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50-60(第1/37页)

    第51章 (视频) 大器晚成贺知章

    大殿上的贺知章看着天幕上的后人兴奋。

    完全不理解这兴奋从何来。

    但是这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好熟悉。

    哦,脑袋有点痒, 一个属于未来的他的脑子,好像要长出来了。

    贺知章本能往张九龄那里那里看了一眼。

    想必在天幕说起子寿之诗的时候,子寿心里也有这样的熟悉之感吧?

    而此时的陆坚整张脸都堆满了苦涩。

    贺公是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在进丽正书院之前, 谁都没有想过没多久贺公就升官而了呀。

    【如果你现在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觉得十分迷茫找不到任何方向,亦或是觉得自己活到现在没有一点成就,不知道存在的意义, 那你不妨来看看贺知章。】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贺知章, 那“大器晚成”最为贴切了。】

    [呜呜呜博主怎么知道我在焦虑什么?]

    [我现在毕业找工作,投出去的简历都收不到回复,简直焦虑的要死。]

    [找完工作也不会结束焦虑,只会更焦虑。]

    [天天拿着那点破窝囊废, 我一点钱都存不下。]

    一向潇洒的贺知章在听到天幕这句话的时候,难得有些不好意思。

    大器晚成……

    他快四十岁的时候才考上状元, 和同僚们想比, 这年岁到底是有些大了。

    怪丢人的。

    怪不好意思的。

    天幕真的是在夸他的吗?

    不确定, 再看看。

    如果说贺知章现在看天幕还是出于一个比较保守的心态, 那张说就是一个与贺知章完全相反的激进心态。

    这是夸奖吧?

    这绝对是夸奖。

    张说拍拍桌子一锤定音。

    要不怎么说就他张说能当上宰相, 他就是行啊!

    看好的王翰因为那首《凉州词》被夸了, 还有张九龄, 不仅仅文采出众, 他还当上了宰相啊!

    现在贺知章也被天幕提名夸奖。

    现在好了, 他们这个文学小团体凑齐了。

    这是天幕在用另一种方式对自己予以肯定!

    看天幕的意思,贺公是后人的精神力量?

    这都是贺公的人格魅力啊。

    李隆基倒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天幕的这句话上,他更注意的是天幕的上一段话。

    天幕说,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是盛唐诗坛上那颗最璀璨明珠的发现者。

    所以,盛唐诗坛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究竟是谁?

    是谁作的诗,能当得后人一句“最璀璨”?

    他注意看了,神音说出这句话后,后人无一人反驳。

    那也就是说,这个“盛唐之最”的名号是公认的!

    这是何等的才情,才能让万千世人没有一人有异议?

    李隆基满心震惊。

    震惊之后,便是狂喜。

    盛唐需要这样的人才啊!眼下正是发展文治的时候,他需要这样的人才来为朝廷效力!

    这人既是贺爱卿发现的,那自己应当是注意到了此人的才情。

    用不了多久,他的朝廷上就会多一员猛将!

    没有明知才情却还不给人家官儿做的道理吧?

    要真是明知贤才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还给人家扫地出门,那才是真正的贻笑大方了。

    李隆基动动屁股,屁股舒坦了,心里更舒坦了。

    天幕真好,天幕知道他喜欢才子,知道他手里缺人才,这就给他暗示了。

    李隆基拿笔在纸上做笔记,越写心里越高兴。

    好的,他接收到了这个暗示!

    等到这颗最璀璨的明珠出现,他就给这颗明珠封一个大大的官儿做!

    现在且听天幕怎么讲贺爱卿。

    从前他只知道贺知章文采不错,但是却不知道他的文采这样不错!

    【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呢,是贺知章将近四十岁才得中状元。四十岁才中状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拿两个人来对比一下,就能看到这其中的差距了。】

    【张说考得魁首引起轰动那年,他才堪堪二十出头。而姚崇的四十几岁的时候,已经第一次走上宰相的位置,在官场上叱咤风云了。】

    [他真的,我哭死。]

    [四十岁啊,和张说还有姚崇比起来,真的一下就能看到差距了。]

    [这么对比听起来就让人焦虑。]

    此时,大殿上的众人在注意到贺知章高中状元的年纪。

    贺公的官途正走在上坡路上,比他官小的需要巴结他,比他官大的也需要高看他一眼。

    谁会注意到他考中状元是什么时候呢?

    这不值得提起的年纪,在沉浮宦海之中实在是在微不足道了。

    在官场之上,能站地高,站地久,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此时出现的天幕虽没有把贺公的一生完全讲完,但他们已经知道贺公会被流传千百年的成就了。

    仅凭天幕最初说的那四句诗,盛唐诗坛之上,永远都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能为官做宰的除了纯武将,哪个不会吟诗作对,哪个人身上没有点文学素养。也正是因为人人身上都有这种文学素养,他们人人都知道,贺公那四句诗在极朴之中蕴含着能击中人心的情感。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繁杂往往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却是简单。

    【尽管贺知章四十岁才考中状元,但在古代,只要中了状元,那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考中状元意味着能在政治中心做官,从此进入皇帝的眼中,它更意味着,一条平坦的官路就在状元的脚下徐徐铺开。】

    【但身为状元的贺知章做了什么官儿呢?他去做了国子门博士,后迁为太常博士。大家不要认为这个迁任就是升官,就是好的意思。贺知章这两个官职如果对标我们现代的话,第一个官就是大学老师,第二个官就是到研究员。都是远离政治中心,拿着固定工资,不引人注意且升职遥遥无期的工作。】

    【考上状元固然是一件令人庆贺的事情,但没有前途的状元就不是那样值得令人庆贺了。而皇城脚下,状元何其之多,每一届科考都要出那么一个状元。贺知章身上的状元之光也就越发暗淡了,暗淡到整个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人再注意到这个寂寂无名的人了。】

    [啊?我以为他要开始他的逆袭之路了,原来不是吗?]

    [只有我觉得大学老师已经很不错了吗?]

    [对于想过安稳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50-60(第2/37页)

    子的人,大学老师肯定不错啊。]

    [但是古代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业的吧?像那个姚崇不就想创造君明臣贤的□□面吗?]

    [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只是说一种可能,贺知章不想创造大业?]

    众人在天幕的提醒之下,又开始翻找记忆,希望能从记忆之中找到贺公刚中状元之后的一些为官的蛛丝马迹。

    最后所有人迷茫,把头摇成拨浪鼓。

    想不起来,真的想起不起来。

    那时候的贺公像是一个透明人,完全没有记忆。

    更有些年轻人,在李隆基在位期间才步入长安,走进政治最中间的位置。

    他们更是迷茫中又增添了一些恍惚。

    从没听说贺知章做出什么政绩。

    要不是最近贺公升职了,这会的他们甚至还是不能注意到贺公这个人。

    话又说回来,贺公新科状元啊,怎么跑到那样的位置上去了?

    还不争不抢的。

    他是傻子吗?他没有欲望吗?

    李隆基此时看着天幕,不甚满意。

    哎~后人怎么能乱猜呢?

    谁不想成就一番大业?能走进朝堂的何人不想为建设盛唐事业添砖加瓦?

    文官之首的位置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统领百官啊?

    这样的权力,真的不让人心动吗?

    李隆基摇摇头。

    他不信。

    【贺知章在最应该展露自己光芒是时间段,把自己所有的锋芒都藏起来,放弃状元所该得到的去当一个大学讲师,他真的是傻子吗?不,他不是,这正是他睿智的地方。】

    【我给你们大概讲一下当时的□□面。贺知章中状元的时候,是公元695年,当时的皇帝是武则天。彼时武则天已经七十一岁了,她已经不再年轻,这个时候的政局相当微妙,有一部分人认为跟紧武氏众戚才能得到一个没有坎坷的官路,还有一些认为武皇的后宫是权力中心,跟紧张氏两个兄弟的后头,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女皇已经老了,应当再延续李唐王朝。】

    【在临近改朝换代的年代,人心浮动,所有人都在为了一个从龙之功跃跃欲试,筛选自己认为最有前途的道路买股,并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

    【所有人都在做这样一个美梦,但是做梦的人之中,不包括贺知章,他的选择是远离政治中心,远离这个一旦站错队,就会惹来杀生之祸的地方。】

    [贺知章好稳啊,在这样的诱惑下能不为所动。]

    [可能如果贺知章不是四十岁中状元,是二十岁,年轻气盛的,会不会站队还不好说。]

    [他要是真站队了,有没有《回乡偶书》得另说。]

    [他那些很有名的诗都是年老返乡的时候写的。]

    [我收回贺知章傻的话,他才不傻,他最聪明了,他是大聪明。]

    百官齐齐沉默。

    李隆基也沉默。

    贺知章大聪明,那他们是什么,是大傻子吗?

    众人再次把头摇成拨浪鼓。

    我不认可。

    我不是傻子。

    是安稳还是波折都只是两种选择罢了,为博一个前程而战队没什么傻的,只是赌赢赌输的问题。

    贺知章他不站队,自然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他依旧是拿着固定的俸禄过日子,这辈子没什么出头之日了。

    不……

    众人想了想又否定了自己。

    他们究竟哪里来的脸说贺公没有出头之地的,前不久贺公才刚刚升官。

    现在贺公不仅仅升官了,他们还通过天幕知道,贺公的诗在一千三百年之后已到了口口相传的地步。

    没看到天幕吗?

    贺公的诗句一说,“我知道”、“我背过”这些字眼都快把整个天幕塞满了。

    他们严重怀疑,能塞的这些字是天幕的极限,而不是后人的极限。

    在后世,背过贺公之诗的人已经不计可数。

    这么说起来,贺公有些遭人嫉恨。

    不争不抢,但什么都得到了。

    他们心里不大爽,但想想贺公写出的诗,那些不爽也烟消云散了。

    凭他们之能,他们是写不出这些诗的。

    李隆基依旧不认同。

    不是对贺知章选择的不认同,而是与贺知章志向的不认同。

    富贵险中求,他要是求一世安稳,也坐不到现在的位置。

    但人各有志。

    若贺公所求是一生顺遂,那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骆宾王想兴复李唐皇室,最后落得兵败结局,有人说他投江而亡,有人说他不知所踪。宋之问站在二张的队列之中,在李隆基登基后,他得了个被刺死的结局。而贺知章他不站队,不冒头,安安稳稳被历史潮流的大部队裹挟着,走到了开元盛世。】

    【按照他不争不抢的性格,或许这一生都会这样安安稳稳,甚至普普通通走下去,一直到七十岁致仕也不会激起什么水花。但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他迎来了自己命运最大的一次转折,这次转折让他一眼看到头的仕途转了个弯,直接走向康庄大路。】

    [原来不争不抢也能等到自己的机遇。]

    [有句老话是什么来着,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抢也不是你的。]

    [他将近四十中状元,六十岁才真正迎来一个属于状元的光芒。]

    [如果成功真的会发生在我身上,慢一点也没有关系,我可以等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