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沟壑出路 > 正文 第8章 (468)尚朝经历

正文 第8章 (468)尚朝经历(第2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锦衣卫走后,人群渐渐散开。卖茶水的老汉叹了口气,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他满是皱纹的脸:“这世道,活着就不错了。”他给南南续了碗茶,“小哥看着面生,从外地来?”

    “嗯,来找亲戚。”南南说。

    “找亲戚?”老汉笑了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都城这地方,亲戚不如银子可靠。前阵子西边来个老太太,找当官的儿子,结果被门房打了出去,说是‘疯婆子冒充官亲’,最后冻饿在破庙里了。”

    南南的手捏紧了茶碗,指腹沾着的水汽凉得刺骨。他想起信里沈青梧的字迹,那么温和,不像是会不认亲的人。可尚朝的风太凉,吹得人心都发寒。

    “到了。”崔灿灿忽然拉了他一把。

    南南抬头,看见条窄窄的巷子,巷口有棵老槐树,枝桠歪歪扭扭地伸到墙头上,像极了阿才家院墙外的那棵。巷子里有个布庄,门楣上挂着块匾,写着“沈记”,漆皮掉了些,露出底下的木头纹路。

    门是虚掩着的,推开门时,门上的铜环“叮铃”响了声。布庄里很暗,光线从窗棂透进来,在地上投下格子影。有个穿蓝布衫的掌柜正在算账,听见动静抬起头,看见他们时愣了下:“请问要点什么?”

    “我们找沈青梧先生。”崔灿灿往前一步,声音有些抖。

    掌柜的眉头皱了皱:“沈掌柜?他上个月就走了。”

    “走了?”南南的心猛地空了块,“去哪了?”

    “不知道。”掌柜的摇摇头,继续拨着算盘,“只说有要事,走得急,连布庄都托给我照看了。”他顿了顿,看了看南南,“你们是他朋友?”

    “是……亲戚。”崔灿灿从包袱里掏出那封信,递过去,“这是他留下的信。”

    掌柜的接过信,看了眼落款,眉头皱得更紧:“沈掌柜确实常写东西,但我从没听说他有这么个儿子。”他把信递回来,“对了,他走前让我转交样东西,说是等个姓崔的妇人来取。”

    他转身从柜台底下拿出个木盒,递给崔灿灿。盒子是紫檀木的,上面刻着缠枝纹,看着有些年头了。崔灿灿打开盒子,里面铺着块红绒布,放着把短刀——鲨鱼皮刀鞘,刀柄上有“鬼手刘”的记号,正是当年沈青梧留在阿才家的那把。

    南南的呼吸猛地顿住。他认得这把刀,认得刀鞘上被草屑划过的痕迹,认得刀柄上被沈青梧攥得发亮的地方。

    “沈掌柜说,要是你们来了,就把这个交给他儿子,让他……好好活着,别蹚江湖浑水。”掌柜的叹了口气,“其实沈掌柜在这里住了三年,看着像个本分人,可上个月漕帮的人来找过他,吵得很凶,第二天他就走了。”

    漕帮。南南想起阿才娘说的,沈青梧是走镖的,和漕帮有关系。他摸着刀鞘,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忽然明白过来——沈青梧不是不要他们,是不能。就像当年在阿才家,他宁愿自己被张老虎的人抓走,也不愿连累他们。

    “那他还会回来吗?”崔灿灿的声音带着哭腔。

    “不好说。”掌柜的摇摇头,“漕帮那些人,手段狠着呢。前阵子有个分舵主不听话,被沉了江,尸体到现在还没捞上来。”

    南南走出布庄时,阳光晃得他眼睛疼。巷口的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像极了阿才家灶房的柴火声。他忽然觉得,尚朝再大,再热闹,也不如阿才家的灶房暖。那里有桂花蜜的甜,有槐花糕的香,有阿才攥着火钳的手,有南南(当年的南南)挡在他身前的背影。

    “咱们怎么办?”崔灿灿看着他,眼里噙着泪。

    南南握紧了手里的短刀,刀鞘的冰凉让他清醒了些。他想起刚才在街上看到的那个被抢了菱角的妇人,想起那个被打断腿的卖菜郎,想起那个冻饿在破庙里的老太太。他忽然明白,沈青梧让他“好好活着”,不是让他躲起来,是让他像当年的沈青梧一样,哪怕世道凉薄,也要守住心里的那点暖。

    “先找个地方住下。”南南的声音很稳,像当年南南拉着阿砚往身后躲时一样,“沈先生既然不想让咱们蹚浑水,那咱们就自己过日子,等他回来。”

    崔灿灿点点头,抹了把泪。南南看着巷口来往的人,有锦衣华服的公子,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有耀武扬威的官差,有低头赶路的百姓。这尚朝,和他记忆里的小镇,和他来时的现代社会,竟没什么两样——都有疾苦,有嚣张,有无奈,却也总有像阿才娘那样,愿意往草垛里藏个人的善良,像沈青梧那样,明知危险也愿意伸手的勇敢。

    他摸了摸怀里的铜钥匙,又握紧了那把短刀。阳光穿过槐树叶,落在刀鞘上,闪着点冷光,却映得他眼底有了暖意。

    或许,江湖从不在话本里,而在每个普通人的日子里——是柴米油盐的暖,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明知世道难,却依然愿意相信明天的勇气。

    南南拉着崔灿灿的手,往巷外走去。他不知道沈青梧什么时候会回来,也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知道,只要像当年那样,守着心里的那点暖,日子总会像阿才家的槐花糕一样,慢慢甜起来。

    巷口的老槐树下,卖糖画的摊子还在,那糖画师傅正用勺子在石板上画着条龙,糖浆在阳光下泛着金黄,像极了当年南南指尖的桂花蜜。

    喜欢沟壑出路请大家收藏:沟壑出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