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沧州市盐山县非遗瑰宝:千童信子节、武术扇、竹板书与扣碗
在沧州市盐山县这片充满历史积淀与文化活力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串璀璨的明珠,串联起千年文明的记忆。其中,千童信子节、武术扇、竹板书与正骨扣碗四大非遗项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盐山文化的重要符号。
一、千童信子节:跨越两千年的高空祭祀
历史渊源
千童信子节起源于公元前209年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的历史事件。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药,命徐福携数千童男女从盐山千童镇启程,东渡扶桑。然而,船队一去不返,故乡父老为纪念未归的亲人,逐渐形成每逢甲子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祭祀的传统。这一习俗历经汉唐演变,明清时期形成固定仪式,成为中华大地上唯一以高空祭祀为特色的民俗活动。2008年,千童信子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得到国家级认可。
仪式特色
信子节的核心是高达12-17米的“信子架”,由木杠、铁棍扎制而成,需36名壮汉抬行。架顶设三层平台,象征“天、地、人”三才,童男童女身着古装,立于顶端表演《天河配》《西游记》等传统造型,或持香叩祭,或摇幡招魂。仪式流程包括清水泼街、黄土垫路、狮子舞开道、童男女祭拜、游行至入海处望亲等环节,整个过程兼具祭祀的庄严与表演的惊险,被誉为“高、奇、险、惊”的空中艺术。
文化影响
千童信子节不仅承载着盐山人民对先人的深切思念,更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日本佐贺县每年举办的徐福祭祀活动,与盐山信子节形成“东渡起点-终点”的文化呼应,被专家称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近年来,盐山县通过修建千童博物馆、文化广场,开发东渡遗址公园等举措,将信子节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展示盐山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武术扇:刚柔并济的民间舞蹈
起源与发展
武术扇发源于盐山县盐山镇刘红庙村,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其雏形源于武术与民间秧歌的结合,至1839年逐步成熟,形成武术与舞蹈完美融合的独特艺术形式。1919年,刘红庙村成为武术扇的传播中心,后通过文艺汇演、香港文化交流等活动走向全国。
艺术特色
武术扇以男女对舞为基本形式,男演员持鞭、单刀等器械,表演箭步、旋风脚等刚劲动作;女演员执彩扇,演绎扭腰、大转身等柔美舞姿。配以管弦乐边舞边唱,传统剧目如《小天台》《下棋》等,既反映民间生活,又蕴含道德教化。解放后,新增《织蒲席》《妇女盼解放》等节目,使武术扇成为宣传政策、凝聚民心的文化载体。
传承与创新
20世纪50年代,武术扇多次参加河北省文艺汇演并获奖,部分演员入选省级协会。1978年,香港文化代表团为其录制剧目,次年《松梅颂》获全省汇演一等奖。然而,21世纪后,随着老艺人减少,传承面临挑战。近年来,刘红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