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一曲毕,苏遇笑道:“是挺鸡飞狗跳的。”

    春砚小心翼翼道:“二郎,水要凉了,快出浴吧。今日我找城中的名医给你配了些金疮药,得赶紧上药止住伤势才行。”

    苏遇将玉笛放在一旁的短凳上,他双手一撑浴桶边缘,圆娘只听一阵哗啦的水声,屏幕上一片雪花……

    “喂,小饕餮,这个皮肤是太监设计的吗?”圆娘幽幽的问道。

    “为什么这么说?”小饕餮好奇的问道。

    “因为下面没了!”圆娘回道。

    小饕餮:“……刚刚还不看不看的,这会儿反而意犹未尽了,这个小彩蛋只跟水相关,他都要出浴了,自然没得看咯。”

    圆娘忧愁道:“看看我还有多少余额?给我兑一份加强版的云南白药,连带着这几坛子酒给苏遇送过去吧。”

    小饕餮瞥了一眼余额,瞬间眼前一黑,忙又查看了加强版云南白药的价格,待找到时它大松了一口气,大喊道:“够兑的!够兑的!”

    她拿到云南白药,去书房里找苏轼,见苏轼还在醉着,书案上却留着两首诗,可见他之前有清醒过来,只不过后来又醉了。

    其一: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

    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30-140(第3/19页)

    把仍叨地主恩。

    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其二:

    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

    欲求公瑾一囷米,试满庄生五石樽。

    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

    刺史不须要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

    圆娘默默望着这两首诗出神,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苏轼的声音:“圆娘来了,为师已将诗做好,看看还满意否?”

    圆娘回眸笑道:“师父的诗可是大宋最好的,哪里有不满意的道理?”

    苏轼摆了摆手道:“你这小娘子倒是一点儿都不谦虚!”他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说道,“伯达去外面雇船了,这批酒必能在中原冰封前送抵汴京。”

    圆娘闻言点点头道:“如此再好不过了,年关各家各户都会囤些美酒,若能及时运到还能大赚一笔。”

    她想了想又道:“酒先运给长公主尝尝,再运去云水间。哦,对了,叔父那里,还有与苏家交好的亲朋好友那里,都送一些吧,也算是万里共饮过了。”

    苏轼笑道:“好,好一个万里共饮!”

    圆娘又眼巴巴的问道:“师父,给二哥送些,好不好?”

    “可以呀,让他也尝尝咱们圆娘亲自酿的酒!”苏轼说道,“咱们雇的船从广州走一段海运北上,路过泉州的地方顺带停一停,正好给他卸下几坛子酒。”

    “如此便再好不过了,师父有什么东西要带给二哥吗?”圆娘问道。

    苏轼点了点头道:“有的,我新编了一册诗集,里面是咱们一家人往日的诗文应答,辰儿的偏少,正好将这诗集给他送去,叫他添几首最近新做的诗,我脑袋有些晕,你替我写封信给他吧!”

    “好嘞!”圆娘心满意足的答道。

    “你师娘她们给他做了几套新衣裳鞋袜,也一并放到船上,给他捎带过去。”苏轼又嘱咐道。

    “嗯嗯!”圆娘点了点头,她正好可以把自己兑换的这瓶云南白药放在衣裳包裹里,给他送去,哎,希望他身上的伤早早养好!

    送药的托辞她都想好了,就说做梦梦到他受伤了,心下不安,故而给他送了一瓶上好的金疮药以备不时之需。

    万事俱备,只差船到位。

    第132章

    酒坊里的酒需要在三日内全部运到船上去,这是个不小的工作量,仅凭苏家的劳动力累死也搬不完。

    圆娘命砚秋出去招了十几个短工来,要求耐力足,手脚稳当,毕竟将酒坛搬到船上需要耐心和细心。

    砚秋也是个麻利的,一日内便将圆娘所需的短工招齐,一个短工一日工钱250文,管早餐和午餐。

    每三个短工为一组,每组有具体到人的工作量,干不完是要换人的,这就杜绝了吃白食混工钱的人。

    圆娘和宛娘带着各自的贴身侍女,蒯着小竹篮,竹篮里有米糊和刷子,还有已经写好字的红方纸,她们负责查漏补缺,将字迹模糊的酒坛重新帖字,以防到汴京后被人弄错。

    给蜀国长公主和苏遇的酒是另行存放的,最是妥帖不过。

    一行人各有各的忙碌,待到晌午时,砚青和苏轼推着一个小车来给众人送饭。

    砚秋招呼大家来吃饭,忙碌了一上午的短工们,得了闲用搭在肩头的手巾擦了擦额头颈间的汗珠子,大跨步朝开饭的地方走来。

    砚青在大海碗里盛米饭,砚秋负责给米饭上铺菜,是梅菜扣肉和清炒笋片,一荤一素,米饭是管够的,旁边还有一桶被井水湃过的醪糟蛋花汤,亦可以尽情享用。

    苏轼拎起小车上的食盒,朝酒坊后堂走去,知雪和翠缕正在给各自的主子汲水净脸,金猊奴蹲在两个竹篮之间,忠诚的像个卫士。

    它见苏轼拎着食盒进门,忙摇着蓬松的大尾巴凑过去,苏轼笑呵呵的揭开食盒盖子,取出一块肉骨头给它,金猊奴一口衔住叼着就跑!

    苏轼将食盒中的小菜一一摆出,有香油拌藤菜,辣炒花蛤,丝瓜炒肉,还有一盅酸梅汤,三碗白莹莹的米饭。

    藤菜用滚水急汆过,颜色翠绿,口感爽滑,拌上香喷喷的芝麻油,清香可口,十分开胃,最适合没胃口的时候食用。

    花蛤是用蓼菜和生姜炒制的,鲜中带辣,一口下去,味蕾为之一震,让人爱不停口。

    丝瓜是圆娘最爱吃的菜,入口鲜嫩爽滑,既有肉的口感,又没有肉的油腻,味道又是鲜甜的,煲汤也好,炒食也罢,总不会叫人失望。

    圆娘胃口大开,竟吃了大半碗米饭,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是热的

    吃不下饭,如今天气没有那么酷热了,她的胃口却没有跟着回来,这也是她来酒坊忙活的原因,多动动,吃得下,吃得多,身体才有力气。

    宛娘算是舍命陪君子了,她没有先吃饭,而是先喝了两口酸梅汤,竟然不是拿井水湃过的,她失望的放下了碗,命翠缕去外面打一碗醪糟蛋花汤来。

    苏轼摇了摇头,吩咐翠缕道:“只需给她打少半碗,女子太过嗜凉容易伤身,总是不好的。”

    “伯父,你看看我,都要热扁了。”宛娘吐了吐舌头说道。

    苏轼笑呵呵的回道:“哪里的话?你圆润的很。”

    宛娘哪里肯依,直嚷嚷说一个小娘子圆润是很冒犯的话,她要轻身。

    苏轼笑着给她夹了两箸菜,说:“先吃,吃饱再说。”

    宛娘不安的问圆娘:“圆娘,我真的胖么?”

    “不胖,这样刚刚好。”圆娘笑道。

    “那就是胖咯。”宛娘嗷呜一声,吃得更欢了,“回头请伯母将嫁衣的尺寸再放大一些,不然嫁衣绣好了,我却穿不下去,岂不尴尬?”

    “无妨,能吃是福。”圆娘说道,“总比做病西施的好,风一吹就倒,有什么意思呢?”

    宛娘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前日的风刮的真吓人,酒坊的屋顶子差点被风掀走,多亏圆娘盘下这家酒坊时特意加固了屋顶。”

    圆娘道:“这里离海近,海上来的风动静总是格外大,酒坊逃过一劫,只是不少民居遭了殃。寻常百姓家徭役赋税繁重,偏生这里的官府不许以粮抵税,百姓没办法只得拆了房梁典当了交税,风雨一来,只剩遭罪的份儿。”

    苏轼闻言,颇有些食不下咽的滋味儿,他思索片刻后说道:“过几日我给朝廷上道扎子,请求朝廷减免惠州百姓的赋税,总要让百姓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去。”

    圆娘给他夹了一片肉道:“师父多吃一些,多吃才会有力气写扎子。”

    “嗯。”苏轼点了点头,继续提箸吃饭。

    三人将将要吃饱时,砚青满头大汗的跑进来禀告道:“郎……郎君,大事不好了!!”

    苏轼轻轻放下碗筷,睨了他一眼,淡声说道:“何事如此惊慌?”

    砚青擦了擦额间的汗,恭敬回道:“刚刚夫人遣婆子说家里来客了,那……那客人居然是程家那边派来的,说程家的郎君刚升了广州提刑,按例是要巡察辖地各州县的,说是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30-140(第4/19页)

    日便到惠州了。”

    圆娘和宛娘相互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问道:“哪个程家?”

    苏轼脸色沉的能滴下水来,他缓缓起身,在庭中踱步。

    砚青悄声对两个小娘子说道:“还有哪个程家,自然是先太夫人的娘家,此次升任广州提刑的便是八姑奶奶的夫婿程之才。”

    宛娘一下子想起什么来似的,跟圆娘咬耳朵道:“这个程氏忒不是东西,当年姑母嫁过去不到两年就郁郁而终了,朝中那些新党果然不怀好意,特意将这煞星调来,说什么行巡察之责,不过是想苏程两家挟仇相对,如今伯父失势,他们这是要打击报复呢!”

    圆娘暗骂一声:“杀人诛心!”

    经宛娘这么一点拨,圆娘立时也想起来了,程之才在朝中属新党,师父与他不仅有家仇,更是政见不合。

    假如师父冷待此人,程之才不消做什么,只不咸不淡的跟左右陪同的惠州官员们交代一句,便够苏家喝一壶的。

    假如师父与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那传出去的话就更难听了,旁人会说苏轼为求自保置父命不顾,置家仇不顾,竟对仇人卑躬屈膝,污文人折节,这不是杀人诛心是什么?!

    圆娘担忧的看了一眼苏轼,她抿了抿唇走过去说道:“师父如今是戴罪之身,哪有大张旗鼓出门迎客的道理?兄长亦要悉心准备科试无暇他顾,叔寄身子不爽利亦不方便见客,可若人主动来访咱们不去迎着便是不知礼,这么着,到那日我与六郎去迎他如何?”

    宛娘道:“对对对!!到时候把你县主的那套行头一穿,也不算辱没他了!!”

    圆娘摆了摆手道:“不必如此,只是替师父迎一迎故人,又不是要当面锣对面鼓的掐架,可以穿的庄重些,但不必如此隆重,我是什么身份,他想必心知肚明。”

    苏轼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虽不才,又如何能躲在儿女身后苟延残喘?此事我自有主张,你们不必担心。”

    “可……可是,无论师父怎么选,进亦难退亦难,若与程氏和好如初便是枉顾师祖遗命,若与程氏冷眼相待只怕是如了那群人的意。”圆娘说道,“现在该我帮师父了。”

    苏轼拍了拍她的手,浅笑道:“你们在酒坊里忙吧,我回家去看看。”

    圆娘摇了摇头道:“我跟着师父一道回家去。”

    宛娘连忙说道:“我也回去,我也回去。”

    就这样,三人一同回了苏府,程之才派来的人已然打道回府了,圆娘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看着那人留下的书信,全家愁云惨淡,不知此番是福是祸?!

    苏轼神色淡淡的拆了信,迅速浏览一番,陷入了沉思。

    圆娘将信接了过去,快速扫了一遍,微微诧异的看了苏轼一眼。

    大家都看不明白二人的表情了,遂将信铺在茶几上,一同围观,而后,苏迈纳闷道:“甚是奇怪,爹爹才是失势的那个,这程提刑怎么这么谦卑?按说他程家现在如日中天啊,怎么字里行间像有求于我们苏家一样?”

    宛娘大胆想象道:“难不成他们家有人贪赃枉法,有什么把柄落在政敌手里了?”

    程家的政敌都是守旧派,而苏轼在守旧派中的威望极高,他们若真是因为这个想让苏轼帮忙周转一番,倒也说得通。

    可圆娘摇了摇头道:“不像,只要官家对新政不死心,程家的好日子没这么快到头。”

    苏轼没有答疑解惑,反而对圆娘说道:“家里要送去泉州的东西不少,没个可靠的人跟着,总担忧会出岔子,我有些不放心,圆娘,不若你跟着商船一道北上,也好替我看看辰儿,好一阵子不见他,也怪想的,再看看他们泉州市舶司的衙门建的如何了?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圆娘指了指自己,难以置信道:“我?”

    宛娘道:“伯父,我也想去泉州看看。”

    苏轼屈指弹了她脑袋一下道:“安心在家待嫁,莫要乱跑!”

    宛娘揉了揉脑袋道:“可是我都有好几年没见二哥了,他说过要送我出嫁的,如今他外出为官,我总要找他多要一些添妆才是。”

    苏轼道:“你这个小算盘走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