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医学教育早已分化出大类学科,外科并非李明夷这个穿越者的专利。远的不说,他们的祖师爷王焘就以通晓全科闻名,而他门下的弟子,更不乏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者。
身为博士的裴之远却大胆选择了将门生托付给他指导,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出手相援,也刚好解了李明夷此前的人员困扰。
由陈留官医署输送学生,在邺城医署进行专科培养。马和此前提出的教学医院联合体模式,竟就在这样的一个偶然的机遇中自然而然地开展起来了。
李明夷便将生徒们分为几班,按照往日战地监护室的值班模式,轮流让他们跟随自己进入监护室。不当值的时候,则由阿去领着熟悉手术器械。
人员一定,医署迅速而有序地重新运作起来。
“病人的热峰开始下降了。”
三天后的傍晚,李明夷向医署中的众人宣布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初来不久的生徒们,眼中皆是不敢相信的惊喜。
——看似不可治愈的高热,竟就这样被一种最朴素的治疗手段化解了。
李明夷的脸上却远无那份激动。
人体之中,还有太多手术刀无法触及的领域。是那个古老的学科,再一次向他借出手,合力将生命拉回。
正打算说些什么,视野中忽而涌入一股暌违的明亮。
不知是谁喊了句:“看呐。”
李明夷转眸望去。
天边相接的云层,正被晚风吹拂,逐渐露出一线橘红的霞光。笔直照在大地上的光芒,慢慢地扩散开,驱散了空气中的阴霾与寒冷,将远方照亮。
他也便松下紧绷的双肩,举目迎向照耀的斜晖。
“嗯,雨停了。”
第133章 着,着火了——!
雨过天晴, 阳光重新照入医署打开的大门。在体温得到控制以后,林慎也被挪到了外间的病人房。
曾也算半个大师兄的人,如今只得老老实实躺在病床上。一头为手术剃去的长发, 已长出了短短一茬,林慎就这样顶着个青色的头皮,无可奈何地被求知欲旺盛的后辈来回围观。
而最引人注目的, 莫过于脑袋顶上那一圈针眼整齐的伤口。
“软的。”惊奇的声音, 在拥挤的床前回荡。年轻的生徒们争先探出身子,在被允许的范围内亲手触碰这块没有颅骨的头皮。
以手术的方式去除头骨,而不令患者死亡, 这种超前的治疗方式,对于这个时代的医学生而言, 无疑是崭新的认识。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而然被联想到:“可是没有头骨的话, 岂不是很容易受伤?”
“不用担心。”李明夷打开手里的瞳孔笔, 弯下腰,照向林慎写满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30-140(第5/17页)
木的双瞳,“人体没有那么脆弱。只要不被外力打击去骨瓣部位,术后的病人完全可以参与日常生活。”
一束微弱的光线笔直射出,在他说话的同时,故障般闪了一闪。
手中光束随即变得更加黯淡。
李明夷声音一顿,持着瞳孔笔的手停在半空。
“可别小瞧你们师兄我。”半躺在病床上的林慎本人, 倒没有注意到他表情的变化,反是不服气般举起双臂, 向众人展示自己恢复的力量。
正认真听着的生徒们纷纷被吸引过目光。
“就算没了头骨,只要脑袋里面的病灶去除, 人体就能安然如初。”
林慎用力抓握重获力气的手掌,解释之余更是庆幸:“还好有李兄你在, 不然今时今日,举国上下,恐怕无一人敢行此术。”
其余生徒也都面露感慨,认同地点点头。
听到这句话的李明夷却只是一怔,神情似有所思。
林慎被瞳孔笔微微照亮的眼瞳,慢慢聚起疑惑:“李兄?”
“没什么。”李明夷面容平静地放下手腕,按灭了仅剩最后一点光芒的瞳孔笔。
脑海中却有一个反复酝酿的问题不停回响。
——倘若他没有来到这个时代。
那些曾与他遭遇的人们,他们的命运会因此而改变吗?
遭遇荔枝病的谢质库之子,养病坊中被第二型麻风反应折磨的孩子,还有云娘与小雨,以及后来的许多人,直至如今的林慎。
他的出现,或许没有改变历史,但真真切切地拯救到一部分人的生命。
正思索间,忽然听见门口传来小哑巴的声音:“啊啊,啊啊。”
李明夷转过目光,见他背着药篓,提着镰刀,站在暖洋洋的日光里,似乎是打算出门采药。
在他身旁,站在同样背着行装的二人。
“我们是来向诸位辞行的。”裴溆开门见山道,“裴回已经提前打探过,最近燕兵的巡逻松懈了很多。叨扰多日,也该启程了。”
说着,他拢起长袖,向里敬了一拳:“救命之恩,没齿不忘。”
早猜到他们有动身的计划,李明夷倒不感意外。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对方抬起的手臂上,被移植过腹部皮瓣的部位,看上去功能恢复得不错。
他点点头:“你的手恢复得很好,日后再勤加锻炼,就能和正常人一样了。”
裴溆转了转自己灵活如初的右手臂,看了眼身旁的裴回,又抬眸看向对面的李明夷,似乎还有别的话要说。
李明夷疑惑地站在原地。
“能否请先生借步片刻?”还是裴回从旁插了一句,“家主还有一事,想与先生单独谈谈。”
听他说得如此郑重,李明夷转头简单交代两句,便向门外迈出步伐。
“究竟是什么事?”
离开病人房,他一边送两人出门,一边问出了刚才的疑问。
“裴某在署中逗留数日,一直深佩诸位之仁心。”裴溆转过脸看着他,唇畔,浮起淡淡的微笑,“不过依某看,先生的医署,似乎不为盈利。”
李明夷坦然颔首。
他开医署,本就不是为了赚钱,亏损也在所难免。
好在运气不错,偶尔也能碰到出资的善人,总算可以维持下去。
“果真如此。”裴溆忽然停下步伐,神情也跟着认真起来,一双眼紧紧盯着眼前身披白衣的医署主人,半晌重新开口。
“如果有一个地方,并无燕兵作祟,当地官府还愿意支持先生行医,先生可有意带着弟子迁去?”
李明夷脚步顿住,看向对方。
人情方面,他虽不算通,可对方的意思,他要听不出来,就是个傻子了。
见他神情了然,裴溆微微而笑,继续补充道:“据我所知,渑池官医署现已无官医。不过李郎你大可放心,医署为民生根基之一,裴某可以官职作保,必会全力支持你开署行医。待做出一番业绩,便可呈报朝廷,任你为医博士。”
一席话公私兼顾,可谓把请人的诚意给足了。
万万没想到,这位正准备新官上任的县丞郎,还没正式赴职,就已经开始替当地百姓筹谋起来了。
说话间,朗风细细掠过三人身侧,明锐的阳光从头顶树梢中漏下,地上的光点也跟着轻轻摇晃。
李明夷微微眯缝起眼。
迁去平定了叛乱的河南府,享受安稳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开立新的官府医署,出任里面的助教乃至博士,听起来的确是个不小的诱惑。
若放在战乱爆发前,他或许会立刻答应。
“多谢阁下好意,恕我不能答应。”
裴溆与裴回对视一眼。
“我知道李郎你是重诺之人,不愿背弃邺城百姓。”年轻的县丞,并不打算轻易放弃,仍打算动之以理,“但你有没有想过,邺城腹背受兵,难道安氏就打算如此坐以待毙?此地终将交火,若先生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国家的损失?以长远计,不若暂且避一避风头,待朝廷收复叛军,再回邺城也不迟。”
听完这番称得上推心置腹的话,李明夷并没有立刻作答。
实际上,对于邺城的形式,受过家族良好教育的裴溆判断得并不算武断。
——近日的燕兵,实在是安静过了头。
军事行动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情况很多,若说前阵子因为雨季,叛军暂且蛰伏不出。那近几日的平静,便很是耐人寻味。
在历史上并不算出名的燕皇安庆绪,李明夷对他的了解仅有洛阳时宫人的寥寥数语。但在他麾下的,可没有谁是是吃素的善茬。
曾在河北为营的蔡希德,一度击败哥舒翰的崔乾佑,还有数名叫得出名号的骁勇燕将,都选择了跟随者这个看似不堪大用的主子。如今的安氏叛军虽然兵力有限,但仍不缺乏有远见的军事家。
被夹在北地史思明部与复兴的唐军之间,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留给安氏朝廷的未来无非两种。
选择一方势力,投去自己的忠诚,或者背水一战,打破眼下的僵局。
然而,稳扎稳打从来不是燕铁骑的作风。平静之下,波涛隐然再度涌起。
可以想见,被逼至穷途末路的狼子,已经舔舐完伤口,按着獠牙利爪,准备撕开新的战线。
也因此,才暂时没有注意力抓捕裴溆这种小鱼小虾的唐官,更无暇向医署进行报复。
见李明夷默然不语,裴回更是直言:“虎狼之子,绝非良邻,先生三思。”
出乎他意料的,对方仍是摇摇头。
“李郎……”
“我答应过一个人。”李明夷轻轻放远了目光,眼神亦柔和起来,“一定要做最了不起的医生。”
为穷人,为战乱波及的人,为想活下去的人行医。
这是他承诺过卢小妹的事。
况且,有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130-140(第6/17页)
种超乎理性的强烈直觉告诉他,留在这里。
终将找到自己的命运。
裴溆仍有些不死心般:“先生真的决定了?”
李明轻轻地颔首。
相处这些时日,知他性情中的强硬,裴溆本也没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听到拒绝的话,却更对其生出一种己所不及的敬佩。
他遗憾地叹了口气:“看来,裴某只能亏欠阁下了。”
李明夷倒正好想起另一桩事。
“我的确有一件要紧的事,想拜托二位。”
裴回赶紧道:“先生但说无妨,只要是某能做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上刀山下油锅,某也在所不辞。”
“不用那么麻烦。”李明夷却道,“只需劳烦捎带一物。”
说了句稍等,便向里屋快步迈去步伐。再折回时,他的手里已经多了一封装好的书信。
在主仆二人疑惑的目光中,他将写好多时的书信递了过去:“邺城为叛军所据,书信往来不便,有劳阁下,替我将这封信带去南边。”
“这倒不难,我可托驿站传递。”裴溆答应得倒是痛快,“只是到底送去哪里?还需有个确切地方,以便邮差寻人。”
“江西,蒙山。具体的位置不太清楚,不过人应当不难找。”
李明夷抬眸南望,唇角微微展开:“寄给当地一位有着蓝色皮肤,叫做度永的人。”
“蓝皮人?”裴溆显然有所听闻,眼神稍显讶异,“先生是打算……”
“请他们帮忙,打造一些手术器械。”
李明夷早有这个想法。
根据出土的文物记载,唐朝已经有形制像样的柳叶刀产出。以度永等人的经验水平,只要提供图纸,手术剪、持针器、手术刀之类的简单器械都可以被打造出来。
届时,即便没有完全现代工艺的手术器械,也有足够的工具供学生们完成一些基础的手术了。
“我明白了。”裴溆向他承诺,“一定替你带到。”
收下书信,裴氏主仆二人重新辞别众人,踏上了南下的路。
医署里头,整日的忙碌之后,终于迎来了惬意的傍晚。天还没黑,后院里已升起了高高的炊烟,面食的香味透过几重院落,钻进暮色下的习习凉风中。
从病人房中走出,李明夷收起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踩着夕阳的余晖向后院走去。
后院里是难得的热闹,吃饭的嘴一多,就不能像以前一样潦草对付。阿去和马和很有主见地安排生徒们轮流做饭,打扫家务。一来二去的,两拨人倒很快熟络起来。
李明夷洗过手,和生徒们一道吃饭。
众人一道,简单的馒头稀饭也吃得有味。难得的闲暇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