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90-2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士兵刚要放下帘账,闻言只能继续举着,空气流动后,曹操的头晕也缓和了不少,顺手拿过荀攸手里的纸。

    很大的一幅纸,比他在兖州治所翻出来的舆图还大。

    有风吹进帐内,书案上哗啦啦响动,荀攸看曹操手里拿着信,又不说是何事,想了想,便主动开口,介绍起这图纸。

    “这是叔父托人送来的。”

    荀攸的叔父荀谌从前是袁绍帐中从事,后来不知为何离开了袁绍,投奔了在济南国任国相的父亲荀绲。

    荀攸以颍川士族的身份,帮曹操招揽了许多谋士宾客,他也向荀谌发过邀请,但一直没得到对方的正面答复。

    直到姑臧君段宁以泰山郡为军事中心,接连拿下青州济南、乐安、齐王国,荀攸才得知,这其中有荀氏的帮助。

    这之后,荀攸和荀谌的来信,就变成了荀谌问荀攸,要不要来青州。

    ——左右都是跟着姓曹的走,来青州,有朝廷的大编制。

    荀攸收到信后,当着曹操的面读了,曹操大笑,言公达若是想回家,他绝不会阻拦。

    荀攸热泪盈眶表示,他的家在颍川,主公的军队何时能抵达,他就何时可以回家。

    曹操笑得更开心了,之后每次荀谌来信,曹操都表现得比荀攸还积极,催着问他友若说了些什么。

    荀攸作为曹操的外置大脑,当然知道对方不是关心下属,而是想知道曹班的消息,但荀谌来信多为叙情,为此他不得不亲自操刀,结合手里的情报加以润色,再向上司汇报。

    从信中,荀攸得知,荀谌的弟弟荀彧也在曹班手下任职,荀彧是荀绲的幺子,年龄小辈分高,从前在族里人人都宠着他,荀攸以前在颍川时,也很喜欢这个聪慧乖巧小叔父,常带他一起玩耍。

    前阵子,荀谌告诉他,荀彧被曹班派到了洛阳。

    也就是说,如果此行顺利,他和荀彧,就是敌人了……

    曹班确实不拘一格,荀彧比他小了整整十岁,都能给予要职,荀攸可以肯定,自己如果投曹班,一定会得到叔父所言“大编制”。

    但在看到叔父送来的这些,所谓“报纸”的东西后,荀攸又不确定了。

    曹操扫了一下纸张上面的内容,又打了一个喷嚏。

    报纸在他手里被猛攥一下,荀攸紧张地伸手,但喷嚏之后,这薄薄的纸张居然没有任何破损的痕迹。

    “这都写得什么东西,粗鄙不堪。”

    荀攸解释:“是不曾见过的文体,文字确实比寻常书册粗鄙,但无需注释,甚至刚刚识字的幼童也能读懂。”

    荀攸伸手,将报纸展开:“主公看,这样大的图幅,里面都是工整排列的蝇头小字,就算直接记录口述内容,也放得下,而且其字虽多,却不是连篇累牍,每篇所论,均以大字标在一旁。”

    “你叔父是从哪来的?”曹操心不在焉地问道,他似乎对上面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只随意看了看,就将报纸还给了荀攸。

    “是托了一位商贾送来的。”荀攸察觉到曹操的情绪,有些疑惑,原以为曹操会对报纸感兴趣。

    他收了自己的勃勃兴致,问曹操来找自己何事。

    曹操将陶谦的求助一事告诉荀攸。

    “公达料事如神,我着实没想到,陶恭祖这么不堪一击啊。”

    曹操从冀州返回昌邑后,立刻召集众人,询问攻打洛阳的计策。

    荀攸也立刻搬出谋士们早就准备好的方案。

    ——不要直接攻打洛阳,先发兵荆州。

    曹班当年和段宁一起打董卓,董卓死后,残兵分散各地,这些年来已被曹班逐一击破。

    唯独董卓的女婿牛辅,在曹班攻打弘农郡后,逃亡南阳,没有遭到追剿。

    “荆州的刘表不希望直接和曹班为敌,曹班也不希望多线作战,南阳是大郡,虽经历黄巾贼乱,但是贼寇、豪族手里都握有大量粮食,牛辅胆小懦弱,在南阳成不了事,却可以阻隔两军。”

    “主公若派兵,帮刘表剿灭董卓余党,既可从贼寇手里得到粮食,缓解兖州饥荒、填补军中粮食缺口,又可以清扫荆州和二京之间的障碍,这样再攻打洛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90-200(第7/14页)

    ,就算袁绍不增援,曹班忌惮刘表,也不得不分兵,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却在得知,曹班任命了青、徐刺史后,犹豫了起来。

    “陶恭祖是先帝任命的徐州刺史,今天子受制于逆贼,其令不得为信,我怎么能眼看着逆贼去攻打朝廷命官,而不去帮忙呢?”

    这是曹操开会时说的场面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如果徐州让曹班占了怎么办?

    这话是在他们出发前问的,当时拔营的命令都下了,军队都在营地集结完毕了,曹操很少会有这样朝令夕改的情况,众人一时无法判断曹操是真的想去帮徐州,还是心里不踏实求安慰,于是都去看荀攸。

    荀攸明白曹操在担心什么,事实上,他的心里也同样不安,但事已至此,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镇定道:“从段宁在琅琊犯下滔天罪行,陶谦没有阻拦就能知道,此人表面忠于汉室,实则包藏祸心,谁知陶谦不拦,是不能,还是不想?”

    “主公这时候发兵徐州,万一陶谦背信弃义,与段宁联手,两面包夹,主公当如何自处?”

    当然,这也是荀攸当众的场面话,私下里,荀攸告诉了曹操他的真实想法。

    “段宁进犯琅琊,徐州以北已尽归曹班,那位游刺史可以征调整个青州,加上琅琊的兵卒,陶谦如何抵挡?”

    言下之意,徐州主公还是不要想了,我们先想办法守好自己的地盘吧。

    事实也正如荀攸所料,游树的军队势如破竹,陶谦在徐州本就根基不稳,姑臧君攻占琅琊国给他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他率兵北援,袁术的部将孙策又占领了吴郡,从吴郡北部攻打广陵。

    陶谦回防广陵,下邳又告急,那可是徐州治所!陶谦只能又率军北上,结果孙策在南面居然打过长江来了,陶谦物理意义上的瞻前顾后,求援信到处发。

    “如今看来,公达的计谋实可谓上上策!”

    曹操盛赞荀攸,看似给谋士鼓劲,实际上也是给自己打强心针,临走之前,荀攸送曹操出营帐,曹操终于让举得手臂麻木的士兵放下了门帘。

    “以前怎么不见公达有这样的爱好?”

    从前讨伐徐荣,攻占兖州,谋臣武将风餐露宿,席地而睡是常有的事,也不见荀攸这么讲究。

    “这不是我的爱好,我这是为主公着想。”

    曹操一时语塞。

    荀攸一本正经解释道:“主公信任我,器重我,如今主公身份地位不同以往,我便是做与旁人看,让旁人知道,主公若重视一人,此人便可得到寻常人所得不到的优礼。”

    曹操知道他惯会雄辩,但这个角度他着实没想到,细想好像也挺有道理,心情好了不少,拍了拍荀攸的肩:“那之后我得了好香,便让人送来给公达。”

    当曹操的军队进入豫州时,陶谦的兵线已经被游树逼到了淮河以南,军部将两条情报送至洛阳县府,当天夜里,县府灯火通明,洛阳城的百姓以为是节日,借火烛光亮,纷纷在府衙外聚集祈福。

    “曹操想借南阳起事,这确实是我的疏忽。”曹班在昨日抵达洛阳,收到军报后,她第一时间下令放出洛阳调兵的消息。

    弘农之战是二京争夺取胜的关键,当时作为主力的皇甫嵩和郭泰,分别面临攻城和打孙坚的重任,弘农守将刘玄接受了董卓余部牛辅的投诚,后来刘玄开城投降,牛辅败逃南阳,曹班需要集中兵力稳固洛阳,没有再追讨牛辅。

    而后情报部探得,刘表私下给予牛辅粮草支援,助他扩大在南阳的势力,以此行成京荆之间的缓冲,这正和她意,就将注意力放在了东面的战事上。

    却没想到,曹操能借这个“缓冲”做文章。

    “不,是属下失职。”粟飞神情凝重,曹操此计一箭双雕,既是围魏救赵,又是趁火打劫,曹班虽然地多势广,但兵力分散,司州扩张四面受限,大将军段宁的主力军队需要坐镇青州,如果这时候调回洛阳,不仅会让攻打徐州的游树孤立无援,还有可能引发琅琊、北海和平原国的叛乱。

    “还有幽州,此刻断不能让姑臧君回京!”荀彧参言,点到即止。

    “他爷爷的,什么人想的,好歹毒的计谋!”县尉皇甫嵩怒道。

    洛阳因为是备战区,试行军事化管理,县尉皇甫嵩的话语权要高于县令司马朗,司马朗半夜被人从榻上叫起来到县府开会,人还没睡醒,被皇甫嵩一喊,困意全无,大脑终于开机:“我听闻,曹操帐下谋士荀公达,足智多谋、算无遗策……”

    说完他才反应过来,看向坐在皇甫嵩后面的荀彧。

    荀彧面无表情道:“是有这么个人。”

    第196章

    当曹班在县府商议完计策时, 已经是天光微凉了。

    议事堂内搭起临时指挥所,皇甫嵩劝司马朗趁着还有时间,抓紧回去休息,司马朗拒绝了,表示要和大家站在一起。

    没过多久, 堂内响起司马朗的呼噜声。

    一开始,大家还照顾着,尽量放轻动作和声音,后来进出指挥所的人越来越多,指挥所内很快嘈杂起来。

    司马朗的呼噜声也跟着大了起来。

    “令人羡慕的睡眠质量啊。”曹班站起身, 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 偏头感叹道。

    粟飞和皇甫嵩昨天晚上都离开了县府,拿着兵符到军营里去了,军部的文书和调令暂时由曹班处理,不管她的PlnA能不能顺利实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兵团作战都不可避免,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兵马、粮草、钱财,所谓“时间就是生命”,用在战争上最贴切不过,曹班作为决策层,容不得一点耽搁,将效率拉到满格,用来做朱批的红墨水都用完了一瓶。

    长安的秘书官阿荷没有随行,这次陪她来洛阳的,是军部武都尉参军蔡琰,蔡琰第一次出差就是陪上司通宵,纵然对曹班的工作强度有所准备,从前在洛阳,也见识过她天不亮起床跑步的样子,蔡琰也还是吓了一跳。

    要知道,她们可以一路骑马来的洛阳,进城之后,曹班就逐一会见洛阳所驻官员将领,一宿没睡,昨晚又连夜布置军务,蔡琰自认体力上佳,这会儿都有些撑不住了,曹班还要从纷繁的军务里理出头绪,做出决断。

    “走吧。”

    曹班离开书案,堂内不断有士兵进来,将处理好的文书搬出去,蔡琰避开他们,小跑跟上曹班。

    出了议事堂,蔡琰才发现,院子里一夜之间已经改了布置,几个简易的竹棚沿着路两边搭了起来,每个棚子里都有官吏和士兵在处理公务,议事堂内的文书按照情报、战略、战书、后勤、政务,在这里进行初步的分类,之后按照优先层级分批下发至洛阳及周边郡县各部。

    一直抱剑候在门口的男人见她们出来,沉默地跟上,晨光落入院中,给曹侯身后留下淡淡的影子,这个男人就和影子融为了一体。

    蔡琰在长安时,有许多次远远地见到了这道影子,他总是默默地跟在曹侯身后,护卫曹侯的安全。

    曹侯的贴身侍卫,许褚。

    关于他的故事,蔡琰听过许多版本,长安的百姓传得神乎其神,有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 190-200(第8/14页)

    他是猛虎化人,被曹侯降服后收在身边,有说他救过曹侯的命,是曹侯最信赖的部将。

    蔡琰来到武都尉后,才从同僚那里得知,许褚原是谯县格物院的监督,同时期和他一样任监督的共有三人,一人名为周言,是曹侯幼时的书童,在汝南格物院任职期间背叛主公投了袁氏,后为袁氏所杀。

    另一人就是掌管御史台的现御史令符柯。

    后来许褚主动辞去了监督的职务,以护卫的身份跟在曹侯身边,从谯县、到扶风、到泰山郡,再到现在的长安,他陪伴曹侯从一介白身,一步步走到今天,却始终是一名护卫。

    “武力不凡,只可惜胸无大志。”蔡琰的同僚如是点评道。

    胸无大志么……

    “仲达当心!”“看路!”

    几声惊呼打断了蔡琰的思路,一个高大的身影歪斜着向她们栽倒下来,蔡琰立刻跨步上前,眼前一闪而过,身后的许褚已经拦在了曹班前面。

    文书散落一地,许褚的用剑柄撑着青年的后背,竹棚里的官吏们发出惊呼,曹班后退一步,捡起地上文书。

    许褚收回剑柄,青年失去支撑跌坐在地上,他的上司在竹棚里已经吓得话都说不出了,青年还揉着背,仰头埋怨道:“既然要让我摔着,不用管我就是,何必还戳我一下。”

    “曹侯!”竹棚里的上司一面行军礼,一面疯狂朝青年使眼色。

    “!?”

    青年这才反应过来,转过身,见一名身长九尺的高大男子手持长剑,面目阴沉地看着他,一旁是两名身着同样骑装的女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