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小平房建好,他就在那里卖吃的,卖吃的有手艺门槛,家里其他人想抢都没法抢。
而且卖吃的,一开始不用多大的店面,建个能做饭、能放两张折叠小木桌的平房就行。
客人多的话,可以在宅基地没用上的空地,多摆几张桌椅,下雨撑篷布挡挡就行。
如果他们夫妻俩分开干,就要多建一间,他觉得划不来。
宁绍明跟赵如月说了自己之前的打算。
赵如月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觉得划不来:“你是担心分家的时候不好办?”
宁绍明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当初去你家提亲的时候,我爸妈亲口答应岳父岳母,以后会给我们分临街的房子,岳父岳母才答应让你嫁给我,但事情过去那么多年,就怕有意外。”
毕竟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分家应该在他结婚之后就进行,最迟也就是他有孩子之后。
可这件事,拖到他小闺女都能上学了。
赵如月斟酌了一会儿说:“其实我们回去就分家,直接要那块空地,自己建房,也不是不行。”
“你认真的还是开玩笑?”宁绍明惊得坐起来,“不怕岳父岳母生气啊?”
她不怕她父母生气,他可还怕老丈人和丈母娘打上门来收拾他!
赵如月好笑地看他:“怕什么,我爸妈又不是不讲理的人,我们好好跟他们解释,他们会理解我们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真选了那块空地自己建房,这事也是我家出尔反尔,就算他们能理解,心里多少也会有点不高兴。”宁绍明心里仍然有顾虑,不过最让他不甘的,还是老房子的位置实在很好。
开门就是街,把一楼简单改一改,直接就能做生意,而这原本是他们可以拿到手的东西。
赵如月想劝他,以后空宅基地那地方,会比现在镇上的几条街更适合做生意。
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说出自己预知的未来。
因为那些当地的政策,不是现在的自己能知道的事,她身边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渠道。
她惆怅地关了灯躺下,盯着黑漆漆的蚊帐顶看半天,一点睡意都没有。
宁绍明看不到赵如月的表情,见她不说话,以为她生气了,忙说道:“现在谈这些还早,不管我们要做什么,都要等到过完年才能做,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商量。”
接着又说起孩子,企图用孩子的事转移她注意力:“我们现在该好好想想过年要带回去的东西,给孩子们买的滑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20-30(第5/13页)
和自行车,是在这边买了带回去,还是回老家县城再带孩子们去买?”
孩子?
对呀,还有孩子!
赵如月福至心灵,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选全家人住的地方,怎么能不问问孩子们的意见!
第25章
赵如月想起上辈子分家的时候,小秋和小夏就更喜欢那个空宅基地!
不过上辈子他们分家,已经是几年后。
他们家确实争到了临街的房子,但那时候,宁家现在的砖瓦老房子已经被推倒重建。
他们乡下人建房子,说不上什么审美不审美的,周边的人怎么建的房子、建成什么样,他们就建成什么样,没想过搞个不一样的。
在乡镇就是这样,这个环境对于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包容性不强,特立独行只会变成别人口中的笑话和谈资。
而且就算谁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想学城里别墅的样子来建,也找不到合适的施工队。
乡下的施工队就是邻居、亲戚之类的熟人,要求搞点不同的花样,人家也不知道怎么搞,还会被嫌麻烦没事找事,到时候一个个都会来劝你,别瞎搞。
除非真的非常有钱,不计成本,去请城里的施工队来做。
上辈子他们新建的房子就跟大多数邻居一样,是一栋一栋紧贴在一起的楼,特别像鹏城现在一些新建起来的城中村楼房。
为了能多做出两个房间,前院后院和中间的天井都没了。
为了省钱,还跟隔壁大嫂家公用中间的一堵墙,隔音效果实在不怎么样。
左邻右舍贴得太近,家里有点什么事,别想瞒着邻居。
家里两个孩子不止一次说过,羡慕某个同学家有院子,周边还跟邻居隔着一段距离,清净得很,停车还特别方便。
反观老宅在的那条街,因为这时候建房规定没那么严格,每家建房的时候都想偷偷多占点地,各家偷偷占一点,好好的一条街,后来都快挤成胡同了。
赵如月打定主意,回去后先探探两个孩子的口风。
看看提前分家的话,他们的选择是不是还跟上辈子一样。
心里有了主意,她暂时把那些事情放下,顺着宁绍明的话,跟他讨论起回家要买的东西。
“别的我还要再想想,滑板和自行车这边便宜很多,我们买了带回去,省下的钱,等回去后也带两个孩子去县城玩一趟,就光带着他们玩,别的不管,让他们尽情地玩一回!在县城买自行车的话,去玩带着就不方便了。”
“这个主意好,你真聪明!”宁绍明毫不吝啬地夸赞老婆,“我就想不到应该这么做,孩子们到时候肯定特别高兴!”
赵如月被他夸得哭笑不得,这人把她当孩子哄呢?
“行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快睡吧。”
一夜无梦,宁绍明一大早又上班去了。
赵如月在家慢慢收拾东西,把要带回去的东西,放他们现在住的房间里。
带不回去和不打算带回去的东西,全拿出来放在客厅,让吴丽夫妻俩先挑,剩下的过几天统统送人。
不收拾不知道,一收拾起来,才懂得什么叫破家值万贯。
才来一年,他们的东西竟然也有那么多。
年初他们刚来的时候,总是怕缺这个少那个,两个人仗着身强力壮,恨不得把全部家当都咬着牙扛来,各种东西大包小包跟逃难似的。
东西占车子存行李那地方的位置太多,还被司机翻白眼嘲讽了几句。
赵如月算一算回去的时间,那时候她的身体还没法恢复到没受伤前的样子。
来时由她负责扛的东西,回去时肯定带不回去了,更别说还要买不少东西带回去。
毯子、褥子、厚被子、四件套、枕头等等体积大又难拿的,赵如月不打算再扛回去。
那些大部分都是她嫁妆里的东西,质量很好。
当年她父母给她陪嫁的东西多,结婚好几年,都还有没拆封用到的东西。
来鹏城的时候,她特地挑没用过的那部分带来的,满打满算,用了不到一年。
可赵如月现在已经不会觉得不舍。
上辈子都用过一回了,现在家里又还有,没必要为了这些东西硬撑,压迫自己尚未恢复好的身体。
赵如月分拣得正起劲,忽然有人敲门,把她吓一激灵。
经过卢秋英那件事,她现在对敲门声有点心理阴影。
缓了缓才起身去看看是谁。
她走到门口,开门一看,竟然是个十分面嫩的小姑娘,看着年纪比房东的孙女还小。
赵如月看着这小姑娘,觉得面熟,但没记起来她的名字,应该也是老乡。
不过记不起名字,也不耽误交流,说话不加称呼就行,她不动声色地隔着门问:“你找我有事?”
小姑娘知道赵如月最近遇到的事,也不介意她没开外层的铁门。
她通过铁门两条铁栏杆之间,塞进来一个黑色小塑料袋,卡在铁门间隙放着。
又放了一大袋水果在门口:“姐,你帮了我大忙,这些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
小姑娘飞快说完,放下东西就跑,赵如月听她说的那些话听得一头雾水,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人已经跑没影了。
搞不清楚情况,她也不敢贸贸然追出去,只好把东西先拿进屋里。
赵如月关上门,走到客厅坐下,顺手打开那个小姑娘塞在门上的黑色小塑料袋。
里面竟然还有一个巴掌的红色天鹅绒金色抽绳的小袋子,这种袋子她之前只在金店见过。
赵如月心想,不会吧,这个不熟的小老乡,不会真给自己送金子吧?
她隔着袋子摸了摸里面的东西,摸到两个小圈。
打开袋子倒出来一看,竟然真是一对素圈金耳环!
“这这这……”赵如月瞪大了眼睛,看着被倒在手心的金耳环。
她完全无法想象自己到底帮了那个小姑娘什么忙,人家才会给自己送这么重的礼。
没搞清楚具体情况,这会儿赵如月拿着金耳环,只觉得十分烫手。
收到这份礼之后,赵如月整理东西总是无法专心,一直分心回想那个小姑娘到底是谁。
可实在想不到,只能大概圈出一个范围。
首先肯定是老乡,其次小姑娘身边应该没有长辈,大概率是跟相熟的小姐妹一起出来打工的,要不然长辈不可能让她一个小姑娘自己来。
然而她缩小了范围,还是没能猜出到底是谁。
收到金耳环这事,赵如月不敢让外人知道,只能等晚上宁绍明回来,悄悄跟他说。
宁绍明不像记忆与现在隔了几十年时光的赵如月,她形容了一下那个小姑娘的外貌特征,宁绍明马上就猜到知道是谁了。
“听你描述,应该是家住码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20-30(第6/13页)
那边,那个二婚娶了个厉害老婆的老范家的大女儿,好像是叫范小蓉,我记得老范这个大女儿是前妻生的。”
宁绍明来鹏城之前,就在码头附近的砖厂干活,老范是他以前的工友:
“我跟老范关系一般,不过他跟我大哥同龄,他们俩也算是发小了,倒是常混在一起玩。
码头离我们家那两条街有点远,老范这个大女儿听说也很少出门,所以你觉得她面熟,可能是没跟她打过交道,但在上街买东西的时候偶尔见过。”
在他们那小地方,夫妻吵架都能上镇头条,更别说离婚这么大的事。
宁绍明一说到家住码头附近,在砖厂干活的那个工友老范。
赵如月立马想起来了:“就是当年离婚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呗?没想到是他大女儿,这姑娘也是可怜。”
第26章
赵如月说那姑娘可怜,不单指宁绍明认为的,在说她父母离婚,她多了个后妈,日子不好过太可怜,还指的是这姑娘后来的遭遇。
范小蓉在鹏城到底遇到了什么,赵如月上辈子跟老范家和这小姑娘都不熟,知道得不具体。
她只听说这姑娘走了歪路,钱是挣到不少,但这傻姑娘把大部分赚到的钱,寄老家给她爸了。
最后自己除了一身病痛,什么也没剩下。
原本以为是自己家的地方,最终也没接纳她。
赵如月为什么知道这些?
还不是老范和他老婆太嘚瑟,到处炫耀大女儿在外面挣了大钱。
竟然还自己对外说,范小蓉在鹏城找了个有钱人当二奶,在鹏城住大房子开豪车享福,不用上班就有大把钱花。
两个脑子有坑的,把这当做值得得意的好事,到处跟人显摆。
他们拿着女儿的卖身钱,在老家建新房子不说,又给儿子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一辆小汽车,儿子结婚的花销大部分也是范小蓉出。
同样在鹏城打工的人里,有人原本就跟老范夫妻俩不对付,休息时跟人出去玩,发现了范小蓉根本不是给有钱人当二奶,而是在夜总会上班出台。
因为看不惯老范夫妻俩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他们回老家就把范小蓉在鹏城挣的什么钱嚷嚷出去了。
这事就跟老范以前去嫖。娼被抓,后来被放出来,竟然跟老婆闹离婚,要娶他嫖那个鸡一样,成了镇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特大新闻,在镇上闹得人尽皆知。
再后来,赵如月听说范小蓉没再回过老家,好像是跟她小姨走了。
赵如月之后也没再听到过范小蓉的其他消息。
联想到范小蓉上辈子的事,又把这些事跟范小蓉给自己送东西时,说的那些话联系在一起,再结合自己身边最近发生的事。
赵如月隐约抓住了一点眉目:“你说,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