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理力争道:“纵然师父有罪,如今朝廷还未定夺,此去京中福祸难料,使官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还望容情。”

    使官阴冷的目光落在圆娘身上,她高昂着头颅,回看过去,丝毫不惧。

    苏迈护着母亲与弟弟们,不让她们被官兵推搡到,独独辰哥儿死死护住圆娘,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与她一同直视使官,毫不畏惧。

    使官冷哼一声道:“待会儿走水路北上,你们有空在这儿哭哭啼啼,不如抓紧时间前去渡口候着。”

    砚青早已备好马车,苏迈护着一大家子登上马车,辰哥儿与圆娘乘马前行。

    七月的湖州闷热难当,蝉鸣遍彻官道,官道两侧除了葱葱郁郁的柳树,还有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

    渡口边,当地

    耆老拄着龙头杖匆匆赶来,身后的随从带着上好的酒肉,他躬身请使官用些饭食,也好腾出些许功夫给苏家话别。

    苏轼看着狼狈跟来的妻儿,不知做何宽慰,半晌后他挤出一个微笑,故作轻松道:“你何不像杨处士之妻那样,写诗赠夫送别?”

    王闰之破涕为笑,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臂膀嗔道:“都何时了?还有心情开玩笑!”

    二人之间的情谊心照不宣。

    苏轼粗略的交代了一下家事,便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60-70(第3/15页)

    使官押上船,苏迈获准陪着父亲一道进京。

    圆娘站在岸头挥动着双臂,高声喊道:“师父此去必会平安无事的!无论何时,您都要努力的活着,我会救您的!”

    苏轼站在船头高呼:“圆娘,回去!回到你师娘身边去,不要涉险!江水打湿鞋子是会着凉生病的!”

    船越行越远,直到最后消失在山峦拐角处,圆娘瘫坐在岸头,眼泪扑簌簌的直往下掉,她喃喃自语道:“师父,我必会救你!”

    第63章

    苏轼已被革职,湖州的官舍不能再继续住下去了,王闰之指挥随从打包行李,一家子要寄住到南都苏辙家去。

    苏迈随苏轼登船北上,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主心骨尽散,王适、王遹兄弟一同帮助王闰之打包行李,准备陪苏家家眷前往南都。

    苏轼那边情况未明,一家老小受惊不小,惶惶不可终日,而且家中的进项因苏轼被革职查办而乍然一空,为了节省花用,王闰之带领家眷去往南都是无法带很多仆人的,在苏家帮短工的仆人就地遣散,签了长契的仆人被安排在了相熟的同僚家里。

    苏轼的姬妾们一一挥泪辞行,愿意被王闰之安排的便听从安排,有自己去向的给一笔遣散费也由着,数名姬妾最后只留了一个朝云死活不肯离去,誓要与苏家共进退。

    莫说主屋,就连小郎君小娘子屋里都减了不少人,苏迈、辰哥儿各留一名书童一个奶娘,叔寄、六郎还未开蒙,身边只留了奶娘,其余粗使小厮皆被遣散,圆娘没有奶娘,所以只留了拂霜和知雪,其余粗使丫鬟、婆子也将被遣散,宛娘是侄女而且只带了贴身大丫鬟翠缕长住苏轼家,因此并未减员。

    原本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除了主子,其余皆被遣散了七七八八,厨娘畏惧苏轼将定大罪,说什么也不随王闰之北上,自行离去,临走前还顺走苏家厨房的半扇羊肉和五斤活虾……

    砚青说什么也要追讨回来,王闰之心力交瘁的摆了摆手道:“随她去吧。”

    任嬷嬷听说苏轼被京中来的钦差即时抓走,吓得双腿发软,当场便晕死了过去,这会儿被人掐人中掐醒,连哭都找不到调,只以为要大难临头了,直言对不起先君先夫人,没有照顾好郎君!

    叔寄和六郎年纪尚小,最是藏不住心绪,眼见爹爹被官差推搡上船,一去不复返,吓得哇哇直哭。

    一家老小,哭的哭,闹得闹,烦乱的很。

    辰哥儿见父兄不在家,他便是家里最大的儿郎,此时虽然心中也很慌乱,但上要帮扶母亲,下要照顾弟弟妹妹,亦强忍着悲伤不敢表现出来。

    宛娘和翠缕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又帮圆娘收拾行囊:“圆娘,我们须得尽快回南都去,找阿爹商议对策,救出伯父!”

    圆娘点了点头,她将自己先用不到的东西归置起来,急用的东西又另装了箱笼,最后收拾完毕之后做好相应的记号,命砚青、砚秋兄弟抬上了马车。

    那些用不到的东西带着也是累赘,只是此时不好变卖,恐怕传出什么离谱的风声去,待到了金陵,那里比湖州还要繁华,她再隐姓埋名将这些东西处置了,也能多卖些银子。

    当然,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师父的诗稿!朝中那群人好不容易将师父落了狱,怎会不费心尽力的罗织罪名按在师父身上!

    她记得朝廷还是会派人来搜诗稿的!这些诗稿便成了棘手之物,若被有心人摘到只言片语便又是一番腥风血雨的挞伐,若是一把火毁去,师父多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岂不可惜?!

    圆娘迅速镇定下来,她问小饕餮道:“我可兑换的空间有多大?”

    “约摸一个储藏室半个客厅那么大,话说你自己的地方你应该比我清楚大小。”小饕餮回道。

    储藏室地面空间堆放了不少杂物,有些狭小,只能在杂物上继续堆叠才能够使用,客厅倒有不少空间在,但能兑换出来的只有半个,她跟小饕餮打了个商量,问道:“我可不可以预支兑换一些空间?”

    小饕餮挠了挠头道:“我劝你别,利息太高了,这样做完全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得不偿失!”

    “兑吧,顾不了那么多了,再昂贵的东西也比不上师父的诗稿重要。”圆娘回道。

    小饕餮还想说什么,但见圆娘心意已决,它只好拿出一份预支兑换的合同来找圆娘签字走流程。

    在圆娘签好字搁笔的那一瞬间,整个客厅便完完整整的映在她的脑海里,她算了算书房里的诗稿、孤本,兑换的空间勉强够用。

    此时王闰之还没顾得上书房这边,圆娘急匆匆的将辰哥儿拉到一旁问道:“二哥,你信我吗?”

    辰哥儿被她说的一头雾水,继而问道:“圆妹何出此言?”

    “我欲藏一部分师父的诗稿,绝对保密,你相信我吗?”圆娘扑朔着长长的鸦羽般的睫毛问道。

    辰哥儿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道:“我信,我亦有此意,既然咱们俩心有灵犀,我自然信得过你。”

    “好!”圆娘回道,“我这就去藏,师娘还没顾得上这边,你去门口看着人,我不叫你,你别进来。”

    辰哥儿虽然疑惑,但圆娘吩咐的,他都一一照做!

    他像门神一样替圆娘守着书房的门,不放任何人进来。

    圆娘迅速去书房收拾苏轼的诗稿、书信、字画、名贵的孤本,收拾了足足有十三个箱子,还不算普通的藏书。

    她将兑换的空间打开,把这些箱子都竭尽所能的塞了进去,兑换空间被填得满满当当的,见缝都不见得能插针。

    一些无伤大雅的、圆娘平时悄悄背记下来的诗稿留在外面掩人耳目,没有硬塞进兑换空间里占地方。

    一切安排妥当,圆娘这才松了口气,将辰哥儿唤了进来。

    辰哥儿见父亲的诗稿九成都不见了踪迹,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依旧没有询问,他知道圆娘会将它们藏得很好很好,不会让任何人寻见。

    二人与春砚、知雪又收拾家里的藏书,砚青、砚秋搬完各房行李回来,见书房空荡荡的,该打包的都已打包,他们亦没有检查,只交代春砚要收拾仔细,不要遗漏了任何物品,春砚点头称好!

    待苏家能带走的行李都装入马车后,一家老小亦登上前往码头的马车,叔寄和六郎跟王闰之坐在一辆马车中,圆娘、宛娘、知雪、翠缕坐在第二辆马车中,任嬷嬷和朝云、拂霜坐在第三辆马车中,王适兄弟骑马随侍左右,砚青、砚秋在赶马车,辰哥儿和春砚替圆娘等人赶马车。

    经此变故,辰哥儿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不知在出神想些什么,只是待圆娘更加无微不至了。

    深夜里,押送苏轼的船只因为船舵损坏需要修理,暂时停靠在太湖鲈香亭畔,他不被允许上岸,只能待在船里等待,使官皇甫遵出示的诏令中说他谤讪朝廷,讥讽圣上,所以才被革职押京审问。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只是不知朝中有哪些人想要置他于死地?自从熙宁新政以来,朝局愈发波谲诡异,福祸难测。

    八年前,因他反对新政,御史知杂事谢景温受人指使参奏他扶丧回蜀期间,私贩盐铁,只是些捕风捉影的谣言便查了他数月,因此他这才心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60-70(第4/15页)

    意冷离朝前往杭州任通判,已是收敛了许多,很少上书给

    官家陈说新政之弊。

    他已避世如斯,亦不被放过。

    而且,前些日子看朝廷抵报,王安石已被罢相,新党深受重创,群龙无首,争权夺利尚无分晓,应当没有闲功夫隔着数千里山河来整饬他,所以到底是谁的主谋?非要将他押京入狱才罢休。

    苏轼望着月光下粼粼湖水陷入沉思,越想越觉得可怖,他虽然身位不高,但亦有些名声,等闲人不至于这样潦草的扳倒他,朝中有威望的巨擘如今贬的贬,谪的谪,谢世的谢世,哪来的闲工夫寻他的晦气?怕只怕,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大抵不单单是一拨人对他发难,看来此间之事不是那么容易善了的。

    湖上的夜风潮湿冰凉,苏轼身上的薄衣不抵风寒,他想着前路未卜,生死难料,亦觉得心寒、胆寒。

    他出神的望着涟漪四起的湖面,夜色之下,湖水黑漆漆的亦显得阴阴沉沉,他只觉前途一片惨淡,一想到入京之后被严加拷问,不知多少亲友故交会被连累?!!

    倒不如……倒不如,舍身一跃,葬入鱼腹的好!也落得个清静!

    苏轼存了死志,往外迈的步子也有些迫不及待的急促。

    “爹爹!!”苏迈睡过一觉后,见苏轼神色淡淡,一副超脱物外的模样,便知不好,急忙出口喊了一句叫住他。

    苏迈再也躺不下去,起身疾走两步,拽住苏轼的衣襟将他往船舱里拉了拉,父子二人静默片刻,谁也没开口说话。

    半晌后,苏迈抿了抿唇,低叹了一口气道:“爹爹,圆娘还在家中等着您……”

    苏轼抱膝坐在船舱里,将脸埋在双膝之间,沉默不语。

    苏迈自顾自劝解道:“前些年,我看那张氏亦是趋炎附势之徒,如今爹爹落难,圆娘的亲事怕是悬了,这两年我们还能照看她,待我们兄弟各自成亲宦仕南北后,圆娘的处境只会越来越尴尬,先不论我们兄弟,爹爹总得替圆娘妹妹想一想啊!”

    苏轼闻言,身形一僵,他犹自忆起那道明若朝阳的身影,总是欢快的随侍在他左右,她是个爱笑的姑娘,性子又刚烈无比,动不动就要闹着离家出走,后来跟着王生学了些拳脚功夫,胆子愈发大了。

    他刚刚一时左性险些做了傻事,依圆娘的性子,他若殁在太湖,她必会亲上汴京去为他讨个公道,与那群戕害他的人不死不休。

    苏轼思及此处,心神俱颤,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微微侧头看了苏迈一眼,哑声道:“这里太闷,我刚刚只是想出去透口气,你以为我要做什么?”

    苏迈深吸一口气,亦不打父亲脸面,只讪讪笑道:“透气,透气,儿子陪你。”

    “不必了,睡吧,你也熬了一整天。”苏轼说罢,便躺平身体,将双臂垫在脑袋下,阖目自睡。

    不出片刻功夫,苏迈便听到熟悉的鼾声,只不过有了刚刚那惊魂一幕,他再也不敢死死睡去,时刻提心吊胆盯着父亲,生怕父亲想不开,自寻短见。

    第64章

    苏家的船在金陵靠岸补给,一清早圆娘在房中写文帖。

    她特意穿了一件少年郎君常穿的灰青色皂缘襕衫,女扮男装。

    宛娘见状,有些诧异,问她:“今日可是要下船?”

    圆娘点了点头道:“有几箱子小时候的玩意儿,已然用不到了,扔了可惜,正好在金陵出手,也好补贴家用。”

    宛娘听得心中悲伤,生怕她典卖还用着的衣裳首饰,忙自告奋勇道:“我随你去,也好叫伯母宽心。”

    圆娘道:“正有此意!”

    她趁宛娘去更换衣衫的空当,去敲了辰哥儿房间的门,见春砚布满血丝的双眼,知这对主仆自从上船后便没有休息妥帖,她暗自叹了口气,抬头轻声问道:“二哥还在睡着?”

    春砚摇了摇头道:“早醒了,在房里写拜帖呢。”他抿了抿唇又道,“小娘子,有句话不当我们做下人的说,可……”他眼眶发红,强撑着泪水,继续说道,“小娘子还是劝劝二郎吧,这一路上他拜访了无数郎君旧友,十有八九吃了闭门羹,其余的不是遭人冷眼奚落便是被人落井下石,他们谁都不肯在郎君的案子上说几句公道话,小的倒也不怕别的,怕只怕二郎年纪还轻,一时想不开会因这些事上移了心性。”

    圆娘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平日里顺风顺水的谁都可做贤良君子,越是遇到事儿了越到了勘验心性的时候,退让不得,你也莫担忧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