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得或趴或侧胡乱睡了一夜。次日醒来,后背热辣辣地疼,穿衣服更如上刑一般。
她如此,那阿兄呢?
裹儿问了彩月,彩月知道他们兄妹情深,天未亮就去承恩殿探过一回,说了这事:
“二郎昨儿半夜起了热,幸素云素娥姐姐彻夜照看,忙叫来太医,开了退烧药吃了,退热后就昏昏沉沉睡了。
我去时,素云姐姐才伏侍他吃了半碗汤,听见我来,说当兄长的让妹妹护着着实不该,让七娘多保重自身。”
裹儿忙道:“好,这就好,这就好。等晌午,你再去一趟,只悄悄找素云问问情况就回来,不必惊扰阿兄。”
“我明白了。”彩月顿了一下,又道:“按理,七娘是主子,我不该说这话,只是昨天太凶险了,七娘……”
彩月说了半截就咽下后面的话。后面的话,说出来只怕有挑拨主子们的嫌疑。
裹儿握住她的手,感激道:“我岂不知你的好心?罢罢罢,我日后保重自身就是。”
彩月叹了一声,一边熨衣服,一边说:“幸好太子妃每季都给郡主做好衣裳收着,不然真要穿六娘的旧衣了。”
裹儿笑道:“穿什么都好,我现在才知道命最重要。”
“是哩,七娘也明白这个理,以后可不要这么莽撞了。”彩月笑劝道。
裹儿忽然想起一事,打开妆奁,取了一对绞丝金镯,镯子上嵌着几颗翠玉珠子,金翠辉煌。她递给彩月,说:“昨儿你受惊了,拿着压惊。”
彩月噗嗤笑了,解了扣子,露出一个嵌翠玉金项圈来,说:“娘娘昨儿悄悄赏了这个并新做的一件大毛衣裳,还有绢帛和缗钱。”
裹儿闻言笑了,将两个金镯硬给彩月戴上,说:“我昨儿看得清楚,你是第一个动的。”
彩月褪了一只,说:“俗话说,不患寡而不患不均。七娘再添一个吧,给素云素娥姐姐。还有那几个宫人,也不要忘了。”
裹儿笑说:“我的东西,你知道在哪儿,凭你支用。”彩月叠好衣裳,道:“我做得不好,出了事可不许赖我。”
裹儿笑了一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二人正说着,韦淇过来探望女儿。
裹儿刚才不觉背疼,但当母亲嘘寒问暖时,立刻疼得如针挑刀割一般,因怕母亲担忧,只说已经大好,不疼了。
韦淇悄悄和裹儿说了李重福的事情,裹儿也早知道他是得利者,且这事是张易之告密,又听说仙蕙九死一生,孩子也没了,恨得咬牙切齿。
“早晚要他……”
韦淇忙捂住裹儿的嘴,说:“你放心,为娘心里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楚。”
说了一会子话,韦淇就离开了。又有重茂、重俊和季姜过来探望,裹儿忙叫人奉茶上果点,姊妹们说笑了一会子才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30-40(第5/13页)
几人走后,又有杨丽春过来探望,裹儿冷哼一声说:“就说我刚睡下,让她回去吧。”
彩月遂出去说了这话,也不请杨丽春坐一回,又不奉茶,杨丽春讪讪地只好回去了。
裹儿坐在卧室,拿了一本书打发时间,忽然又有人进来说:“宫里将郡主的妆奁衣物都送来了。”
彩月忙出去接了这些东西来。裹儿突然想起一事,忙问:“送的人回去了没有?”
那人回:“正在偏殿吃茶。”
裹儿叫回彩月,匆匆道:“你给我准备三荷包金珠,并几个上等封。”彩月忙抛下手里的包裹去了内室。
裹儿来到偏殿,只见是一个不认识的寺人,寒暄了两句,便问:“宫里可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寺人抿嘴一笑:“奴婢人微言轻,哪里知道这些,不过到有几个宫人受罚了,也不知何事。”
“是哪几个?”裹儿追问。
这寺人想了一想:“圣人发作了一个叫莺儿的宫女和一个小寺人,各打了三十板子,撵出宫。万掌记不知为何也挨了板子,贬为宫女了。”
裹儿又问:“莺儿他们什么时候出的宫?从哪个门出的?”
彩月进来,塞给这寺人几个上登封,笑说:“我们郡主请公公喝茶。”
这寺人早听说安乐郡主手头散漫,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便笑回:“他们是从西北角的大门出去的,昨天刚撵出去。”
裹儿闻言懊恼悔恨不已,顿足道:“因我之故,使他们遭罪至此。”
说罢,她取了荷包,递给寺人道:“烦公公将荷包交给叶儿,就说是我连累了她。”
这寺人答应着接了。裹儿让宫人陪这寺人喝茶,自己则带着彩月匆匆出了宫殿,从马厩牵了马骑上,想要找莺儿和那个小寺人,却被东宫的执事太监高公公拦住。
高公公一把抱住裹儿的腿,道:“唉哟,我的小郡主啊,殿下和太子妃都说了,不让你出去。”
裹儿立在马上,急道:“我有急事。”
高公公坚定道:“天大的急事也不行,这是殿下的命令。小郡主,你有什么事情给奴婢说,奴婢给你想办法。”
裹儿便将莺儿等两人的事情说了,高公公听了,恍然大悟,随即道:“蛇有蛇道,鼠有鼠道。不是老奴吹牛,小郡主自己去,未必有奴婢派人去找妥当。郡主放心,他们是东宫的恩人,老奴保证把他们养好伤带到小郡主面前。”
听高公公如此说,裹儿迟疑道:“真的?”
高公公立刻松开裹儿,当面吩咐人去办这事,说将这两人安排到别院养伤。裹儿这才下了马。
第34章 郡主出嫁 她相信她会把日子过得很好,……
半日后,高公公方过来回禀说:“两个人已经找到了,安置在别院,已请大夫看过,伤了皮肉,不打紧。”裹儿这才安心,又派人送绢帛钱财过去,命人好生抚慰。
却说昨日,武曌怒骂走了儿女孙辈,在殿内独处。左后都知圣人大怒,不敢走开,皆在殿前廊下暂候。
过了半日,不听圣人在里面叫人,贴身伺候的诸人心内焦急,胆大心实的透过门缝窗隙瞥去,见圣人仍然坐着,看不清面容,更添忧虑。
于是,众人商议后,派人去请张昌宗过来。张昌宗听闻惊变,早吓坏了,一面担忧阿兄受牵连被人记恨,一面担忧自己助人事发。
上官婉儿和近身侍奉的连娘再三劝了,他才勉强答应,端了海棠式红漆茶盘,里面放着一盅滚滚的羹汤。进了殿,抬头只见圣人端坐御座,眼神清明,心中喜上一分。
但又想起今日之事,张昌宗提心吊胆,面上堆笑说:“圣人该用些羹汤了。”
圣人的眼皮动了一下,张昌宗忙放下茶盘,疾走上了台阶,扶圣人进西暖阁坐到榻上,又忙端来羹汤来,陪笑说:“圣人可要现在就用?”
武曌点头,接来喝了,五脏六腑顿时暖洋洋的,张昌宗见状又是一喜,知圣人不怪罪他们兄弟,便笑道:“圣人再用些膳?”
武曌又点头,张昌宗忙叫道:“来人,传膳。”武曌伸手抚摸着张昌宗白皙如玉的脸颊,赞道:“六郎脸似莲花。”
张昌宗不敢动,任凭圣人抚摸,忽又听:“你果然是个实心眼的好孩子,也是个真性情的好孩子。”
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是他与安乐郡主说的悄悄话,并无人看见,他没传出去,小郡主想必也不会乱说,圣人怎么就知道了?
是巧合,还是有意?
圣人见他这个鹌鹑样,顿时笑起来,道:“没你的事。你是好孩子,你比他们都好,都贴心。”
张昌宗勉强扯笑道:“圣人谬赞。”
连娘领着宫女,捧着盥洗之物,进来说:“圣人,已经摆好膳了。”
张昌宗忙起身伏侍圣人盥洗用膳,殷勤备至。趁着圣人歇午觉,他蹑手蹑脚从后门出去用饭,不想刚出门就被人一把攥住领口,正要呼救,抬头一看竟然是阿兄。
张易之冷冷扫他一眼,张昌宗立马合上嘴巴。张易之将这个蠢货拖到僻静处,咬牙问:“你为什么要帮李裹儿?”
张昌宗心虚起来,嚷道:“阿兄,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张易之凑上来,冷笑:“你不懂?你懂得很啊,两头下注都学会了。”
张昌宗仍是装傻陪笑,张易之气不打一处来,握拳作势要打,张昌宗忙告饶:“你打疼了我叫出来惊了圣人,你怎么回话?”
张易之听了,脸色的表情几乎扭曲了,松开手,气道:“蠢货!”
张昌宗忙整整衣裳,陪笑道:“我这也是为了阿兄好,你真杀了邵王,那我们和他们就是生死仇敌,只要圣人……我们都不得活。”
张昌宗一边说,一边做杀鸡抹脖子状。张易之气道:“我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
张昌宗一副看蠢货的眼睛盯张易之瞧,问:“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杀邵王?”
张易之一顿,深吸一口气,心道:“我哪里知道太子殿下是那个鬼样子啊?听说自鞫,心一硬就要杀自己儿子。”他只想一点一点废掉邵王的继承权,为平恩郡王的上位做准备。
张易之束手无策,瞥了一眼张昌宗,道:“蠢货,你难道有好办法?”
张昌宗得意一笑,伸手弹了弹衣裳,道:“我明白你的想法,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如意了。邵王与咱们有仇,不如咱们换个人。”
张易之看了一眼张昌宗,心下会意,嗤笑:“她就能保全你我的性命?”
张昌宗笑道:“她比邵王强,比郡王有希望。”
张易之冷哼一声,不置可否,转身出了假山,垂头沉思,心下后悔,若是当初许婚给邵王,就不会出现如今的窘况了。
然而,他仔细一想,不说东宫不同意,即便是圣人也不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现在他们兄弟与东宫彻底交恶,又与武氏结仇,圣人春秋已高,不知还能活多久,将来这天下必定是东宫的,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30-40(第6/13页)
他们即便现在手握权柄,煊赫飞扬,一呼百应,但终不是长久之计,然而张易之目前又无计可施。
东宫在侧,张易之如芒在背,如坐针毡,一想到将来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抬头四望,心生茫然,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到了这个地步。
武曌歇午觉醒来,连娘趁势禀告了安乐郡主如何出的宫。她听完便道:“将莺儿和那个小寺人打三十板子撵出宫,万叶涛打二十板子贬为宫女。”
连娘答应了出去,觑着圣人面色,见她并不十分恼怒,便斟酌着吩咐人面上做样子。故而莺儿三人虽然看着血肉淋淋,但并不要命。
晚间,武朵儿下值去探望,看见万叶涛趴在床上嗳哟声不断,又好气,又好笑,在榻边坐下,道:“你这是何苦?即便你不跑这一出子,她也有自己的造化。”
万叶涛转头仰面,认出武朵儿,忙道:“你看我做什么?又生出事端,快走吧。”
武朵儿叹了一声,起身倒了一盅茶,摸了一模,冰冰凉凉,叫来小宫女烧热水重新沏茶。
过了半日,小宫女提了一壶热茶过来,武朵儿接了,又褪了金戒指赏她,叮嘱说:“这几日照顾好你万姐姐,日后有你的好处。”
小宫女忙笑着应了,正要斟茶,被武朵儿打发出去。她斟了一杯,递给万叶涛。
“医士说怎么样?”武朵儿问。
万叶涛喝了茶,回道:“就这么养着。”
武朵儿叹了一声:“你呀……算了,需要什么叫那个小宫女去找我。”
万叶涛勉强笑说:“我不送了,慢走。”武朵儿出了低矮的厢房,呼出一口浊气,抬眼看向高大巍峨华美的宫殿,心中怅然,俄而又变得坚定起来。
又过了几日,李重润、武延基和仙蕙等三人的身体慢慢康复,但圣人说的对裹儿的处罚还没下来,许是忘记了,或者当日随口说说而已。
李显见状更是把女儿拘在东宫,不许她出去,省得碍了圣人的眼睛,再勾起前事。
一日,太史局算好了郡主成亲的日子送来,说圣人已准了,定在腊月十六。
这个消息惊得东宫鸡飞狗跳,韦淇和李显都想多留女儿到年后春天再成亲,但这婚期改不得。
裹儿回东宫后,猛地闲下来,无所事事,又被拘着不许出去,郁闷至极。
虽然如此,但裹儿不后悔救阿兄,至于别的什么,走一步算一步,日后说不定有别的机缘。
至于成亲……说不定又是另一重天地。别的不说,成了亲就能走出去做一番事业,她倒是喜欢得很。
进入腊日,天地肃杀,草木凋零,东宫中唯一的点缀便是挂在枝头喂鸟的金黄柿子,配着红墙,煞是好看。
不过,到了十六这日,东宫的树上粘着绸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