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提供的《夫郎养我众将士[种田]》40-50

    第41章

    阿兴眼皮子一跳。

    他余光扫过这两个人, 不动声色地往前走了几步挡在他们面前。

    主子也是,调.情也不好好选个地儿。

    “夫郎好狠的心。”

    阿兴背对着他们翻了个白眼。

    明明是主子里不要脸,连郎君这样的脾气都能把人逗得生气。

    戚昔从燕戡手里抽回自己的手, 往边上走了两步子。燕戡跟狗皮膏药似的, 又贴了上去。

    戚昔闷头摘菜, 任他在耳边念叨。

    燕戡逮住他衣角, 小声道:“夫郎,你理理我……”

    勉强听得见一点燕戡声音的阿兴望天:为什么从来没有这一刻觉得自己主子如此讨嫌。

    人多, 半个时辰不到便把菜摘完了。

    菜送回去之后, 阿兴估摸着一个篮子放两样。再把府里剩下的种子一包,垫在篮子或者放包袱里。

    确保一个不漏, 当即开始往府外送。

    戚昔还以为叫些人来帮忙, 但燕戡直接拿了张写满了的纸递给阿兴。紧接着, 常河又从府外进来,身后跟了几辆车。

    戚昔瞬间认了出来:“是商队的人。”

    燕戡:“嗯。”

    他揽着戚昔的肩膀,将他带离这个院子。“剩下的就交给他们, 东西都会送到的。”

    马车从将军府驶出, 沿着东、北、南几个方向离去。

    东边,野树弯村。

    今日太阳也好,到中午阳光烈了, 杜家一大家子都待在家里没有出去。

    高栋梁今早也从村后头的梢山沟村过来,找杜属善说话。

    “今年的天气属实要比往年好多了。旱也没旱几天。”

    杜属善苍老的手搓着叶子烟, 虽然背脊佝偻,但人精神头很足。“是没旱几天。再不久就要收谷子了, 不要下大雨就好。”

    快要成熟的谷子经不起雨打。

    “我跟着你种那麦子也长得好。”高栋梁说到这个, 脸上泛出喜色,“那麦穗都跟别人的大不同。”

    杜属善:“麦子要种, 你那些牲畜更是要好好看顾。”

    “这我还不知道。”

    “还有之前说的堆肥的法子我用过了,好着呢。为了几个钱,我婆娘都撺掇我去山上捡粪了。”

    说着,他看向门外湛蓝的天,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日子啊,可算是有点盼头了。”

    “好像去年将军去了一趟京都,再回来就跟开窍了似的,又是羊粪又是堆肥的。”一旁杜勇全媳妇王夏芒忽然道。

    杜勇全:“可不是,今年咱斜沙城都知道将军是个会种地的将军了。”

    “爹,你说将军从哪儿知道的啊?”

    杜属善沉下脸:“不该问的别问。将军对咱们好,你深究什么。”

    杜勇全干巴巴地笑了笑:“哦。”

    他媳妇看他被爹凶,转了个话题:“将军年纪不小才有夫人。夫人肯定好看,将军长得也俊,那娃子指定好。”

    高栋梁胳膊撑着膝盖,好奇:“前儿不是满月,你们送什么了?”

    杜勇全:“老母鸡,正好给将军夫人养身体。”

    高栋梁嘿嘿笑了声,瞧着有点贼:“要不是不能弄出动静,我打算送羊的。”

    “那叔你送的什么?”

    “羊腰子。”

    “嚯!”

    “杜家的!杜家的人出来一下。”

    杜属善抬头看向门外,自己的儿子已经冲了出去。

    “怎么了?”

    “给,你家的。”常河拎着捆着爪子的老母鸡塞过去。“下次别送了,不然还得跑来送回来。”

    “这、这不是我家的……”

    杜属善背着手打断他:“这不是我家的鸡。”

    常河:“哟呵,这是我第十次听到这个借口。”

    他把鸡往前递了递:“要不要?”

    杜勇全也反应过来,立马后退一步:“反正不是我家的,不要。”

    常河卷着马鞭,扬了扬下巴。“行,不要是吧。那我带来的菜种也别要了,反正没多少。”

    “走了啊!”

    说着他一扬马鞭,真就毫不犹豫。

    “诶!要,要!”

    杜勇全只觉面前黑影一闪,站在旁边的老爹跑了。

    他连忙追出去,心跳到嗓子眼了:“亲爹啊,你年纪大了,跑什么!”

    “要!那小将,我们要!”

    常河停下马儿,笑了一声。“早说不就好了。”

    他转身,往那个灰布包袱里掏了掏。“给!”

    巴掌大的小纸包,附赠三个辣椒一个西红柿。

    “就是这俩菜,青椒跟番茄。”

    “种子不多,先育种后移栽苗。你们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下一家还要送,走了啊。”

    杜属善小心翼翼拿着青椒看了看,又将那红艳艳的番茄捧着。“可好看。”

    “那个,瞧着他也要往梢山沟去,我就先回去了啊。”高栋梁盯着两样菜看了看,立马走。

    杜属善拿上种子,脚程飞快地往家里走。“回去看看这菜怎个吃。”

    一天的时间,常河跟商队的人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过。

    杜属善吃完中午的辣椒炒油渣跟糖番茄,立马背着手出去溜达。

    再又去别家蹭了凉拌茄子,玉米粑粑,土豆炖肉等等一系列的菜之后,背挺直了不止一点儿。

    斜沙城的菜不多,能吃的就那几样。现在忽然有了新鲜的菜,且还有种子……

    一时间,杜家又被堵住。

    连村长也坐在了杜属善家里。

    他道:“老杜,你说说怎么种,这菜籽就这么点。得小心。”

    “那小将不是说了吗?”

    “这种子可贵。”

    那就是自己不敢。

    杜属善摇摇头:“行,我种的时候叫你们。不过我可不敢保证都能种出来。”

    “自然,自然。”

    众人得了允诺,各自散去。

    杜勇全问他爹道:“爹,咱要是先种出来,是不是可以拿出去卖了多挣点钱?”

    “看将军这样子,是想让咱每家每户都吃上这些好菜。卖什么?这点都不够吃的。”

    “倒不如多育点种子出来,好给将军看看咱也有用。”

    八月,地里谷子彻底变黄。

    长长的穗子瞧着沉甸甸的,这都是后头一年的粮食。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夫郎养我众将士[种田]》40-50

    杜家的小山坡上,一家人出来抢收。

    “老杜,你家这谷子可真好。”家里谷子没熟的,纷纷过来帮忙。

    大家伙儿都想知道,用了这羊粪,后头又是浇粪肥的,这谷子到底涨了多少斤。

    山坡上这块地不大,不到半个上午,穗子就割完了。

    谷子摊开在打谷场晒。

    没两天之后脱粒称重,村里人都来围观。

    打谷场上都是人,好在是下午,只剩下一层朝霞铺满天边。不算太热。

    “五十斤!”

    “一亩地比去年整整多了五十斤!”

    “这么高!”村长扒开人群,看着纸张上记录下来的数字。

    杜家那块地本来就是次等的旱地,杜属善能把那块地种出来一百多斤一亩就已经是了不得了。

    但只一年,一亩多了五十斤!

    一亩虽少,可要是家里有十亩地,二十亩地的,那岂不是能多五百斤,一千斤!

    多出来的这些,到了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再省一省不就不用饿肚子。就算是天天喝粥也能喝饱了!

    一时间,村长、所有围观的村民激动得围着这麻袋里的谷子看。

    嘴上不停地念叨:“这谷子好,这谷子好啊!”

    说着不知哪里传来哽咽声,好好的大老爷们儿,接连跟着红了眼眶。

    杜属善捧着自己的谷子,手隐隐发颤。

    杜勇全握住他的手,担忧道:“爹。”

    杜属善握住他的手,声音苍苍:“爹是高兴。”

    这么多年了,总算看到希望了。农人一辈子不就靠着这么点地吗?

    可以前地里不出粮,他杜家穷,也大多是次等的旱地。

    要养活一大家子的人啊。

    他能不好好种吗。

    他是一点一点捧着那半点不肥的黄土,昼夜看着,寒暑伺候着。这才长出了粮食。

    说他会种地,不过是迫于无奈。一切的一切容不得他一点不小心。

    好了,这下好了。

    想到送到将军府那次次被退回来的东西,想到那送来的种子。杜属善背过身去,佝偻的肩膀颤抖着,缓缓抬手擦了擦眼睛。

    他算是知道将军要做什么了。

    “这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杜勇全看得不是滋味,扶着他爹的手,坚定道:“肯定。爹,我肯定跟着你好好种地。我儿子也跟着你种……”

    “嗷!疼!”

    杜属善结实的手狠拍在他背上,不忘数落他:“你就算了,还想让孙子跟着种地。我杜家就不能出一个读书人!”

    “能……能,爹我错了!”

    与野树弯村相似的一幕在各个村子里发生,这个盼来的秋季,像落在干涸土壤里的一滴雨,让地里干涸得要死亡的弱苗的希望。

    是农人的希望,丰收的希望。

    八月是农忙的季节。

    收谷子、收麦子,地里春季种下的庄稼都要趁着这个时候赶快收割下来,晒干,贮藏。

    太阳依旧热烈,农人躬耕,不畏炽热的阳光。紧盯着地里的庄稼。

    沟壑满布,泥土一样颜色的手捡起地里掉落的穗子,一粒不放。

    北边大营。

    焦西河站在路边,看见风吹麦浪,晒得黢黑的脸上尽是笑。

    他手下专门负责屯田的将士们尽数下地,以一个个方块形状的地块为单位,各自收割而去。

    天高旷远,蓝色干净得近乎透明。白云团团,像草原上的绵羊,三两只在这方天幕落单。

    阳光正好。

    “将军!你也要下地?”焦西河有些懵。

    燕戡:“废话那么多,快点收。要是有一点损失,你每天少□□。”

    “那可不行!”

    戚昔撑着燕戡强制塞到手里的伞,闻言笑了一下。

    他撑伞绕着田块一一去瞧。阿兴跟在他身后,嘚吧嘚地说着这边的情况。

    戚昔是第一次来,与这边比起来,府里的那点地简直不值一提。

    几百亩的地格外平坦,长河弯弯如一条银链从中间流经。两岸的谷子硕果累累,金黄灿烂。风拂过,满是谷子的清香。

    “这边的地厚,但缺水。所以往年也种不出多少粮食。今年肉眼瞧着是要比去年壮实些,就是不知道最后能得多少粮食。”

    阿兴长叹:“要是这里有大清河那么多水就好了。”

    戚昔问:“往年亩产多少?”

    “一百斤出头,百五十斤都没有。”

    谷子,也就是没脱壳的粟米。在戚昔的上辈子,普遍一亩地能到四五百斤,现在的一百出头。比较起来,上升的空间挺大的。

    戚昔安慰他道:“要是一直好好保持肥力,再选育良种,慢慢的就会看到效果。”

    这里的土层厚是个优点,就是缺水。

    这个地方有一条山上来的河,里面的水是雪水。将士吃喝跟种庄稼都是靠着这个。

    单靠这一条河来灌溉这一大片的地,时间长了,河水不至于断流,但流量肯定要少不少。

    就像阿兴说的,这里有大清河那么多水量就好了。

    大清河是北地最大的一条河,从却蒙山发育,一路汇聚各个支流,往东北而去。

    戚昔望着这连片的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