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80-20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醋了。

    庭渊心说:你斩杀数百名贪官的时候,我也如此过,只是你没看到罢了。

    但他二者终究是有不同的,这是胜国,伯景郁是君王,他有比曹禺更重的责任。

    一个是大可不必如此,一个是必须如此。

    这二者没有可比性,是不同的方向,同等地重要。

    就像一公斤的棉花和一公斤的铁哪个更重,体积也好构成也罢都有不同,但是他们同样重要。

    对于胜国来说,伯景郁这样的国君是最好的。

    对于百姓来说,曹禺这样的官员是最好的。

    国君再好,也难以惠及每一个百姓。

    地方父母官能够给百姓带来实际的好处。

    诸位钦差如此看好,轮番安慰。

    曹禺心中好受了许多,“多谢诸位钦差大人对下官抬爱。”

    庭渊道:“不必妄自菲薄,你已然做到了最好,城中的百姓无一不认可您的治理,没有人会觉得是你无能,是凶手过于可恨。”

    曹禺擦去脸上的泪,“多谢大人对我的肯定,曹禺往后一定更加勤勉,努力抓住凶手,早日还栖烟城一个平安祥和。”

    庭渊道:“若胜国官员皆同曹大人这般为国为民,胜国不愁海晏河清。”

    “大人谬赞了。”

    大家都能感受到,庭渊这一番夸赞,其他人也一同附和认可后,曹禺的状态好多了。

    他一直认为是自己没有用,没抓到凶手,一直在从自身找原因。

    如今有人告诉他,不是他的错,是凶手的问题。

    及时给了他鼓励,让他重拾信心。

    庭渊拍了曹禺的肩膀说,“我们一起将这个凶手抓住,然后将他千刀万剐,以正律法,以振民心。”

    曹禺点头:“我栖烟城所有官员,但凭大人调配。”

    庭渊也点了点头。

    众人重新坐下。

    伯景郁问:“这第五位被害人在何处遇害?时间间隔多久?”

    曹禺道:“在青花坊安疏市长乐巷,距离第一位被害人林姑娘遇害的烟花巷,直线距离三里,而我和众人当时巡逻距离那姑娘不到二里,也是我们距离凶手最近的一次。”

    众人有些惊讶。

    曹禺无奈叹息,“当时我们从永昌市往北巡,途径烟花巷所在的安疏市,边走边鸣锣示警,而那凶手作案时我们与他擦肩而过,他肯定能够听到我们的鸣锣声,却并未收手,依旧选择对那姑娘下手。”

    “多可笑啊,我们距离凶手那么近,他都敢顶风作案,在我们的鸣锣声中完成了他的杀人行为。”

    “而我这病,也是那时落下的,当时得知凶手在我们鸣锣声中作案,而我们毫无察觉,让那姑娘遭遇毒手,一时气血攻心,从此便再无好转,那姑娘是有十四岁,如花似玉一般的年纪,他父母都已年近半百,老来得女,是夫妻二人唯一的孩子。”

    听得众人心中对那凶手的恨又重了。

    说起这事,至今曹禺还在耿耿于怀,“二老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在小姑娘头七那天,双双自缢身亡,我们晚到一步,只能给夫妻二人收尸。”

    “这凶手着实可恨!”杏儿道:“算上这两条人命,至今已经十九条了。”

    曹禺又摇头,“不,不止十九条,是二十二条。直接由他杀害的十七人,间接杀害的五人。”

    杏儿:“!”

    曹禺悲痛地说:“其中有一位妇人有了六个月的身孕,胎儿都已经成型了,还有一个妇人的丈夫听到她惨遭杀害,中风瘫痪,不久之后不治身亡。受害者中年龄最大的老妇人已经六十岁,十六岁便嫁给了她的丈夫,两人一路携手走过四十四年,老头出门买妇人最爱吃的糕点,老妇见要下雨,拿伞出门去接他,途中遭遇凶手杀害,而发现尸体的,正是出门买糕点的丈夫……”

    所有人都为此惊得说不出话。

    出门去给心爱的人买糕点,回家的途中发现她担心下雨自己淋湿来为自己送伞,却在途中惨遭杀害,而自己买的糕点她还未吃到,就先一步走了。

    活着的人该有多自责,若是走快一些,会不会就能够赶上,她没有落单,也就不会因此被杀害。

    光是想一想,便已经心痛到无法呼吸。

    便更是不敢想老头在看到自己妻子的尸体那一刻,会是怎样的心痛。

    一把年纪了还会因为妻子爱吃的糕点而出门为她去买,若非是爱到了极致,又怎么可能做到这一步呢?

    ——这该是多大的遗憾……

    遗憾是妻子没有吃到喜爱的糕点。

    遗憾是那一把永远无法送到丈夫手里的雨伞。

    遗憾是因为年纪大了没能跑着回家将糕点给妻子。

    遗憾是没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

    遗憾是他与妻子死亡地点的距离让他们阴阳两隔。

    屋里不知道安静了多久,外面的雨哗啦哗啦地下着。

    众人的眼泪如外面的雨幕,不断地落下。

    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直接将已经昏暗的堂屋照亮。

    闪电的光稍纵即逝,屋内每个人脸上的泪痕也在此时闪烁。

    没有人出声。

    是随后而来的雷声。

    轰隆隆——

    砸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就像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180-200

    有人敲响了衙门门前的鸣冤鼓。

    雷声结束,曹禺道:“我们没能救下老来得子的夫妇二人,也没能阻止六旬丈夫追寻妻子的脚步踏上黄泉路。”

    “他说:莫要阻我,我妻胆小,黄泉路上没我做伴,她过不去奈何桥,过不去奈何桥便要成孤魂野鬼,我是她的丈夫,说好要护她一辈子的,生前未能做到,死后又怎能食言……”

    曹禺的声音很轻,很轻,他说:“那一刻,我恨透了自己,恨自己没能抓住凶手。”

    第185章 挑灯夜读

    众人都被曹禺这颗为民忧患的心所打动。

    曹禺的手下抬上来三个大箱子。

    一个箱子两个大男人抬着都费劲,可见里面装着的东西必然不少。

    曹禺起身,将箱子打开,与众人说:“这就是城南连环杀人案所有相关的内容,都在这里面。”

    庭渊道:“对于本案的详情内容,我需要一些时间来熟悉。”

    “大人是想今夜连夜看,还是明日再看。”曹禺问。

    庭渊道:“时间不等人,我连夜看。”

    “好,那下官这就为大人收拾一间屋子出来,以供大人翻阅卷宗。”

    “有劳了。”庭渊朝曹禺点了个头表示感谢。

    曹禺:“大人客气了。”

    转而他又问:“大人可曾用过晚饭?若是不曾,我让厨房做些吃食。”

    伯景郁道:“今夜必然漫长,看卷宗也消耗体力,多备些吃食吧,我看今夜要降温,若是衙内有多余的保暖物品,也给我们备上一份。”

    他们都是次要的,这些卷宗即便他们读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能够从中查找蛛丝马迹。

    庭渊是主力,身体又不好,伯景郁可不希望把他累倒。

    庭渊的身体不好养。

    曹禺道:“我这就差人安排。”

    不多时他们便收拾出一间屋子,将所有的卷宗全都搬到那边屋子。

    庭渊坐下从头看开始查阅卷宗,在他的右手边,放着厚厚一沓不曾写字的纸,是他拿来做分析的草稿纸。

    许院判在隔壁屋等着,若庭渊有任何情况,他能随时为他医治。

    曹禺和伯景郁都在屋内陪着庭渊。

    杏儿和平安也在屋内等着,看看是否能有用得上他们的地方。

    外头电闪雷鸣,暴雨如瓢泼。

    屋内只有庭渊翻动卷宗的声音。

    烛火跳动,火光落在庭渊的身上,将他的影子印在身后的墙上。

    他虽清瘦,可身后墙上的影子却像本体一样,岿然不动巍然如山。

    伯景郁也试着翻阅卷宗,多作思考,看看自己能不能也从中找出一些疑点或者是破案的关键。

    每次遇到案子都压在庭渊一个人的身上,全依照他,即便他有三头六臂,可人,就只有这一个,没有使不完的力气。

    一是心疼庭渊要一肩扛起破案的职责,二是作为代天巡狩的官员若是什么都不学,将来遇到这样的事情,庭渊不在身边,自己即便是想要匡扶正义替百姓申冤也无法做到。

    庭渊的生命是有限的,伯景郁也想多学一些东西,把庭渊的本事学到,将来若是能编写成册给刑司的官员传阅转授,这世上便能少一些冤案。

    这一路走来接触的案子并不少,他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庭渊在刑案上的认知和主管刑案的官员认知上有很大的不同。

    庭渊这方面的造诣远高于他们。

    早在闻人政的案子上,庭渊就有意培养过杏儿在断案这方面的能力。

    杏儿很聪明,学东西很快,只要她想学,她一定能够学会。

    只是当时庭渊看得出来她对这些不太感兴趣,也就没有强求,想让杏儿自己选择,而不是替她做选择。

    自打董家父子在响水村做出那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后,杏儿的眼里更能容下女子的苦难,也更能对她们的苦楚感同身受。

    她从眺望未来想做知识和理念的传播者,逐渐变成想要为女子做实事的实践者。

    杏儿看庭渊和伯景郁都在认真地翻阅卷宗,企图从这些卷宗里找到一些关键信息破案。

    她也起身走向书案,拿起卷宗开始仔细查看。

    庭渊抬头看了杏儿一眼,见她眼里满是坚定和认真,与伯景郁对视一眼。

    人的行为和情绪是能够带动身边的人,平安见杏儿都开始认真查阅卷宗了,也跟着一起翻看。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或许自己觉得正常的地方,在别人的眼中是不正常的。

    查案多多少少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思考,或者是带一些所谓的经验之谈。

    案件走入死胡同的时候,集思广益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四人开始查案子。

    庭渊看一向不问世事对一切都表现得非常淡漠的平安在此时都想要出一份力,心中越发坚定,一定要将这个凶手揪出来,绳之以法。

    平安并不笨,他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个社恐,不似杏儿那般活泼开朗,也不善于表达,学东西的速度虽然没有杏儿快,但胜在沉稳。

    庭渊将家业交给二人管理,在居安城那一年多,庭家的产业被她二人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很愿意看到这两个人有所改变。

    客栈里,掌柜的看着外头的大雨,打着哈欠,与小二说:“关门吧,他们今夜应该是不会回来了。”

    “但愿这场大雨过后,栖烟城能够恢复宁静,凶手能够被抓住,所有不得安息的灵魂也能安息。”

    小二点了点头,附和道:“希望如此,还栖烟城一个天清目明。”

    曹禺身体不好,陪着他们坐了两三个时辰,到了半夜整个人昏昏欲睡。

    在烛火下看东西,庭渊也是头晕目眩,抬眼看到杏儿和平安都已经困得趴在桌上睡着了,曹禺单手撑头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已然到了极限。

    庭渊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曹禺,“曹大人,你回去休息吧。”

    曹禺看向庭渊,打了一个哈欠,“大人,我还是留在这里陪你吧。”

    庭渊道:“卷宗我还没看完,待我看完卷宗,怎么着都得明日了,你且回去好好休息,待我明日看完了卷宗,整理好心中所有的疑问,你也好清晰作答。”

    若是休息不好,整个人昏沉沉的,又如何能够作答爽利。

    听说他近两年没睡过一个好觉,这难得有了困意,是好事,庭渊也希望它能够回去睡上一个好觉。

    曹禺起身,“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下官先行告退,若是大人有任何疑虑,可随时派人将我叫醒。”

    “好,你快回去休息吧。”

    送走了曹禺,庭渊拿毯子给杏儿和平安盖上,让他们两人接着睡。

    伯景郁打开门,去外头又多端了几盏烛火进来,“屋里光线太暗了,伤眼睛。”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