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80-9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的痛经相比,就是毛毛雨。

    躺在干爽温暖的被窝里,姜舒月自己都没发现,她的卧姿与上辈子痛经发作时一模一样,仍旧是蜷缩着的。

    四爷再次进屋,入目便是小小一只蜷缩在锦被中,好像很冷很疼,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有点怀疑佟嬷嬷的话,四爷坐在床边,抬手抚过姜舒月额上的细汗:“要不要传太医过来瞧瞧?”

    太医到底是男子,怕她难为情,才有此一问。

    月事而已,犯不着大半夜把太医薅来,姜舒月摇头:“我没事,你去外间炕上睡吧,明日还要早起站班呢。”

    四爷升到郡王之后,不但要早起站班,还经常被皇上叫去南书房听政。相当于一边九九六,一边进政.治.局旁听,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姜舒月都有点心疼了,怕他熬坏身体,如历史上那般中年早逝。

    “疼到出汗,还说没事。”

    姜舒月想说不是疼的,而是换了厚被子捂的,结果话未出口,四爷已经把她圈在怀里,尽职尽责地揉起了肚子。

    好吧,还是有点疼,只不过没有痛经厉害。

    搬到外间也要折腾,不如留下省事,劝对方离开的话停在喉间,姜舒月贪恋着他怀里的温暖,缓慢舒展开身体,如藤蔓般缠绕他,像往常那样,安心地闭眼睡去。

    九月中旬,有三件大事发生。

    第一件大事是大堂姐陪嫁田庄里的小麦,经过一个多月的晾晒,出种率为百分之九十。

    春小麦,抗旱能力比冬小麦优秀很多,成熟期短。四月初播种,七月初收割,八月晾晒,九月成种。

    两千斤小麦种,每亩播种四十斤,正好够播五十亩地。

    七月初,五十亩地,共收获小麦四万多斤。

    晒干之后成种率为百分之九十,得到二代种三万六千斤。

    “亩产还可以,但成种率有些低。”姜舒月抽查了几袋粮种,对结果还算满意。

    左宝树总结教训:“雨水太少,河沟都快干了,浇水不到位。”

    “春小麦比冬小麦更耐旱,浇水可以少量多次,不必一次到位。”姜舒月提醒。

    左宝树接过随从递来的小本子,认真做笔记。见左管事都在记笔记,跟着他一起来观摩的技术员们,纷纷掏出本子记起来。

    检查完小麦种,姜舒月与大堂姐和姐夫打了一声招呼,命人将分配好的七成种子运走。

    一共两万五千两百斤二代种,可以种六百多亩地。

    先福晋留给原主的嫁妆里,刚好有一个差不多大小的田庄,姜舒月打算拿出来专门种春小麦。

    穿越前,爷爷曾经说过,神农氏血脉不仅能提高觉醒者种田的能力,对植物也有一定的感召力。

    姜舒月从小到大也没见有人觉醒过这种超能力,只当个玩笑听听。

    穿到这里之后,也不知真是神农氏血脉的号召力出现了,还是巧合。雾隐山田庄在京城以北,高产玉米第一个出现在那里。同样的气候,差不多的田地,京城以北粮食减产的程度普遍比南边要低。

    爷爷说过的话,姜舒月本来都忘了,还是听四爷说起这种现象,才被她联想起来。

    也是四爷明察秋毫,发现差异之后让农事司测算过,同样的条件下,北边比南边多收近两成粮食。

    比如南边一亩地收小麦五十斤,北边则可以收六十斤。

    别小看这十斤的差异,这是普遍存在的。

    一亩地多产出十斤粮食,十亩就是一百斤,百亩就是一千斤……要知道京城周边的农田都是以万顷为单位计算的。

    “我带人调查过,查不出原因。”四爷又一次打破砂锅问到底,实在找不出缘由,这才问到姜舒月面前。

    姜舒月:我大约知道原因,但我不敢说。

    也是没凭据。

    所以这回自种耐旱小麦,姜舒月把地点定在了京城东边。刚好她的嫁妆里有一个位于通州的田庄,离京城不远,各方面都合适。

    她打算亲自参与小麦播种,及其生长的全过程。如果今年京城东边的粮食产量,比西边和南边多,就算是找到一定依据了。

    以后的路该怎样走,心中才能有数。

    第84章 如愿

    九月发生的第二件大事,是合作经营的第一批高产玉米上市了。

    因为产量高,集中上市,售价并不是很高,成功打掉了因旱灾和大粮商囤积居奇而高不可攀的粮价。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赈灾的压力,让京城百姓在高价面粉和天价大米之间,有了第三种更为经济的选择。

    面粉和大米,受到大宗玉米的冲击,供需关系被打破,售价几连跌。

    有些囤积居奇的大粮商蒙受损失,想找自己的后台寻求帮助,找了一圈才悲催地发现,自己的后台们都参与了高产玉米的合作经营。

    高产玉米售价不高,但因为品相好,变现能力非常强。又因产量高,入股不亏,也是有钱赚的。

    旱灾持续,不参加合作经营,田庄也收不上来多少粮食。参与之后,用赚来的钱补借国库的窟窿,对真穷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对装穷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很好的掩饰。

    与大粮商合作,是要承担风险的,而与朝廷合作,稳赚不赔。即便赚钱没有发国难财快,至少不会因此丢了乌纱帽,还能在皇上和太子面前刷好感。

    但第二轮合作经营开始,范围逐渐扩大,已经还上钱的官员禁止参与,没还完的可以继续,转而鼓励乡绅和商贾加入进来。

    与河道和漕运一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 80-90(第9/26页)

    ,农事成为第二个脱离六部,归皇帝直管的独立衙门。

    因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总督人选,由雍郡王代管。

    “只可惜雍郡王妃是个女儿身,若是男子,朕便让她当这个总督。”在大朝会上,康熙如是说。

    在场所有人无不羡慕雍郡王好福气,娶了一个能在事业上有所助益的贤内助。

    在官场上混的都是人精,平时搞男尊女卑那一套,觉得夫为妻纲,可自己娶妻或给儿子挑媳妇的时候,谁都想找在仕途上能帮把手的。

    不同的是,他们找到的那些贤内助,要依靠背后的家族。托人走门路,不但要欠人情花银子,最后还不一定能成。而雍郡王妃是自己有本事,不用靠谁,本身就是助益。

    直接的助益和间接的一比,高下立现。

    九月的第三件大事,老天爷开眼,终于下雨了。

    暴雨如注。

    等大地喝饱水,又成了灾。

    这该死的小冰河期,姜舒月腹诽。所幸水灾发生在秋天,该收的粮食都收上来了,并没造成太大损失。

    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可留下的田地泥泞不堪,没办法播种。

    “本来春小麦之后还能接种一茬糯玉米,现在看是不行了。”有了皇帝在大朝会上的肯定,姜舒月进出皇宫比从前方便许多,每日与四爷同进同出,往来于皇庄和田庄之间。

    这一日大堂姐请她到自己的陪嫁田庄看看,望着满眼泥泞,姜舒月给出建议:“等到十月初,水下去,把田地深耕一遍,晒过土,改种冬小麦。”

    地不能荒着。

    试验也要继续。

    姜舒月与大堂姐合作种过一轮春小麦,成功把拌过的麦种洗白,这回一不做二不休打算再合作一轮冬小麦。

    春小麦耐旱,冬小麦喜水,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现在这种情况,种冬小麦最合适。

    但洗白是不可能了,不但不能洗白,还得用药水拌种。

    洪水过后,土壤湿润,半个多月之后播种,连蒙头水,也就是催苗水都不用浇了,节省不少人工。

    旱生虫,涝生病,土壤太湿润,里头的微生物也多,很容易滋生病毒。与水灾之后有大疫,是一个道理,人会生病,植物也跑不了。

    所以深耕暴晒只是第一步,之后要撒草木灰进一步消毒,如果想高产,用药水拌种防治病虫害必不可少。

    白籽下地,等于撒种喂虫,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很难有好的收成。

    拌种剂种子空间里刚好有,量还不少,但成分大多都是化学制剂,主要以杀虫和杀菌为主,以这个的时代的工业水平绝对做不出来。

    于是姜舒月在雾隐山田庄,装腔作势地捣鼓了半个月,然后对外宣布研究出了独门拌种秘方,可以有效防治播种之后产生的病虫害。

    “秘方能卖给朝廷吗?”

    面对枕边人的提问,姜舒月坚定摇头:“都说是秘方了。”

    秘方就是现成的拌种剂兑水,解释不清,还是保密的好。

    四爷将人从被窝里捞出来:“北边粮食减产比南边低的原因,找到了吗?”

    他喜欢把小福晋当抱枕,她就真拿自己当抱枕了,每天睡觉都窝在他胸口。四爷很怕她睡着了窒息,时不时就要把人捞出来透气。

    穿越前她无父无母,独立惯了,以为自己性格坚毅。可嫁给四爷之后,姜舒月才发现有人依靠,不必独自面对风雨,是多么的令人安心。

    长期缺乏安全感,强自苦撑的后遗症相当明显,她白天独立自主,晚上就喜欢趴在男人胸口,脸贴胸肌,数着心跳入睡。

    有时候姜舒月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妖精,晚上吸食男人的精气,白天才能神采奕奕。

    “还没有。”姜舒月探出脑袋,“这个难查。”

    查出来,我就不是妖精,而是妖怪了。

    四爷知道难查,毕竟他自己也没查出来,并没追问,将人抱紧沉沉睡去。

    半夜被推醒,姜舒月问怎么了,对方没回答。灯烛亮起,四爷叫了水,重新更衣。

    姜舒月清醒过来,第一反应是自己来了月事。可日子不对啊,前几天才走的。

    四爷清洗之后换了干净衣裳,再不肯抱她,另拿了一床被子睡下。

    到底出了什么事?睡觉怎么不抱她了?姜舒月不管,磨磨蹭蹭想钻男人被窝,被无情拒绝。

    姜舒月:“……”

    “爷,怎么了?抱着睡不舒服吗?”夏天都好好的,怎么天气转凉反而嫌弃她了。

    对方无应答。

    姜舒月扒拉他,四爷才无奈道:“我做了那样的梦,正兴奋,你不怕怀孕,可以过来睡。”

    姜舒月:哒咩!

    还是那句话,她不想太早生孩子。

    翌日早起去给德妃请安,德妃委婉问起子嗣,姜舒月委婉说了自己的打算。

    德妃蹙眉:“已然及笄年龄正好,早些生下嫡长子,早些站稳脚跟。”

    姜舒月对德妃有刻板印象,觉得她偏心小儿子,对长子不够好。事实也正是如此,可正因为如此,除了必须做的规定动作,德妃很少管四爷房里的事。

    婆母管得少,姜舒月这个儿媳自然比较松快。

    今日德妃忽然关心起四爷的子嗣问题,姜舒月心中警铃大作,盲猜肯定有事情要发生。

    按照大堂姐之前的提醒,德妃这时候应该有一个规定动作要做。

    果然德妃说:“小选结束,皇上赏了一个侍妾给老四。人在储秀宫学规矩,颁金节前抬进五所,你要有个准备。”

    姜舒月应是,在心里掰手指,宋氏之后是谁?

    答案是李氏。

    历史上雍正帝在潜邸的宠妾,出身镶白旗包衣,知府之女,生三子一女,几乎承包了年氏到来之前的所有宠爱。

    雍正帝登基之后封齐妃。

    这是四爷想睡觉,皇上来给送枕头了。

    想起昨夜发生的事,姜舒月感觉相当棘手。

    在她进门之前,四爷身边已经有了宋氏。那会儿四爷与德妃不睦,很瞧不上德妃给的宫女,就一直冷着,碰也没碰。

    看她嫁进来后,宋氏慌成那个样子,凡事只敢找德妃,不敢找四爷,就知道四爷对她无意。

    四爷这个人很挑,他不在意的人如何舞,也舞不进他心里。看多了,还烦。

    就像大堂姐说的,他喜欢谁,要星星不给月亮,若不喜欢,踩一脚都嫌硌。

    宋氏明显是硌脚的那一个,尽管在历史上生过两个女儿,到死都只是个嫔。

    而李氏,则是入了眼,又能入心的,比宋氏棘手多了。

    从永和宫出来,姜舒月偷偷摸去储秀宫,想看看李氏长什么样,结果没成功。

    不但没成功,出内宫门时还被四爷抓了一个现行。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