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样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他重大的回报。

    而就在军营课堂开展得红红火火的时候,简雍则愁眉苦脸地找了过来,说出了一个坏消息:“农人们闹着要退田。这新的公田之法,只怕是进行不下去了。”

    阿备搞的那一套公田制度,说白了就是现代社会华夏农村土地制度的套皮翻版——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则平均分发到每个农人头上,且使用权不能买卖、转让,只能租赁。

    为了让东汉时期的农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套制度,也为了不超出郡太守的权限,阿备没有直接将田地授给农人们,而是套了个“租田”的壳子。在不影响原本赋税的基础上,收取三十分之一的田租。

    如此一来,农人的田税和田租加在一起,就是十五分之一——与西汉初期制定的田税持平,并没有太加重农人们的负担。

    要知道,农人们给大族们做佃户,虽然不用给国家交税,却需要拿出二分之一的产出交租。

    刘备制定的三十分之一的田租和大族们的田租一比,那真是妥妥的“薄租”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刘备这是在用爱发电,做慈善!

    因此,此法一开,无数没有田地的流民哗啦啦地冲到了衙署中,争着抢着要“租田”!

    农人们欢欣鼓舞,豪强大族们则满怀愤懑。

    本来,刘备带着人把被大族们侵占的无主土地夺了回去,就让他们很不满。现在刘备又搞出这么一出“公田薄租”,把流民们都吸引了过去,就让他们更加不满了!

    那些无主的土地,原本可以先被他们事实占有,然后再慢慢地变成他们的隐田,既可以让他们享受丰厚的粮食产出,还可以免于缴纳国家的税赋,两头通吃,美滋滋。

    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原本可以先被他们招揽成佃户,然后再慢慢地被他们变成奴隶。活着的时候给他们干活做工,死了之后给他们陪葬守陵,男的给他们踏脚铺路,女的给他们继续繁衍奴仆。

    从生到死、从男到女、从老到少、从一代人到代代人,充分地压榨出每一滴骨血,为他们富足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

    但是!现在!

    就因为刘备!全部都实现不了了!

    刘备的可恨还不止于此,只要他的“公田薄租”继续进行下去,不仅是流民,就连大族们原有的佃户也有可能被吸引过去。到那个时候,大族们空有良田千顷却没有佃户耕种,一样收不到粮食,一样要挨饿!

    这不就是在挖大族们的命根子吗?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命根子,大族们联合起来,开始倒出散播谣言。其中,以张王两族最为积极,出力最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60-70(第5/17页)

    大族们散播的谣言五花八门——什么“租公田不靠谱,官府早晚会把田地都收回去”、“三十分之一的田租说得好听,等真的要交租了,马上涨价!”、“这都是刘备算计好了的,用公田来作饵,把人吸引过去之后,立刻就将人打包变成官奴!”……

    虽然这些谣言前后不一、逻辑混乱、言辞浮夸,但其中说的几件事情却确确实实地说到了农人们的心坎上。

    不是没有担忧,只是一直被一层名为“侥幸”的窗户纸蒙在下面。如今这层窗户纸被戳破了,那些担忧便被添油加醋地释放了出来。

    于是原本很多摇摆不定的农人停下了租田的脚步,站在远处观望起来;原本很多已经租好了田地的农人因为各种担忧烦恼,想要退田不租了。

    “公田薄租”是刘备上任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指望着办成此事好在玄菟郡站稳脚跟。简雍自然是不肯让农人们退田的,便好说歹说各种劝解。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怀疑的种子已经在农人们的心中种下了。无论简雍的态度是强硬,还是柔和,是威逼,还是利诱,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官府不肯退田,便几乎等同于坐实了谣言!

    有些农人舍不得田地,犹豫道:“谣言毕竟是谣言,哪里就真的会到那一步?官府也不至于做那样的事情。”

    “你个小年轻懂什么?这人要是黑心起来,谁还管他是谁、你是谁?”一些年老的农人拿出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言之凿凿,“你现在拖拖拉拉地不退田,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官兵过来抓人、抢粮食,你就知道后悔了!”

    于是,原本好好的一项“惠民”正策,就这样变成了“怨民”甚至“恨民”正策,整个玄菟郡都笼罩在一层浓浓的低气压中。

    等到阿备收到简雍的汇报,来到田间地头实际调研的时候,遇见的农人们要么是闭口不言,要么是埋怨担忧,反正就一个意思:“这公田我们不租了!”

    强扭的瓜不甜,阿备也只能无奈叹气。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村子里突然敲锣打鼓地热闹了起来。原本在阿备面前沉默麻木的农人们像是突然活了起来似的,一咕噜地从地上爬起来,呼朋唤友地朝着热闹处奔去,就连刘备这个郡太守都顾不上了。

    阿备实在好奇,这个“热闹”到底有什么魅力,竟然能让衣食都没有着落的农人、流民们如此痴迷。

    走过去一看,原来竟然是斗鸡!

    只见黑压压地一大群人围在空地上,兴奋地看着两只红冠彩羽的大公鸡在中间打架。人群自发地分成两拨,为心爱的大公鸡加油助威、摇旗呐喊。

    大公鸡要是输了一招,农人就跺着脚、抱着头,痛苦得仿佛死了亲儿子;大公鸡要是赢了半式,农人们就蹦着脚、伸着手,高兴得似乎一亩地收了一万斤粮食!

    无论男女老少,农人们都为了两只大公鸡如痴如醉。

    简雍就算是心再大,见此情景,也忍不住气得直跺脚,恨铁不成钢地道:“轻信谣言,又不思耕种;不分轻重缓急,还沉迷享乐——如此行事,哪怕颗粒无收,也是老天爷的报应啊……”

    阿备盯着那斗鸡的人群看了片刻,却突然拍手笑道:“甚好!甚好!咱们也出上一份力,让这热闹更大一些才好!”

    简雍、高诱、孙乾等人不可置信地望着刘备,实在是理解不了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孙乾行事最是一板一眼,不豫道:“府君是否已经无有远志了?竟然也要行荒唐之事,与荒唐之人同流合污?”

    阿备赶紧拉住孙乾的手,笑着解释道:“公祐误会备了。备刚刚所言,只是因为想到了应对之法。”

    孙乾、简雍等面面相觑:什么应对之法?在热闹里拱火,热上加热、火上加火吗?

    阿备并没有回答几人的疑惑,只是哈哈大笑而去。

    当天,阿备回到衙署中便发布施令:允许已经租好了田的农人退田。同时,所退的田地可以保留二十天。在二十天内,农人若是后悔,可以重新租到之前退回的田地。但过了二十天后,农人要是再想租田,就只能重新等待分田。

    这条命令一出,便有无数的农人跑到衙署里退田。而暗中操作的大族们见了,也不由地弹冠相庆,得意自己的成功。

    孙乾、简雍、高诱等人,则继续皱着眉头,好奇、疑惑。

    而在二十天后,阿备带着一群打扮得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的人走进了村子里。

    第64章 东汉警示教育片

    何大牛是高句骊城外一名普通的农人, 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是一名普通的流民、曾经的农人。

    因为一场旱灾,他家被迫卖出了所有的田地, 成了一穷二白的流民,只能靠着到处打短工为生。

    这天,他刚结束了为期五天的短工, 领到了工钱, 打算买点好吃的带回村里,却突然发现村子里的人都走出了家门,围在村子里的一出空地上,正在看俳优演戏。

    何大牛累了好几天了, 正想放松放松, 如今见有免费的戏可以听, 自然乐意,便也跟着看了起来。

    结合自己看到的剧情和村民们的讲述,半路开始看戏的何大牛很快就理清楚了剧情。

    这出戏名叫《春又来》, 讲述的是村民小春和阿来相爱、分离又再相遇的爱情故事。

    “小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一枝花。刚刚及笄, 便有媒人排着队地来上门求亲。对于那些求亲的人, 小春是一个都看不上。她心里喜欢的,是同村的阿来……”

    “……小春和阿来订下了亲事, 准备来年春天成亲。但这一年却突然大旱, 田里颗粒无收。为了一家人能够活下去, 小春的父亲向富户杨老爷借了钱……”

    “……杨老爷早就垂涎小春的美貌, 故意在借据上动了手脚。还没等到过年,杨老爷便找上门来, 以还钱为理由, 抢走了小春, 还痛打了小春的父亲和阿来。小春的父亲经此一事,很快就不治身亡,没能等到春天的到来……”

    “……小春在杨老爷家受尽了折磨侮辱,只是为了能再见阿来、再见亲人们而强撑着。如今突然听到父亲病故的消息,只觉得人生无望,万念俱灰。于是,在一个飞雪漫天的冬夜,小春叫着阿来的名字春跳下了山崖……”

    “……杨老爷见人没了,便又带着借据找上门来,抢走了小春一家的土地。小春一家如今只剩下了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和一双年幼的弟妹,孤苦伶仃,几乎要饿死。阿来于是将小春的母亲、弟妹接了过来照顾,两家人一起生活……”

    “……阿来不服气,将杨老爷告上官府,想要帮小春一家拿回田地。但杨老爷在当地经营多年,和官府暗中勾结。官府偏袒杨老爷,阿来输了官司,还被杨老爷带人痛打了一顿……”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又发了大水,田地里的收成只剩下了往年的一半。就在此时,杨老爷又故技重施,拿着那种动过手脚的借据向村民们出借粮食,想要继续谋夺村民们的田地……”

    “……杨老爷势力庞大,其他人都不敢借粮食给阿来。如今,要想活命,就只能向杨老爷借粮。阿来有骨气,不肯向杨老爷借粮。阿来和小春的家里人都深恨杨老爷,也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60-70(第6/17页)

    肯借粮。因为没有粮食,家里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

    “……亲人的离世让阿来悲痛万分。虽然心里有百万个不愿意,但为了亲人们能活命,阿来还是强忍着屈辱向杨老爷借了粮。可惜,他终究晚了一步,等他带着粮食回到家里的时候,他的家人已经全部死光了,两家六口人,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爱人没了、亲人没了、家里的田地房屋也没了!阿来绝望了,准备就在小春离开的山崖上自杀。就在最后一刻,阿来听说新的长官到任了。新长官公正无私,不仅一来就惩治了原本的长官和恶贯满盈的杨老爷,还在辖区内推行‘公田薄租’制度……”

    “……租了公田的人,如果遇到了粮食绝收,可以用很低的利息从官府借粮。不仅如此,哪怕是不慎签下了私人的、有问题的借据,恶人们也不能借此夺走农人们的田地。因为田地本来是属于公家的,而不是农人们的。农人们只要延长还款期限,多还几年,总能把债全还掉……”

    “……阿来第一个租了公田。经过一番辛勤的劳动,阿来总算是度过了这个荒年。而原本已经‘死亡’的小春,则突然出现在了阿来的面前。阿来不由地惊呆了……”

    “……原来,小春跳崖后并没有死,而是被路过的新长官救了下来。新长官同情小春的遭遇,立志要法办旧长官和杨老爷,还要给农人们谋一条长长久久的好活路。于是,新长官才提出了‘公田薄租’。施行之后,果然不错,农人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了,也再不用担心自己的田地被人夺去了……”

    “……当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小春和阿来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村民们为小春和阿来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而痴迷不已。

    看到小春和阿来情投意合、好事将成,村民们纷纷鼓掌起哄,恨不得当场就将两人送入洞房;看到小春被杨老爷夺走,受尽凌辱折磨,而小春和阿来的家人们又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村民们纷纷握拳咒骂,恨不得冲上去将杨老爷暴揍一顿;看到阿来租下了公田,重新过上了好日子,还和小春终成眷属,村民们纷纷欢笑拍手,祝福他们长长久久、幸福安康。

    更有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的,几乎是从头哭到尾,先哭小春的无辜可怜,后哭小春的苦尽甘来,直把整张脸都哭得红彤彤的,两只眼睛肿得像个桃儿。

    而何大牛,一边在心底里感慨阿来和小春的遭遇,一边在心里盘算了起来:听说新到任的刘府君正在推行公田薄租。既然这个公田薄租有这么多的好处,自己为什么不也去租一下呢?

    但是何大牛也听说过最近广为流传的谣言,不由地犹豫起来:公田薄租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要是为此变成了官奴,那可就太不值当了!

    就在何大牛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身旁的村民们早就热火朝天地讨论了起来。大家都对公田薄租很心动,也想要去试一试,想要过上像阿来那样的好日子。

    “可是,那些谣言……”

    “哎呀,谣言怎么能轻易相信呢?说到底,我们还是要相信官府!那些谣言,说不定就是像杨老爷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