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例子的人,是不是就要被民间是民间商人埋怨了?这就跟民怨一样,一旦引起民怨,耿文华本身做的还是百姓生意,她这生意一旦被挤兑,那还能做得下去吗?
做不下去,那给朝廷上交的利润又从哪儿来?
所以她可以捐献给朝廷,可以借给朝廷,唯独不能分红给朝廷。
再者,她若是分红给朝廷,朝廷会不会派账房来查账?会不会觉得现在的管事不会做生意,要再派人来接手这生意?这就跟将门打开了一条缝一样,你就算初衷是放一只蚂蚁进来,最后也会挤进来一匹饿狼。
胤禛这段时间也很是为钱财的事情发愁,耿文华爱莫能助。
至于朝堂上参奏纺织厂的事儿,胤禛也不过是来提醒一声,让耿文华将布料给放宽些。真要说有多大的事儿,那是不可能的,人家也没有光着身体上街是不是?
所以很快两个人就将这事儿给扔到了脑袋后面,到了圆明园,特意抽空来逛园子。
现如今院子里栽种了许多珍贵花草,耿文华是不懂得欣赏的,她宁愿在阳台上栽种各色小番茄,也不愿意放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210-220(第3/25页)
名贵花草,因为这些名贵花草都太娇嫩了,她有时候看了视频想学做什么东西,三五天都想不起来照看阳台上的植物,久而久之,也就只剩下一下生命力比较强的植物还活着了。
她之前特意让胤禛给她留下了一块地,栽种了番茄辣椒之类的东西,番茄和辣椒现在都已经是在大清的食谱上了,不过是没有很推广开。
她正蹲在地里看那番茄,忽然就想到胤禛缺钱的事儿:“不如让各地衙门推广这番茄辣椒,到时候种植成了,百姓若是自己愿意售卖,就自己想法子去卖,若是不愿意,朝廷就可以买回来,然后做成番茄酱,辣椒酱,御膳房的师傅们若是能研制出一个大众都比较喜欢的口味,那朝廷就可以建立一个酱料厂,然后售卖各种酱料,就算是售卖,往军营里送也好……还有船队,还有行商……”
她掰着手指算一算:“可以卖的地方多了去了,到时候这钱可不就回来了吗?”
胤禛有些疑惑:“这东西能卖几个钱?”
“皇上总小看这些东西,一瓶是赚不来几个钱,但是一百瓶一千瓶一万瓶呢?再者,这东西是吃的,吃完了是不是要再买?若是大清几万万人口都买,那得是多少钱了?到时候只怕你回收回来的番茄和辣椒还不够用呢。”
耿文华笑眯眯的说道,摆摆手:“反正我就是给皇上出个主意提个醒,皇上若是愿意试一试,就让御膳房和内务府合作一把,若是不愿意就当我没说过。”
胤禛沉吟片刻,觉得这事儿说不定能行。他当年也是跟着康熙打过仗的,那上了战场,真没什么正经饭菜吃,多是干粮,一天三顿啃干粮肯定是受不了的,若是能有个调味的酱料,又不是很贵的很,他自己是很愿意花钱买一些的。
胤禛转头示意了一下苏培盛:“将这些熟了的番茄和辣椒送到御膳房去,让他们给做成酱料。”
耿文华补充:“甜咸口味都试一试,还有这辣椒酱,可以分为好几个口味,不太辣的,一点点儿辣的,火辣辣的,辣的受不了的。”
苏培盛忙应了下来,将两个主子装满了果子的篮子给拎起来拿走。
耿文华这才起身,正要说什么,忽然想起来个重要事儿,赶紧问道:“才刚到园子里就来了这边,没来得及去给皇后娘娘请安呢,皇上,若不然……”
您自己在这儿蹲着,我去给皇后请安?
这话没说出来,胤禛摆摆手:“皇后既然身体不适,你就别去打扰了,回头等她休养好了,有精神了,自会召见你的。”
耿文华眨眨眼,顿了下,到底是没反驳,只笑道:“那我听皇上的,咱们再去看看那边的水果?这都五月了,草莓樱桃正可以吃呢。”
草莓不说,樱桃可是她特意让人从南边找来的好苗子,今年是头一年结果子呢。
胤禛跟着她往果树园那边去,离着老远两个人就闻到了果子的香甜味道。胤禛顿时来了精神:“多准备些篮子,回头朕好将这些果子打赏下去。”
耿文华忙问道:“我可要打赏一些出去?”
第212章 第 212 章 人也是分远近的。……
胤禛带着耿文华在圆明园, 那朝中之人必然也是要往圆明园来的。虽说圆明园和皇宫相距不远,但那些住在皇宫和圆明园之间的倒是无所谓,可那些本住在皇宫另一边的,可不就需得在圆明园附近再买个宅子了吗?那势必家里人是要跟着一起住过来的, 女眷嘛, 胤禛看重哪个臣子, 后宫偶尔也要表示一下的。
他就点头:“你看着办就是了。”
于是耿文华就让人去拿了笔墨和绸缎来, 绸缎裁剪成一条一条的, 写上名字, 三福晋的, 五福晋的, 七福晋的, 十福晋的, 十二十三福晋的,张老太太的, 佟家大夫人的——李四儿那边她是绝不会给的, 哪怕隆科多将人给宠到天上去,只要别到她面前来,她就不管这事儿。
一篮子也没多少, 也就是一盘子的事儿。
但红通通的果子放在里面, 瞧着就十分喜庆。
耿文华一边让太监们去送, 一边又问胤禛:“我瞧见另一处在修院子, 可是又要栽种什么?”
胤禛摇头:“不是栽种东西,而是要做两个风车, 将两边走廊连起来,到时候让人在两边拉动风车,走廊里就会有风吹过, 放上冰盆,就算是三九天,也必然凉爽。”
耿文华了然,胤禛很是怕热的一个人,本来到圆明园就是避暑来了。
两个人在果园里消磨了一会儿时间,胤禛还要到前面去,今儿虽说不上朝,也是有折子的,还有大人们请见,胤禛也是不得闲。
耿文华就派了知春去那拉氏那边问好,若是那拉氏得空愿意见,她就需得去给那拉氏请安。若是那拉氏不愿意见,她也就不用过去了。
不过呢,那拉氏还是愿意见的。于是耿文华收拾妥当,就去给她请安。
进了门请过安,用眼角仔仔细细打量,才发现一段时间没见,那拉氏竟是有几分苍老憔悴,脸色并不是很好,和在宫里时候相比,竟是也没太大差别。
这养病……也不知道是养到了哪儿去。
那拉氏笑着拉了耿文华的手:“宫里可有什么大事儿?”
耿文华顿了顿,就说起来大事儿。六阿哥生病,年贵妃和
年羹尧见面,四阿哥长大了,弘昼又去了江南,从江南带来了些养身的药材想要献给皇后。
有些那拉氏是心知肚明的,有些知道的就不是那么详细。
她问,耿文华就说,反正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她和弘昼坦荡荡就行了,管其他人如何呢。
那拉氏就感叹:“幸而是有你在宫里支应,若不是你,这后宫不定得乱成什么样子呢,那凤印,前段时间本宫也让人给你带了回去,若是遇上什么难事儿,你只管用印就是了。”
耿文华忙笑着应了,她也不去和那拉氏分辨,这凤印是那拉氏主动给的还是胤禛要的。
人家堂堂皇后,现在凤印都给送出去了,心里能好受吗?她要非得火上浇油,这会儿胤禛又不在,那拉氏要收拾她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她既然得了实惠,就没必要在脸面上非得争论个输赢。
说了片刻的话,那拉氏嘴唇就有些发白,有些喘不上气的感觉。耿文华也不敢耽误,忙起身要告退。
那拉氏也没过多挽留,命嬷嬷送了她出去。
回到了耿文华自己住的院子,知春才压低了声音说道:“前两天,听说那拉家分家了。”
耿文华有些吃惊:“觉罗氏老太太不还好好的吗?”
父母在不分家,虽说觉罗氏是后娘,但越是继室,才越是不能分家。有亲儿子在跟前,好歹有个能撑腰的,这分家之后必然是要跟着长子,长子又不是亲生的……
知春声音越发的低了:“就是觉罗氏老太太提出的,长房那边现在正在想谋一个外放呢。”
沉默片刻,耿文华才说道:“姜还是老的辣,原本这一个爵位,兄弟之间必然起嫌隙,指不定祸起萧墙,但现在一分家……兄弟之间感情虽然会淡,却不会有更大的祸事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210-220(第4/25页)
因着分家了,就是两家人,这爵位也只能是二房的了,三房就是再动心思,也不会冒太大的危险了——都不是一家人了,人家那爵位自然是只在自家内部传了,和你三房有什么关系?
老大又外放了,不住在一起,他自然是不用看弟弟脸面,不用觉得面对弟弟尴尬了。
她就是有些好奇:“那老太太是跟着二房一起住?”
知春摇头:“说是跟着老三一起住。”
老大要外放嘛,老太太一把年纪肯定是去不了的。若是跟着二房,那在大房看来老太太就是趋吉避害,只愿意享受富贵,不能同苦。
跟着三房,三房也满意,因为老太太还有私房啊,他们奉养了老太太,那老太太的私房会落在谁手里?老二家得了爵位,老三家得了补贴,那老三家心气儿就会平,心气儿顺了,自然也会孝敬老太太。
要是没想错的话,老大那边,老太太也必然是偷偷给了东西了,指不定这谋外放的事儿,就是老太太放在明面上一手谋划的。
反正从表面上看,这一碗水是端平了的。三家人都觉得自家才是得了实惠的,如此一来,就各自安稳了。
耿文华点了点头:“不过这样一拆开来,也是好事儿,皇上想来也是愿意看见这样的场面的。”
那拉家三兄弟平庸,但偏偏过世的费扬古是能将。他死了这么些年,那拉家依旧是有些人脉能力的,这样一拆开,就相当于是整个那拉家泯然于众了,外戚混成这样,胤禛必然乐意啊。
她摆摆手:“这样的话,咱们悄悄说就行了,万不能露在面上,也不要再说给别人听了。”
知春忙应了:“奴婢明白,娘娘放心,奴婢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顿了顿,又说道:“年羹尧有个弟弟……年家在京城的事情,都是这位年三爷做主的。”
耿文华点头,她知道这事儿,还知道这位年三爷是庶出的,年氏并不是很喜欢这个略显得平庸的三哥,所以也不曾召见过年三夫人。
“年三爷之前出城收租子,被人打断了双腿。”知春笑着说到,耿文华怔愣了一下,忍不住笑起来:“这可是真是老天长眼,知道是哪家干的吗?”
知春摇头:“年家得罪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年大将军回京之后,年三爷在京城就像是个螃蟹,整日里是横着走的。那收租子的事儿,据说也是猛然间提高了租子,本来京城周边的庄子都是三成的租子的,但偏年家,提高到了五成,要五五分,佃户活不下去了,这能对年三爷客气吗?”
反正这事儿不是耿家做的,一来是太明显,耿家不会这样蠢笨。二来呢,耿家尚且顾不上呢,耿大人升官了,忙着开拓新的交际圈子。耿大哥呢,伤筋动骨一百天之后,也已经去了福建那边,帮着耿文华去建船厂去了。
剩下一个小耿大人整日里在内务府,出宫进宫都是有记录的,怎么可能有功夫去找人,打断年三爷的双腿呢?
再者,年三爷虽然嚣张,却也惜命,他身边跟着的,都是年羹尧找的从战场上下来的人,虽说多少有些残疾,但作为护卫应对寻常人还是没问题的。
年家得罪的人多了去了。
年羹尧之前在朝堂上还参奏了隆科多,,两个人狗咬狗一嘴毛。隆科多那是个能受气的吗?自小就在宫里行走,因着亲姐姐的缘故,在后宫比在自家后花园还自在呢,他自恃身份,能忍这口气?
所以年三爷这事儿,最后查来查去,也没查出来个什么,年家也只能是暂时的忍下来了。
年三爷那双腿,还能治,并不是完全的断掉了,但是治好之后,也是要一瘸一拐的了。
知道了这消息,就像是三伏天吃了一碗冰酪,那心里的痛快就不用说了,耿文华中午都多吃了半碗饭,撑的有些躺不住,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的消消食儿。
这会儿可不能到外面去,外面太阳正烈,晒一会儿怕是就要晒伤了。
在圆明园的日子要比在宫里轻松随意许多,虽说那拉氏还是病着,但之前养病的时候就已经将内外给打理好了,现如今耿文华也不和她争权夺利,所以耿文华就少了许多事情,既不用看账本也不用管库房,要么就是捧着书看,要么就是弄个棍子摆弄——可不是瞎玩,而是在摆弄的火车轨道。
枕木怎么铺,间隔距离又是多少,宽距又是多少,这些可都不是凭空想想出来的。
她让木匠给她做了许多小的火车模型,用的是木头轮子。没办法,履带这东西也是做不出来的,需要大量橡胶,但大清境内的橡胶树……也才一小片,不太够用。至于杜仲胶,光是罐头瓶子里的密封圈这些都还不够用呢,哪儿能拿来做轮胎?
一个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