    “这——”魏公公眉头微蹙,“要是闹起来,陛下又该认为殿下小家子气。堂堂太子不忧心军国大事,竟然关心起一个小小的酒楼。”

    林知了:“他们闹起来,陛下也会认为殿下无能,连个酒楼都管不好。”

    “是这样啊。”魏公公叹气。

    林知了沉吟片刻,问道:“酒楼的税归户部吧?”

    魏公公:“不瞒林娘子,仁和楼乃官营,税收上交户部。起初朝廷办仁和楼一是因为国库空虚,二是民间纷争不断,时常有江湖游侠逞凶斗气,衙役赶不及处理,很多衙役也打不过江湖人士,百姓怨声载道,朝中就有人提议在东市设个办事处专管此事。”

    林知了好奇怎会变成如今这样。

    魏公公见状便继续解释,经历了十几年严打,江湖人士不敢在闹市动刀动剑,先帝把充当伙计的禁卫调走,仁和楼成了一家真正的酒楼。起初十几年日进斗金,宾客盈门。陛下每次暗访都能看到仁和楼门外排成长龙,于是在平康坊又开一家更大的酒楼。谁知仁和楼的生意却因此一落千丈。

    林知了思忖着问:“陛下原先以为两家酒楼正好吃下所有宾客?”

    魏公公点头。

    林知了:“怕是有人拿钱不干事吧?”

    这可是你说的!魏公公不禁腹诽,“这我就不得而知。这些年我一直在东宫伺候殿下,极少外出。”

    骗鬼呢!林知了瞥他一眼,“回去叫户部查账,过几日就说月月入不敷出,仁和楼没有存在的必要,遣散所有人,月钱付到三月底。”

    魏公公:“多给一个多月薪水?”

    林知了点头:“三月底春暖花开,野菜露头,河水融化,还会因为朝廷不给他们留条活路而闹事吗?”

    魏公公:“暂且不会闹事。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些日子仁和楼重新开张,那些人定会认为是你的主意,三天两头去店里生事。”

    “您不是要挑几个人帮我?届时送到官府便是。”林知了道,“再说了,也用不着我出面。”

    魏公公洗耳恭听。

    林知了没说她要如何解决闹事之人,提出三成分红。

    魏公公陡然睁大眼睛。

    林知了:“我还没说完,我月薪低啊。每月十贯,不多吧?”

    仁和楼如今管事每月三十贯。魏公公不禁摇头,着实不高。

    林知了:“你看,我赚的多是不是意味着殿下赚的多?每月给我五十贯,可是我每月只能赚一百两,全给殿下也才一百两。若是我每月赚五百贯,去掉三成,还有三百五。”

    话虽如此,她怎么保证仁和楼重拾昔日辉煌。魏公公问:“还是卖拉面红烧肉?”

    林知了都不知道仁和楼在哪儿,自然没有想好卖什么:“你先前说仁和楼附近还有一家酒楼?不妨先说说那家酒楼何时开门何时关店,主营什么。”

    魏公公不知她此话何意,依然据实以告,那家酒楼午时开门,三更天关门。晌午卖酒菜,晚上也是如此,但晚上有艺伎表演,是以热闹非凡。

    林知了:“想必这个酒店的菜极为昂贵?”

    “先前就是担心抢了仁和楼的生意,凉拌黄瓜都比仁和楼贵三成。”魏公公说起此事就想不明白,“只是中饱私囊也不可能入不敷出啊。他们就没有想过陛下关停仁和楼?”

    林知了:“陛下日理万机,若是无人禀报,恐怕早忘了东市还有个仁和楼。”

    魏公公:“先不说这些。林娘子,你不能叫我这样回禀殿下啊。”

    林知了叫他稍等片刻,随后从室内拿出她写的那些食谱。

    上面记录的很多菜和点心,魏公公近日尝过几样,还有一部分菜他闻所未闻,比如回锅肉,比如锅包肉。

    林知了胡扯:“这样的食谱我还有一本。不值三成红利?”

    魏公公无法反驳。

    林知了再加一点:“东宫应当有一些无用之人。我的意思吃闲饭的。太监宫女皆可。厨子和学徒就用他们。他日殿下不想再给我三成红利,只需把人召回就能令仁和楼关门停业!”

    魏公公不禁点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 90-100(第2/20页)

    林知了:“账房可以用殿下的人。正好我懒得看账册。伙计和杂役从民间请。”

    魏公公:“林娘子的想法极好,可是你说的这些人几乎都不擅厨艺。你要教很久吧?”

    “仁和楼也要装修啊。店里修整,后厨学做菜,届时品尝新菜的人有了,做出的食材也不会浪费。”林知了停顿一下,“先前我就想说,既然平康坊的客人非富即贵,我们就走平民路线。月入五贯的人吃得起,月入十贯可以日日在仁和楼用饭。月入三贯的人每月也舍得吃一到两次。这样一来不会跟平康坊的酒楼抢生意,不会同东市小贩抢生意。也不会跟同样定位的酒店抢生意。”

    魏公公想说怎么可能。看到手里的食谱,魏公公懂了,别家酒店卖羊肉,她卖猪肉!贵人不屑吃,坊间百姓必然想尝尝。届时只卖东市客商也可扭亏为盈!

    魏公公:“我回去问问?”

    林知了:“不破不立!仁和楼顶多百人吧?殿下连百人都不敢得罪,日后又敢做什么呢?”其实她想说如何推行新政。碍于当今陛下健在,只能这样含糊其辞。

    魏公公被林知了的这句话说动了,食谱给她就起身告辞。

    两人声音不大,都担心隔墙有耳,以至于薛二哥趴在门后也没听清楚他俩聊什么。魏公公走后,薛二哥出来就问他来做什么。

    林知了和盘托出。

    刘丽娘没等她说完就皱眉:“那个仁和楼是官家办的,想必很大。你能管好吗?要我看,不如还跟以前一样租几间店面赚点小钱。”

    薛瑜赞同。

    林知了:“东宫盯上我,我拒绝太子自己开店?二嫂,别人想攀上东宫都不知道找谁,如今东宫主动给出台阶,我不趁机接下,不说东宫会认为我眼皮子浅,日后殿下还会重用相公吗?”

    薛二哥懊恼:“我怎么忘了,魏公公之所以认识你,正是三弟的缘故。殿下知道你擅厨艺,估计也是听三弟或者魏公公说的。”

    林知了:“二嫂,你和二哥先帮我一段时间。期间你和二哥出城找房子和荒地。一旦找到就拿下。日后二哥看诊,你带着两房家奴做甜面酱和二八酱。你看行吗?若是钱不够,我借给你。但是我现在没钱啊。我存的钱都买房了。”

    刘丽娘不禁问:“这个房子是买的?”

    林知了点头:“连我祖父给小鸽子的钱都被我用了。现在我全身上下拿不出十两银子!”

    刘丽娘看向薛二哥,叫他拿主意。

    薛二哥:“到乡下买地是不是就能转成农户?”

    林知了提醒:“你忘了啊,官员家属不能经商。你说你是户部员外郎兄长,不能再经商,官府立马给你改成农户。”

    薛二哥恍然大悟:“我怎么又忘了,今时不同往日!”

    第92章 查抄仁和楼

    林知了拥有两本食谱只要三成分红, 对太子而言她很有自知之明,毕竟她一没人手,其次也没钱装修仁和楼,更没有钱遣散仁和楼所有人。

    太子思索片刻令魏公公去户部找薛理。

    薛理骤然听到太子想动仁和楼很是意外。

    五年前的仁和楼不说门庭若市, 也足矣称得上热闹。如今的仁和楼就是厨师伙计们的饭堂。

    薛理起初有些纳闷是不是因为东市酒楼太多, 导致仁和楼没生意。有一回跟同僚办差再次经过仁和楼, 薛理随口问出心底疑惑。同僚给他个“不可言说”的眼神。

    薛理便认为酒楼管事是皇帝心腹动不得。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古人云:兵贵神速!

    薛理担心走露了风声到了仁和楼连门都进不去, 是以魏公公前脚离开,后脚他就带人直扑仁和楼。

    到了仁和楼二话不说把所有账目搬走。

    掌柜的起初很怕,因为薛理到京师不足仨月, 先前在东宫, 后来在户部,手里没钱从不出来用饭, 掌柜的不认识他, 看其年龄以及盛气凌人的样子误以为是哪个皇亲国戚。得知薛理是六品小官,再想想京中也没有姓薛的贵人,他瞬间换了副面孔, 神情倨傲地叫他把账目放下。

    薛理充耳不闻,带着同僚离开。

    抵达户部薛理就把账本分发下去。

    户部郎中见过魏公公,看出太子要办仁和楼。他认为陛下不会因此同太子动怒,太子又不是要动日进斗金的丰庆楼。此事呈到御前,陛下兴许都不会正眼看一下就抬抬手交给太子。是以郎中无需担心查抄了仁和楼会惹得陛下不快,便问薛理要不要帮忙。

    薛理梦中忙着弄权, 如今到户部不足两个月,看得懂账目但是有些吃力,有人帮忙他自是求之不得。

    仁和楼前几年的账做得很用心。然而这两年得意忘形,近几个月的账目堪称一团乱麻, 薛理个门外汉也能一眼看出总账和支出对不上。是以半个时辰,薛理和同僚就挑出一摞经不起推敲的账目。

    饶是户部上下深知仁和楼有鬼,也没想到一个小小酒楼每月贪墨百贯之多。还是账簿上看得出的。看不出的最少要加一个零。

    原先只想帮忙的郎中越看越愤怒:“严惩!必须严惩!”

    薛理拿着最明显的六本账簿前往刑部。

    发生在东市的事应当交给地方官——长安城一分为二,东边归万安县管辖,西边归长安县。东市的父母官便是万安县知县。然而仁和楼情况特殊,追根究底是皇家酒楼,只有“三法司”敢查敢审。

    大理寺负责复核审判全国重大案件,日日忙得不可开交。三法司之一的御史台行使弹劾、监察权。唯有刑部能调出人手接管此事。刑部的捕头日日在外缉拿要犯,远比大理寺和御史台了解仁和楼。

    薛理上告刑部仁和楼贪污,证据确凿,而刑部和户部离得近,刑部诸人经常见到薛理,很清楚他是太子的人,不敢推诿,是以他前脚出门,刑部侍郎就令捕头前往仁和楼拿人。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