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70-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第76章 万箭齐发

    弥加部首领都傻眼了。

    鲜卑的骑兵们虽然也能弄出“万箭齐发, 矢入如雨下的阵仗”,但因为他们采用的是边跑边射的“游骑战术”,马与马之间至少需要间隔出十数尺的安全距离, 因此他们射出的箭矢也天然地至少间隔着十数尺距离。

    但是,汉军不一样。

    汉军是以军阵来战斗的,弓弩手们射箭的时候甚至是站着不动的, 士兵与士兵之间唯一需要的安全距离就是肩膀的宽度, 最多也不过两尺。

    十数尺和两尺,这中间就是五倍甚至是十倍以上的差距。

    因此,鲜卑骑兵所射箭阵的密集程度和汉军所射箭阵的密集程度,完全完全、完完全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 汉军所射箭阵是盛夏倾盆大雨, 那鲜卑骑兵所射箭阵就是春天的牛毛细雨;

    如果说, 汉军所射箭阵是盘旋天际的成群乌鸦,那鲜卑骑兵所射箭阵就是形单影只的秋日大雁;

    如果说,汉军所射箭阵是压城欲催的滚滚黑云, 那鲜卑骑兵所射箭阵就是随风而散的轻薄的灰烟。

    最终造成的效果, 也直接震撼了鲜卑蛮人的灵魂。

    一片又一片的鲜卑骑兵如同被割断的衰草般滚下马鞍, 一匹又一匹的战马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稍微在后面的弥加部首领惊得肝胆俱裂。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人命可以不用“个”来计量, 而是用“片”来计量;他第一次知道, 原来“被射成了一只刺猬”不是一个形容词, 而是一个写实描绘。

    “走!快走!”弥加部首领拼命维持着身为首领的最后尊严, 大声地发出指令。

    但显然,他手下的鲜卑骑兵们并不需要他的指挥, 求生的本能让他们在更早以前就停住了冲锋、调转了马头, 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向后逃去。

    什么阵型、什么队伍、什么冲锋、什么劫掠、什么美酒佳肴、什么粮食财货, 他们统统都不在乎了!他们只想逃命!只想逃命!

    在汹涌如潮的逃跑队伍中,慢了一拍的弥加部首领被下属的马匹撞得东倒西歪,僵硬的双腿根本无法驾驭身下受惊的马匹,颤抖的双手难以控制住冰冷的缰绳。

    于是,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后,弥加部首领也滚下了马鞍,成为了又一只趴在地上的“刺猬”。

    剩下的鲜卑骑兵见首领已死,顿时连最后一丝顾忌也没有了,疯狂地用马鞭抽打马匹,只求能快一步离开这片被死亡箭雨覆盖的区域。

    而等他们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后,还没等他们喘口气,便有雷霆般的马蹄声从两侧山坡上响起。

    只见密林之中,接连树起多面大旗,张飞、牵招、徐国、陈刃、谢驰等人各带数百兵马从山坡上直冲而下。金鼓喧天,白刃纵横,直杀得鲜卑骑兵惨叫连连、抱头鼠窜。

    被杀得心理崩溃的鲜卑骑兵向着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希望,南沟北口而去。根据“围三缺一”的兵法,阿备并没有在这里也设下伏兵,但他也并不准备让鲜卑溃兵就这样轻松地逃出去。

    等到先头的鲜卑溃兵逃出南沟北口后,阿备一声令下,便有汉军将早就准备好的大量原木推下了山坡。

    这些原木压死、撞伤了多少鲜卑溃兵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它们将出口挡得严严实实。鲜卑溃兵们要想继续逃跑,就必须得放弃马匹自己翻过去。

    放弃了马,北地赤野千里,想要再回到鲜卑部落的家中,必定艰难重重、九死一生。但如果不放弃马匹,汉军的刀剑马上就能落到脑袋上,那就是十死无生了!

    只要还有最后一丝希望,谁都不想死!

    稍微犹豫了一瞬后,幸存的鲜卑溃兵纷纷下马,手脚并用地翻过原木堆,总算是捡了条性命。

    战后一清点,鲜卑军那边首领阵亡,兵士伤亡了十之七八。而汉军这边,不仅高级将领们安然无恙,而且只伤亡了百来号士兵,同时还收获了兵器上千、马匹上千。

    幽州自己就产马,并不十分缺马。但好东西谁嫌多呢?一匹普通的战马大约价值一万钱,上千匹战马就是上千万钱。这些战马就算自己不骑,卖出去也能得一大笔钱。

    其他缴获的兵器、铠甲、辎重等的价值,就更不必说了。

    总之这一仗,汉军以极小的损失获得了极大的胜利,不仅一血往年被鲜卑劫掠烧杀的耻辱,还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一时之间,整个汉军喜气洋洋,每一个兵士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边,牵招带着一群书佐记录战功、清点收获;那边,刘苗领着一群护士正在为伤兵们接收安置、擦洗换药。

    刘苗在完成了“军营小课堂”的任务后,向刘备提出了想要继续学习的想法。但她并不想学习传统的儒家经典,而是在认真地思考之后选择了学医。

    按照刘苗朴素的想法,男人们学习儒家经典,是为了造好敲门砖,去敲开仕途的大门。她作为一个女人,这辈子都不可能做官的,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学习如何造敲门砖呢?还不如学习医术、治病救人,来得实在。

    在东汉时期,医学和巫术还没有分家。人们对于医者的印象,就和村口跳大神的差不多。医者甚至属于贱籍,不是良家,婚丧嫁娶都要遭人鄙夷排斥。

    刘苗自从被刘备收为义妹后,再也不是身份卑贱的家奴,地位扶摇直上,一跃成为整个玄菟郡最尊贵的女人之一。

    以刘苗当前的身份,居然主动想要学医。阿备虽然并不认为医者卑贱,但依然被刘苗心中的大爱所震撼,并赞不绝口。

    刘苗粉白的脸颊上不由地浮现出大片大片的绯红,仿佛是皑皑白雪上盛开的红梅。

    她羞赧地低下了头,不住地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70-80(第9/14页)

    兄长曾说过,为取字‘扶桑’,就是希望我能如扶桑树般顶天立地、泽被万物。苗不过是遵从兄长的教诲而已,当不起兄长如此称赞。”

    阿备握着刘苗的手叹道:“小苗,坚持走下去吧。”他喃喃地道,声音虽轻却异常坚定,“你会开创时代的,一个女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自信、更加多姿多彩的时代。”

    第77章 英雄之碑

    刘苗懵懵懂懂, 并不清楚刘备眼中的深意到底为何,但她感受到了刘备对重重的期待。

    刘苗虽然不懂什么“士为知己者死”,但朴素的情感在任何人的心中都是共通的。她心绪激荡, 哪怕不为了自己,哪怕仅仅是为了回报兄长的那份期待,她也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于是, 刘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自己在“军营小课堂”的经验移植到学医上。一边自己学医,一边开设“医学小课堂”,教军中的女子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

    久而久之,刘苗的身边就聚集了一批医女。这些医女虽然因为文化不高, 看不懂医书, 开不了药方, 但却很会辨别药材、处理伤口,干起照顾伤患的活计更是一把好手。

    有一次阿备巡察,偶然见到了那些医女, 不由地乐了——这不就是现代的护士吗?果然人类的需求都是相通的, 职业发展也是相通的。

    于是, 阿备干脆大笔一挥,在军医的编制之外, 又新增了“护士”这个新职业, 专招女性。

    汉代本来就是家属随军的制度, 家属里面就有许多女子。那些女子多是军人的妻子、女儿, 平时帮着军队干些缝补、洗刷、运输的活计,定时领一些钱粮。

    如今, 随军的女子们见“护士”这个职业不但门槛低、钱粮多, 做的活计也不算难, 便纷纷踊跃报名。

    很快,刘苗就带出了一批素质极高的护士。

    如今,刘苗领着这第一批新鲜出炉的护士参与到伤员的救治中——先是给伤员们分诊定级,将伤员们分为轻、重、缓、急四级,分别安置在不同的营帐,方便军医实施治疗;然后是配合军医们对伤员进行包扎、固定等一系列治疗;再然后就是按照医嘱定时给伤员们进行换药、喂药,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时地对伤员们进行巡视看护……

    秩序井然,尽心竭力。

    有的士兵伤情重,抱着伤口哀嚎不已。一个膀大腰圆的护士一把抱住伤员,一边动作利索地对伤口进行敷药包扎,一边鼓励道:“男子汉大丈夫,干嚎什么?咱们用了这副药,过几天又是一条好汉!”

    那重伤的士兵顿时止住了哭嚎,紧紧地抓住身下的床板,眼中露出坚毅的光。

    有的士兵年纪轻,骤然受伤有些经受不住,心情低落淌下了眼泪。一个年轻的护士一边给他换药,一边轻轻地唱起了家乡的歌谣。

    那年轻的士兵于是渐渐地止住了眼泪,神情平静下来,嘴里也附和着唱起了家乡的歌谣。

    于是,一个接着一个,大家都唱起了家乡的歌谣。

    那歌声飘呀飘,先是在一个营帐中往来盘旋。随后拐了个弯,趁着帘幕被撩起来的空隙飘了出去,飘到了周围的几个营帐,飘到了整个军营,飘到了棋盘山上,也飘到了更远更远的地方。

    熟悉的曲调,让大家的心都平静了下来,无视了身上的伤痛和周围的血气;相同的歌谣,又让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

    而当夜幕降临之后,当所有人都熟睡于黑暗中之后,刘苗则会提着灯笼一个营帐一个营帐地依次巡视,一个床位一个床位地挨个查看。看看有什么遗漏,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

    而每到这个时候,即使是最痛苦哀嚎的伤员,也会渐渐地止住呼痛声;即使是最难过忧虑的伤员,也会慢慢地恢复到平静。

    许多伤员,包括许许多多的普通士兵,都会目送着黑暗中的那一点灯火渐渐走远,直到完全看不见。

    因为刘苗和这些护士的存在,最终因伤战死的士兵人数低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从死至少百分之四十直接降到了不到百分之三!

    本来,一众高层官员们还对女护士们颇有微词。毕竟“护士”可是有一个“士”字的呀!这么高等级的称呼,怎么随便授予一群换药包扎、打杂干活的女人呢?

    众位高层官员默不作声,默许了刘苗和女护士们的行动,也不是因为他们突然良心发现了,而只是因为顾及到刘备的面子而已。

    但统计结果一出来之后,所有人都闭嘴了——令伤员的死亡率降到过去的十分之一,救下超过九成的人命——如此大功,当然当得起一个“士”字!

    经此一战,有的人觉得杀死了弥加部首领、打跑了鲜卑人,是大赚了一笔;

    有的人觉得保卫了家园、保住了粮食财货,是大赚了一笔;

    有的人觉得俘获了上千匹优良战马,是大赚了一笔;有的人觉得实践了护士的作用,救下了九成伤员的性命,是大赚了一笔……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而阿备心中的所思所想,却和他们都不一样,他认为——推动女性成为护士这件事本身,就是大赚了一笔。

    阿备始终牢记马姓导师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个女性,她再有才情、再有能力,她的所有产出如果只作用于家庭而不作用于社会,那么她都只是家庭中的一个附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反之,如果一个女性再粗俗、再愚昧,但只要她能走出家庭进行社会劳动,能从社会中赚到钱财,那么她都不再只是家庭中的一个附属,而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

    有了这样的一个经济基础,有了这样一个独立的社会性,女性的其他各项权利才能够逐渐地构建、慢慢地获取。

    正如纺织业的兴起,造就了珠三角地区的自梳女;也正如工业革命的开启,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了女权运动的发展。

    而那种一上来就不论青红皂白直接让女子读书为官的操作,看似是在给女性更多权利,实际上是堵死了更多女性的道路。

    毕竟,权利从来是靠实力争取来的,而不是等靠要被恩赐下来的。

    毫无经济基础的女权,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风中雪,看似美好,轻易便能唾手可得,实则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

    转瞬之间,便能让人从完美的天堂落入到可怖的地狱之中,靠着艰辛的社会劳动一步一步争取权利,看上去很苦、很难、很慢,却实则是一条最稳固、最靠谱、最容易成功的路。

    如今,女护士的出现,便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阿备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械工具得到普及,随着越来越多的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出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社会劳动之中,东汉时期的妇女们也能如同现代社会那些被解放的女性一样,活得那样有尊严、那样有自信、那样多姿多彩。

    就在众人各尽其职、往来忙碌的时候,阿备也没有闲着。他去到阵亡战士的停放处,一个个为他们闭上眼睛、盖上白布。

    忽然,他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中年人,嘴上留着两撇小胡子,略微局促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