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10-22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形玻璃,其中玻璃也是并不清透,表面上有微微的起伏,似一层层柔波。

    前一块透过玻璃板瞧见人要变了形,后一块玻璃太过不平,根本瞧不了人了。

    杨老笑了笑,“这都是咱们坊里工匠做出来的,东家早说了要做平板玻璃,当时还没这大机械,咱们坊里小子听了东家的指令,也都想尽了各种法子,尽量做得平些……”

    杨老对照着如今做出来的平板玻璃,颇为感慨,“那时候咱们都是没见过老虎的人,根本不知道这平板玻璃长什么样,就靠着咱已有的这些手艺边想着边做,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潘邓却颇为感兴趣,问道:“这两扇窗都是怎么做的?”

    杨老便和东家说明,“前面这一个是后做的,当时咱们坊里的王小子,知东家要平片的琉璃,自己在坊里琢磨,叫打铁的给他做了个大圆筒,烧了琉璃料之后吹在那圆筒里转匀了,再把大铁桶拆开,把里面琉璃拿剪刀剪了,铺在平面上,就成这平板玻璃儿了。”

    潘邓点点头,“他倒是有方法,怎么没见和我说?”

    “诶呦……”杨老说道:“这哪值当呀?本来想好了装上窗框,要给东家过目,可后来一想,咱也没做出来真个溜平的,哪有面皮去和东家说?”

    东家给他们指令的时候,最一开始就要这玻璃绝对平,只有两面都平,透过去才能好好的看见人,不然人在玻璃外要晃影的,他们既然没做出来,自然也就没往上报。

    杨老又说接下来那个,“这个是最先做的,乃是那梁虞侯,闲来无事找我吃酒,我托请了他来到厂里做这平板玻璃。他还是用的老法子,先吹出个球来之后压扁成个圆盘,在那大圆盘上找出稍平整的地方切出来,就成了。”

    潘邓点点头说道:“虽不是真玻璃,也有可取之处。”

    二人都看着他,方掌柜说道:“这有什么可取之处?”

    潘邓说道:“好便好在透光不透人。”

    二人琢磨片刻,明白了东家的意思,方掌柜恍然大悟,“哎呀,我就说……”他把那个梁虞侯做的玻璃窗拎起来,“当时我就看这窗户好,你非不要我送给东家,咱们现如今做的平板玻璃儿虽然好,但也太透了,真要做了窗户,那人在屋里边儿干了什么看得清清楚楚,哪像这个。”

    他把那扇窗户往杨老面前一晃,二人顿时对面不见人,只见模模糊糊的影,“这才是做窗子的好玻璃!”

    杨老说道:“理是这个理,可咱们既做出了清透玻璃,怎还要用这浑的?”那他们精进的技术有什么用?

    潘邓说道:“这两种都要做,做窗户的话平板玻璃最好,而且日后我们要加品类,必须得用着两面平的,因此不能耽搁,还照原来的安排研制。”他说着又拿起了那个透光不透人的玻璃窗,“这种不透人的玻璃也要研制,让它的花纹均匀一些,不能这样杂乱无章。”

    两人听了东家指示,都点头应下,记在心里。

    潘邓又说道:“咱们坊里有人研制出了新品,掌柜的不要吝啬,要多给奖励。”

    方掌柜连连点头应是,而后小心问道:“东家说咱们接下来要出什么品类,可是要研制新宝石?”

    潘邓微微一笑,“宝石常做常新,只按平常那样做就是了,咱们接下来要研制不是宝石,而是银镜。”

    二人对视一眼,银镜?这是什么?可是和之前找他们要清透琉璃所做出的镜片是一样的?

    前年东家还给他们写信,要没有一点杂质,也没有气孔的清透琉璃,他们把琉璃送到东平府之后,没过几个月,宫中竟然有小黄门来此点名要清透琉璃,方掌柜招待贵客,问了一问,说这东西要做一名叫“千里江山镜”的物什。

    方掌柜问道:“可是又要做那千里镜?”

    想来这平板玻璃磨镜片的话会比那成块的琉璃更好磨些。

    潘邓笑道:“不是镜片而是镜子,等再过些天我再来这一趟,把该准备的备齐,你们看看,日后便能精进仿做了。

    二人一听此话,心里明白必又是什么好东西,便都耐心等待了。

    *

    兜兜转转在外一天,视察了产业,潘邓打道回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10-220(第7/14页)

    。他站在十字街头犹豫片刻是去找师叔夜谈,还是去见师父,想了许久,终于听从内心,脚往徐宅走了。

    范老见潘邓登门,笑得见牙不见眼,叫了声小潘大人,一叠声的把他往门内请,而后说道:“……瞧我这老头子,还叫您小潘大人呢,如今大人已是国公爷了,好大的荣耀!老头我跟在国公爷身边也觉得心里光荣呢!”

    潘邓笑道:“范老没白的打趣我,老人家曾跟在师祖身边,我如今来师叔府上,见你如见长者,丈人莫要生分。”

    范老心里感慨良多,这小潘大人真是个好性子,跟他们家徐大人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徐观见师侄来了,笑着把他迎进屋里,“你怎么一个人上街,武松呢,他没跟着你?”

    潘邓说道:“他去办事了,自我回京,阮棘总是来找,说要采访我上刊物,给我弄个封面人物当当,好像嫌他东家风头出得不够多似的……”

    徐观起先听了陌生,后来才想到那阮棘就是阮记者,如今此人在东京也是个以文笔犀利著称的风云人物。

    他那眸子看着小师侄,笑道:“你早该上那封面了,那刊物封面上的人哪个有你这样功绩高,人长的又俊俏?”

    潘邓笑着说道:“他也这样说,却只是为了要挖我南下平乱的内情罢了,我不能给他采访,就叫了武松去,武都头常年跟在我左右,凡事都知道一点,应付他采访也足够。恰好阮记者之前有了个二上封面人物的郓王殿下,如今再来一个曾上过《京东蹴鞠广昭示》的武松,也有了噱头,尽够他写稿子了。”

    两人坐在炕桌旁边,潘邓接着说道:“……之后还有崇德帝姬出嫁,我看李掌柜那边也做了安排,可以借着这个由头叫崇德帝姬给风雅颂带带货……再过几个月就是琉璃窗上市,这个我可得大肆宣传……”

    徐观见他念叨生意上的事,心里十分有成算的样子,颇觉可爱,拿了一边的攒盒递到师侄面前,潘邓说着话伸手拿了一个,递到嘴边才晃神一看,嗯?这不是那胶牙饧!

    潘邓圆睁双目,徐师叔被他看穿,偏移了目光。

    潘邓说道:“新年已过了,买这糖作甚?”

    徐观支吾回道:“愿……愿和潘哥儿日日过年……”

    这一看就是心虚了!潘邓暴起把师叔镇压在炕上,看着他把那胶牙饧吃了,嚼了半天也咽不下去才罢休。

    等到徐观复坐起来,足足喝了三杯清茶,才觉嘴里没有甜味。

    潘邓见师叔垂着眼帘好生苦楚,又反省自己是否十分不温柔,良心谴责之下,凑过去给观哥儿理头发。

    他两个挤在小炕上一个炕椅里面,十分闲适,潘邓拿了个木梳子给观哥儿发髻散了,又给梳上,颇觉出些闺房之乐来。

    夕阳洒在窗棂,两人靠在一块,突然听见门口有响声,范老站在门外悄悄问道:“大人晚上是吃家里边儿小厨房做的,还是去丰乐楼买山煮羊来?”

    徐观睁开了眼睛,说道:“再买一道八宝鸭。”

    范老远远答道:“好嘞,叫明月去买,一时半刻就回了!”说着蹬蹬蹬走远了。

    徐观这才看着小师侄说道:“都这么晚了,天黑路长,师侄就留下来别走了。”

    第216章 再聚太师府

    潘邓心跳得快了起来,这个师叔好生狡猾,本来他也不要走的,却还说出来,潘邓脸红扑扑的,支吾着说道:“师叔相请,侄儿怎敢辞?”

    徐观抿抿嘴角,把笑意压下去,垂下眼帘,“倒是怪我,与师侄待在一块相谈甚欢,不知不觉竟然忘了时辰,连累侄儿不能去找师兄叙旧了。”

    潘邓看师叔又十分惹人怜爱了,赶忙说道:“本也不去师父家里,前几日都是老师来我府上,自我回东京还没登门。兼老师此时并不是一人在家中,师母和师弟来东京多时,我又怎好下午去拜访?”

    徐观笑道:“我这倒没那许多规矩,潘哥儿想什么时候来便来,我在家里也盼你呢。”

    潘邓又有了成家的感觉了,心里想着万千盏灯也有一盏等着他了,顿时十分幸福,又挨过去和观哥儿挤到了一块了。

    这一待就是一整晚,一晚过后又是一晚。一晃在师叔家过了好些天,潘邓终于想起师父来了,便清早从温柔乡里拔起身来,拿了礼物前去老师家拜访。

    *

    陈狗儿早就听闻自己的这个师兄好生厉害,当年东平府蹴鞠赛就是他这个师兄一力举办,之后又在东京办图书馆,办刊物,出使北地,东平梁山,南灭方腊,是个下马能治世,上马能平乱的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陈文昭冷哼一声,“回来京城也不先来老师府中拜访,今天才来。”

    陈达说道:“师兄是看准了今日太学休沐,我在家时才来呢!”说着喜气洋洋到门口去迎了。

    潘邓带了风雅颂一水儿的东平布、琉璃首饰,从苏州带来的苏锦、绢扇、抹额,叫李掌柜给他备下的文房四宝、还有一箱单给师弟的护具。

    潘邓看着师弟少年人十分精神,点了点头,“早听师弟说想要护甲,朝廷不许私藏铠甲,我便叫人打了个皮甲,如今瞧来正和身量,你且去试试。”

    陈达看着那皮甲威风凛凛,两眼冒星,谢过师兄,拿了皮甲到院里靶场旁边就要往身上套,陈文昭不待见自家小子那没起子的样子,板着脸十分冷酷。

    潘邓又拜见了师母,获得师母红封一个,皂靴一双,他谢过师母,这才回头找师父。

    潘邓坐到炕上美滋滋的把自己的鞋蹬了,囫囵个套上新鞋。陈文昭冷哼,做嫌弃状,一边扇着手一边说道:“某人可莫要熏了我这屋子。”

    潘邓不假思索答道:“那怎么可能?我可是从师叔家里出来的,浑身上下都香呢!”

    说完二人俱是一愣。

    潘邓僵着身影,缓缓转头看了老师一眼,陈文昭则是一脸严肃,仔细琢磨着这话,深觉有些不对。

    “你去你师叔宅里一趟,怎就浑身上下都香了?”

    潘邓沉默半晌,低头把脚蹬到底,站在地上踩了踩,把鞋穿实,又把另一只鞋穿实,理理衣摆,说道:“近朱者赤,我与师叔相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

    陈文昭还当他起势半晌能说出什么话来,整了半天就是从他师叔那儿学了两句,跑到他这老师面前来卖弄了!没好气说到:“你也莫要离了你师叔就不看书,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多学多看!”

    潘邓老老实实说道:“听老师教诲。”

    陈文昭这才看这小学生又顺眼了,拿了他从杭州带回来孝敬师长的龙井,沏了壶清茶。

    潘邓两手拄在炕桌上,凑近了说道:“我已在家待了几天,何时去枢密院上值?”

    陈文昭说道:“枢密院若有什么要事,自然就会来找你,不找你便不必管他。”

    潘邓想了想如今形势,问道:“皇帝为何要我同知枢密院,可是有什么打算?”

    陈文昭叹了口气,放下大茶壶,“便是你想的那样了,陛下有意叫你北上,才做出此举。”

    潘邓沉默片刻,低头看着龙井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210-220(第8/14页)

    叶翻飞,而后说道:“河北有童贯,又有一众西北名将,按理来说不必叫我去,可是出了什么事?”他又想到曾经在江南之时,老师给他写的信,信中总是会说明当前局势,便结合着从前所知,小声问道:“……可是童枢密不受官家信任?”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未必不是件好事,童贯此人被列为六贼不是没有道理,皇帝若是懂得防他一防,再加上西北有种老将军那样的名将,朝中还有师父坐镇,靖康之耻便有机会扭转。

    潘邓说道:“我早便说,童贯此人奸猾狡诈,一心想着加官进爵,根本不顾社稷存亡,他一人在北面大权独揽,指不定弄出些什么事来。”

    陈文昭叹了口气说道:“是也不是,官家虽然听了风言风语,但未得到实证,他又是心软之人,不会怪罪宠臣。再加上朝廷已派监军随童贯一同北上,皇帝就更不操心了。”

    监军?他记得是蔡京之子蔡攸来的,潘邓托腮并未言语。

    陈文昭接着说道:“北面发往朝廷的战报,有战败的,也有战胜的。不光是童贯,种老将军和蔡监军也常发奏书到东京来,总体看来,北面平安无事,只是一直未有进展,陛下也在发愁,大军驻扎河北,长此以往,军费开支消耗过大,国库就要支撑不住了。官家见你能一年之内平定江南,想必便是因此存了心思叫你去北面吧。”

    原来如此,潘邓点了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