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想在这里建立一个战地重症监护室。”

    战地重症监护室?

    这个闻所未闻的说法,令裴之远微微一怔。

    “你的意思是将病重的士兵放在一处照顾?”

    这个名字倒不难理解,但单凭这一点,就能将人治好么?

    看出他们眼中的疑虑,李明夷饱含信心地颔首。

    十九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场,一位貌不惊人的英国护士提出将战地中重伤的病人集中监护管理。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措下,英国士兵的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这位女士便是被士兵们亲切称呼为提灯女神的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

    由她所建立的重伤战士病房,从此开启了重症监护室的时代。

    看着那熟悉的坚笃神情,裴之远不由想起陈留时初见的一面,之后便不断听他口中听到闻所未闻的事物。

    后生可畏啊。

    与恩师的一席交谈依稀回响在耳畔。

    他于是含笑点点头。

    “便让老夫开开眼界吧。”

    第113章  重伤监护室

    征得大将仆固怀恩的同意后, 一间挂着重伤监护牌子的营帐很快建立起来。

    按照李明夷的要求,这所特殊的救治营四面窗户都挂上帘子,闲杂人员不得靠近。其内部则分为数个独立的小间, 按手术室的标准进行了消毒。

    刚刚从强直发作中获救的士兵成为了首个进入监护室的病员。

    在他的病床前,几个戴口罩帽子、穿白色隔离衣的医生,正目不转睛盯着操作在他头顶的那只手。

    一支透明的细筒被慢慢推动着尾端, 随着胶塞一格一格推过刻度线, 里面淡褐色的药液被匀速挤出,全部注射进插在病患鼻孔中的软管内。

    药物灌入后片刻,病人僵如石块的肌肉再次松弛下来, 狰狞的表情也逐渐平复。

    针管被抽出,接着从标记着“糖盐液”的陶碗中重新吸取了满满一筒, 以同样的方式打入胃管。

    身穿厚厚白衣的裴之远认真观摩着正向他们展示的注药操作, 一旁的年轻弟子则不时拿出纸笔记录。

    “病人仍可能继续发作, 每次会大量出汗,造成严重的体.液流失。所以除了给予镇静的药物,必须给他补充液体,以免出现脱水症状。”

    从小隔间退出后,李明夷揭下被汗水浸湿的口罩,向被分派来监护室的陈留官医讲解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10-120(第5/18页)

    一旦出现窒息,需要马上进行气管穿刺或切开。穿刺的最佳位置是颈部的环甲膜, 这里。”

    一边说着,他一边后仰脖颈, 向认真聆听的官医们展示环甲膜所在的解剖位点。

    对面的医生们跟着模仿起这个动作,果然触到他口中描述的柔韧软膜。

    “这样便足够了么?”裴之远仍有些担忧。

    听说需要照顾的是中风痉候的病人, 他心中也不免咯噔一声。

    要知,这种被老百姓喊作七日风的疾病凶险至极。担任博士这几年来,他就没见过几例活下来的。

    “总得试试。”李明夷耸耸肩,“只要做到刚才我说的治疗,病人就有活下去的可能。”

    气道管理和解痉镇静,破伤风的关键治疗之一。

    考虑到该名病患的肌肉痉挛尚可以被药物中止,他并没有立刻积极进行气管切开,但也随时准备着开放气道。留置胃管则是为了避免病人吞咽时病情发作引起呛咳窒息,也更便于补充流失的体.液。

    他向正思索着的官医们微微颔首:“接下来就拜托各位了。”

    重症监护室之所以能提高伤员生存率,二十四小时的监护与治疗是最基本的一环。如此大的工作量,仅凭他一个人实在不足以支撑,只能将这个重责分给其他参与的医生。

    闻言,几名医官彼此对视一眼,望着还躺在病榻上的年轻士兵,无比郑重地点了点头。

    讲完治疗,李明夷接着将所有官医编成四班,每四个时辰轮换一次,白日无事者可往赵良行那里帮忙,值了夜的则可以选择休息。

    看似平平无奇的重伤监护室便这样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很快接纳了更多的重伤病患。

    万幸的是,在严密的监护管理下,那支备用的环甲膜穿刺针始终没有用上。

    而更令赵良行惊喜的是,随后迁入监护室的几名重伤士兵也都从垂危边缘慢慢好转。与其他几个军医处相比,朔方军大营的风水仿佛格外好,就连阎王爷都少来光顾。

    “挺能干嘛。”偶尔回到军医处闲逛的凌策,正巧撞上离开监护室的李明夷,便跟着聊上几句,“你到底使了什么法术?”

    现在他已经被收编到仆固怀恩麾下,仗着在军医处干过几个月活随意进出,全当还是自己人。

    他横看竖看,也没看出那个所谓的监护室有什么特别的名堂。

    “不是法术。”李明夷忙里抽空地回答,“是护理技术。”

    “护理?”

    凌策正琢磨着这个陌生的词汇,便见这人目光一转,如有所思地瞟了过来。

    他抱着刀的手当即警惕地举起:“你想做什么?”

    对方跨进军医处的大门,从一个黑色的箱子中取出什么,不客气地向他递出手。

    “你去找几个银匠,按这个形制打造十根同样的管子,帐就记在军医处头上。”

    凌策狐疑地接过他递来的东西,垂眸一看,竟是一只弯曲带翼的金属管子。

    这玩意看着颇有些眼熟。

    “这不就是……”他张了张嘴,忽然愣住。

    “气管套管。”李明夷注视着失而复得的器械,眼角微微上扬。

    这个时代能复刻出的器械并不多,好在气管套管的结构简单,短期应急不成问题,这一点已经在仆固怀恩身上印证过。

    只要掌握了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技术,其他的官医们也可以随时进行抢救。

    “真会使唤人。”

    青年咕哝一声,掂了掂那根金属管,随即将之收在袖中,扛起大刀往外走去。

    *

    凌策再度折返的时候已是三天后。

    除了李明夷交代他打造的银质气管,他还顺道带来了另一个重磅的消息——

    得到中央应允,郭子仪以联军元帅的身份,向本次出征的九大军团下达了继续东征的军令。

    长安的光复只是迈出的第一步。

    被伪燕王朝据为国都的洛阳,正式成为唐军收复的下一个目标。

    这一军令无疑令所有人振奋不已。

    昔日丢失两都的耻辱,现在便要敌人全数奉还。

    为之激动的同时,赵良行看着刚刚建立的重伤监护室,一时倒有些犯了难。

    短短一个月的试用,李明夷提出的重伤监护室便展现出良好的收效,里面的病人也都在逐渐好转。若是抛下不管,不仅不利于伤员恢复,无疑也会浪费此前所有投入的人力物力。

    可让这名得力的下属撤下前线,他同样觉得可惜。

    似乎看出他的踟蹰,裴之远目光微忖,主动请命道:“若赵公信得过裴某,某愿领所有弟子留驻监护室,直至将士们全数痊愈。”

    裴之远虽不比其师王焘声名赫赫,却也是远近闻名的博士,然而行医为人皆是谦和,这倒让赵良行十分刮目相看。

    “裴公高义。只是……”他欲言又止片刻,将目光投向一旁正托腮思索的李明夷。

    “你们没有独立抢救经验。”

    李明夷抬眸看向这位熟悉的师长,坦然说出自己的担心:“病人一旦发生严重的喉梗阻,裴公打算怎么办?”

    这话问得委实不够客气。

    但绝不是为难。

    这段时间的安稳并不代表将来不会产生变数,一旦意外发生,只通过理论学习,没有单独操作过的官医们未必能应对得宜。

    “老夫确乎没有将穿刺术用在过病人身上。”

    面对这个称得上尖锐的问题,裴之远只是微微而笑,随即伸手解开脖颈前的衣领。

    李明夷追随而去的目光顿时凝固住。

    那枯瘦的脖颈正中,有一枚米粒大小的凹陷,乍一看并不显眼。

    可熟悉临床的医生一眼便能看出,那是环甲膜穿刺留下的疤痕。

    “不过,老夫已命学生在老夫自己身上试过,的确可以达通气之效。想必将之用在病人身上,便可解除窒息。”裴之远徐徐说道,仿佛在谈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自己身上实验穿刺技术。

    “太危险了。”李明夷脱口而出。

    赵良行亦愕然不止。

    “有李郎在,便不算危险。”裴之远拢了拢衣领,眼神饱含坚定,“何况将士们为家国出生入死,我等只是以身试针,又算得了什么?”

    其余随他而来的医官亦纷纷颔首。

    裴之远的目光挨次掠过站在他身后的弟子,最终落在眼前的年轻军医身上。

    “现在即便李郎不在,也可以把病人放心交给我们了。”

    无数坚毅的视线交汇在眼前,传递出勃勃不息的决心。

    李明夷站直了背脊,唯有回以敬意的目光。

    “那便有劳诸位。”

    将监护室的事务全数交接给裴之远一行后,李明夷便着手开始准备随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10-120(第6/18页)

    的药物。直至天光淡下,他点燃了灯,才发现门口还杵着道高瘦的人影。

    青年怀里抱着陌刀,正靠在军医处的门口,神情凝然地想着什么。

    “忙完了?”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对方懒洋洋打个呵欠,不客气地挑开帐帘,向外使了个眼神。

    “走,跟我去喝一壶。”

    李明夷挑眉看着他。

    无事献殷勤,必有前因。

    见他俨然怀疑自己的动机,凌策没好气地瞪他一眼:“我帮你办了事,难道连点报酬都没有?”

    李明夷还想再问什么,对方已大步流星地迈进,不由分说将他拉走。

    “知道你是大忙人,我请你总行了吧?”

    凌策死活将他拉出军营,来到长安城的一家小饭馆。

    暮色四合。

    晚风和爽地吹过,破旧的幌子在门口招展出一个酒字。门口的台阶下,两个赤脚的老者正盘腿对坐着下棋。店里稀稀落落坐了两三桌,倒是宽敞有余。

    “柳娘子,给我们上锅炖大鹅!”青年熟门熟路地拉着李明夷入了座,将陌刀往案上一拍,豪爽地点起菜。

    “客官来得不巧,我阿娘去探亲了。”

    回话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怕留不住客,一边出来殷勤地倒茶,一边赶紧补了句:“我阿耶手艺也不差,客官们赏脸尝尝?”

    来都来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凌策回了声好,将茶水挪开,掏出挂在腰上的酒葫芦,咕咚咕咚往空碗里倒去。

    “你试试。”他把酒碗推过去,自己则举起葫芦,直接往喉咙里灌去。

    李明夷也端起酒碗,仰头一饮而尽。

    “不错吧?”青年右腿大剌剌踩在长凳上,手臂搭上膝盖,笑着摇了摇空葫芦。

    “不赖。”

    凌策还想再说什么,忽然察觉到什么般,耳朵轻轻动了一动。

    “你耍诈!”

    “我哪里耍诈了?”

    “你的棋。”坐在门口左边的布衣老者,指了指对方刚挪动的一枚象棋,“兵卒棋哪有往后走的?”

    “凭什么不能?”坐在右侧,与他年龄不相上下的老者,红了一张脸瞪回去,“我没听过你说的规矩。”

    “兵卒当然不可以后退,否则不就成了逃兵?”

    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身后的青年,插进的一句话让两个老者同时一愣。

    左边的老者反应过来,当即叫好:“这位郎君说的正是。”

    右边那位忍不住嘀咕回去:“那这规矩立得不公平,将军尚有败仗而逃的,凭什么士兵只能选择往前?”

    青年有趣地勾了勾唇,呵出一口酒气。

    “士卒不是因为成为了士卒才往前走,而是决定了只往前走,才成为士卒的。”

    “你又不是……”老者还想再争,忽然瞥见桌案上的陌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