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80-19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sp; 舞台两侧的十二面铜鼓同时被敲响,鼓手们甩开膀子,手臂肌肉绷紧,鼓槌砸在鼓面上,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声响。鼓声在展厅内回荡,震得玻璃穹顶微微颤动。

    舞台中央,十二名穿着民族服装的舞者同时跃起,裙摆旋转,像一朵朵绽放的花。维族姑娘的琴弦震颤,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琴音高亢,蒙古族的马头琴低沉悠长。

    观众席上,各国代表也已经落座。

    与此同时,展馆外的广场上,十二门礼炮再次轰鸣。

    轰!轰!轰!

    炮声比之前更响,震得地面微微颤动。人群再次沸腾,欢呼声像海浪一样拍打着博览中心的墙壁。

    主舞台上,液压升降台缓缓升起,露出藏在下面的十二名舞者。他们手持彩绸,随着音乐节奏旋转,彩绸在空中划出流畅的弧线。

    十点零五分,开幕式进入高潮。

    自治区领导走上舞台,拿起话筒。

    “第一届乌市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展馆,甚至穿透玻璃穹顶,传到外面的广场上。

    “——现在开幕!”

    话音落下,十二枚□□同时升空,在空中炸开,形成一片绚烂的红色、金色、银色的烟火。

    人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展馆内,各国代表站起身,鼓掌。

    展馆外,人群仰头望着烟火,有人吹口哨,有人大喊,有人激动地拥抱身边的人。

    烟火的光芒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像一场盛大的、无法复制的瞬间。

    姚新泉看向师月江,才发现师月江也看着自己,两人相视一笑。

    再看身边众人,各个儿都眼眶泛红神情激动。

    十点十分,开幕式结束。

    人群开始流动,像潮水一样涌向各个展馆。

    展馆内,展台已经布置完毕,商品陈列整齐。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石副县长用力拍了拍手,让大家振奋起来,“咱们不能跟人家那些什么能源或者类似的东西相比,咱们也不用比。咱们就看看咱们自己的这些农副产品之类的,争取多来点单子,别的都不管!”

    几人不知道的是众人的目光其实多多少少都会停留在他们摊位上,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位站在那儿翩翩起舞的模特。

    只见“她”穿着一套红色艾德莱斯舞裙,那裙子的颜色也不知道是怎么染得,并非正

    红,倒像是杂糅了些橙色进去,艳丽非常。

    而且裙摆层层叠叠,若那假人模特是定定站在那里倒还看不出什么,但那模特却舞姿翩翩,裙摆如花瓣般舒展,很是美丽,甚至让人觉得只要再来一阵风,那模特便会翩然起舞活过来一般。

    裙身上绣着金线,在灯光照射下金线像是活了一样,一闪一闪地刺人的眼睛。

    下半身繁琐上半身就简洁了一些,就是一件黑色修身长袖。

    模特头上戴着一顶小帽,也是红的,帽檐却镶着一圈金边,后面还坠着红纱。帽子上绣着同样的金线花纹,与裙子呼应着,像是从同一匹布上裁下来的。

    模特的一只手臂弯着,手掌向上,作托帽状,另一只手则斜斜地垂下,指尖微微翘起,仿佛刚刚结束了一个旋转,正待音乐再起时继续舞动。

    模特手指僵硬,也就从这里还能透出一两分假人的意思来。

    为什么说只有手指呢?脸上看不出来?

    确实,脸上看不出来,模特的脸上挂着一条红色面纱,使得“她”更多了两分神秘。

    这条裙子上无论是刺绣还是做工都是找了他们县里手艺最好的人耗时很久才做出来的,往这一站,立马上就吸引了众人的视线。

    下面人把事情报给领导听了后,领导也觉得有意思,悄悄去看了两眼又让人去打听了是怎么回事儿,没一会儿他们市这次过来的领导便过来了。

    石副县长赶忙起身与对方握手,童副市长笑眯眯地跟他握手,“小石同志很有想法啊,这个模特有意思,咱们周围这一片只要有人经过那就没有不回头看看的。”

    石副县长笑了起来,“也是我们着急想让县里发展起来,咱们县虽然人不多,但是能耐人也是有的,不展示出来,谁能知道咱们县也卧虎藏龙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九十年代开牧场》 180-190(第7/13页)

    他指着姚新泉道,“我们小姚同志想出的点子”,又指着师月江,“小师同志亲自调整的模特,这两位同志都很能干!”

    童副市长琢磨着姚这个姓,突然问,“之前7.2诈骗案就是这位小同志反应的问题吧?”

    姚新泉不清楚对方怎么知道自己的,但还是点了点头,“没错。”

    童副市长笑了笑没说什么,但姚新泉总觉得那个笑意有些浮于表面。

    等他走了之后石副县长想了想皱眉,“别跟他打交道”,多的也没说,但态度表示得挺明显了。

    师月江想问但姚新泉拦了下,没必要,正常情况也不会跟对方有什么交流的机会。

    石副县长余光看到姚新泉后心里也忍不住叹气,事情是好事情,但问题是因为这个事儿,上面下来了不少人,难免之间有些裙带关系,他虽然不知道童副市长为什么对姚新泉有意见,但也没什么好说的,除了这些还能是什么?

    人家是跟着自己出来的,他肯定得把人好好带回去,可激动的心情不免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场馆内人不少,但是到他们这个角落里来的人真不算多,众人见迟迟没有外商过来不免有些焦躁。

    石副县长见状安慰道,“别急,这才哪儿到哪儿,开幕式刚结束,人家总得去主展厅逛逛,咱们这儿偏,得多等会儿。”

    众人点了点头,也知道是这个理儿,但还是忍不住往门口看。

    这一看,倒还真看到有人往这边来。

    那人穿着一身西装,打着领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着像是哪个公司的大老板,看长相的话好像也是中亚那边的长相,应该是个外商。

    沈鹏眼睛一亮,赶忙主动迎了上去,“您好,欢迎来到我们县的展位,这是我们这次带来的农副产品……”

    那人听了他的话后停下脚步,随即便皱起了眉头,“不是从这里去能源展区吗?”

    沈鹏懵了,不是,他听不懂啊!

    姚新泉见两名翻译都没动,暗暗叹了一口气上前解释了起来,“这边是农副产品还有一些轻工业产品的展区,能源在另一边的。”

    对方懊恼地拍了下脑袋,“我不太认得路”,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问,“你可以带我去吗?我可以付你钱!”

    姚新泉低声跟石副县长解释了一声,石副县长有些无奈,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人,他们先招揽了过来,结果是来错了地儿的!

    也怪这人大踏步往前走丝毫没停留,如果不是沈鹏胆子大留了下人,谁知道这人会走到哪儿去啊?

    “去吧,也看看外面怎么样,开幕式听动静人都不少,怎么咱们这边都见不到几个人啊!”

    也不单单是他们家,其他家也没见着人。

    人呢?

    姚新泉点了点头,他带着师月江跟着那名外商往外走。

    那名外商发现走错了地方后突然来了些兴致,“这边有卖活牛和羊的吗,肉的品质怎么样?”

    姚新泉点了点头,“有倒是有,不过人家是带来参展的牲畜,我是没机会尝到了。”

    外商笑了起来,就听姚新泉又道,“但新省的肉质那是出了名的好。”

    第186章

    外商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这番话。姚新泉对他刚才提到的能源问题有些好奇,便问道:“你有打算从国内这边进口能源吗?”

    这次新省的多个相关单位都展出了能源产品,姚新泉这两天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比如哈市煤田已经初步开发,部分煤炭企业参展,主要面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缺煤国家进行推广。

    然而,姚新泉与师月江聊了聊后,对这条路子并不太看好,问题实在太多了。就拿吉尔吉斯斯坦来说,他们了解到该国主要缺煤地区在北部的比什凯克周边,而哈市等地的煤田想要运往那边,只能通过公路运输,因为两国尚未通铁路。

    公路运输的话,大多数货物需要经伊犁到霍尔果斯口岸,再到阿拉木图,最后才能到达比什凯克地区。这样一连串的运输费用得多高?吉尔吉斯斯坦目前经济相对不发达,不说负担得起与否,单说这样划得来吗?

    再者,哈萨克斯坦的埃基巴斯图兹煤矿距离吉尔吉斯斯坦更近,且有铁路直达,价格更低,他们没有必须与新省煤矿合作的理由。

    此外,这几个国家毕竟才独立不久,内部存在不少政治问题。比如塔吉克斯坦目前还在内战,吉尔吉斯斯坦虽然尚未出现动乱或战争,但至少也没办法进行大规模基建或国家层面的合作。

    因此,两人讨论后认为,这次更多是双方进行洽谈,但他们不太看好能成,估计上面的人也清楚这一点。

    外商笑了笑,但并未明确表示是否来采购能源,只是说:“我得先去参观参观。”

    姚新泉也没继续这个话题,带着他往前走,突然问道:“这位同志,你有兴趣采购点儿蜂蜜或者熏制产品吗?”

    对方一愣,没想到她直接开始推销,随即笑了起来:“这个之后再提吧。”乌洽会还有好几天,不至于在第一天就确定下来。

    姚新泉点了点头,也没强求,两人继续往前走。将外商送过去后,姚新泉和同伴也没多留,转身回到自家摊位。到达时,两人愣了一下,怎么这么多人?

    再一听才发现,原来大多数是本地的散客在参观,并非外商。两人有些丧气,乌洽会虽未禁止零售,但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像他们这样的小柜台携带一些展品可以零售给游客,且数量有限。

    另外,乌洽会的最后一天是专门针对散客的,想要购买的人大多集中在那一天。等送走这波散客后,两人才挤了进来。石副县长朝他们苦笑:“大都是参观或者想试吃的。”

    姚新泉理解:“吃的东西肯定得让尝,不好吃人家可不会买。”而且她主要还是想让外商也尝尝看。

    中午,姚新泉两人溜回招待所,给小猫喂了些肉后又赶了回来。乌洽会正式开始后,实在不方便把小猫带过来,太说不过去了。

    下午,这边倒来了不少外商,见他们没往这边走,参观完其他展台后便想离开。姚新泉想了想,切了点儿熏肉端在纸质托盘上走了过去。

    “您好,我们展台也有熏制品,您要不要过去看看呢?”她刚看到这位外商在查看其他展台的熏制牛肉,便切了些熏肉端了上来。

    阿扎马有些不耐烦,更不高兴。国内现在确实缺肉,但也不是对口味完全没有要求。他转了好几家,都觉得味道一般,淡而无味,谁爱吃?

    他家里早年就是做熏制品生意的,苏联解体后他也重操旧业,但生意不好做。哈萨克斯坦在苏联时期是重要的畜牧业和粮食生产基地,经济高度依赖联盟内的分工。苏联解体后,饲料、兽药、机械设备等供应链中断,畜牧业生产急剧下降,许多国营牧场、农产也瘫痪了,雪上加霜。

    再加上国内以及俄

    罗斯的一些问题,综合导致肉类紧缺,他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这位地大物博的邻国。

    本来满怀期待,来了之后才发现口味与期望的不一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九十年代开牧场》 180-190(第8/13页)

    “你们的熏肉不好吃!”阿扎马直言不讳。

    姚新泉听后也不生气,反而笑道:“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口味肯定有差异。为此,我们专门调整了一部分配比,做了两类的熏制品,一类更适合我们本地及国内其他地区的需求,另一类则更适合您和其他中亚国家朋友的口味,您要不要试试?”

    阿扎马来了兴致,没接她递过来的托盘,而是跟着她去了展台。到了地方后,他才接过托盘,尝了一口上面切成薄片的马肠子。入口后他愣了一下,但什么都没说,又尝了一口熏牛肉。其他人的目光满是期盼地落在他身上。

    阿扎马吃完了托盘上的各类熏制品后突然笑了:“你们还真研究过我们的口味?”

    石副县长在本地待久了,也能连蒙带猜听懂一些,心里一喜,但没插嘴,让姚新泉先谈。

    “西方那边不还有句话嘛,顾客是上帝。想要跟你们合作,肯定要了解你们的口味并做出调整。”

    这话一点不假,大家生长环境不同,口味肯定有差异。

    “比如我们国家与你们中亚几国的口味相比,在熏肉方面,新省受了内地同胞的影响,会用一些调料,盐味也会淡一些。而你们中亚几国的熏制品主要还是以马肉为主,更重盐、重烟熏,香料也更简单。所以我们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