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00-11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00-110(第1/16页)

    第101章 送信去梁山

    张清说道:“如今太平盛世,承平日久,不光我府士兵,大宋之内,多数士兵都没上过战场,自然不会杀人。再加上府中都是厢兵,平日里虽操练,但是一年里干杂活居多,性情温和,不好杀戮,虽已进兵营多年,在征战平乱一事上,还与新兵无异。”

    潘邓听了,若有所思。

    他又想到靖康之耻来,心中发堵,过了一会儿问道:“若要让我府士兵勇猛起来,该怎么办?”

    张清说道:“在战场上拼杀过一次的兵和从没上过战场的兵是两种兵。若要让刀刃锋利,只有多加磨练。”

    潘邓点了点头。

    张清又说:“张府尹所遣士兵骁勇,不知他是怎么练出来的。”

    有了对比,潘邓也感到张叔夜派来的士兵精良了,连夜写信,请贤兄不吝教导,别要藏私,反正他们是文官,不是武将,不靠这个传家。

    等得到练兵之法,他也要将东平府厢军整顿一番。事非经过不知难,如今这样的军队驻扎在东平府,州府安危不定,何以保全?

    当天重整军营,抚慰受伤兵士。翌日清晨潘邓上堂审案,把昨日兵乱之中七十多兵匪全部依律判刑,杀人纵火者斩,陪同抢劫情节严重者斩,望风协助者脊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判决张贴府衙墙上,府城之中顿时一片哗然。

    没想到这届大尹如此雷霆手段,到府当天就判决五人,砍头流放丝毫不手软,如今还没过一旬,又这样将军中乱匪连根拔起,一齐判了七十多人!

    如何不叫人咋舌?

    东平府有罪之人被迅速清理,张清又管得好士兵,叫他们每日早晚在府城之间巡逻。东平府民众感到新府尹的好来——不是上届大尹那凡事不管的,这个新府尹当真是手腕高超,勤政能干,在此治下心中就觉得好踏实呢!

    潘邓又叫人贴出告示,让百姓恢复生产,莫要再闭门不出。平复了兵乱,做好了这些要紧的事,他也能腾出空来想想如何对付梁山了。

    *

    钱通与许宜二人也对此事颇为上心,问道:“大人,朝廷有没有说如何应对梁山?是要强攻,还是要讲和?”

    潘邓说到:“梁山兵多将广,非我们几府能敌,强攻损失惨重,此事无非诏安。”

    两人对视一眼,心道果然,“那此事是派谁去说和?”

    潘邓说道:“无人说和。”

    “啊?”

    潘邓撂下笔来,吹吹墨汁,交给钱通,“润色一遍,叫郓哥过来一趟,和李大官人上山送信。”

    那两人都凑过去看,从头看到尾,面面相觑,钱通问道:“这样能行吗?”

    潘邓嘴角微勾,“行不行就要看他们如何应对了。”

    *

    梁山之上。

    自从潘府尹下山之后,梁山上的气氛就显得有些微妙。

    先是武松告辞,辞别了宋首领和一众兄弟。

    武松本就是被宋江请上山去的,他一没犯法,二无灾祸,为的是兄弟相知,英雄聚义,再加上宋江没吭声地把他哥哥也接到山上去,这才留在梁山。

    可潘府尹一来,武大郎便执意下山,他从前蒙兄弟照顾,如今怎能与兄弟为敌?从前兄弟不来东平府也就罢了,如今兄弟已是府尹,他说什么也不能做土匪。

    武松也曾受潘邓提携,在府衙中做个都头,被知府程万里不喜,心中厌恶程万里为官不仁,又被宋江劝说,只想劫富济贫,做个绿林好汉。可在梁山待久了,便觉得此处也似个小官府,心中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便与哥哥一同告辞。

    宋江苦留不住,武松又是旧日认得的兄弟,只得送了百两银子,叫武松带下山。

    鲁智深极为不舍,在他看来,此山之中与他意气相投,惺惺相惜之人,唯有武松兄弟而已。

    鲁智深与杨志、张青、孙二娘、曹正、施恩一同摆酒,送别兄弟,席间问到潘邓此人。

    武松说道:“潘府尹从前在阳谷县未发家之时,与家兄做邻居,当时有强人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还打伤了兄长,潘府尹当时一介白身,联合县中大户状告强人,一路告到州府之上,得府尹亲封‘义士为民’。”

    从前不了解的都感叹,他们见潘府尹年纪轻轻便高官厚禄,以为荫官袭爵,想不到是平民出身,还有如此经历!

    武松见他们所知甚少,又讲了潘邓在竹口村带领村民击退强盗;在东平府整治府中乱象;办球赛办刊物,叫府中新建了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等。

    鲁智深赞道:“真英雄义士!又有菩萨心肠,如今做了官想必也是好官,兄弟此番下山回家,投入他名下,也不会似程万里时受了许多鸟气!”

    那施恩也颇为赞赏,“自潘府尹下山以后,宋首领对其颇为关注,总是派人打探消息,我听说他到府当日就平了兵乱,判决了几人,前两日更是连判七十多人,从清晨审到半夜。”

    鲁智深赞叹:“菩萨心肠,雷霆手腕,我若还是当提辖那时,定追随他。”说着还真想了想,过了一会儿摇头道:“不行不行,他办那些事儿太麻烦,规矩也严。洒家脑子转不过来,散漫惯了,不去不去。”

    众人哈哈大笑:“……也要大尹认得你。”

    正好今日为武松兄弟送行,他们几人也难得凑齐了在一起吃酒,施恩问杨志兄弟,“近日山中多有传闻,说宋首领想要诏安,可是真的?”

    此话一落,席上都静了,看着杨志等回答。

    杨志莫名其妙地看着众人,“这是哪里来的话,宋首领怎么可能想要诏安?那潘府尹看样子也不喜我们梁山,当日招待潘府尹,他可把我们好一顿骂,怎么可能要诏安我们。”

    张青纳闷道:“杨志兄弟不知?近日里山寨明面上不说,暗地里都传开了。”

    施恩说道:“是呀,不光我们这样说,山寨里背地里都在议论此事,杨志兄弟怎会不知?”

    孙二娘也问道:“兄弟缘何不爽利?你那日跟着宋首领和潘府尹去山后,到底说什么了?快别瞒着我们了!”

    杨志“?”

    *

    与此同时,山寨之中,其他首领也有议论。

    “那群武将自从见了潘府尹之后,时不时地就凑一起商量什么事情,我看他们八成是和当官的谈条件,要离开山寨。”解珍嘀咕道。

    “我看不止,你没想想当日之事?”解宝补充道,“那日是宋江哥哥亲自带着府尹去山后的。”

    顾大嫂也说:“就是此事最为怪!为何宋首领要亲自带着府尹去山后?带他看了咱们梁山的兵防,又叫他那样下山了,拦都没拦!”

    “……而且那天早上宋首领只让从前做官的人相陪,咱们一个都没去,我看宋首领就是想要领着那群从前当官的去投奔知府,自个招安!”

    解珍解宝素来信任宋大哥,听了这话心中狐疑了一下,却没真的就与宋江离心,“咱们回头一起去问问宋大哥,大哥素来忠厚,必不会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00-110(第2/16页)

    *

    燕顺,郑天寿,王英三人也聚在一起,郑天寿说道:“这还用问?山中流言已经传遍了。”

    王英不信邪,“你说说谁说的流言?”

    郑天寿冷笑一声,“小喽啰们说的呗。”

    “从哪儿传出来的?”

    “从那个毛小二那传出来的。”

    毛小二是谁?这是呼延灼那里服侍的小兵,两人听了都坐起身来。

    “呼延灼那传出来的,这么说这是真的!”

    王英跳下椅子,在屋子里来回走,“宋江大哥为什么要诏安?咱们在这梁山之上,大口吃酒肉,论秤分金银,锦衣华服,银鞍快马,坐拥五万大军,周围州府都不可匹及,如此快活,诏安作甚?”

    郑天寿说道:“宋江大哥原本就是郓城小吏,官府中人,想要诏安也在情理之中。”

    王英骂到:“娘的,那咱们怎么办!”

    郑天寿瞪了他一眼:“当年若不是你请宋江上山,我们怎会拜在他手下。”

    王英嚷嚷:“现在怪我了?山寨日益壮大,在梁山享福的时候这么不怪我?”

    燕顺说道:“事情还没定数,吵什么?先不说诏安这事有没有准,就算真有此事,宋大哥难道会弃我们于不顾?”

    他们清风山可是宋江第一班人马,他三人也是宋江心腹,若说宋江最信任谁,除了花荣之外便是他三个了,从此之后上山的那些人都是后来的。

    像什么张横、张顺,同样也是宋江亲信,可他们是江州结识的,时间上就靠后了;像什么鲁智深、杨志,他们是在其他山寨当头领,三山合并过梁山来的,彼时宋大哥人马众多,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宋大哥对他们怎么可能像对自己一伙人重视?像什么呼延灼、凌震,干脆是攻山劝降的,与首领又有什么交情可言。

    王英又骂道:“娘的,老子不想诏安!”

    此时有小喽啰来报,“李大官人上山了,给宋首领带了一封信,正往忠义堂走呢!”

    那三人对视一眼,“李大官人来了?那必然是官府让他带的信,走,咱们也去看看。”

    一路走到忠义堂,远远看见解珍几人也朝这边走来,两伙人一愣,又见后面跟张横张顺两兄弟和混江龙李俊,一齐到了忠义堂门口。

    此三伙人都算是宋江亲信,也不相争,燕顺三人走在前头,张氏兄弟和李俊走中间,解珍解宝跟在后面,一齐进了忠义堂。

    宋江已将信拆开来看过,大为震惊。信上写道:山上众多兄弟,本府心存怜惜,已将此事上报朝廷,圣上下旨,特批招安。

    *

    当日,钱通在衙中润笔,看着上面的条件,问道:“这样的条件是上边儿商量好的?”

    潘邓只顾处理公文,不置可否。

    许宜说道:“我看他们八成不会答应。”

    钱通却说:“作此买卖,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我们先把条件压低一些,也未尝不可。”

    许宜说道:“你当是菜场买菜?我们州府是威严所在。开如此条件,他那梁山八成不会应,回过头来若是叫我州府更改,届时我们是改还是不改?若是不改,诏安如何完成?若是改了,便又会显得我们弱势,岂不是昭示兵力不足,任人欺凌?”

    钱通也想明白了,再看此信,也说道:“梁山首领定不会应。”

    此信经他修改,措辞优美许多,一大张纸上提取重点就一句话:官府想要诏安梁山,已经上达天听,天子赐下金牌二十枚与各位首领,并赦免其罪,望宋首领带领各位梁山首领摒弃旧寨,重返正道,为国效力。

    第102章 心思各异

    潘邓见两位都说梁山不会答应,颇为奇怪问道:“何故不应?”

    钱通说道:“我听说他梁山首领百人,如今只赐下二十枚金牌,这……”那一众首领谁拿这金牌,谁又不拿金牌?

    潘邓说道:“朝廷诏安,也不会叫他们囫囵个的还在一处,必是要分散开的。我此次上山去,见他梁山虽说首领百人,得用的也就二十来人。”

    没见后来宋江排坐次,也要分个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吗?

    许宜又说:“那梁山宋大王,如今气焰正盛,统领手下军马五万,山呼海应,你把他梁山的兵力分开,他自己要折损多少?必不会答应。”

    潘邓嘴角微勾,“那也要他们梁山能拧成一股绳才行。”

    二人面面相觑,“难不成梁山内有不和?”

    何止不合?他梁山可不是铁板,只是块冰面,面上光,内里早已布满裂纹。宋江急于求成,壮大得太快,梁山之上,首领繁多,势力繁杂,而他还没有当上真正的梁山之主,只是代为山寨之主,首领与首领、势力与势力之间出现了冲突,他又该如何抉择?

    梁山坚不可摧?那可未必,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他们确实会结成联盟,牢不可破。可当利益有了冲突,已经有人开始动摇,内部一直视而不见的矛盾就会浮出水面,再难忽视了。

    二人也知道了府尹八成是得知他们内部情况,也就不再多问,将书信写好,去叫小郓哥来府衙。

    许宜说道:“如此一来他梁山之上,诏安此事恐怕不顺。”

    潘邓也没想让他们顺顺当当地诏安,宋江拿东平府做筏子争权夺势,抢劫州府壮大自身,每天吃香喝辣。东平府的老百姓兢兢业业,谨守本分就为了赚一点钱,供家人吃饱穿暖。他们这帮土匪肆意抢劫,最后还要做官,真当是“想做官,杀人放火受诏安”?

    没那么容易。

    *

    忠义堂之上,宋江坐主位,亲信们都在四周包围着,想要一睹究竟,看看到底是谁给宋大哥来信了?是不是背着他们谈诏安的事了!

    身边的人有青州来的,江州来的,有路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