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道:“大贺氏李娑固参见安乐郡主使君。”

    裹儿闻言一惊,挥手让人退下,问:“大贺氏李失活是你什么人?”李失活是李尽忠去世后的契丹首领,目前依附突厥,与大周为敌。

    李娑固回道:“他是在下的堂兄,听闻郡主升任幽州刺史,托我过来道贺,因惧突厥势大,特命我乔装扮做商贾,望郡主恕罪。”

    裹儿面上忽生怒色,拍了一下桌案,厉声道:“他还敢来?大周待契丹尽矣,首领赐国姓,封都督,子孙皆荣,岁赐不断,饥则调粮赈济,乏则赐绢帛。可是契丹不思国恩,叛周依附突厥,助纣为虐,寇掠百姓,百死莫赎。来人!”

    门外进来几个佩刀的仆从,裹儿指着李娑固道:“将这乱臣贼子拿下,立刻解送京师,听圣人发落。”

    李娑固吓得脸色苍白,额头冷汗淋漓,双腿一软,跪下求饶:“郡主……郡主……饶命啊。”

    “慢着!”宋长史忽然气喘吁吁跑进来,喊道:“使君,使不得,使不得啊。”

    裹儿蹙眉看向宋长史,指着李娑固问:“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长史何故为他求情?”

    宋长史挥手让仆从退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50-60(第3/13页)

    ,解释说:“李尽灭和孙万斩叛周,罪不容诛,但早已身亡。契丹反周和叛投突厥,这人都是胁从,虽事无可赦,但情有可原。”

    裹儿这才稍缓神色,道:“你非首恶,又是胁从,且为我祝贺而来,拿你非未免不近人情,你走吧,今日我只当未见过你这人。”

    李娑固这才缓了心神,但想起堂兄交代的事情,心中惧怕犹豫不敢言。他此番来幽州,如羊入虎口,能得一丝生机,便是侥天之幸。

    宋长史问:“你是替你堂兄来,他可有什么话要说?”

    李娑固欲言又止,支支吾吾说:“堂兄让我来,一是恭贺郡主高升;二是……我不知该不该说。”

    宋长史说:“我们使君恩怨分明,最是仁慈,你尽管说。”

    李娑固抿了抿嘴,道:“没什么不能说的,我们被迫归突厥后,那默啜可汗穷兵黩武,征发无度,青壮死了十之三四,赏赐又不公,人畜冻死饿死无数。

    堂兄常说,若在大周,必不如此。只是归周,罪已大,只能忍辱含垢。”

    裹儿闻言,叹息良久说:“百姓无罪,何故罹难至此?”

    李娑固感动道:“有郡主这句话就足矣。”

    裹儿摇头道:“大周与突厥有血仇,契丹又归附突厥,即便我执掌幽州,又贵为郡主,也无可奈何。

    且最近突厥遣使和亲,朝廷不愿生灵涂炭,多半要允了。只可惜苦了契丹那些无辜的百姓。”

    李娑固急道:“郡主,突厥豺狼之性,反复无常,他先认圣人为母,又求和亲,依然犯边,这次想必也不是真心的,为的就是麻痹大周,讨伐别的部落。”

    裹儿问:“果真如此?”

    李娑固便将突厥近况一一说了,裹儿听罢,起身走下来,对他道:“我会将这些禀告朝廷,也会向圣人暗陈你的功劳。”

    李娑固忙道:“契丹势弱,依附突厥,不求有功,只求郡主保全。”

    裹儿笑道:“这是自然,我只说从胡人商队得来的消息,与你,与契丹都无关。”

    李娑固忙谢恩,又说了几句话,裹儿事多,托宋长史待客,自己去了值房处理公务。

    到了掌灯时分,宋长史满面笑容过来回裹儿。

    第53章 当为天子 难道是她的经历给了张氏兄弟……

    宋长史从李娑固处探听不少消息,又得知李失活犹豫投周,便立刻过来告知裹儿。

    裹儿听了,想了想,道:“如今时机不到,圣人以和为上,不愿起兵戈,无大周相助,契丹族不敢公然叛突厥。”

    宋长史赞同道:“我们当务之急,唯有做好准备,以待时机。”

    裹儿叫来金刚,吩咐说:“悄悄去账房支绢五千匹,银五千两,金一千两,胡椒五石,交给宋长史。”金刚答应了去了。

    宋长史拱手道谢:“郡主大义,这两年郡主府为打探突厥和两蕃的消息,不知填进去多少钱帛。”

    裹儿不在意说:“我乃圣人血脉,受万民供奉,如今幽州府库不宽裕,自然要出一份力。”宋长史感激着告辞离去,安排剩下的事情。

    次日,阖府仆从从管家金刚、执事大丫鬟彩云,到主院和偏院的侍女、寺人、仆从、植儿的奶娘嬷嬷,再到洒扫、厨上、马厩、浆洗、买办等仆妇,依次给裹儿和崇训磕头

    道贺,众人吃喝玩乐一日方散了。

    裹儿如今名实归一,虽做事与之前无甚差别,但总觉得身上充满了干劲,想着势必在圣人在位之时,做出一番功绩来。

    幽州“平稳”交接,但是京师却暗流涌动。

    武瞾匆匆回到京师,朝野上下猜测纷纭。长安是李唐的根基,武曌长安二年回长安,本身就具有政治意义,然而她次年就匆匆折返神都,也不允太子监国,上下不安。

    这股暗流让身为天子近侍的上官婉儿感到深深的担忧和忧虑。

    这晚上官婉儿约了张昌宗,只是没想到来的是张易之。相比于张昌宗的曲意奉承,张易之更多的是掠夺和征服。

    绿暗红飞,方雨收云散。婉儿躺在榻上,眼睛饧涩,忽然红帐被人掀开。婉儿大惊。

    这事若是吵出来,她必定要受牢狱之灾,正慌乱着忽然瞧清那人面容,骂道:“你要死了,吓我做什么?”

    说着,扯过罗衾拥着,面上丝毫不见窘迫。张昌宗提着琉璃灯一愣,偷瞧了张易之一眼,向婉儿色厉内荏道:“你不是说,以后一直和我要好,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儿?”

    婉儿打了哈欠,一把扯过张昌宗坐下,搂过他的脖子,说:“我已和你兄长睡过了,咱们也来亲近亲近。”吓的张昌宗慌了神,将之前的打算都忘了。

    他们兄弟本以为婉儿就是深宫中的女人,怨妇,没想到竟然说出这样荒唐老辣的话来。

    原来张氏兄弟权势日炽,朝野遍布党羽,各个位居要职。他们不满足控制外朝,起了控制内朝的心思,婉儿就是内朝第一人。

    婉儿与张昌宗要好,但她始终在政事上和他们兄弟若即若离,这让张易之不满,想要收服婉儿。先用情欲,再贬低其人格动摇其心志,最后威逼利诱。

    不过婉儿神情老辣,也不羞耻。张易之知第二步失败,便跨过去来到第三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你手里拿着灯笼做什么?”张易之斥了一句,张昌宗忙起身将琉璃灯挂到架子上,坐在榻侧,眼巴巴盯着张易之。

    张易之慢悠悠披了大氅,一手抬起婉儿的下巴摩挲着,说:“圣人春秋渐高,一旦山陵崩,才人为之奈何?”

    婉儿闻言,心下立刻明白,佯装不知,抬头看向张易之,叹道:“无外乎三种下场,最好的是继续留在宫中辅佐太子,次之出宫荣养,余生富贵;再次,不过一死而已。”

    张易之说:“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使才人留在宫中,太子有太子妃、邵王、安乐郡主,才人能轮到第几?”

    婉儿默然。

    张昌宗拿了婉儿的袄子给她披上,嗔道:“阿兄,你吓到婉儿了。”

    张易之笑了一下,说:“才人若是甘心,后面的话,我自不必说,先行告辞。”

    婉儿靠在张昌宗的怀中,见张易之起身要走,笑说:“谁又愿意从高处跌落?你愿意说,我就听着。”

    张易之重新坐下,目光灼灼地盯着婉儿问:“才人,想要当皇后吗?”

    婉儿先是一怔,听清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眼泪出来。她伏在张昌宗的肩头,嗳哟个不停,张昌宗只好替她抚背顺气。

    半响,才止住笑,对张易之说:“野史说,陈文帝有个男皇后,难道你想劝圣人娶个女皇后不成?”

    张易之冷笑:“你想岔了。”

    婉儿又道:“那你是想我做太子的太子妃?太子妃与太子共患难,育有四女一子,也不成。”

    张昌宗听了他们扯了半天,说不到重点,便催了一句:“婉儿,你难道一辈子就做个才人不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50-60(第4/13页)

    婉儿面上起了不虞,问:“你们兄弟是来消遣我的?”

    张易之笑了一声:“你的性子还是那么急,连听一听我的主意都不耐烦。”

    婉儿嘴角弯起,怡然靠着张昌宗的胸膛,笑说:“你是六郎的兄长,我洗耳恭听。”

    张易之看了眼二人,眉头一挑,凑过来,在婉儿的耳边,轻声道:“圣人年老,我已掌控外朝,依圣人故事,当为天子。”

    这话唬的婉儿魂飞魄散,目瞪口呆地盯着张易之,但让她失望了,张易之说的竟然是真话。

    他……天子!!!

    婉儿感到身上一寒,连圣人都撼不动李唐的民望,区区张氏兄弟何德何能?她不禁感慨起张易之的异想天开来。

    婉儿扭头看向张昌宗,他慌乱道:“我听兄长的。”

    婉儿叹气摇头说:“我只当没听到这话。”说罢,她咬着牙,压低声音道:“这是谋反,诛九族的事情,你们不要命啦。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我什么人都不告诉。”

    张易之听了,说:“如今之势,不进则退,与其将性命交给别人,不如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婉儿默然无语,若是换代,张氏兄弟的处境比她更不如,从一手遮天到任人鱼肉,他们想要搏一搏,倒是说的过去。

    见婉儿一脸沉思,张昌宗推了推她,问:“你同不同意?”

    婉儿苦笑一下,她若不同意,外面立即有捉奸的宫人进来,将这件宫闱丑事公布天下,到时迫于群臣压力,她必将被赶出宫。

    至于出了宫,生死就不由她了。

    “若能登高,谁愿意一直在半山腰。”婉儿说道:“我只是个草拟敕令的才人,朝中无人,宫中也无人,看着煊赫,就是个花架子,摇摇就散了,瞧着光鲜,实则如鸡肋。不知能做些什么。”

    张易之听了这话,知道婉儿意动,便笑说:“不必做什么,将来有你的用处。”

    婉儿乌发披散,脸色发白,越发显得我见犹怜,苦笑:“我已老,当皇后的话就不要再提了……”

    张易之眉眼低垂,说:“那就封你做宰相。”

    婉儿听了展颜一笑,心向神往,说:“我等着我当宰相的那一天。”

    张易之自以为事成,便穿衣带人离开,只留下张昌宗和婉儿二人。

    婉儿身子一松,浑身瘫软在张昌宗的怀中,低声叹息:“他想当皇帝,你也想当?”

    张昌宗慌忙摆手,将事推给了兄长:“这都是兄长的想法。”

    婉儿顿了一下,道:“如今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哪怕只是存了这个心……”说着便唉声叹气。

    张昌宗第一次听张易之的想法,也是吓了半死,说:“我们兄弟先得罪了太子和武氏,又得罪了朝中文武,一旦圣人不在了,为之奈何?”

    别看现在东宫和武三思对他们礼敬有加,可是邵王和继魏王圈禁在家,永泰县主早产夭一子,安乐郡主夫妇远走幽州,哪个人会饶他们?

    婉儿明白张昌宗的担忧,转过身将他抱在怀中安抚,说:“圣人虽有了春秋,但精神尚足,她母亲活了九十一岁,现在不必过于忧愁,日后总会有办法。”

    张昌宗抱着婉儿汲取温暖,不觉滴下眼泪,说:“我劝不动兄长,我不想当什么皇帝王爷,只想过上富贵日子。”

    婉儿拍着他的后背,小声安慰了他一夜,次日转头就将这事回了武曌。

    武曌:……

    她算是政变上位,镇压过大大小小的谋反叛逆,但她实在没想到张易之竟然有这个心思,顿时觉得啼笑皆非。

    夏禹传启,公天下就变成了私天下,除了大权在握的诸侯,剩下争夺皇位的人,哪个不是与皇位上的人有血缘关系?

    太子、相王是她的亲子,太平是她的亲女,武三思武承嗣是她的亲侄儿,即便是野心初露的安乐郡主也是她的亲孙女。

    哦,对了,除了她,难道是她的经历给了张氏兄弟勇气?武曌自诩看透人心,但她确实不太理解蠢人的思路。

    第54章 根与叶 他们是叶,圣人是根,只有叶落……

    武曌想了半日,始终不明白张易之为什么会生出当皇帝的心思。

    不过两小儿不足为虑,武曌很快便将他们荒唐的念头抛在脑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她将朝中依附张氏兄弟的人频繁调动职位,不是明升暗降,也不是调去闲职,而是在重要部门之间来回调动。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