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0-4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连开关面板都装得一般高。

    这辈子却是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

    ——倒也不是完全不认识。

    她心念一动,很快想出一个办法:虽然她不识得长安城的装修工人,但别人认识啊。

    她可以去问别人!

    脑海中浮现出几个熟人面孔,崔时钰马上扯了围裙出门了。

    她打算先去找林冶工。

    打铁和装修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来林冶工认识的装修匠会更多些。

    七拐八拐走进冶坊,刚迈进铺子大门,热浪便夹杂着金属气味扑了过来。

    崔时钰几乎一下就发现了立在炉子前的林冶工,忍不住再次发出感叹:林冶工生得可真高啊!

    不仅高,还壮,每次她都觉得自己在和一堵墙对话。

    想到这里,崔时钰差点笑场,连忙做了表情管理,边行叉手礼边道:“林冶工安好。”

    林铁山从炉火前抬头,微黑的脸上汗珠滚滚,看到来人是崔时钰,笑道:“崔娘子安好,听说崔娘子上次那批太阳挞糕卖了好价钱?”

    那日崔时钰在院子里做二百枚蛋挞的动静着实不小,再加上赵典事、阿泰阿烁等人进进出出十分显眼,这事想瞒都瞒不住,旁人知道也很正常。

    崔时钰笑了笑,谦虚道:“要不是林冶工冶的手推车好,儿的酱香饼便做不出名头,酱香饼做不出名头,挞糕自然也没人买了,都是托林冶工的福罢了。”

    林铁山擦了擦手站起身来,赧然一笑:“崔娘子过奖了,主要是娘子的手艺好。”

    崔时钰回归正题,“不瞒林冶工,儿正有一事相求。儿想整修铺面和后面院子,林冶工见多识广,可认识手艺好的装修工匠?”

    林铁山闻言道:“巧了,我有个表弟就是干这行的,去年刚给于记酒楼做了门窗。”

    崔时钰认真听完林冶工这位表弟的事迹,又问道:“除了贵弟,林冶工还认识其他可靠工匠?我想多多比较几家。”

    “这是自然,修铺一事马虎不得,当然要多比较。”林铁山摸着下巴沉思片刻,“东市有个姓陶的,木工活计精细;还有永阳坊的吴四,泥瓦功夫颇为了得。”

    崔时钰一一记下,谢过林冶工后又去了集市——郭大郎常年给各家食肆酒楼送鱼,想来认识的人也不少。

    “先提前祝贺小娘子的铺子翻新之喜了!装修工匠……容我想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5/19页)

    郭大郎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递给顾客,在布巾上擦了擦手,问崔时钰道:“崔小娘子可曾听过陶实此人?手艺很是不错。”

    崔时钰眼睛一亮:陶实,这不就是林冶工也提到的那位吗?

    “郭阿叔可还有其他人选?”她追问。

    郭大郎想了想:“永阳坊的吴瓦匠也成。”

    又是一个重复的名字。

    崔时钰心中有了计较,她谢过郭大郎,顺手买了些小鱼,准备炸成小鱼干给妹妹们当零嘴吃,然后便回了铺子。

    她取出笔墨,在纸上列出今日听到的三个名字:陶实、吴*瓦匠和林冶工的表弟。

    前两人被不同人推荐,显然口碑更好;后者是熟人介绍,同样不能忽视。

    下午崔时钰便依次约见了三位工匠。

    林冶工的表弟最先到,对方是个精瘦的年轻人,模样不错,奈何人有些不老实,说话的时候眼睛总往铺子里面瞟,报价也比市价略高。

    崔时钰点出来,那人便眨着眼睛回她:“崔娘子这铺子位置好,用的材料自然要上等不是?”

    崔时钰没说什么,存着礼数,找了个理由把对方送走了,在心里给出“浮躁价高”的评价。

    况且她这铺子位置哪里好了?

    这都是长安城的最南端了!这不是瞎要价吗?

    第二位是吴瓦匠,吴瓦匠五十出头,说话慢条斯理,报价实在。

    他仔细查看了崔家的铺面和后院,给出了详细的修缮方案:墙重砌,房梁不动,瓦片得换。

    最后来的是陶实,对方约莫四十左右岁,身材敦实,没带什么东西,只背了个装满工具的褡裢。

    他不急着报价,而是先问崔时钰有什么具体要求。

    崔时钰领着他从前铺走到各院,指着各处说道:“前头的铺子扩大一下,把没用的非承重墙砸了,再将四周墙壁重新粉刷一遍,用青砖铺地;后头院子辟个菜地花圃,再在庖厨旁边围个磨碓棚、柴草堆、鸡鸭鹅圈什么的……”

    陶实一一听完,从褡裢里取出炭笔和木板,当场画起了草图。

    崔时钰凑近看,那草图虽然简单,却把她的想法都体现出来了,还加了几处她没想到的细节。

    陶实画完,直截了当道:“工期三日,工钱二十五贯,不包料,娘子不必管饭。”

    崔时钰心中权衡:陶实报价比吴瓦匠低五贯,但工期要长一天。

    她又问:“料钱索价几何?”

    陶实回答:“那看小娘子要什么档次了,中等料十五贯足够,上等料得二十贯出头。”

    崔时钰点点头:“我再考虑考虑,明日给您答复。”

    当晚,她在油灯下计算着各项开支。

    她现在手头有八*九十贯,听着挺多,但装修铺子、扩充存货、再雇帮手,处处都要花钱。

    崔时钰蘸了蘸墨,写下几个数字,心中已有了决算。

    第34章 荠菜馄饨

    ◎好好吃呀◎

    转天一早,崔时钰便去商议装修细节:“二十二贯工钱,料钱控制在十八贯内,我负责这几日的朝食,三日完工。陶匠觉得如何?”

    陶实并无异议,只问道:“小娘子说的朝食可是酱香饼子?”

    崔时钰点头:“正是。陶匠若不是喜,儿还可以……”

    “成。”还没等她说完,陶实便丝毫没有犹豫地道。

    又说:“早就听闻小娘子做的酱香饼口味极好,这几日倒是有口福了。”

    崔时钰忍不住笑了。

    这酱香饼还有讨价还价的作用!

    “既如此,此事便定下来了。”她从袖中取出早已拟好的契约,“这是条款,还请陶匠过目。”

    陶实接过,认真读了一遍,道:“崔娘子做事当真细致。”说罢蘸了印泥,在契约上按下手印。

    隔日一早,对方就带了几个徒弟,还有一堆工具材料,叮叮当当地过来了。

    崔时钰一人手中给塞了一包酱香饼——全是按照大胃王林冶工的食量标准来的。

    “想来几位郎君还没用过朝食,先垫垫肚子,不够再告诉我。”

    几人道了谢,美滋滋接过。其中一个年纪最小,叫做小顺的学徒显然最为高兴。

    这崔记酱香饼他之前吃过一回,一直对那酱香可口的滋味念念不忘,只可惜后来跟着师父在城外忙装修事宜,一直没机会再吃,没想到如今不仅吃上,还是不限量免费供应的。

    好幸福!

    当初他死乞白赖央师父带他过来果然没错。

    小顺边想边大口大口啃起饼子,满足地眯起眼睛:还是那个味儿!

    陶实也有些惊讶。

    原以为这位崔娘子说的“管朝食”只是简单供应他们几张饼子,最多在上面刷些酱,放些萝卜酱菜——他从前的那些主家都是这么办的。

    为此,陶实特意在兜里揣了几块干巴胡饼,就怕自己和徒弟们干活儿干到一半肚子饿,没力气了。

    没想到这位崔娘子竟这么实在,直接在饼子里包了三枚煎蛋,还有三块比他手掌还大的炸鸡脯!

    这一张饼子吃完,三人都觉得自个比牛还有劲儿。

    为着主家的这份实在,陶实用完朝食便马不停蹄带领徒弟们开始干活。

    第一件事是拆除前铺的旧门框。

    见崔时钰出来,陶实对她道:“这门框腐朽得厉害,得全换新的。”

    崔时钰走近查看被剥开的木料,确实已蛀空了大半,道:“陶匠看着办便是,只是新门框要加宽几寸,日后好方便搬运大件货物。”

    昨日找完陶实,她便去定制了几张食案方床,又去买了些杯盘碗筷之类,想来过不了几日就能到。

    听完她的话,陶实了然,从褡裢里取出一根墨线,在门框两侧弹下笔直的标记,边弹边道:“明白,小娘子要做食肆生意,门面宽了更能招揽客人。”

    崔时钰笑笑,招呼几句,确认无误,又去查看后院。

    后院同样也是一派忙碌景象。

    小顺和另一名少年正干着拆砖的活儿,动作利落又干脆,拆下来的砖石都整齐地码放在一旁。

    “这些旧砖还能用吗?”崔时钰凑近问道。

    小顺感念着刚才那顿饼子,客气道:“回娘子话,约莫能挑出一半完好的,可以为娘子省些料钱。”

    崔时钰笑:“那真是太好了。”

    不知不觉,日头渐高,前院的拆旧工作已经完成大半,崔时钰着手起午食,先揉了个面团盖上湿布放一旁醒着。

    便在这时,院门被推开,阿锦和阿宁出现在门口,两人的小脸蛋都红扑扑的。

    “阿姊,你看我们挖了多少荠菜!”阿宁兴奋地把竹篮据给姐姐看。

    竹篮肉眼可见的沉甸,小姑娘举起来显然有些吃力,崔时钰伸手轻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安小厨娘(美食)》 30-40(第6/19页)

    接过,低头一看,只见里头翠绿叶片还沾着泥土,竟是荠菜。

    方才瞧着屋里屋外忙作一团,尘土飞扬,崔时钰怕两个妹妹待着不自在,便叫她们去隔壁找娇娇玩,两个小姑娘答应得痛快,没想到是去挖野菜了。

    阿锦也道:“今天清明渠旁的那片野地里的荠菜长得特别多,我和阿宁一会儿就挖满了好几个篮子呢。”

    崔时钰接过妹妹递来的篮子,独属于荠菜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

    此时还是初春,荠菜刚从土里钻出来没多久,尚未开花,最是根茎洁白,叶片肥厚。

    这时候的荠菜最好吃了,崔时钰还记得小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时节,妈妈用荠菜给她做的馄饨,真是比肉还要香。

    “确实是好。”她笑笑,心里已经有了食谱,“今日咱们就吃荠菜豕肉馄饨。”

    “好耶!”

    两个妹妹欢呼一声,不必等姐姐发话,麻溜提了篮子去水井旁边洗荠菜。

    崔时钰嘱咐她们几句清洗要领,取出从地窖昨日买的鲜猪肉,放在案板上剁成肥瘦相间的肉糜,用葱姜末、盐和花椒粉调了个底味。

    洗净的荠菜在沸水中焯过,挤干水分,细细切碎,与粉红的肉馅儿混合,再添几勺猪油和胡麻油,馅料顿时香气四溢。

    阿锦嗅着味儿,心想,好香,还没煮熟就这么香了。

    阿姊真是厉害。

    她默默回忆着崔时钰方才调馅时说的话:“这荠菜虽天生带着山野清香,叶子却比寻常蔬菜更瘦韧,这时候就得舍得用油,等叶片吸饱了油香,吃起来才算美。”

    光是听着就觉得香。

    而这边,崔时钰已经开始擀面皮了。

    因要擀的是馄饨皮,需得格外薄些,她将醒好的面团擀成一张巨大的薄如蝉翼的面片,再用刀划成整齐的小方块。

    两个妹妹也来帮忙,一大两小围坐在院里的小桌前包馄饨。

    和两个妹妹相比,崔时钰的手法显然娴熟多了,手指翻飞间,一个个小巧的馄饨便立在案上,形如元宝,瞧着十分精致。

    阿锦瞧着有些羡慕:“阿姊包的馄饨真好看,一个个跟小元宝似的。”

    崔时钰笑着看她:“阿锦包得也好。”

    “我呢我呢!”阿宁在一旁跃跃欲试。

    阿锦瞟了一眼她的杰作,毫不留情:“像小王八。”

    阿宁顿时不乐意了,“二姊!”

    崔时钰笑着看着她俩,“不急,慢慢来。”

    说着耐心示范,“左手托皮,右手折角,先捏中间,再收两边……对,就是这样。”

    包完馄饨,崔时钰起锅烧水,刚点完火便听前院传来一阵响亮的敲击声,接着是陶实的吆喝:“正梁安好了!”

    这么快?!

    崔时钰赶紧擦干净手去前铺查看。

    只见原本低矮的屋顶已经架起一根崭新正梁,原本狭小的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