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宣传要不得。
“那元帅的意思是?”杜采文疑问。
既要向外宣传打广告, 又不能让它达成效果,徐茂冥思苦想,寻找平衡两方的办法。
徐茂沉吟半晌, 背手慢慢踱步,缓声道:“唱戏的架势太大, 所需人手数量多,耗时耗力, 倘若中途环节出错, 成效不妙是其一,被朝廷抓住把柄,徒惹一身麻烦事是其二。”
“依我看, 最好的法子是发传单……”徐茂嘴快脱口而出, 见在场众人满脸困惑, 她立刻重组思绪, 清了清嗓子,展开分析道:“我们可以借用传单、报纸这种方式,将我们要告知给百姓的事情书写于一张纸上, 以日、月为期, 分别发放给民众。”
“就拿天神教那些骗术说,直接写明他们使用的伎俩,大量复抄,在行人密集的街口分发, 亦或于必经的街道巷口张贴,使民众都能看到、知晓。”
“这样一来, 既方便迅速, 易于脱身,风险较小, 而涵盖范围扩大,不喜听戏的百姓也能明确了解到。”
徐茂讲完大概方式和好处,针对其中的问题,解释说:“街边路上突然出现大量书写相同文字的纸张,虽然民众大多不识字,但城中自有读书人,百姓拾去给那些人看几眼,一传十,十传百,总有消息传进百姓耳朵里,哪怕只言片语,足够了。”
说完,她手心汗湿,表面自信,实际像漏气的气球,没什么底气。
这种方式明显针对读书士子更有用,普通百姓一不识字,二没有主动了解这方面讯息的意识,破除迷信,当面演示的效果其实都够呛,治标不治本,更别提让他们自己面对大堆黑字了,最终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徐蘅、吴洪英和杜采文低头沉思,感觉徐茂的话不对劲,想要张口指出其中十分明显的问题,然而她们抬起头就对上徐茂充满期待的视线,似乎等着她们提出异议。
难道是自己思虑不周,没有注意到暗藏的关窍所在?
话到嘴边,她们又强行拉回,压在舌头下面仔细思考。
显然,连她们都看出问题,元帅怎么会不知道呢,必定是故意这么说的,这里面有她们尚未想明白的地方。
杜采文琢磨徐茂话里的每一个字,惊诧发现这种法子跟她之前编整书籍的想法有些不谋而合。
将徐茂的话语收集成书,传授给士卒,以及民众,帮助大家了解徐茂,了解忠义军,但这需要时间,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而若将一本书拆分成单独一张纸,省去成书前的时间,有什么消息和事情,直接整合在纸上供人传阅,更加方便快捷。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对阅览者有一定要求,需要读书认字,如今情状的普通百姓肯定是不行的。
杜采文脑中闪过无数个念头,一一排除,正在杂乱无序的各种可能里翻找时,倏地灵光乍现。
对付天神教!
扭转民众想法的根源在于他们不懂得各种怪异事情背后所藏道理,有心人刻意引导,他们便误信神迹。
以她们眼下的身份、处境改变民众想法,能做的事情终究有限,并且真正摒除百姓错误观念,这可不是一日之功。
当务之急是铲除天神教,防止他利用百姓,惹出更多祸事。
所以……元帅所说的这个传单、报纸不是针对普通百姓,而是天神教!
杜采文眼睛噌地发亮,她猛然抬头,撞见吴洪英相同神色,脸颊激动地泛起红晕。
双方互相交换目光,心领神会。
杜采文确定好了目的,起心思着手做事,问道:“元帅,您方才所说的传单和报纸有何分别?既有传、报二字,莫非前者是散页以供各自传阅,后者则是张贴于墙面而共同观看?”
徐茂看她们半天不说话,张口也没有任何质疑,听杜采文的语气,似乎马上就要动身去制作传单和报纸,她不禁愣怔良久。
不是,这都不质疑她?
本局手下心眼也太实了!
徐茂都不忍心继续忽悠下去,面对一张张真诚的脸孔,她的负罪感快满溢出去了。
“传单的内容比较简明扼要,要求凸出重点,让民众知道一件事情的好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如此摆烂,也能称帝?》 60-70(第7/14页)
主要用途在于宣传,咱们揭秘天神教骗术,提醒百姓不要上当受骗就可以用传单。”
“至于报纸,它更多是登载多篇完整文章,道明事情的前因后果,或警醒教育,或宣告消息,涵盖面比传单广,同时制作要求也高。”
前者偏向营销,后者则正式一些,有效信息更多,更全面。
徐茂简单解释了下,她只是随意拿来举例子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发传单,办报纸,正准备开口让吴洪英她们回归正题,却听徐蘅道:“阿姐,那咱们可以利用这个传单制造声势,打压天神教。”
杜采文补充:“军中士卒读书习字,属下以为,不如先在各班以报纸作为试验,开阔士卒们的眼界,了解当前局势,提振士气,在军中瞧瞧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错再继续向外开拓。”
徐茂眉头微动,她尽开一个头,杜采文便已经把后面的事情全想好了,兴奋激动规划未来的模样与她之前的形象迥然不同,活脱脱像变了一个人。
算了,办就办吧,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徐蘅说的那样,用传单传扬天神教负面形象,百姓看不懂,能看懂的教徒估计要拎刀来砍她,激怒天神教目的达成。
徐茂看向吴洪英:“你来负责传单,具体内容我会写一份事例给你,我记得延临莫娘子家里有造纸作坊,你回去联系何素芬,试试看能否同莫娘子谈谈,做成这桩买卖,给我们提供纸张。”
“采文,你负责报纸,既是我们忠义军内部的报纸,那就唤它忠义军报好了,分几个板块:一是近期发生的政事,时/政新闻;二是军中举行的活动,如训练时士卒们的昂扬风采,比试提醒;三是士卒们的日常生活,采访士卒感受,展示他们的想法;第四,开辟主动投稿板块,接受士卒写的优秀文章,激励大家踊跃参与军报建设,其他琐碎的东西你自己看着办。”
反正是内部传阅,让大家玩玩儿,随便杜采文怎么折腾。
徐茂给杜采文提供大致思路和方向,杜采文脸上绽放明亮神采,她快步走到侧边案几处,胡乱抓了笔,蘸了蘸快干的墨水,匆匆落笔,记录徐茂的话语,保证每个要点都不落下。
“是,元帅,属下记住了,这就开始准备军报!”杜采文扬起笑脸。
出阁前,她在闺中姐妹间诗文优异,素有才名,出嫁后,她烧了那些诗作,安心主持中馈,操劳家务,每逢客来,总能将他们招待周全,博得贤名。
然而杜采文从来没有这么期待过一件事,肩上的负担比以往更加沉重,她想办好这件意义重大的事,不想大家失望。
吴洪英和杜采文分别领了新任务,徐茂主要盯着吴洪英的传单,确保所写内容全是关于天神教的,免得出现意外。
传单进度稍快,吴洪英当晚就写好稿子,送到徐茂案头,供她检阅。
徐茂点了几根蜡烛,加班看稿。
吴洪英按照她的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介绍天神教,又说天神教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凡是入教的普通人没一个好下场,损伤极重,警示大家莫要听信天神教的花言巧语,误入歧途。
然后分别揭示天神教的手段,提醒民众注意防范,别上当受骗。
徐茂拿笔删改部分赘余的地方,建议道:“这样,你再编几个悲惨的案例加上,就说是保护受害者,用了化名,他们被天神教欺骗,投进所有家产,虔心向教,哪知最终家破人亡,落得一场空,最好换几个典型身份,像是上有老下有小,茅屋漏风的贫苦农户,因缘际会赚到一笔丰厚家底的商人或小贩,总之,不论怎样身份的人,沾上天神教就倒大霉,因天神教酿成惨祸,引发同情、共鸣。”
吴洪英呆了呆,怔怔道:“……编?”
徐茂点头,她感觉还不够,毕竟百姓又看不懂,既然得罪了,索性得罪到底,冤有头债有主,走明路,算是给天神教下战书。
“最后加一段,正在这些人穷困潦倒、性命垂危之际,是忠义军从天而降,出现在他们面前,赠与的水和食物,介绍营生,解救了走投无路的他们。”徐茂厚颜无耻地补上这个经典结尾。
吴洪英张了张嘴,眉峰隆起。
她们根本没有救过受天神教迫害的人,真的可以写吗?
但是吴洪英转念一想,整个案例都是假言编造的,不差最后这点,听元帅的准没错。
“元帅,我这就回去改。”
吴洪英抱起徐茂改过的稿子,徐茂快步拉开烛台底下的匣子,取几根干净未燃的蜡烛,“等等,这个你带回去,照亮点,光线暗了伤眼睛。”
“谢元帅体恤。”吴洪英眼瞳震动,胸口暖流涌过。
多好的主上啊,竟然会注意到这些小细节,而且毫不吝啬,出手就是五根蜡烛。
吴洪英眼眶微热,原本略微困倦的身体不知从哪里倏地爆发无穷力量,精神抖擞,她迅速回去重修传单稿子。
吴洪英点了蜡烛奋笔疾书, 首先誊抄徐茂修改过的地方,然后结合徐茂提出的要求开始编故事。
贫苦穷困的农户,攒下家底的商人, 原本具备大好前途的秀才,遇到天神教, 命运顿改,贫家更贫, 富者破产, 众叛亲离,走投无路恨不得投河了却余生。
然而这个时候,忠义军出现救下他们的性命, 给予吃食, 安排卖力气的活计, 男子前去修路, 女子进入纺织作坊穿针引线,制作衣裳。
吴洪英真假掺半,结合丰城修路凿渠之事和莫惠福的纺织作坊, 增强信服力, 如若有人打听,确认无疑,将彻底认可信任她们忠义军。
宣传单内容几经反复斟酌、修改,烛火跳跃, 橘黄光线打在吴洪英脸庞上,拉长她的影子, 剪影黑沉而宽大。
蜡油不断往下淌, 转眼矮了一截。
吴洪英搁笔,缓缓直起身, 揉揉酸疼的脖颈和手腕,收拾杂乱的桌面,每张放好,她重新看一遍,检查疏漏之处。
厚厚一沓纸都是她新写的案例,相同身份的就写了十几份,譬如农户,农家与农家之间也是各有区别的,他们初始状态相似,但具体家庭境况以及亲友关系并不一样,而且天神教对他们耍的手段大同小异,随后才是其他身份。
吴洪英梳理文章逻辑,勾下自己不太确定的地方,等明天询问其他人,免得出现错误,贻笑大方。
烛光摇曳,嘴一吹,帐子昏黑。
第二日吴洪英把自己编写的案例拿给军中士卒们看,询问意见,根据大伙儿指出的问题,她急忙记录重改。
杜采文编写《冯秋叶》情节时彰显其才华横溢,吴洪英拿着修改稿又跑趟腿,请杜采文再帮她看看。
“你这么快就写好了?”杜采文震惊,尤其是当吴洪英抱出一大摞已经修改好的稿子时,良好的教养短暂抛诸脑后,她差点眼珠子滚落地面,脱口而出:“这么多!”
吴洪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杜娘子,我天资不够,只好以勤奋弥补了,天神教胆敢放箭警告我们,分明存着看轻之意,我们若要回击,必须尽快。”
“我也不晓得哪份写得可以,所以前来请娘子帮忙看看,选出最合适的例子呈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如此摆烂,也能称帝?》 60-70(第8/14页)
元帅,莫耽误时间,径直抄写发出去,节省精力。”
杜采文被说服,翻开吴洪英的修改稿埋首细看。
案例相当于一个小故事,杜采文对此比较熟悉,提笔将部分情节删改,提升文章整体流畅度,吸引人持续不断往下看。
“这这份都是我看着最好的,呈递给元帅之时可以放上面。”杜采文把她觉得最满意的几个案例单独挑出,递给吴洪英。
“多谢杜娘子。”
吴洪英转身要走,杜采文灵光一闪,忽然有个新想法,拦下她:“吴娘子,请稍等片刻,听我一言。”
“怎么了?”吴洪英不解。
杜采文道:“我觉得或许状书的方式会更好些,不是那种艰深严肃的正式状书。吴娘子,你听说过进京告御状吗?”
吴洪英脑子飞快转,理解杜采文话中的意思,眼睛蓦地亮起,“你是说伪造成百姓进京告御状的样子?”
“对,不用特别讲究,听完能让百姓知道这些事情,议论起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光是告御状这一条,戏曲里的状况出现在身边,已经足够惊奇了,不信百姓可以抵抗得住。
吴洪英拍手叫好,赶紧和杜采文一起修改,根据案例另外写了诉状,普通农户的全篇大白话,不规范,其他人根据身份进行调整,尽量通俗易懂。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