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nbsp;李奥想了想,“如果臣在英吉利,可以做实验,但臣在大清,大清又没有鸦片,自然拿不出证据。”他说着笑了笑,转移话题,拿来颜料给永琏的画上色。

    第二期《国朝新闻》上还是把乾隆的诗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下面则是允禧和弘晓的诗。

    另一版进士访谈录采访的是侍讲学士张若霭,也就是军机大臣张廷玉的儿子。

    张若霭当年可是被雍正钦点为探花的,但因为张廷玉奏请把名额让给寒士,才改为二甲第一。

    张廷玉在读书人中的名望加上张若霭本人的才学,让第二期的《国朝新闻》更加受欢迎,几乎是一抢而空。

    各地报房乐坏了,连夜加印。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报房摸清了报纸的印刷成本,加印几百份完全能赚回来。

    弘晓看着直隶几家报房送上来的销售数据,也很高兴,还让人送去给永琏看,头三天的销量翻了将近两倍。

    不仅报房赚到钱了,小乞丐们也都成了报童,听隆普说,十几名报童靠着两个月卖报得来的钱,买吃的做衣服。还打算攒钱一起租个小院子,再也不用忍饥挨饿沿街乞讨了。

    第二期的广告效果也很不错,登广告的是一家琉璃厂附近卖砚台的铺子,因为报纸的宣传,这几日客似云来。

    永琏高高兴兴找乾隆报喜,乾隆还夸了弘晓几句,说他办事尽心。

    至于永琏,这小子除了画了连环画,其他时候都当甩手掌柜顶多动动嘴。

    乾隆不放心,偶尔叫来《国朝新闻》编辑组的人来敲打一番。

    永琏不知道汗阿玛这么操心,还以为这些笔帖式们本来效率就高。

    想在第三期登广告的商铺更多了,还有翰林院的官员主动想接受访谈。就在《国朝新闻》编辑部干劲十足,准备第三期的时候,坊间突然出现一种声音。

    “连环画引人入胜,进士访谈颇受读书人欢迎,连广告都有商户们关注,只有御制诗没人看。”

    “是啊,放在那么显眼的位置,却成了陪衬。”

    “连慎郡王

    的诗都有人传颂,皇上的诗却……”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无能狂怒

    乾隆盯着手中的密报,神色冷得吓人。

    他忍不住喃喃了一句,“朕就说,不该办什么报纸。”

    话说出口,心下一动,又翻到第一页,把整份密报重看了一遍,然后叫来九门提督鄂善。

    “把这些议论御诗的人抓了,你亲自审,主要问他们从哪儿听来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论,再查他们最近和什么人来往过。”

    鄂善答应一声,又有些为难地道:“可这几日议论此事的人越来越多了,恐怕……”

    恐怕抓不过来。

    乾隆深吸口气,想了想说:“读书人不可能这样没分寸,这其中定有猫腻,你去查,主动挑起话头的那些人一定有问题。”

    鄂善领命,又说:“还有书坊报童在卖报纸,要不要先禁了?”

    “为何要禁?他们说朕的诗写的不好,朕就藏起来不让他们看了?这岂不是显得朕心虚?”乾隆道:“朕的诗什么水平,朕心里有数,还不至于被几个连功名都没有的读书人打击。”

    乾隆打心底里觉得自己的诗不可能是陪衬,没人讨论传颂那是因为读书人不敢也不懂。

    自己用的那些典故,非饱学之士是不会懂的,不像允禧和弘晓的诗,就是写景抒情,没什么内涵,不认字的百姓也能听懂,传颂自然就快。

    总之,肯定不是自己的诗词有问题,更不是报纸的问题,是读书人急功近利,一心就知道考科举,商人们也俗不可耐,关注其他商铺的广告,至于永琏的连环画,连不认字的小孩妇人都能看懂,话题度自然就高。

    这正是所谓的曲高和寡。

    所以,乾隆一下就想到了这件事是有人故意推波助澜。

    鄂善没想到皇上胸怀如此宽广,立刻道:“皇上圣明烛照。”

    乾隆得意地哼了声,把密报随手撕了。

    弘晓也已经听说街上的传言,心说不好,这报纸是办不下去了。

    他急急忙忙去找十六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50-60(第7/20页)

    ,“报纸办不下去不要紧,我是怕皇上因此怪罪下来,尤其永琏,这主意是他出的。”

    “皇上那么疼爱永琏,应该不至于吧。”允禄道:“再说永琏哪儿能想到百姓们会是这样的反应。”

    “哪怕永琏是无意的,皇上也会觉得他没脑子,让自己丢人。”弘晓压低声音,“皇上这人多么爱面子,您又不是不知道。”

    “嘶……”被弘晓这么一说,允禄也觉得永琏小侄子危险了,他想了想,“但咱们这时候都不能替永琏求情,这时候求情反而是害他。”

    弘晓点头,“这道理我明白。”

    “你也要当心,毕竟第二期上还有你的诗词,皇上的诗和你的一比,就有点……”允禄叹气,“其实有时候皇上的诗还是不错的,但登在报纸上的诗都是教化百姓彰显政绩用的,文采自然稍逊一些。”

    “诶,到时候皇上若是生气,咱们就这样劝皇上。”弘晓道,皇上写诗又不是为了当诗人,而是为了借助诗词教化百姓。

    允禄笑道:“皇上生气也不会表现给咱们看。”但他会暗暗给弘晓记一笔,“你说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散播流言?”

    “为什么啊?总不能是冲着我来的吧?”弘晓皱眉。

    怡王府地位很高不假,但现在手里没什么权力啊,除了皇上,谁闲着找他家麻烦?

    “或许就是为了给皇上添堵。”允禄道:“也想顺便踩你一脚。”

    他倒没往夺嫡的事儿上想,永琏的其他几个兄弟,太没有竞争力了。大阿哥生母早亡,三阿哥生母出身不行,四阿哥还是个刚满月的奶娃娃,生母身份比纯嫔强些却也没强太多。挑拨二阿哥和皇上的关系,也轮不上剩下三位皇子。

    允禄觉得这人肯定是冲着皇上去的,就是不想看见皇家安生。

    他这么一说,弘晓脑中立刻闪过一个猜测,但他没敢说,只道:“还有二十一叔,也跟着倒霉。”

    “他没事儿,他和皇上关系好。皇上不会和他计较。”允禄道。

    允禧得知京城许多人传诵自己的诗,本来还挺高兴,但说自己的诗比皇上写的好,他立刻就慌了。

    慎郡王的“慎”字可不是凭空来的,允禧是真谨慎,平日不敢有丝毫僭越,只要和权力相关,都躲得远远的。

    谁能想到他这么谨慎还是有麻烦找上来。

    允禧愁的不行,都不敢去找哥哥们商量,万一皇上已经盯上他了呢?

    郑家庄,弘晳听着下面人的汇报,忍不住笑,“让允禧和弘晓那俩小子假清高,本王邀他们来喝酒,他们都不给面子,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允禧就算了,好歹是小叔叔,本王不议论长辈,弘晓他傲什么啊?十三叔从前对我阿玛都要毕恭毕敬。”

    “阿玛,这样对咱们没什么好处啊?”弘晳的长子永琛不太赞同阿玛这样做。

    “好处?不用有什么好处,就图个高兴。”弘晳道:“你玛法和你乌库玛法那样的感情,都被挑拨到反目。当今皇上和他儿子凭什么父慈子孝?”

    永琛:“……可玛法当年的事儿,也不是皇上参与的,先帝也没有推波助澜,不还帮着玛法说话吗?”

    “所以先帝在的时候,我安安分分的。”弘晳道:“但当今这位……”他说着哼了声:“他就是踩着你阿玛上去的,要是你阿玛我没被圈禁,皇玛法能看上他?”

    自家倒霉虽然和当今皇上没关系,但他是受益者。自己从出身到才干再到名望,哪一点不如他?

    但人家命好,有个好阿玛,拼死拼活给他攒下那么厚的家业,早早把他立为储君,也没有兄弟跟他争,叔叔们更是一个比一个老实,既能办事又不揽权。

    自己哪怕能遇上一点,今日也不会被困在京城郊外郑家庄了。

    永琛时常觉得自家阿玛有点魔怔,跟当初的玛法很像。

    “可二阿哥是无辜的。”先帝下葬时,永琛见过永琏小堂弟,他哭的很伤心,一看就是孝顺懂事的小孩。

    “无辜?你不无辜吗?”弘晳摸摸自家傻儿子的光脑门,“你呀,太善良了。若阿玛有升腾之日,定然让你做太子。”

    “阿玛慎言。”永琛被吓一跳,这话是能说的吗?他可真没想过当太子,先帝让自己当二等侍卫,自己已经满足了。

    “放心,就咱父子俩,你怕什么?”弘晳笑道:“有人给我推荐了一个叫安泰的萨满巫师,我已让人去请了,回头让他给咱爷俩算算,”

    永琛皱眉劝道:“阿玛,您别相信这些巫师术士,您忘了,当年玛法就是被这些人镇魇,才成那样的。”

    “这正说明此事不可不信。”弘晳说着站起身,“骑车带我遛遛弯儿。”

    理亲王府终究还是买到了双轮车和三轮车,还陆陆续续买了五辆。

    弘晳很喜欢让儿子们骑着三轮车带他兜风,有几次还从郑家庄到了城里,差点把永琛、永琳他们累死。

    但弘晳的这些孩子都很孝顺,他们知道阿玛命运多舛,哪怕阿玛的要求有些过分,他们也没有丝毫怨言。

    永琛在前面吭哧吭哧登着三轮,弘晳坐在后面,他也让人制作了伞盖遮挡阳光,“听说这三轮车在江南颇受欢迎?”

    “是啊,很多纺织作坊用三轮车运送生丝茶叶。还有一些士绅老爷,出门也都坐三轮车。”永琛道:“虽然没轿子舒服,但比轿子节省人力。很多人家以此彰显自己的仁善呢。”

    “只有读书人才在乎这个,那些商贾,巴不得别人知道他能坐轿子呢。”弘晳道。

    永琛累的不想说话,只能敷衍地应是。

    “造双轮车、三轮车都需要铁,还有那个新式织布机,也是铁制的。”弘晳若有所思道:“炼铁就需要煤,你回头让人去山西,跟那边挖煤窑的商人多联络联络,就说我们理亲王府愿意罩着他们。”

    永琛登车的动作停住,回头看向阿玛,“这事儿若是让皇上知道

    了,恐怕……”

    “知道就知道,谁也没规定不许宗室采煤。”弘晳道,到时候皇上肯定气得跳脚,但那么多需要煤炭的地方,朝廷也只能从他手里买煤。

    永琏的消息没有宫外的人那么灵通,还是从明瑞和额尔登额口中得知读书人对第二期报纸的反馈。

    “这些人真是太奇怪了,看个报纸为什么要比来比去?”明瑞直觉哪里不对。

    永琏皱着眉想了想,问明瑞:“都是什么人在议论?”

    “一开始是读书人,现在连百姓们都议论开了。”明瑞道:“百姓们又不懂诗,凑什么热闹?”

    “人云亦云罢了,就怕皇上知道了动怒。”额尔登额道。

    永璜看向弟弟,“汗阿玛应该还不知情吧?”

    永琏也觉得是这样,乾隆朝文字狱非常可怕,言论非常不自由,汗阿玛如果知情,不可能还任由百姓们继续议论。

    “一旦皇上知道这件事,报纸还能办嘛?”明瑞更担心报纸办不下去。

    “这会不会是有人指使,就是想让这报纸办不下去?”额尔登额到底年龄稍长,想得也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50-60(第8/20页)

    永琏也在想,报纸可能威胁到哪些人的利益。想了一圈。

    登不起广告的商人,不希望这种新的宣传形式存在,但那些商人能有胆量散播流言,议论御诗吗?

    或者是想阻拦他宣传禁毒的洋人,可朝廷不是第一天禁烟了,去年乾隆就明发上谕,让各地宣讲此事。

    当时洋人可没有任何反应。

    而且直隶一带的洋人主要是传教士,不是洋商,这些传教士对鸦片也是知之甚少。

    除了这两种人,永琏再想不出其他可能。

    但不管怎样,永琏都不希望报纸就此停办。

    次日,他借着商议第三期访谈稿的由头,在修书处和弘晓碰面。

    “放心吧,你汗阿玛已经让人去查此事了。”弘晓见永琏忧心忡忡,就安慰他。

    永琏震惊:“汗阿玛已经知道了?”

    弘晓笑道:“这种言论,步兵统领衙门肯定会向你汗阿玛汇报的。”

    永琏纳闷:“那汗阿玛竟然没发脾气。”

    弘晓笑道“你汗阿玛胸怀宽广,才不会因为这样几句流言就生气。”就算生气,也不会让你瞧见。

    “汗阿玛要查什么?难道真是有人故意散播?”永琏问。

    “说不准,”弘晓道:“只要你汗阿玛没找咱们,咱们就当不知道,该怎么准备还怎么准备。”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