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太平公主说:“你仔细看。”

    裹儿低头仔细看了,眉头渐渐蹙起,又舒展开来,看了半日,转头去寻太平公主,只见她和上官婉儿正吃茶说笑。

    “这是……”裹儿问道。

    上官婉儿莞尔一笑,说:“公主托我批的,批的不好,让七公主见笑了。”

    裹儿连连摆手说:“批得很好,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太平公主去年将与裹儿的谈话,细细告诉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醍醐灌顶,她的政治经验比太平公主更丰富,经历的事情比太平公主更多,自然感受到的不公平比太平公主更深刻。

    她心思清明后,便和太平公主一样,找来看过书,去

    看文字背后尚未发现的内容,这一找就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

    两人商议之后,便捡了一些能说的批在书卷上。

    “批在上面做什么用?”裹儿奇怪道:“难道要后人看?也是,婉儿姐姐是宫里学堂的师傅,拿这个教学生也好。”

    太平公主嗤笑一声,摇头道:“那些人教了也不顶用,我要自己办个学堂,专门收女孩子。”

    裹儿先是一愣,继而大喜,道:“这个主意好,好啊!好!”她仿佛是第一次认识太平公主似的,上下打量个不停。

    太平公主作为涉政的公主,是裹儿的前辈,但太平看不清前路,一路错失良机,让裹儿引以为戒,因而不免生了骄傲之心。

    太平见了她的神情,便明白她心中所想,冷笑道:“则天皇帝是我娘,我从小看着她处理朝政,以及一步步如何成为皇帝。等你什么时候比我娘出息了,再说其他的吧。”

    裹儿走过来作揖赔罪说:“是我浅薄了。姑母有什么吩咐,我无有不从。”

    她赔罪赔的心甘情愿,为有这样的人同行而感到欣喜若狂。

    上官婉儿说:“我和公主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请你帮忙看下批注……”

    裹儿立刻说:“这个没问题,我带回去看。”

    上官婉儿看了眼太平,笑着对裹儿说:“第二件事是公主的学堂开了,托你把几位公主请来。本来公主去请也可以的,只是你们姊妹更亲近些,比公主说话更管用。”

    裹儿说:“岂敢不从?姑母,这学堂什么时候开,开在哪里,可有了什么章程?”

    太平回道:“我在教义坊有座宅子,正在修治,过两日奏请陛下改做学监,就叫致知院。”

    裹儿想了想,说:“既然如此,何不把致知院挂到朝廷门下,比如国子监,再和太学和国子学挂上勾,姑母也可当个山长。依我说,不拘男女,都要招生才好。”

    太平好奇问道:“这是什么说法?”

    第135章 风疾 太子和公主随朕去京师

    太平公主兴办学堂,招收女子,开启女子之智,着实是一件大好事

    “若姑母百年之后,这学堂能否延续?”裹儿问道:“姑母身份尊贵,又受陛下信重,且有五千户封邑,自然能将学堂办得好。”

    太平公主身子微微前倾,看着裹儿,示意她继续说。裹儿道:“自秦以来,以镇国为封号者,也唯有姑母一人,恐怕即便有后来者,也屈指可数。

    将来,这学堂又托付给谁?不过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若是挂在国子监下面就不一样了,朝堂自有制度保证其运转。

    哪怕要废去,也要经过朝臣商议。再者,即便废了,后人若有心,也有前例可依。”

    太平公主听了,觉得有理,又问出心中疑惑:“国子监那帮读腐了书的人要是干涉教学,该当如何?”

    裹儿嗤地一声笑了,道:“姑母连这个都做不到吗?”

    太平公主冷笑一声,不理会她的讥讽,转头对上官婉儿说:“我和她合不来,若非你,必定不会邀请她。不如让她去吧,我就不信,我们自个儿弄不好。”

    裹儿忙陪笑告罪说:“姑母,饶了我吧。还有,这个只招女子,这是把自己给局限住了,说不定以后就变成了女子们的顾影自怜。依我看,女子就应该走出来与男子同台竞技。

    双方有同样的老师,做同样的试卷,学堂把不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30-140(第7/15页)

    的成绩张贴出来,以告世人,女子在智力方面并不输于男子,在成为劳心者上,双方没有差距。”

    太平公主面露思索之色,单看裹儿,她连续为大唐办了几件漂亮的大事,重福重俊重茂的威望都不及她。

    “你继续说。”太平道。

    裹儿双手一摊,说:“下面的没了。”

    太平公主问:“太学、国子学和四门学乃是为国选才,学生只多不少。致知院的生源从哪里来?我的学堂必然要这世间最好的生源,或是身份尊贵,或是天资聪颖。”

    裹儿说:“你可以办一个小学堂,就像宫中那样。”致知院根本无法与国子学太学相比,不如另辟蹊径。

    太平公主眼睛一亮,与婉儿四目相对,均笑起来,道:“我把宫中学堂并过来,好不好?到时,你把你的儿女也送来。”

    裹儿道:“姑母,作为一个母亲,若是学制规整,又有良师益友,我没有什么意见。”

    太平公主点头,问上官婉儿说:“皇后那里什么想法?”

    上官婉儿说:“待我去探探口风。”

    三人又商议了些其他的事情,裹儿未终席,便带着两箱子书回来了。她在空闲时间,将这些书看了,也做了一些批注,然后送回太平公主府,再换一箱新书过来。

    太平公主对兴办学堂上心,与上官婉儿讨论几日,拟了章程出来,又托上官婉儿和皇后商议着把宫中学堂并过来,干得是如火如荼。

    裹儿自然也没忙着,她派出人手,勘测测量,为以后的建设提前做准备。为了寻求营造人才,朝廷下诏地方推荐擅长明算、治水、营建、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人才。

    春去夏来,太平公主已经奏明皇帝,将宫中学堂并入致知院,预计伏天过后开学。

    工部计划的水利营建工作主要以南方为主,为此裹儿带人去考察了淮南、江南以及岭南等地方,一路晓行夜住,风餐露宿。

    直到五个月后,裹儿才风尘仆仆地回来,随她一起的则是几大箱的资料图纸。李显和韦淇心疼不已,重润更是动容,裹儿则习以为常。

    实心任事,怎么会不辛苦呢?但一想到未来百姓将受益于这些工程,便不觉得苦了。

    朝廷接连传来好消息,括户使宇文融括户近四十万,有了丁户土地,国家的税收将来也会多起来。

    李显设宴招待群臣,心中高兴,不免多喝了几杯酒,回到殿中,便头疼不已,这把韦淇等人吓坏了。太医过来诊脉,说是风疾。

    当年高宗皇帝就是患风疾而死,不知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折磨。

    裹儿次日从家中匆匆赶来,一进迎仙宫,就听见韦淇坐在榻边絮絮叨叨,把李显做过的不爱惜自己的荒唐事都翻了出来。

    “显,你也老大不小了,以后不许喝酒,也不许找那些妖妖娆娆的小宫女……”

    裹儿尴尬不已,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还是素云高呼了一句:“七公主你来了。”这才把裹儿营救出来。

    裹儿面色如常地进了殿,李显恍若重获新生,忙起身,不料起猛了头更晕,一下子跌在榻上,吓得韦淇裹儿连忙上前扶住他。

    韦淇赌气道:“你连自个儿都不爱惜,活该你受罪。”

    李显露出一抹苦笑,捂着头“哎哟”呼痛。裹儿问韦淇:“阿娘,太医怎么说?”

    韦淇气道:“还能怎么说,就是风疾。则天皇后的身体多好,好的不像,专门照坏的长。”

    裹儿问:“太医开了什么药?说了什么时候能好吗?”

    正说着,重润端着药进来了,韦淇接过来,用口细细吹了喂李显。李显本畏苦喜甜,不想喝药,但儿女都盯着她,妻子又端药威逼,只好从了。

    李显喝完,满口酸苦,期待地看向韦淇。韦淇冷哼一声,倒了一盅温水,又命人拿了大漱盂,让李显漱口。

    李显被苦得虚弱地躺在榻上,有气无力道:“嘴里没有滋味,吃个盐渍梅子干倒好些。”

    韦淇道:“吃什么吃,太医要你吃清淡些,连盐都不许你多吃,更何况石蜜?你好生养着吧,当年你阿耶病重时什么情形,你也都见过。”

    裹儿只好看向重润,问:“阿兄,太医说严重不严重啊?”

    重润笑了一下,安慰裹儿道:“发现得早,用心调理,问题不大,只是不能过于操劳。”

    裹儿松了一口气,连声道:“这就好,这就好,吓死我了。”太宗皇帝享年五十二,高宗皇帝享年五十六,她阿耶今年已经五十三。

    裹儿朝阿耶看去,只见他正咕咕唧唧与韦淇说石蜜的事情,韦淇自然疾言厉色。裹儿心疼阿耶,说:“阿娘,阿耶都已经病成这样,你就不要再说他了。”

    “对对对,裹儿说的是。”李显遗传了父祖的嗜好,喜甜喜肉,他又是皇帝,下面的人自然顺着他,这样一来不得风疾才怪呢。

    裹儿继续道:“阿耶忌口已经很辛苦了,别的就让他顺心如意些。”

    李显的笑容凝滞在脸上,重润噗嗤一声笑出声,韦淇也跟着笑起来。

    “裹儿,我可最疼你了。”李显略带不满道。

    裹儿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问:“阿耶,你想要什么玩的,用的?”

    李显不知为何忽然想起他阿耶临终前,祈求上天延命返回长安的一幕,脱口而出说:“我想回京师。”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不及,忙道:“我就随便说说而已。”从神都往长安转运粮食耗费巨大,裹儿和重润爱惜民力,心里是把神都当做都城的。

    裹儿出生在流放途中,重润很小就跟着家人流放,故而两人对京师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但对于李显而言,京师是他的家,是他长大的地方。

    重润看向裹儿,想了想说:“太医说了,阿耶你这个病要静养,天渐渐冷了,温泉宫有利于修养,回京师也好。”

    裹儿道:“阿兄说的是,阿耶去温泉宫养病是个好主意。”

    “真的?”李显精神一震。

    裹儿和重润一起点头,李显笑起来,又扭捏道:“不行,还是留在神都吧。”

    韦淇拍板道:“想去就去,你是天子,富有四海。”

    裹儿笑劝:“今年关中丰收,无妨。”

    “那好吧。”李显“勉为其难”地答应了,立刻要叫重臣商议西返京师的事情。

    韦淇说:“刚吃了药,你歇歇睡上一觉,下午再叫人也来得及。”

    李显只好继续躺着睡觉,但精神明显好上许多,韦淇转身松了一口气。

    裹儿和重润告辞离开。路上,裹儿又问了一遍阿耶的病情,重润叹了一口气道:“太宗、阿翁都天不假年,阿耶也得了风疾,我心中着实担忧。”

    裹儿想了想,说:“阿兄……”

    重润看向裹儿,问:“怎么了?”

    裹儿说:“阿兄,你想过监国吗?”

    重润一愣,盯着裹儿,只见裹儿点点头,继续道:“有些事情咱们要早一点考虑。”太子监国,为日后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唐]安乐公主》 130-140(第8/15页)

    承皇位做准备,也是为稳固皇后一脉皇位的传承做准备,

    重润低头沉吟,道:“我如今是知政事,也就差个名分。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

    两人走到宫门口便分开了,一人回了东宫,一人去了值房。

    下午,有宫人过来请重臣入宫议事。相公们连同吏部尚书宋璟一同去了徽猷殿。

    李显睡了一觉,头疼稍减,便迫不及待叫人过来,宣布回京师的事情。

    大臣们吃了一惊,但见太子和公主没说话,自然也不会说什么反对的话。

    李显笑着补充了一句,说:“太子和公主孝顺,奏请让朕去温泉宫静养一段日子,过了年就回神都。”

    姚崇道:“陛下龙体要紧,不知是怎么安排?”

    李显说:“朕召你们来,就是商议这件事情。对了,太医说朕静养,不要过度操劳,这国事如何处理,你们商量出个章程来。再去找钦天监,把出行的日子定了。”

    大臣们吃了一惊。魏元忠道:“朝廷有旧例,皇帝幸离宫,百官跟随。陛下年后就回来,神都需要一位德高望重或身份尊贵的人留守。”

    李显说:“太子和公主随朕去京师,相王、温王和雍王一家也都去。”

    相王、温王和雍王,一个是做过皇帝的弟弟,一个是皇子,一个是侄儿,三人离皇位很近,李显自然要把他们带在眼皮底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